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第六章課程實施與.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程與教學論》第六章課程實施與.ppt(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六章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一課程實施的涵義,1、課程變革凡課程及相應的教學在有意識的教育安排下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2、課程計劃對課程變革的計劃對課程變革的理想及實現(xiàn)這理想的具體方案制定。3、課程實施把某項課程變革計劃付諸實踐的具體過程4、課程采用作出使用某項課程變革計劃的決定過程。,,5課程變革過程課程計劃、課程采用、課程實施、課程評價6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272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理解的課程運作的課程經驗的課程,,,課程實施階段,課程計劃和課程采用階段,二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1忠實取向(1)忠實取向涵義課程實施過程即是忠實執(zhí)行課程變革計劃的過程(2)忠實取向基本特征275-6在對課程、課程知識
2、、課程變革、教師角色的性質、研究方法論的認識上的特征課程:有計劃的內容,,課程知識:專家的最好的創(chuàng)造課程變革:線性過程教師角色:忠實執(zhí)行者研究方法:量化研究(3)忠實取向本質受技術理性(工具理性)的支配有效控制,,2相互適應取向(1)涵義277(2)基本特征278-9在對課程、課程知識、課程變革、教師角色的性質、研究方法論的認識上的特征課程:情境因素會對課程有所改變課程知識:廣大的、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的一個方面課程變革:復雜、非線性、不可預知教師角色:主動、積極的“消費者”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也包括質的研究(3)本質受實踐理性支配,,3創(chuàng)生取向(1)涵義279(2)基本特征在對課程、課程知識、課程
3、變革、教師角色的性質、研究方法論的認識上的特征課程:經驗課程課程知識:一種“人格的建構”課程變革:教師和學生個性成長與發(fā)展過程思維和行為上的變化教師角色:課程開發(fā)者研究方法:更重視“質的研究”,尤其是個案性的“深度訪談法”(3)本質受解放理性支配,,4三種取向的比較及啟示(1)三種取向的關系1)三者共成一個由忠實執(zhí)行自由創(chuàng)造的“連續(xù)體”2812)三者從不同方面揭示了課程實施的本質各有其局限性3)三種取向的層次性,預示著課程變革的方向(2)課程實施研究對我國課程改革的啟示1)把課程實施納入課程變革研究有利于深化課程改革2)各種情景因素構成的譜系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課程變革應該充分重視的3)
4、課程變革必須最大限度弘揚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參與精神,三課程實施的基本模式,1“研究、開發(fā)與傳播”模式(忠實取向)(1)基本內容研究開發(fā)傳播采用(2)實質把課程變革過程視為一種工業(yè)生產的過程(3)缺陷1)科學本位論,排斥教師的作用,所開發(fā)的課程很難理想地付諸實踐2)四個方面功能專門化,脫離實際,,2蘭德課程變革動因模式(相互適應取向)(1)基本內容287第二段1)對教育技術的直接采用和應用并不是帶來所期望的教育變革的有效途徑;2)課程實施決定著課程變革的過程和結果3)成功的課程實施是以相互適應過程為特征的4)課程變革的動因是專家、校長、教師等方面的相互適應(2)貢獻1)幫助我們理解課程實施的本質2
5、)厘清了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3課程變革的情景模式(創(chuàng)生取向)(1)基本內容288第二段1)教學應該是由實踐獲取具體情境性知識2)創(chuàng)生課程的最好途徑是通過課堂探究、討論、教學獲取課程與教學的理念(2)貢獻證明了教師作為課程知識和課程變革的創(chuàng)造者而非接受者,是可能的,四影響課程實施的基本因素,1課程變革的特征(1)需要和適切性(2)目標與意義的清晰性(3)復雜性(4)計劃的質量與實用性2學區(qū)的特征(1)學區(qū)從事課程變革的歷史傳統(tǒng)(2)學區(qū)對課程計劃的采用過程(3)學區(qū)對課程變革的行政支持(4)課程變革人員的發(fā)展水平與對變革的參與程度(5)課程變革的時間表與評價體制(6)學區(qū)教育委員會與社區(qū)的特征
6、,,3學校的特征(1)校長的角色(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3)教師的特征與價值取向4外部環(huán)境的特征(1)政府機構的力量(2)社區(qū)的支持,五教學過程的本質,1、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1)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1)師生皆為主體2)兩類主體在彼此尊重差異的前提下展開持續(xù)的交往(2)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以課堂為主渠道展開(3)教育史上關于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的兩種極端觀點:“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深入剖析】:教師中心論學生中心論錯誤在于:1)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否定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平等交往的關系2)教學就成了一種控制活動,受“工具理性”所支配3)既扭曲了
7、主體,也扭曲了客體。,,(4)學生特殊客體論【深入剖析】:學生特殊客體論1)是源于教師中心論2)學生作為特殊客體,仍然不是真正的自覺能動,,(5)主導主體論【深入剖析】:主導主體論1)自相矛盾。主導之下,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體現(xiàn)2)試圖調和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但并未超越3)教師與學生交互主體參與教學時候,教師是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前提下的起組織、引導、咨詢、促進作用。,,2、教學過程是教學認識過程與人類一般認識過程的統(tǒng)一(1)人類一般認識過程與教學認識過程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2)教學認識過程具有人類一般認識過程的共性;(3)教學認識過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學生認識的特殊性和教師認識的特殊性,,【學
8、生認識的特殊性】、兒童在認知方式及其發(fā)展方面具有兒童獨特的價值,兒童的認知方式是兒童整體人格在認知方面的體現(xiàn)。兒童在自己構建的兒童世界里不斷獲得發(fā)育、生長。【教師認識的特殊性】教師把“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整合于認知結構中,由此形成了教師的思維方式和專業(yè)素養(yǎng)。這決定了教師認識的特殊性。,,【深入剖析】:教學認識過程的本質是間接性1)沒有真正揭示教學認識過程的本質2)這將會導致忽視兒童的直接經驗3)只有當間接經驗真正轉化為兒童的直接經驗的時候,它才有教育價值。,,3教學過程是教養(yǎng)和教育的統(tǒng)一(1)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不是一個價值中立的過程(2)教學過程中教養(yǎng)與教育的關系1)彼此具有相對獨立性2)互為基礎,互為前提,相互制約。,六課程實施與教學設計,1課程實施與教學的關系區(qū)別:課程實施更廣一些分屬于不同的研究領域聯(lián)系:課程實施內在地整合了教學兩種研究具有互補性,,2從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學設計(1)忠實取向視野中教學設計的特征;教學設計是一種工程,一種技術教學設計排斥教師學生孤立于教學設計之外,,(2)相互適應取向視野中教學設計的特征教學設計是人和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實踐活動教師開始進入教學設計過程學生開始進入教學設計過程,,(3)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視野中教學設計的特征教學設計是一個持續(xù)創(chuàng)造的過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師是教學設計的主體學生是教學設計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