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 第18單元 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題綱+課后練習1
《中考歷史 第18單元 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題綱+課后練習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歷史 第18單元 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題綱+課后練習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8單元: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 ①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 ②西歐城市的興起。 ③馬可波羅來華、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和傳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區(qū)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考什么?---考點表述 考點全解 考點一: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 背景: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標志。 考點二:西歐城市的興起。 時間:10世紀。 地區(qū):西歐的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國家。 城市功能:商業(yè)、手工業(yè)中心。 與世俗封建主的斗爭:通過金錢贖買、武力斗爭等方式贏得了城市的自治權。法國瑯城(十二世紀初)是典型。 歷史作用: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市民階級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商人、銀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 考點三:馬可波羅來華、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和傳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區(qū)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1.馬可波羅來華:1271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前往中國,后在中國生活了17年,由他口述、別人記錄的《馬可?波羅行紀》,記錄馬可?波羅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該書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對后來新航路的開辟起到了強力的刺激作用。 2.阿拉伯數(shù)字:阿拉伯數(shù)字的最初創(chuàng)造者是印度人,后來被阿拉伯人進行了改造,傳入歐洲,人稱“阿拉伯數(shù)字”。推動了各地區(qū)各民族的進一步交流和交往。 問題導學 1. 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和發(fā)展對后世有何積極意義? 1.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同時市民階層地位的不斷提高,也為文藝復興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2.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歷史意義?我們如何做一個國際交流的使者? 2.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qū)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與友誼;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qū)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青少年學生要認同各國各民族歷史與文化成就,成為具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xié)作意識的國際交流的使者。 3.日本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①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 ②擴大開放,學習世界先進文明 易錯警示 1.阿拉伯數(shù)字的初創(chuàng)者是印度人,改造傳播者是阿拉伯人。 2.《馬可?波羅行紀》不是馬可?波羅親筆所著,而是別人根據(jù)馬可?波羅口述記錄整理而成。 怎樣考?---中考熱身 【例1】(2015年廣東省中考題)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不僅表現(xiàn)在經濟上的繁榮更重要的還在于政治權利的獲得,富庶城鎮(zhèn)的居民要求當?shù)仡I主允許他們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務。這里的“政治權利”是指 ( ) A.城市自治權 B.人身自由權 C.特許經營權 D.男女平等權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的重點是一個概念“城市自治權”,其含義在題干中已經有表述,所以只要認真審題并具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即可。城市自治權的獲得是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又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答案】A 【例2】 (2015年南京市中考題) 7世界中期,通過改革向封建社會過渡的亞洲國家是( ) A.羅馬共和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法蘭克王國 D.日本 【解題思路】本題主要是考查了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的時間和性質。646年,日本模仿中國隋唐時期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通過這場改革,使日本跨入封建社會。其他選項A、B都是歐洲國家,C法蘭克王國也有改革,即查理馬特改革,時間是在8世紀初。 【答案】D 【例3】(2015年四川攀枝花市中考題)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史實不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羅盤針經阿拉伯人傳人歐洲B.改造0到9十個數(shù)字計數(shù)法并傳人歐洲 C.火藥和火藥武器經阿拉伯人西傳D.佛教產生以后經阿拉伯人向西傳人歐洲 【解題思路】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A.B.C項均為阿拉伯人的貢獻。佛教產生以后沒有經阿拉伯人向西傳人歐洲,主要的傳播方向是東亞、東南亞地區(qū)。 【答案】D 如何備考?--應考訓練 一.考點過關: 自我評價 共15空 填寫正確 空 正確率 % 1.10世紀西歐開始出現(xiàn)作為_手工業(yè)_、_商業(yè)_中心的城市。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富裕商人 和_銀行家_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為_資本主義_興起準備了條件。 2.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fā)動宮廷政變成功,新上臺執(zhí)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革詔書,大化改新 開始了。 3.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 ;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標志。 4.阿拉伯數(shù)字的創(chuàng)造者是印度人,阿拉伯人把它發(fā)展并傳播。1271年,17歲的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元朝皇帝忽必烈的賞識?!恶R可?波羅行紀》一書記述了馬可波羅在經歷與見聞,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與向往。 二.基礎演練: 自我評價 共18題 正確 題 正確率 % 1.10世紀,作為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中心的城市重新興起于西歐,他們主要分布在( ) ①意大利②英國③阿拉伯帝國④古羅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紅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記號,醫(yī)院和紅十字會都用它作為標記,但在古代它曾是一個羞辱與殘酷的刑具,自從耶穌被釘死之后成為贖罪的象征。下列宗教與紅十字有關的是( ) A、佛教B、道教C、D、基督教 3.西歐城市取得自治權的方式主要有( ) ①選舉②用金錢贖買③和封建主進行談判④通過武力斗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十一二世紀,西歐城市的市民展開與封建主的斗爭的原因是( ) A.資產階級的出現(xiàn) B.日益貪婪的封建主對城市市民加緊盤剝 C.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國王軍隊要占領城市 5.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在于 A.推動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發(fā)展,教會和世俗封建主勢力得到空前的加強 B.封建主日漸貪婪,加緊對市民的剝削 C.形成了早期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D.提高了西歐的國際地位,使之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6.模仿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是日本歷史的一大特色,這主要體現(xiàn)為“漢化”和“歐化”。其中“漢化”是指( ) A.漢謨拉比法典B.種姓制度C.明治維新D.大化改新 7.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學習的是( ) A.漢唐制度 B.隋唐制度 C.唐宋制度 D.明清制度 8.下圖是日本大化改新前力主改革的人物,他是( ) A.蘇我入鹿 B.中臣鐮足 C.孝德天皇 D.明治天 9.7世紀,日本以中臣鐮足為代表的改革派采取的政治措施有( ) A.擴大公民權利,很多公民擔任政府公職 B.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 C.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D.國家定期把土地賣給農民,部民轉為國家公民 10.下列關于大化改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人物:孝德天皇B.學習對象:中國隋唐的封建制度 C.地點:日本 D.后果: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 11. 下圖文化成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是古代( ) A.中國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 12.古印度創(chuàng)造的“計數(shù)法”、中國發(fā)明的指南針都由“他”傳到了歐“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八敝? ) A.希臘人 B.阿拉伯人 C.羅馬人 D.蘇美爾人 13.用從0到9十個數(shù)字來計數(shù)是古代印度人創(chuàng)造的,阿拉伯人學會了這一方法,并對它加以改造,這一簡便的計數(shù)法傳播到歐洲是在( ) A.1世紀B.7世紀C.12世紀D.16世紀 14.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在中國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江南北,其游記向西方社會展現(xiàn)了瑰麗迷人的東方文明,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位旅行家是( ) A.哥倫布 B.馬可波羅 C.張騫 D.徐霞客 15.《馬可波羅行紀》載:蘇州店鋪林立,商賈眾多,蘇州人具有商業(yè)才能,對那些來這里經商的異鄉(xiāng)人一視同仁。對此理解最恰當?shù)氖? ) A.馬可波羅長期定居蘇州 B.邊疆各族大量遷入江南地區(qū) C.當時蘇州的商業(yè)比較發(fā)達 D.歐洲商人紛紛來華進行貿易 16.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收集了亞歷山大東征、絲綢之路、馬可波羅來華等素材,請你判斷他們的研究主題是( ) A.帝國的擴張與崛起 B.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C.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D.中華文明的吸引力 17.列寧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lián)系?!边@個“歷史聯(lián)系”就是歷史現(xiàn)象中的因果關系。下列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因 果 A 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和傳播 開辟了從歐洲到亞洲的新航路 B 日本進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C 中古西歐城市興起 加速了封建國家的分裂 D 馬可波羅來華 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 18.不同地區(qū)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下列屬于通過征戰(zhàn)建 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 ①亞歷山大帝國 ②羅馬帝國 ③古代埃及 ④古代希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三.綜合提高: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宋時,商業(yè)的繁榮促進了貨幣的變化,……(出現(xiàn)了)一種既輕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等紙幣。 ——《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中古西歐城市是作為經濟中心出現(xiàn)的,它們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廢舊的古代城堡上興起的?!鞘兴械氖止I(yè)和商業(yè)所構成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鞘欣锏氖忻耠A級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問題一:材料一、二、從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經濟的發(fā)展?說明了什么? 問題一:材料一: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材料二:海外貿易繁盛;說明:經濟中心南移?! ? 問題二:中古西歐的城市有著怎樣的地位?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有什么歷史意義? 問題二:地位:經濟中心;意義: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資產階級。 問題三: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歐城市在形成時,有哪些相同點? 問題三:都在交通要道上產生;都由集市貿易興起;都產生了市民階級;都由小集市發(fā)展成城市(鎮(zhèn));都是自發(fā)形成。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政治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guī)模吸收中國文化,以促進本國文化發(fā)展的經驗,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形式,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因此,當日本在19世紀中期開始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威脅時,能夠以這些國家為榜樣,順利地實現(xiàn)了本國的社會改革,走上獨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 問題一:材料一中所說的“政治改革”的名稱是什么?當時在位的日本天皇是誰? 問題一:大化革新。孝德天皇。 問題二:根據(jù)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問題二: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問題三:這次改革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什么影響? 問題三:大化革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第18單元: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答案 【中考熱身】 【考點過關】 【基礎演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答案 【綜合提高】 【第18單元“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 課后鞏固作業(yè)】 1.辨析以下圖文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問題一:圖1是9世紀時日本人的書法作品。這幅作品反映了日本文化曾受到某國文化的影響。請問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受該國影響,進行了什么改革? 問題二:圖2的符號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發(fā)明的? 問題三:圖1和圖2反映了古代文明傳播的什么方式?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主要傳播方式? 2.閱讀下列2幅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問題一:圖1名稱是什么?是古巴比倫王國哪位國王在位時制定的?這部法典的地位如何? 問題二:圖2人物是東西方友好交流的使者,他是哪國人?他來華時我國的皇帝是誰?記述他東方經歷和見聞的著作是什么? 3.回答“大化改新”相關問題。 問題一: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問題二: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問題三:大化改新的歷史影響是什么? 【第18單元“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 課后鞏固作業(yè)】答案 1.問題一:大化改新; 問題二;阿拉伯數(shù)字;古印度人; 問題三:和平交流(友好往來);戰(zhàn)爭(暴力沖突)。 2.問題一:名稱:《漢謨拉比法典》;國王:漢謨拉比;地位: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問題二:意大利人;忽必烈;《馬可波羅行紀》。 3.問題一: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問題二: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世襲貴族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分地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問題三:影響: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考歷史 第18單元 中古亞歐文明碰撞與融合題綱+課后練習1 中考 歷史 18 單元 中古 亞歐 文明 碰撞 融合 課后 練習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175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