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23課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課件1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23課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課件1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ppt(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中國古代有句成語,叫做“胸有成竹”,亦稱“成竹在胸”。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講的就是這個有趣的故事。北宋時期,有個擅長畫竹的人,也是蘇軾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與可。 據(jù)有關史料說,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圍種了許多竹子,無論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細觀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天氣里的變化和姿態(tài)。時間久了,他墨繪的竹子,幅幅動人,富有生氣。他的一個好友曾題詩贊嘆:“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边@就是說,與可在落筆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無獨有偶,據(jù)說我國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內置一器,養(yǎng)蝦其中,時時觀其姿
2、,體其態(tài),以致齊老先生筆下之蝦,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兩則故事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必須對客觀事物反復觀察,仔細研究,最終才能創(chuàng)作出完整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 蘇軾自己不擅作畫,但文章卻從“胸有成竹”中精辟地展示了從觀察到構思,從學習到實踐,再到表達這一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基本過程。其實,文章并非僅僅在告訴人們該如何去作畫,“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這里面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寓意。,歷代著名墨竹圖,文與可墨竹圖,鄭板橋墨竹圖,竹畫欣賞,題解:文與可(10181079),是蘇軾的表兄,比蘇軾大18歲。文與可以善畫竹聞名于世,是當時墨竹畫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寧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陜西洋縣)
3、知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陳州(今山東諸城) 。元豐二年三月,蘇軾任湖州知州,這時文與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蘇軾在晾曬書畫時,發(fā)現(xiàn)亡故的文與可送給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圖,見物生情,就寫了這篇雜記。本文莊諧相襯,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體現(xiàn)蘇軾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的特點的優(yōu)秀散文。,筼筜(yn dng)谷,地名,在現(xiàn)在漢中盆地東面的洋州,北倚秦嶺,南屏巴山,包括今洋縣、佛坪以及西鄉(xiāng)的一部分。文與可任洋州知州時,利用當?shù)貎?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在洋州城內外開辟了南園、橫湖、冰池、蓼嶼、荻浦、望云樓、吏隱亭、披錦亭、筼筜谷等三十個風景點,合稱洋州三十景,其中尤以筼筜谷最為
4、著名。,筼筜谷在洋州城以北十里,位于儻水河與賈嶼河的交匯處,這里溪泉清冽,修竹蔽天,環(huán)境極為幽雅。文與可在此建造亭榭,培植花木,開掘水池,公余之暇,常來此吟詠休憩,畫竹寫生。他在筼筜谷絕句中這樣寫道:“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兩岸煙蒙蒙。尋幽直去境漸野,宛爾不似在塵中。” 蘇軾也有詩道:“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tu)龍,料得清平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由于蘇軾和文與可互相題詠,遂使筼筜谷名聲大噪,歷久不衰。正如明人陳棐在洋縣懷古中寫道:“當日文公剌,曾招蘇子游。一時留藻麗,千古慕風流!”清人童顏舒在其洋縣古跡二十八絕中也寫道:“梓潼賢守據(jù)風流,山起樓臺水泛舟。一自二蘇題詠后,人間愈覺
5、重洋州?!?檢查預習,讀準下列藍色字的音: 與可以書遺余( ) 近語士大夫( ) 萃( ) 寒梢( ) 筆硯( ) 斤斧何曾赦籜龍( ) 噴飯( ) 疇昔( ),wi,y,告訴,告誡,cu,sho,yn,tu,pn,chu,課文朗讀,全 文 結 構,第一段 闡述文與可的繪畫理論,談自我藝術實踐的體會,第一層 由竹說起,提出畫竹應當有成竹在胸,第二層 寫作者自己學習文與可畫論的心得,第三層 評價蘇轍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領悟文與可的畫論,第二段 追憶二人在交往過程中與畫竹相關的幾件趣事,第一件 投求畫者的絹于地,并言當襪穿,傳為笑話,第二件 書信往來各自表述藝術創(chuàng)作中神似重
6、于形似 的美學觀點,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詩令文夫婦為之噴飯,第三段 交代寫作此文的緣由,并表明二人關系感情深 厚、親密無間,重點掌握詞語,1、為墨竹賦以遺與可 2、投諸地而罵 3、以為口實 4、而讀書者與之 5、余因而實之 6、月落庭空影許長: 7、近語士大夫: 8、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 9、而余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給與,饋贈。,兼詞,之于。,話柄。,許可,答應。,證實。,代詞,如此的,這樣的。,動詞,對某某說。,副詞,于是,就。,從前。,指出下列語句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1、 與可沒與陳州 2、 少縱即逝矣 1、 初不自貴重 2、 月落庭空影許長 3、 廢卷而哭失
7、聲 4、 吾將以為襪 5、 發(fā)函得詩 6、 而讀書者與之 7、 以書遺余曰,通“歿”,死亡,通“稍”,稍微,古:以為貴重 ;今,價值高,許,古:這樣;今,也許,古:停下,放下;今,廢棄,古:把當作;今,認為,古:打開;今:發(fā)送,古:贊成;今:給,古:贈送;今:遺失,指出下列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1)吾將買田而歸老焉(2) 余因而實之(3)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 (4) 初不自貴重,形容詞做動詞 ,老,養(yǎng)老,形容詞做動詞 ,實,證實,名詞作狀語,蜩腹蛇腹,像蟬破殼而出,蛇腹長出鱗一樣。 劍拔,像劍拔出鞘一樣,意動用法 ,貴重,以為貴重,覺得貴重,“為”的意義和用法 1、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 2、
8、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 3、余為徐州 4、而予以為有道者 5、吾將以為襪,(動詞,描畫,勾勒。),(動詞,寫作),(當、做,可譯為到某地做官),(動詞,認為),(以之為,把當作 ),1、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 2、乃見其所欲畫者 1、乃見其所欲畫者 2、豈獨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隨之,“乃” “其”的意義和用法,副詞,卻 竟然,就,代詞,代“畫家”,代詞,他的,代詞,自己,4、以追其所見 5、其所以然 6、豈獨得其意,代詞,代提到的事情,代詞,代文與可,代詞,代“畫家”,“然” “以”“之”的意義和用法,1、 然自視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絹 2、 以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 與可以書遺予
9、曰 吾將以為襪,的樣子,這樣,然而,把,把,把當作,3、 之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臨事忽喪之 士大夫傳之 而讀書者與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構助詞,的,代詞,代節(jié)葉,語氣助詞,補足音節(jié),代詞,指與可之言,代詞,代輪扁講的道理,1、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判斷句 2、足相躡于其門狀語后置 3、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判斷句 4、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狀語后置 5、吾將以為襪省略句 6、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省略句,文言句式,7、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定語后置 8、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狀語后置 9、輪扁,斫輪者也判斷句 10、豈復有竹乎:固
10、定句式豈乎?:哪里呢? 11、世豈有萬尺竹哉?固定句式豈哉?:哪里呢?,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譯: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tài),直至像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尺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 2、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譯: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jié)節(jié)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里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3、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譯:既然心里已經明白這樣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這樣,是由于內外不一,心與手不相適應,沒有學習的 過錯。,翻譯下列句子,4、 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譯
11、: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構思,但是做起來不熟練的,平常自己認為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忽然又忘記了,這種現(xiàn)象難道僅僅是畫竹才有嗎? 5、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譯:如今您寄托意蘊在這幅竹畫上,我認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難道不是嗎? 6、襪材當萃于子矣。譯:做襪子的材料將匯集到您那里去了。 7、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譯:蘇先生可真會說??!但二百五十匹絹,我將用它們買些 田回家養(yǎng)老?。?,1、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2、文中記敘了文與可的哪些事情,說明了文與可是怎樣的一個人?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一主題思想的?,1、雜文; 2、記敘了文與可厭世俗求畫,不自貴重,說明了他的脫俗淡泊,與蘇軾詩畫互答,說明了他是個才情過人、無拘率直的人; 3、文章的主旨主要是敘述兩人的深摯友誼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僅僅通過日常趣事來表現(xiàn)兩人的親密無間的關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達兩人的深厚情誼,從而寫出了對文與可的思念和緬懷之情。,通過閱讀蘇文,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啟迪和教益?,感悟與思考,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前,都要對預做之事認真分析,掌握客觀事物的各種因素和條件,預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對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這樣才能克服盲目性、無目的性和無把握性。,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