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生命的贊歌 3 屈原列傳課件 魯人版必修3.ppt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生命的贊歌 3 屈原列傳課件 魯人版必修3.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生命的贊歌 3 屈原列傳課件 魯人版必修3.ppt(5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3屈原列傳,風雅詩齋,課前預習,文本精解,隨堂演練,時文賞讀,風雅詩齋,江上吟李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賞讀:這是一首即景抒懷之作。詩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功名富貴的蔑視,對屈原詞賦的推崇以及對自己詩歌才華的自負,顯露出傲岸放達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志趣?!扒健币宦?lián)最為精警,這聯(lián)把屈原和楚王作為兩種人生的典型,鮮明地對立起來。全詩形象鮮明,感情激揚,氣勢豪放,音調(diào)嘹亮。讀起來只覺得它是逸興神飛,一氣呵成。而從全詩的結構組織來看,它綿密工巧,獨具匠心。開頭是色彩絢麗的形象描寫,把讀者立即引入一個不尋常的境界。中間兩聯(lián),屬對精整,而詩意則正反相生,擴大了詩的容量,詩筆跌宕多姿。結尾四句,極意強調(diào)夸張,感情更加激昂,酣暢恣肆,顯出不盡的力量。,課前預習,一、知人論世1.走近作者,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后任中書令。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2.寫作背景司馬遷父卒三年后,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二十歲時,游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jīng)沅水和湘水流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亻L安后任郎中。三十五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答漢,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他被后世尊為史遷、太史公。,二、相關鏈接1.文學常識《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本紀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表十篇,書八篇?!妒酚洝凡坏且徊繗v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學名著。該書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返恼Z言簡潔生動,而且接近口語,對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響。2.文體知識(1)紀傳體:是史書的一種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它最重要的特點是突出了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傳記為中心內(nèi)容,把記言和記事進一步結合起來。,(2)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利于考查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并可避免敘事重復?!洞呵铩肥俏覈F(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3)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把歷史上的大事的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集中表述其過程,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4)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三、語基梳理1.通假字,,答案:(1)“離”通“罹”,遭遇(2)“反”通“返”,返回(3)“指”通“旨”,旨趣(4)“濯”通“濁”,污濁(5)“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6)“絀”通“黜”,罷黜,,答案:(7)“質”通“贄”,見面禮(8)“內(nèi)”通“納”,收留(9)“從”通“縱”,合縱(10)“被”通“披”,披散(11)“泥”通“涅”,染黑,2.一詞多義,,答案:(1)見聞、見識聽到聞名,出名(2)正直縱向的通“值”,價值、價格正確、有理,,答案:(3)副詞,就、于是介詞,憑借(4)動詞,夸耀動詞,討伐、攻打(5)動詞,記憶名詞,志向名詞,志愿,,答案:(6)動詞,往、“到……去”動詞,及、比得上(7)動詞,明曉、了解名詞,視力動詞,說明、闡明(8)動詞,寫作動詞,連接,跟隨,,答案:(9)連詞,表轉折,卻,但是連詞,表因果,因而連詞,表并列,并且(10)連詞,表原因,因為連詞,表目的,用來(11)代詞,那些副詞,表祈使,還是,,答案:(1)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正:使……正;直:使……直(2)都是方位名詞作狀語,內(nèi):在國內(nèi);外:在國外(3)形容詞作動詞,詆毀、說壞話(4)形容詞作名詞,方正的人,,答案:(1)指任何一年的下一年“今年”的第二年(2)騙人的花言巧語,名詞?!霸帯?欺詐的。“辯”,巧辯的話“無理狡辯”,動詞,,答案:(3)①指人的容貌,臉上的氣色各種物體的色彩②指人的形體和容貌指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加以描述(4)悠閑,舒緩,委婉不慌不忙,鎮(zhèn)靜、沉著(5)別國派來的使者指客人,,答案:(1)判斷句(2)判斷句(3)判斷句(4)省略句(5)省略句(6)被動句(7)被動句,5.特殊句式(1)“離騷”者,猶離憂也()(2)秦,虎狼之國()(3)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4)遂絕齊()(5)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6)方正之不容也()(7)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答案:(8)被動句(9)介賓短語后置句(10)介賓短語后置句(11)介賓短語后置句(12)介賓短語后置句(13)定語后置句(14)賓語前置句,(8)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9)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10)明于治亂,嫻于辭令()(11)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12)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13)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4)莫不欲求忠以自為(),,答案:(1)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2)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6.名句名篇(1)司馬遷用比喻高度評價屈原之志的句子是:“,。”(2)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寄寓了作者對所敘對象充滿情感的句子,如《屈原列傳》中“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寄寓了司馬遷對屈原的深切同情。,,答案:(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4)故其稱物芳,(3)在《報任安書》里,司馬遷提出了“發(fā)憤著書說”,揭示了作家的生平遭際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這一思想,在《屈原列傳》里是這樣表達的:“.,,?屈原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4)司馬遷在《屈原列傳》說的“其志潔,,故死而不容。”將《楚辭》中的句子化入文章之中。,,答案:(1)秦惠王畏懼齊楚兩個大國聯(lián)合,于是就命張儀假裝背離秦國,并用豐厚的禮物作為見面禮,表示愿意侍奉楚王。(2)張儀聽說了,就說:“拿我一個張儀就能抵上漢中的大片土地,請您允許我到楚國去?!?7.翻譯下列重點語句(1)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譯文:(2)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弊g文:,,答案:(3)屈原當然更憎恨子蘭,他雖然被流放,但仍眷念著楚國,惦記著懷王,始終沒有忘記有一天能夠回到朝廷來,并希望君王能徹底醒悟過來,一切壞的習俗全都改變。(4)一個國家的君王無論他是愚蠢的,還是聰明的,也無論他是有才能的,還是沒有才能的,沒有一個不想任用忠臣來侍奉自己,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的。,(3)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譯文:(4)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譯文:,文本精解,一、整體感知1.結構圖解,2.作者為什么如此推崇屈原?,,參考答案:司馬遷對屈原的推崇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推崇他正確的政治主張和偉大的人格;推崇他在語言藝術上的高深造詣。除了屈原本身的人格魅力外,還因為兩人的政治遭際和人格品性都有相通之處。在政治上,他們同樣都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受到當權者的無情打擊。從文學藝術上說,二人都以書言志,發(fā)憤著書。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屈原放逐,著《離騷》?!边@是屈原對他著作上的啟發(fā)和精神上的鼓勵。從某種意義上說,屈原的身影里站立著一個司馬遷。,二、局部揣摩1.如何理解文中“甚任之”和“怒而疏”?,,參考答案:由“甚任之”到“怒而疏”,是上官大夫嫉賢妒能,進讒言,而懷王信讒言的過程。由任而疏,可以看出懷王的昏聵、反復無常、踐踏人才。上有昏君,下興佞臣,楚國的政治腐敗可以想見。,2.課文第4~10段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穿插懷王受騙,以致最終客死于秦的史實,為什么?,,參考答案:寫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懷王受騙,至死不悟;屈原被逐,仍關心朝政,系心懷王;頃襄王接受讒言,怒“遷”屈原。穿插這一大段史實,而這些史實,都是在屈原“既絀”以后發(fā)生的,這就說明屈原的去留,關系著楚國的命運。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的昏聵腐朽,當朝重臣的貪婪鄙陋,像屈原這樣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見容于朝廷。屈原的悲劇性結局也就明晰必然了。,,參考答案:作者通過屈原同漁父的比喻性對話,讓屈原將自己以死保節(jié)的決心作了最終的表白,在“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的惡劣環(huán)境中,唯獨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頭腦,“清白”的品德節(jié)操使他“寧赴常流”“葬身魚腹”也決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決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這種潔身自好的高尚節(jié)操和寧折不彎的斗爭精神,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和正義的執(zhí)著追求,對卑劣、腐朽的切齒痛恨。屈原的死,是對邪惡勢力的強烈控訴,也是對渾渾噩噩的人們的呼喚和激勵。屈原和漁父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作者把這兩種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的同情惋惜之情。,3.作者為什么要寫屈原與漁父的對話?蘊涵著作者怎樣的感情?,,4.司馬遷寫人物傳記,除傳末贊語之外,大都不直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是把意見寓于敘事之中。本傳卻是另一種寫法,這就是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緊密結合。試分析本傳的寫法。,參考答案:作者在敘事的基礎上展開議論,在議論部分又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如第3自然段,第一部分敘述屈原蒙讒受疏和創(chuàng)作《離騷》的情況后,立即對《離騷》發(fā)表議論,贊頌屈原的偉大人格和高潔志趣;第二部分,對懷王的昏聵予以強烈譴責,也間接贊頌了屈原的遠見卓識;第三部分,采用寓議于敘的手法,表現(xiàn)屈原的高潔品質,顯示屈原之死的深遠影響。司馬遷之所以這樣寫,一方面是他與屈原遭際有相似之處,要“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正如古人所說,本文可作屈原和司馬遷的合傳來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關屈原的資料太少,無法詳細地敘述其生平事跡。,,思路提示:(1)屈原的追求與遭遇分析。(2)司馬遷的人生經(jīng)歷與屈原之相通之處。(3)自己對屈原、司馬遷的認識及對生命的體驗。,三、開放探究“屈原的身影里就站立著一個司馬遷”。請你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隨堂演練,,解析:DA項,絀ch,B項,諂chǎn,C項,淖no。,,解析:CC項,“害”應解釋為“妒忌”。,,解析:CA項,“反”通“返”;B項,“見”通“現(xiàn)”;D項,“被”通“披”。,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人窮則反本B.靡不畢見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D.被發(fā)行吟澤畔,,解析:AA項,是判斷句,B、C、D三項均為被動句。,4.下列句子句式特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秦,虎狼之國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C.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D.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二、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文,回答5~9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萃趸贾?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解析:D竟,最終。,,解析:D都是代詞,他的。A項,副詞,于是/介詞,憑借。B項,結構助詞,的/動詞,到。C項,于是/竟然。,7.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屈原對楚國的重要性的一組是()①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③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④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⑤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⑥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薄瓚淹踝湫小H胛潢P,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解析:A①說明了屈原在國內(nèi)政治和諸侯國之間外交上對楚國的重大作用。③從懷王的“悔”表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的重要性,如果屈原在位就不會放走張儀這樣的敵人。⑥懷王因為沒有聽屈原的忠言而導致身死國外的結局,表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的重要性。②說的是屈原的身世。④說的是秦國的事情。⑤說的是楚國的人事安排。,,解析:B屈原后來被楚王所“疏”,不是張儀的原因,而是奸邪之人進讒言的結果。,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屈原出身高貴,才能很高,楚懷王曾經(jīng)很信任他。B.屈原后來不能得到楚懷王的信任乃至被“疏”,“既絀”,都是張儀進讒言欺騙懷王的結果。C.懷王的受騙以致客死于秦的最終結果與屈原不在位有很大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講,屈原對楚國是非常重要的。D.屈原盡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牽掛懷王眷顧楚國的心沒有改變,只是懷王一直沒有醒悟,所以才造成了屈原一直沒有恢復職位施展才能的結局。,,答案:(1)懷王就把全國的兵力全都發(fā)動起來,來深入秦地攻打秦國,在藍田交戰(zhàn)。(2)到了楚國,他又憑借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9.將文言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譯文:(2)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譯文:,,答案:(3)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3)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譯文:,時文賞讀,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李思輝文化是端午節(jié)的靈魂,它讓人重溫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筑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思維借鑒】開篇立意,點明“文化是端午節(jié)的靈魂”,總攝全篇。,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仍有著濃郁的傳統(tǒng)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比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nèi)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qū),和孩子們在閱讀經(jīng)典中尋找端午節(jié)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jié)日更豐厚的內(nèi)涵。近年來,擔憂“端午節(jié)成為‘粽子節(jié)’”的聲音不時出現(xiàn)。的確,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tǒng),但如果把端午節(jié)等同于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diào)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nèi)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唯一載體。端午承載著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嘗。,以秭歸詩會、龍舟賽,合肥“益起讀”為例說明端午節(jié)豐富內(nèi)涵,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以擔憂“端午節(jié)成為‘粽子節(jié)’”的聲音為引子,將文章引向深入,進一步點明端午節(jié)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更值得品嘗”。,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淀著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床。端午節(jié),吃粽子只是其中內(nèi)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wèi)生節(jié),也是詩人節(jié)、運動節(jié)、女兒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tǒng)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娘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發(fā),為端午節(jié)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闡釋端午節(jié)所蘊含的節(jié)日習俗,與上段——擔憂“端午節(jié)成為‘粽子節(jié)’”相照應,承接自然而不生硬。,“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倍宋绻?jié)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jié)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仿佛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xiàn)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jié)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溫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筑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恰到好處地引用屈原的詩句來闡述端午節(jié)所包含的文化韻味,語言靈動有韻味,整散結合,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節(jié)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體驗來領悟。有詞人寫道,“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jié)要在胳膊上纏一個虎符,還要出門放風箏。詩人陸游也很有雅興,“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頭上還插了艾草。這些小細節(jié),讓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儀式感,也因此讓端午節(jié)增添了更多雅趣,讓人體會到其中天人和諧的態(tài)度與美感。今天,講故事,游勝地,讀經(jīng)典……在端午節(jié)我們同樣可以有更多儀式感,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細品時序更替中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古今對比,引用詩詞,描繪端午節(jié)的儀式感,進一步論述端午節(jié)的“文化雅趣”。,從歷史深處深情回望,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這本身也是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間在不斷生長,并在現(xiàn)代社會獲得了“新生”。不論過節(jié)方式怎么變化,只要傳統(tǒng)文化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會不斷接續(xù)傳承,聯(lián)通一代代人的心,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yǎng)和精神的慰藉?!度嗣袢請蟆?2018年06月19日05版),以“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結束文章,指出“只要傳統(tǒng)文化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會不斷接續(xù)傳承”,令人回味無窮。,謝謝觀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生命的贊歌 屈原列傳課件 魯人版必修3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二 單元 生命 贊歌 屈原 列傳 課件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269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