《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方案 第18講 動量 動量守恒定律(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方案 第18講 動量 動量守恒定律(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方案 第18講 動量 動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1.xx·佛山質(zhì)檢如圖K18-1所示,兩個同學(xué)穿旱冰鞋,面對面站立不動,互推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不計
圖K18-1
摩擦阻力.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互推后兩個同學(xué)的總動量增加
B.互推后兩個同學(xué)的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分離時質(zhì)量大的同學(xué)的速度小一些
D.互推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2.xx·泉州質(zhì)檢甲、乙兩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兩物體的速度大小分別為3 m/s和1 m/s;碰撞后甲、乙兩物體都反向運動,速度大小均為2 m/s,則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
2、)
A.2∶3 B.2∶5 C.3∶5 D.5∶3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在同一直線上相向運動的小球,其中甲球的質(zhì)量m1=2 kg,乙球的質(zhì)量m2=1 kg,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碰撞前后甲球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K18-2所示.已知兩球發(fā)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則碰前乙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
圖K18-2
A.7 m/s,向右 B.7 m/s,向左
C.1 m/s,向左 D.1 m/s,向右
4.如圖K18-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直線導(dǎo)軌上,有質(zhì)量分別為2m和m、帶電荷量分別為2q和q的兩個小球A、B正相向運動,某時刻A、B兩球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A、vB
3、.由于靜電斥力作用,A球先開始反向運動,最終兩球都反向運動且它們不會相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K18-3
A.vA>vB B.vA<vB
C.vA=vB D.vB>vA>vB
5.xx·福州質(zhì)檢某人站在平板車上,與車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當(dāng)人相對于車豎直向上跳起時,車的速度大小將(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6.如圖K18-4所示,質(zhì)量M=20 kg的空箱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有一個質(zhì)量m=30 kg的鐵塊,鐵塊與箱子的左端ab壁相距d=1 m,它一旦與ab壁接觸后就不會分開,鐵塊與箱底間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計.用F=10
4、 N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于箱子,2 s末立即撤去作用力,最后箱子與鐵塊的共同速度大小是( )
A. m/s B. m/s
C. m/s D. m/s
圖K18-4
圖K18-5
7.xx·廈門質(zhì)檢如圖K18-5所示,a、b兩輛質(zhì)量相同的平板小車成一直線排列,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車上一個小孩跳到b車上,接著又立即從b車上跳回a車,他跳回a車并相對a車保持靜止,此后( )
A.a(chǎn)、b兩車的速率相等
B.a(chǎn)車的速率大于b車的速率
C.a(chǎn)車的速率小于b車的速率
D.a(chǎn)、b兩車均靜止
8.如圖K18-6所示,A、B兩物體用輕質(zhì)彈簧相連,靜止在光
5、滑的水平面上.現(xiàn)同時對A、B兩物體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使A、B同時由靜止開始運動.在彈簧由原長伸到最長的過程中,對A、B兩物體及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K18-6
A.A、B先做變加速運動,當(dāng)F1、F2和彈簧彈力相等時,A、B的速度最大;之后,A、B做變減速運動,直至速度減為零
B.A、B做變減速運動,速度減為零時,彈簧伸長最長,系統(tǒng)的機械能最大
C.A、B、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在這一過程中先增大后減小
D.因F1、F2等大反向,故A、B、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9.如圖K18-7所示,AB為足夠長的水平光滑軌道,BC為豎直的四分之一光滑
6、圓弧軌道,其半徑為R,OB豎直,OC水平,兩軌道相切于B點.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靜止在P處,一質(zhì)量為m的子彈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木塊.并留在其中,子彈和木塊一起向右運動,恰好能到達(dá)C處.計算時木塊和子彈均視為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為g.
(1)求子彈射入木塊前的初速度v0.
(2)當(dāng)木塊返回P處時,第二顆相同的子彈以相同的初速度又射入木塊并留在其中,求第二顆子彈射入后木塊的速度v2.
圖K18-7
10.如圖K18-8所示,質(zhì)量為2 kg的甲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頂部上表面光滑,頂部右端放一個質(zhì)量為1 kg的小物體,質(zhì)量為4 kg的乙車以
7、5 m/s的速度向左運動.乙車與甲車碰撞后,甲車獲得6 m/s的速度,物體滑到乙車上.若乙車足夠長,其頂部上表面與物體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g取10 m/s2,則:
(1)物體在乙車上表面滑行多長時間相對乙車靜止?
(2)物塊最終距離乙車左端的距離為多少?
圖K18-8
11.xx·忻州一中模擬如圖K18-9所示,一輛質(zhì)量M=3 kg的小車A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車上有一質(zhì)量m=1 kg的光滑小球B,將一輕質(zhì)彈簧壓縮并鎖定,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6 J,小球與小車右壁的距離為L=1 m.解除鎖定,小球脫離彈簧后與小車右壁的油灰阻擋層碰撞并被粘住,求
8、:
(1)小球脫離彈簧時小球和小車各自的速度大?。?
(2)在整個過程中,小車移動的距離.
圖K18-9
課時作業(yè)(十八)
1.BC [解析] 兩個同學(xué)互推過程中系統(tǒng)不受外力,滿足動量守恒定律,互推前兩個同學(xué)的總動量為0,則0=m1v1+m2v2,即互推后兩個同學(xué)的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質(zhì)量大的同學(xué)速度小一些,A錯誤,B、C正確;互推過程中兩個同學(xué)的內(nèi)力做功,機械能增加,D錯誤.
2.C [解析] 選取碰撞前甲物體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甲v1-m乙v2=-m甲v′1+m乙v′2,解得m甲∶m乙=3∶5,選項C正確.
3.B [解析]
9、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解得v2=-7 m/s,方向向左,B正確.
4.B [解析] 兩個小球A、B在靜電斥力作用下運動,滿足動量守恒定律,有mAvA-mBvB=-mBv<0,可得vA<vB,B正確.
5.C [解析] 人相對于車豎直向上跳起,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則(m車+m人)v=m車v車+m人v人x,而v人x=v,可得v車=v,C正確.
6.A [解析] 恒力作用于箱子上時,箱子的加速度大小為a==0.5 m/s2,在2 s末,箱子的速度大小為v=at=1 m/s,箱子的位移s=at2=1 m,此時,箱子剛好和鐵塊接觸相碰,設(shè)碰后的共同速度為v共,根據(jù)
10、動量守恒定律,有Mv=(m+M)v共,可求得v共= m/s.
7.C [解析] 小孩在a和b兩車之間跳出跳回的全過程,滿足動量守恒定律,0=mbvb-(m人+ma)va,故vb>va,C正確.
8.C [解析] 剛開始,彈簧彈力逐漸增大,但大小小于水平恒力,合力逐漸減小,兩物體均從靜止開始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當(dāng)彈簧被拉長到彈力的大小與水平恒力相等時,合力和加速度均減小為零,兩物體的速度均達(dá)到最大;之后,彈簧繼續(xù)被拉長,彈力大于水平恒力,合力方向與運動相反,大小逐漸增大,兩物體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變減速運動;當(dāng)彈簧被拉伸到最長時,兩物體速度減為零.從開始到兩物體速度減為零的過程中,兩
11、個外力均對系統(tǒng)做正功,所以系統(tǒng)的機械能逐漸增加;此后,兩物體返回,水平恒力均對物體做負(fù)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逐漸減?。鶕?jù)以上分析,選項A、B正確,選項C錯誤.彈簧上的彈力屬于系統(tǒng)內(nèi)力,水平恒力F1、F2等大反向,所以系統(tǒng)的合力為零,由A、B、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選項D正確.
9.(1) (2)0
[解析] (1) 子彈射入木塊,滿足動量守恒,有
mv0=(m+M)v
子彈和木塊一起運動到C處,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m+M)v2=(m+M)gR
聯(lián)立解得v0=.
(2)第二顆子彈射入木塊,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0-(m+M)v=(m+m+M)v2
聯(lián)立解得v2=0
10
12、.(1)0.8 s (2)0.8 m
[解析] (1)甲、乙兩車碰撞,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乙v0=m甲v1+m乙v2
解得v2=2 m/s
物體滑上乙車,對物體和乙組成的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乙v2=(m+m乙)v
解得v=1.6 m/s
物體在滑動摩擦力作用下向左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a=μg=2 m/s2,
相對乙車靜止時物體滑行的時間t==0.8 s.
(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μmgs=m乙v-(m+m乙)v2
解得s=0.8 m,
即物塊最終距離乙車左端為0.8 m.
11.(1)1 m/s (2)m
[解析] (1)水平面光滑,在從彈簧解鎖到小球脫離彈簧的過程中,由小車、彈簧和小球組成的系統(tǒng)滿足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mv1-Mv2=0,
mv+Mv=Ep,
聯(lián)立解得v1=3 m/s,v2=1 m/s.
(2)在整個過程中,由小車、彈簧和小球組成的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所以有
m=M,其中x1+x2=L
解得x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