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奧數(shù)題第31講 邏輯推理(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小學六年級奧數(shù)題第31講 邏輯推理(一)(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1講 邏輯推理(一)
一、知識要點
邏輯推理題不涉及數(shù)據(jù),也沒有幾何圖形,只涉及一些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條件。它依據(jù)邏輯匯率,從一定的前提出發(fā),通過一系列的推理來獲取某種結(jié)論。
解決這類問題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設(shè)法、排除法、圖解法和列表法等。
邏輯推理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深入地理解條件和結(jié)論,分析關(guān)鍵所在,找到突破口,進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確的判斷。
推理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交替運用“排除法”和“反正法”。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條件和推出的中間結(jié)論及時填入表格內(nèi)。填表時,對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結(jié)果要及時注上“√”(或“×”),也可以分別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遺忘或混亂,從而
2、影響推理的速度。
推理的過程,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或重復內(nèi)的根據(jù),并常常伴隨著論證、推理,論證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逐漸鍛煉、培養(yǎng)出來的。
二、精講精練
【例題1】星期一早晨,王老師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教室里的壞桌凳都修好了。傳達室人員告訴他:這是班里四個住校學生中的一個做的好事。于是,王老師把許兵、李平、劉成、張明這四個住校學生找來了解。
(1)許兵說:桌凳不是我修的。
(2)李平說:桌凳是張明修的。
(3)劉成說:桌凳是李平修的。
(4)張明說:我沒有修過桌凳。
后經(jīng)了解,四人中只有一個人說的是真話。請問:桌凳是誰修的?
根據(jù)“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可知:
3、(2)、(4)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假設(shè)(2)說真話,則(4)為假話,即張明修過桌凳。
又根據(jù)題目條件了:只有1人說的是真話:可退知:(1)和(3)都是假話。由(1)說的可退出:桌凳是許兵修的。這樣,許兵和張明都修過桌凳,這與題中“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說的是真話”相矛盾。
因此,開頭假設(shè)不成立,所以,(2)李平說的為假話。由此可退知(4)張明說了真話,則許兵、劉成說了假話。所以桌凳是許兵修的。
練習1:
1、小華、小紅、小明三人中,有一人在數(shù)學競賽中得了獎。老師問他們誰是獲獎者,小華說是小紅,小紅說不是我,小明也說不是我。如果他們當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那么,誰是獲獎者?
4、
2、一位警察,抓獲4個盜竊嫌疑犯A、B、C、D,他們的供詞如下:
A說:“不是我偷的”。
B說:“是A偷的”。
C說:“不是我”。
D說:“是B偷的”。
他們4人中只有一人說的是真話。你知道誰是小偷嗎?
3、有500人聚會,其中至少有一人說假話,這500人里任意兩個人總有一個說真話。說真話的有多少人?說假話的有多少人?
【例題2】虹橋小學舉行科技知識競賽,同學們對一貫刻苦學習、愛好讀書的四名學生的成績作了如下估計:
(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死四。
比賽結(jié)果一公布,果然是這四名學
5、生獲得前4名。但以上三種估計,每一種只對了一半錯了一半。請問他們各得第幾名?
同學們的預測里有真有假。但是最后公布的結(jié)果中,他們都只預測對了一半。我們可以用假設(shè)法假設(shè)某人前半句對后半句錯,如果不成立,再從相反方向思考推理。
假設(shè)(1)中“丙得第一”說錯了,則(1)中“乙得第二”說對了;(1)中“乙得第二”說對了,則(2)中“丙得第二”說錯了;(2)中“丙得第二”說錯了,“丁得第三”說對了;(2)中“丁得第三”說對了,(3)中“丁得第四”說錯了;(3)中“丁得第四”說錯了,則(3)中“甲得第二”說對了,這與最初的假設(shè)相矛盾。
所以,正確答案是:丙得死一,丁得第三,甲得第二,乙得第四。
練
6、習2:
1、甲、乙、丙、丁同時參加一次數(shù)學競賽。賽后,他們四人預測名詞的談話如下:
甲:“丙得第一,我第三”。
乙:“我第一,丁第四”。
丙:“丁第二,我第三”。
?。簺]有說話。
最后公布結(jié)果時,發(fā)現(xiàn)甲、乙丙三人的預測都只對了一半。請你說出這次競賽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名次。
2、某小學最近舉行一次田徑運動會,人們對一貫刻苦鍛煉的5名學生的短跑成績作了如下的估計:
A說:“第二名是D,第三名是B”。
B說:“第二名是C,第四名是E”。
C說:“第一名是E,第五名是A”。
D說:“第三名是C,第四名是A”。
E說:“第二名是B,第五名是D”。
這5位同學每人說對
7、了一半,請你猜一猜5位同學的名次。
3、某次考試考完后,A,B,C,D四個同學猜測他們的考試成績。
A說:“我肯定考得最好”。
B說:“我不會是最差的”。
C說:“我沒有A考得好,但也不是最差的”。
D說:“可能我考得最差”。
成績一公布,只有一個人說錯了,請你按照考試分數(shù)由高到低排出他們的順序。
【例題3】張、王、李三個工人,在甲、乙丙三個工廠里分別當車工、鉗工和電工。
①張不在甲廠,②王不在乙廠,③在甲廠的不是鉗工,④在乙廠的是車工,⑤王不是電工。
這三個人分別在哪個工廠?干什么工作?
這題可用直接法解答。即直接從特殊條件出發(fā),再結(jié)合其他條件往下推,直到推出結(jié)論
8、為止。
通過⑤可知王不是電工,那么王必是車工或鉗工;又通過②可知王不在乙廠,那么,王必在甲廠或丙廠;又由④知道在乙廠的是車工,所以王只能是鉗工;又因為甲廠的不是鉗工,則晚必是丙廠的鉗工;張不在甲廠,必在乙廠或丙廠;王在丙廠,則張必在乙廠,是乙廠的車工,所以張是乙廠的車工。剩下的李是甲廠的電工。
練習3:
1、某大學宿舍里A,B,C,D,E,F(xiàn),G七位同學,其中兩位來自哈爾濱,兩位來自天津,兩位來自廣州,還知道:
(1)D,E來自同一地方; (2)B,G,F(xiàn)不是北方人; (3)C沒去過哈爾濱。
那么,A來自什么地方?
2、每個星期的七天中,甲在星期一、、二、三講假話,其
9、余四天都講真話:乙在星期四、五、六講假話,其余各天都講真話。
今天甲說:“昨天是我說謊的日子?!币艺f:“昨天也是我說謊的日子?!苯裉焓切瞧趲??
3、王濤、李明、江民三人在一起談話。他們當中一位是校長,一位是老師,一位是學生家長?,F(xiàn)在只知道:
(1)江民比家長年齡大。 (2)王濤和老師不同歲。 (3)老師比李明年齡小。
你能確定誰是校長、誰是老師,誰是家長嗎?
【例題4】六年級有四個班,每個班都有正、副班長各一人。平時召開年級班長會議時,各班都只有一人參加。參加第一次回師的是小馬、小張、小劉、小林;參加第二次會議的是小劉、小朱、小馬、小宋;參加第三次會議
10、的是小宋、小陳、小馬、小張,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沒有參加。你知道他們哪兩個是同班的嗎?
將條件列在一張表格內(nèi),借助于表格進行分析、推理、根據(jù)題意,可列表如下:
小張
小馬
小劉
小林
小朱
小宋
小陳
小徐
一
√
√
√
√
二
√
√
√
√
三
√
√
√
√
由上表可知,小馬三次參加會議,而小徐三次都沒參加,他們是同一班級的。小張和小朱是同班的,小劉和小陳是同班的,小林和小宋是同班的。
練習4:
1、某市舉行家庭普法學習競賽,有5個家庭進入決賽(每家2名成員)。決賽時進行四項比賽,每
11、項比賽各家出一名成員參賽,第一項參賽的是吳、孫、趙、李、王;第二項參賽的是鄭、孫、吳、李、周;第三項參賽的是趙、張、吳、錢、鄭;第四項參賽的是周、吳、孫、張、王。另外,劉某因故四次均未參賽。誰和誰是同一家庭呢?
2、劉剛、馬輝、李 強三個男孩各有一個妹妹,六個人進行乒乓球混合雙打比賽。事先規(guī)定:兄、妹不許搭伴。
第一局:劉剛和小麗對李 強和小英; 第二局:李 強和小紅對劉剛和馬輝的妹妹。
那么,三個男孩的妹妹分別是誰?
3、有三只小袋,一只小袋有兩粒紅珠,另一只小袋有兩粒藍珠,第三只小袋裝有一粒藍珠和一粒紅珠。小蘭不慎把小袋外面的三只標簽都貼錯了。請問從哪只小袋
12、中摸出一粒珠,就可以知道三只小袋中各裝有什么顏色的珠?
【例題5】已知張新、李敏、王強三位同學分別在北京、蘇州、南京的大學學習化學、地理、物理。①張新不在北京學習;②李敏不在蘇州學習;③在北京學習的同學不學物理;④在蘇州學習的同學是學化學的;⑤李敏不學地理。三位同學各在什么城市學什么?
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抓住三個人必在三地之一學習三種科目的某一種這個條件。這種邏輯推理題,須在兩方面加以判定。盡管相對的問題要求增多了,但列表法仍然適用。綜合兩方面的交錯因素,兩表對立,一舉兩得。
由①、②、⑤可列下表
北京
蘇州
南京
化學
地理
物理
×
張新
13、
×
李敏
×
王強
由④可知:李敏不在蘇州,不學化學、學物理;張新、王強不學物理。
北京
蘇州
南京
化學
地理
物理
×
張新
×
×
李敏
×
×
√
王強
×
由③“在北京學習的不學物理”的條件可知:王強在北京,張新在蘇州,李敏在南京。
北京
蘇州
南京
化學
地理
物理
×
√
×
張新
×
×
×
√
李敏
×
×
√
√
×
×
王強
×
由④“在蘇州學習的學的是化學
14、”的條件可知,王強學習地理。
北京
蘇州
南京
化學
地理
物理
×
√
×
張新
√
×
×
×
×
√
李敏
×
×
√
√
×
×
王強
×
√
×
從上表可以看出,張新在蘇州學化學,李敏在南京學物理,王強在北京學地理。
練習5:
1、甲、乙、丙分別在南京、蘇州、西安工作,他們的職業(yè)分別是工人、農(nóng)民和教師。已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蘇州工作;③在蘇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師;⑤乙不是農(nóng)民。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職業(yè)?
2、小明、小青、小菊讀書的學校分別是一小、二小、三小,他們各自愛好游泳、籃球、排球中的一項體育運動。但究竟誰愛好哪一項運動,在哪個學校讀書還不清楚,只知道:(1)小明不在一小。(2)小青不在二小。(3)愛好排球的在二小。(4)愛好游泳的在一小。(5)愛好游泳的不是小青。
請你說出他們各自就讀的學校和愛好的運動項目。
3、甲、乙、丙分別是工程師、會計師和教師。他們的業(yè)余愛好分別是文學、繪畫和音樂?,F(xiàn)在知道:(1)愛好音樂、文學者和甲一起看電影。(2)愛好繪畫者常請會計師講經(jīng)濟學。(3)乙不愛好文學。(4)工程師常埋怨自己對繪畫和音樂一竅不通。
請問每個人的職業(yè)和愛好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