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細胞的代謝專題練習4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細胞的代謝專題練習4 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練習4:細胞的代謝
一 、選擇題
下列各項不可以通過質(zhì)壁分離實驗加以證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細胞的死活
B.原生質(zhì)層比細胞壁伸縮性大
C.成熟的植物細胞能進行滲透吸水
D.細胞液濃度大小的測定
如圖是某種物質(zhì)通過細胞膜的示意圖,從圖中能得出 ( )
A.圖中S代表載體,C代表離子
B.膜外一定是高濃度,膜內(nèi)一定是低濃度
C.這種物質(zhì)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動運輸,因為有C和能量參與
D.圖中C這種移動方式是錯誤的,它應是固定不變的
稻田長期浸水,會導致水稻幼根變黑腐爛。測得水稻幼根從開始浸水到變黑腐爛時細胞呼吸
2、速率的變化曲線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Ⅰ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Ⅲ階段幼根因無氧呼吸的特有產(chǎn)物丙酮酸積累過多而變黑腐爛
D.從理論上講,為避免幼根變黑腐爛,稻田宜在Ⅱ階段前適時排水
科學家在研究鈉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時,做了下述實驗:先向槍烏賊神經(jīng)纖維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測得神經(jīng)纖維周圍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經(jīng)纖維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藥物和ATP,測得周圍溶液中24Na的量如圖所示。據(jù)圖作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3、 )
A.加入某藥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細胞中24Na的量減少
C.神經(jīng)纖維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載體蛋白
D.“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呼吸
將紫色洋蔥表皮細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光鏡下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①液泡逐漸變小,顏色由淺變深?、谝号葜饾u變小,顏色由深變淺?、墼|(zhì)層與細胞壁逐漸分離形成球形小團?、芗毎?、液泡膜結構明顯 ⑤原生質(zhì)層與細胞壁之間是蔗糖溶液。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③⑤
檢測酵母菌細胞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如果產(chǎn)生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酵母菌只進
4、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產(chǎn)生的氣體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變黃色,則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C.無論進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酵母菌都能產(chǎn)生CO2
D.酵母菌發(fā)酵時不產(chǎn)生氣體,但其發(fā)酵液能使重鉻酸鉀變灰綠色
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沒有探索的問題是( )
A.葉綠體色素的種類
B.葉綠體色素的顏色
C.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方法
D.葉綠體色素的吸收光譜
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fā)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CO2釋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
5、.a(chǎn)條件下,呼吸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d條件下,產(chǎn)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相同點是( )
①反應場所都有線粒體?、诙夹枰傅拇呋?
③反應場所都有細胞質(zhì)基質(zhì)?、芏寄墚a(chǎn)生ATP
⑤都經(jīng)過生成丙酮酸的反應?、薅寄墚a(chǎn)生水
⑦反應過程中都能產(chǎn)生[H]?、喽寄馨延袡C物徹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⑧
將酶、抗體、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藥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
6、體包裹后,更容易運輸?shù)交疾〔课坏募毎?,這是因為 ( )
A.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能夠允許對細胞有益的物質(zhì)進入
B.磷脂雙分子層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微球體能將生物大分子藥物水解成小分子藥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優(yōu)先讓生物大分子物質(zhì)通過
(2011年莆田質(zhì)檢)細胞呼吸對生命活動意義重大,下面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呼吸必須有水和氧氣的參與才能釋放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B.有葉綠體的細胞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
C.動物細胞呼吸停止便不能合成A
7、TP,細胞代謝就此終結
D.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沒有線粒體的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研究認為,用固定化酶技術處理污染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如將從大腸桿菌中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龍膜上制成制劑,可用于降解殘留在土壤中的有機磷農(nóng)藥。與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適宜的( )。
A. 溫度 B. pH C. 水分 D. 營養(yǎng)
二 、填空題
下圖是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zhì)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該通道蛋白是橫跨質(zhì)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zhì)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zhì)的物質(zhì)不易透
8、過生物膜”這一說法。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鯊魚體內(nèi)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jīng)研究,鯊魚體內(nèi)多余的鹽分是經(jīng)②途徑排出的,那么其跨膜運輸?shù)姆绞绞莀_______。
(3)對蟾蜍的離體心臟施加某種毒素后Ca2+的吸收明顯減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響,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毒素抑制了心肌細胞膜上轉(zhuǎn)運Ca2+的[ ]__________的活性。
(4)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到植物體內(nèi)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
9、驗加以證明。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結論:
a.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探究溫度對膜透性的影響,取質(zhì)量和形態(tài)相同的兩塊馬鈴薯進行對照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如下:
時間(h)
溫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
11、6
40℃
0
+0.03
0
-2
-3
-3.5
-4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下馬鈴薯塊質(zhì)量增加,主要與細胞具有________(細胞器)有關。
(3)在40℃時,隨著時間增加,馬鈴薯質(zhì)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造成的。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方案并回答問題:
實驗原理:
隨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會使外部溶液的電導度增大。溶液電導度的大小可以用電導儀進行檢測。電導儀非常靈敏,空氣中的CO2、溫度會影響測量結果。
實驗儀器與藥品:電導儀、恒溫水浴鍋、燒杯、量筒、洗瓶、濾紙
12、、蒸餾水。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燒杯,分別加入10 mL蒸餾水,編號為A、B、C,D;
第二步:取2塊質(zhì)量為10克且形態(tài)相同的馬鈴薯用蒸餾水反復沖洗三次,用濾紙將水吸干,再分別放入A、B兩燒杯中,C、D燒杯作為對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小時后取出燒杯中的馬鈴薯,使燒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復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
13、果預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實驗步驟中設計C、D組作為對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1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練習4:細胞的代謝
答案解析
一 、選擇題
C
解析:滲透吸水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具有原生質(zhì)層和原生質(zhì)層內(nèi)外的溶液具有濃度差。一個活的成熟的植物細胞是具備這樣的細胞學基礎的,所以當這樣的植物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溶液接觸時,細胞液就可以與外界溶液發(fā)生滲透作用。質(zhì)壁分離就是靠滲透作用來實現(xiàn)
14、的。質(zhì)壁分離是由于細胞失水所致。
C
D
解析 水稻幼根剛開始浸水時即Ⅰ階段時,由于水中氧氣的含量降低,有氧呼吸降低,有些細胞開始進行無氧呼吸;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在Ⅱ階段時,有氧呼吸越來越弱,而無氧呼吸強度不斷增強;到Ⅲ階段時,由于幼根無氧呼吸產(chǎn)物酒精的積累,使得幼根變黑腐爛,呼吸速率降低。
解析:據(jù)圖能作出的判斷是:加入某藥物,溶液中24Na不再增加,加入ATP,細胞中的24Na排出,溶液中的24Na增加,某藥物可抑制細胞產(chǎn)生ATP,即抑制細胞呼吸。由此只能推斷出神經(jīng)纖維排出24Na時需要ATP,而不能推斷出是否需要載體蛋白。
答案:C
A
解析:因外界蔗糖溶液濃度大于細胞
15、液濃度,洋蔥表皮細胞將不斷失水,使得液泡變小,而細胞液中色素不能隨水透過原生質(zhì)層,因此顏色加深。由于液泡和原生質(zhì)層的不斷收縮,可看見③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光鏡下既看不清膜結構又辨不清蔗糖的成分。
解析: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產(chǎn)生CO2,可通過是否有酒精的產(chǎn)生判斷是否存在無氧呼吸,溴麝香草酚藍和澄清石灰水都是CO2指示劑,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進行檢測。
答案:C
D
解析:a條件下,只進行無氧呼吸,呼吸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酒精,但沒有乳酸;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與無氧呼吸的比為1∶5,c條件下,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d條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O2與產(chǎn)生的CO2體積相等,只進行有氧呼
16、吸。
答案:D
解析:無氧呼吸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完成,不需要線粒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二者第一階段相同,都是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內(nèi)進行,都會產(chǎn)生ATP;第一階段都是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有氧呼吸生成水,無氧呼吸不生成水;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過程會產(chǎn)生[H];有氧呼吸是有機物的徹底氧化分解,無氧呼吸是有機物的不徹底氧化分解。
答案:C
B
解析 利用膜的流動性的特點,將磷脂包裹的酶、抗體、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藥物制成的微球體與細胞膜融合,使藥物進入患病部位的細胞中。
解析:細胞呼吸包括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不需要氧氣;有葉綠體的細胞也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比如夜間細胞不能
17、進行光合作用合成ATP;有些原核生物雖然沒有線粒體,但是也進行有氧呼吸。
答案:C
D
二 、填空題
解析:(1)根據(jù)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測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2)鯊魚體內(nèi)多余的鹽分是經(jīng)②途徑排出的,由圖可知,鹽分是由高濃度一側(cè)向低濃度一側(cè)轉(zhuǎn)運的,不需要能量,屬于被動運輸方式;(3)施加某種毒素后,Ca2+的吸收明顯減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響,說明該毒素不影響物質(zhì)運輸時的能量供給,Ca2+吸收進入細胞是逆濃度梯度進行的,屬于主動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因此該毒素影響了運輸Ca2+的載體蛋白的活性;(4)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最主要的區(qū)別是是否需要能量
18、,而能量主要是通過細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自變量應是能否進行有氧呼吸,因變量是無機鹽離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1)甲 磷脂分子
(2)被動運輸
(3)乙 載體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被動運輸
b.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解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
(2)馬鈴薯滲透吸水,則質(zhì)量增加。滲透作用與液泡有關。
(3)由第一、二步可知,A、B是實驗組,C、D是對照組,以排除空氣中CO2等對電導度的影響。實驗中A、C置于一種溫度下,B、D置于另一組溫度下,通過比較兩組的差值予以確定。
答案:(1)溫度 (2)液泡
(3)第三步:A和C燒杯置于20℃下;B和D燒杯置于50℃的恒溫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第五步:用電導儀分別測量溶液的電導度,并記錄
結果預測:B燒杯中溶液導電度減去D燒杯中溶液導電度的值大于A燒杯中溶液導電度減去C燒杯中溶液導電度的值(只要答案合理并與第三步的答案對應就可)
討論:排除空氣中的CO2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 8 -
用心 愛心 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