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四首歸園田居》PPT課件.ppt
《《詩四首歸園田居》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詩四首歸園田居》PPT課件.ppt(10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了解這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了解這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jié)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理解背誦這四首詩歌。,學習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結故鄉(xiāng)的無限愛戀之感。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景物、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2、通過詩中形象及語言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3、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學習重難點,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導入新課,陶淵明(約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又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陶淵明集》。,作者簡介,陶寫此詩的背景是詩人辭歸彭澤令后的次年(406)所作,詩中表現了詩人躬耕農事的田園勞作之樂?!稓w園田居》五首詩分別以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友、歡夜飲,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本詩為其三“樂農事”,包含了詩人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親近自然的那種欣悅,以及遠離污濁現實的決心。,寫作背景,荒穢(hu):帶月:荷(h)鋤:道狹(xi):草木長(zhǎng):沾(zhān):但使:愿無違:,詞語解釋,雜草叢生。,頂著月亮。,扛著鋤頭。,道窄。,草木叢生。,沾濕。,只要讓。,不違反自己的意愿。,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但是把這首詩和作者的其他詩結合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其他的內涵——要讓找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再這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整體感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讀準節(jié)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其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首聯),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頷聯),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頸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尾聯),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么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使得“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愿”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譯文,1、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zhí)著;自己的田園之樂。,課文講解,2、“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3、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4、全詩中哪一個字揭示了詩歌主旨?,“愿”字表示不與那污濁的現實同流合污的愿望。,“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痹娙伺谴髟滦燎诟牛瑢懗隽四欠萸趧谂c執(zhí)著。語言“自然、通俗”。,品味語言,1、《歸園田居》采用白描手法,詩中有畫,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相映成趣。3、語言平淡自然又富于情趣。,寫作特色,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xiāng)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游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為主,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愿,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下面請大家欣賞其它幾首詩:,課堂小結,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拓展閱讀,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渫菝?。,歸園田居(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耙皇喇惓小保苏Z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加入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導入新課,律詩、絕句小知識,律詩——包括四聯(首聯、頸聯、頷聯、尾聯),每句五個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個字的叫七律。五言律詩: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計四十字。七言律詩: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計五十六個字。絕句——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五言絕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計二十字。七言絕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計二十八個字。,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是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后人稱他為“詩佛”?!拔赌υ懼?,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ㄕ蕴K軾《東坡志林》),作者簡介,陶淵明,王維,王維詩意畫,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王維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兼為判官。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庭。這首詩便作于赴邊塞的途中。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的情形。,寫作背景,開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首詩敘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整體感知,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首聯),“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寫使者進入邊塞。,“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展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作者以“蓬”“雁”自比,暗寫內心郁憤。,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頷聯),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敘事寫景入畫中,幽微難言內心情。描繪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煙”“落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頸聯),來到邊關看見騎兵,騎兵說將領還在前線。寫詩人到達邊塞的情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尾聯),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過屬國居延。像蓬草飄出漢塞,像飛雁飛入胡天。大沙漠里飛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走到蕭關恰逢候騎,都護正在燕然前線。,譯文,1、出使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課文講解,作者過了居延,感覺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2、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3、詩中在頸聯中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漠景色?4、整首詩詩人的情緒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蒼茫遼闊、浩瀚無邊,想到自己被排擠出朝廷之外時——激憤抑郁,看到將士不畏艱苦守邊衛(wèi)國時——贊嘆敬慕。,(尾聯:詩人到達目的地以后,從士兵那里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zhàn)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伴L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5、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6、《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對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么?,有道理。香菱雖沒能說清楚這兩個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憑直覺感到它們描寫孤煙與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王維的《使至塞上》如同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朗讀吟誦之間,我們仿佛置身于奇特壯美的西北邊塞,看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賞那“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課堂小結,初一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鄉(xiāng)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導入新課,李白(701—762),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人稱“詩仙”。他是我國繼屈原之后又一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tài)度抨擊社會,鞭撻權貴。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杜甫曾給予李白的詩篇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作者簡介,李白,李白著名的組詩《古風》,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負;樂府《行路難》,《梁甫吟》,《將進酒》等,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悲憤;《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望廬山瀑布》《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篇,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資料鏈接,盡管李白有的詩歌也隱含著人生如夢、縱酒狂歡的頹喪情緒,但不滿于社會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他詩篇的主旋律。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杜甫并稱“李杜”,對后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李白一生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不少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名句佳篇。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十三年(726)辭親遠游,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友人而作。詩人在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四川,這次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fā),是在舟中吟送的。,寫作背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詩作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整體感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首聯),渡遠:遠渡。楚國:楚地。平野:平原。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詩歌從乘舟遠游寫起,第一、二句點題:詩人遠離四川,乘船沿江游覽楚地。(敘送別緣起),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頷聯),平野:平原。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作者描繪了山勢,流水,原野。,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尾聯),描寫了水中映月,還有畫于天邊的云霞圖。,中間四句對偶整齊,“平野”對“大荒”,“天鏡”對“海樓”,佳句佳對。描寫景物,描繪長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壯闊氣象:長江出山,水面寬廣,景象雄奇,使人頓感前程開闊。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飛下的一面明鏡;朝云簇生,云層里出現海市蜃樓奇觀。寫景層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尋求理想的志向與熱情,又充溢著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依戀與摯愛。這真是詩意盎然,情景交融。,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尾聯),結尾二句,詩人發(fā)出由衷的心聲:這長江是故鄉(xiāng)的水啊,所以它才不遠萬里把我送到江漢平原。詩人抒發(fā)了愛祖國、愛自然、愛故鄉(xiāng)的深摯的感情。詩中寫的長江之水,是來自故鄉(xiāng)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荊門山送別詩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之中。在這一描寫中,表現了初離蜀地的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深依戀。抒發(fā)了作者深沉思鄉(xiāng)之情。,詩人乘舟順流而下,經過漫長的水路,來到荊門之外。山已經到了盡頭,江水就在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皓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如同飛在空中的明鏡,云氣勃郁,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雖然進入異地,我依然依戀著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不遠萬年,依然陪伴著我這位游子。,譯文,1、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抒發(fā)作者鄉(xiāng)愁的是哪一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睆木拔锓矫嬷P,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xiāng)思。,課文講解,3、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么順序描繪的?,“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4、全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的開闊情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同時表現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思念之情。,,5、尾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從尾聯看,這首詩是否是為朋友送行?,擬人。不是,尾聯中的故鄉(xiāng)水是指流經故鄉(xiāng)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故鄉(xiāng)水如今懷著深情厚誼載我遠行。用擬人的手法,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首聯——遠渡地點和此行目的頷聯——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氣勢磅礴的長江畫圖頸聯——月夜俯視明月倒映白晝眺望天空高遠尾聯——故鄉(xiāng)的水載我遠行依依不舍遠別故鄉(xiāng),課堂小結,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也登上了岳陽樓,那么,他又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導入新課,欣賞佳句,寫洞庭湖的佳句: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岳陽樓,岳陽樓簡介,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踞于岳陽古城的西門之上,其氣勢之壯闊,構制之雄偉。它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堪稱江南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詩篇《岳陽樓記》更是名揚四海。一般都認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間重修和擴建。主樓3層,樓高15米,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wěn)如磐石。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于一般。,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淪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水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岳陽樓對聯欣賞,,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岳陽樓(其一),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有《簡齋集》。在北宋和南宋之交,也需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詩人他前期的作品,古體詩主要受到黃庭堅和陳師道的影響,近體詩往往要從黃、陳的風格過渡到杜甫的風格。,作者簡介,靖康之難發(fā)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jiān)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本課所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寫作背景,首聯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夕陽入山圖。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首聯),頷聯中“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意境雄偉,讓人想起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登臨吳蜀橫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時。(頷聯),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地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xiāng),漂泊不定的生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頸聯),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尾聯),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譯文,我登臨的地方,讓吳國和蜀國,在這里分開屬地,我徘徊的時刻,使洞庭湖與君山,籠罩在暮靄里。,為避戰(zhàn)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粗h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1、“簾旌不動夕陽遲”這句詩寫什么?有什么特點?,寫舉目所見?!昂熿骸睘榻?,“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的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緩緩下沉的落日,提示著傍晚的安寧。,課文講解,2、“登臨吳蜀橫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時?!边@一聯的風格有什么變化?,“登臨吳蜀橫分地”,也是在說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歷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時”,也是在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一種過渡,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3、“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鳖i聯通過敘事抒發(fā)了什么感情?,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的藝術效果。,4、“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怎樣理解尾聯中加線的詞語?,“白頭”:詩人已屆不惑之年,故言。“吊古”:不說“傷今”,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帮L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袄夏旧n波”: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盡在不言中。,,5、“悲”為本詩的詩眼,請同學們找找詩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悲”?,景悲:夕陽,幕時,老木滄波己悲:萬里來由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國悲:北宋滅亡,國家動蕩不安,6、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首詩通過登樓觀感,抒發(fā)了詩人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原動蕩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課堂小結,從內容、意境、情感上三方面總結全詩,(1)內容: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摒棄眼前事物的精微細刻,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2)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3)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小結:詩人寫出了洞庭湖浩瀚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關心。,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拓展閱讀,牡丹陳與義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引導學生總結如何去鑒賞一首古詩?讀懂詩意——呈現畫面——品味語言——感悟意境。在詩情畫意中感知我們古典詩歌的形象美、意蘊美、韻律美。,研討與練習答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詩四首歸園田居 詩四首歸 園田 PPT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272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