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ppt課件
《總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總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ppt課件(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一、關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包括兩個方面: (1)專制主義是就決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個人專斷獨裁,帝位實行終身制和世襲制; (2)中央集權是針對地方分權而言,是指中央統(tǒng)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上沒有獨立性,完全服從于中央。,1,(1) 經(jīng)濟方面: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分散性,要求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穩(wěn)定。 (2)政治方面:新興地主階級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鞏固統(tǒng)一,防止割據(jù)。 (3)思想方面:法家思想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特別是韓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權和法治思想的影響。,二、形成原因,2,三、發(fā)展歷程,3,四、基本內容: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選拔和考察官吏制度、監(jiān)察制度、法律制度等。 五、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 (1)基本特征是權力高度集中。在中央表現(xiàn)為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地方服從中央,中央對皇帝負責。 (2)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始終是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兩對基本矛盾。 (3)實行官僚政治。 (4)以文化專制來鞏固政治專制,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4,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存在的基本矛盾:,1、存在的兩對基本矛盾: 一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發(fā)展總趨勢是皇權不斷被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二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 發(fā)展總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被削弱。 2、兩對矛盾斗爭的實質: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的斗爭。,5,積極作用:中央集權制度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適應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1)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管轄,防止分裂割據(jù),抵御外來侵略,有利于維護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2)為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3)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和生產(chǎn)活動。 (4)有利于各地區(qū)、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消極作用:在封建社會后期主要起消極的作用。 (1)經(jīng)濟上:阻礙了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 (2)政治上:容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敗,剝奪人民的政治權利。 (3)思想上:形成文化專制,實行愚民政策,箝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技的創(chuàng)新和文化的進步。 (4)使地方缺乏自主權,影響了行政效率。,七、評價,6,1、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有哪些?,(1)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 (2)重文輕武,加強監(jiān)督。 (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 (4)分化事權,相互牽制。,2、丞相制與內閣制、軍機處的區(qū)別? (1)職責不同:丞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大權,職權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軍機處是皇帝諭旨的傳達機構,軍機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 (2)作用不同:丞相對皇帝有制約作用;內閣、軍機處是強化皇權的工具,不能約束皇權。,3、明清時期皇權不斷加強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7,圖1 圖2 唐朝中央機構 圖3明朝中央機構 圖4 清朝軍機處,(2)圖1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與圖2相比,圖3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圖4中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什么政治特點? (5)綜合上述圖示,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皇權高度集中,明朝丞相制度被廢除,權分六部。,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1)圖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創(chuàng)立于哪一個朝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秦朝,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貞觀政要》,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唐太宗對丞相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為此設置了怎樣的政治運行機制?(6分,(1)態(tài)度:設宰相籌劃大事,以彌補君主的不足。 政治運行機制: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同時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9,材料二 傳統(tǒng)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據(jù)司馬光說:“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向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請回答:,(2)據(jù)材料二分析,為什么說“傳統(tǒng)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4分),(2)宋代實行二府三司制,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設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10,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 ——黃佐《南雍志》明太祖語,請回答,(3)元代實行怎樣的政治運行機制?據(jù)此并結合材料,說明明朝廢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6分),元朝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長官就是宰相。 原因:中書省權力過重,宰相專權,造成內亂,威脅皇權。 措施:廢丞相,權歸六部,六部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及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4分),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 影響:有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但也阻礙了新思想和新經(jīng)濟因素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1,1.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說:“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列強之間訂立國際條約都要把‘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等家庭小事,寫入國際公法,以維持世界和平?!薄傲袕姟钡淖龇ǎ? )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維護了宗法制度 C.導致分封制崩潰 D.促使了禮崩樂壞,B,12,2.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一書中指出:“嚴格說封建的社會的要素是這樣: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qū)域的世襲的統(tǒng)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 A.擁有世襲統(tǒng)治權 B.所屬土地可以買賣 C.尊重上級的權威 D.屬下人民歸其管理,A,13,3.有論者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tǒng)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 A.郡縣制利于國家統(tǒng)一 B.郡縣制加強了君主專制 C.國家統(tǒng)一是郡縣制實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設郡、縣的首倡者,A,14,4.秦漢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是東西方文明的重大發(fā)展和成熟時期。這里的“文明發(fā)展”和“成熟“的含義分別是( ) A.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羅馬法律建設形成完備體系 B. 世襲制度被徹底廢除.羅馬法律形成完備體系 C.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羅馬開始頒行成文法 D. 世襲制度被徹底廢除.羅馬開始頒行成文法,A,15,5.與下面兩幅地圖相對應的我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 A.秦、西漢 B.唐、元 C.秦、唐 D.西漢、元,D,16,6.自秦朝以后,皇帝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不斷改革中央機構。下列能正確反映漢、唐、明、清四朝中樞演變過程的是( ) A.內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內閣制度—軍機處 B.都察院—提點刑獄司—御史臺—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改土歸流 D.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九品中正制,A,17,7.關于選拔官員的標準與下列選官制度按順序搭配正確的是( ) 夏商周:世襲 秦朝:軍功授爵制 漢朝: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科舉制 A.血緣→功績→考試成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 B.功績→血緣→考試成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 C.血緣→功績→門第聲望→品行才學→考試成績 D.血緣→功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考試成績,D,18,8.據(jù)史書記載:明代內閣大學士通過“面對”、“密揭”、“票擬”等形式參與中樞決策,因而閣權在國家權力運作機制中,體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決策權。當這種決策權得到皇權支持和批準后,就可以影響甚至左右政局的發(fā)展。這種現(xiàn)象( ) A.表明內閣大臣地位很高卻無權 B.說明內閣大學士與皇帝共同決策 C.體現(xiàn)閣臣利用專制皇權的效能 D.反映內閣大臣延續(xù)歷代宰相職權,C,19,9.王昶《軍機處題名記》云:“本朝諭旨誥命,……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上諭亦有二:……明發(fā),交內閣,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jīng)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瓋乳w、翰林院撰擬有弗當,又下軍機處審定。”材料說明軍機處( ) A.成為內閣的協(xié)理機構 B.掌握軍政要務決策權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與其他中樞機構分權制衡,C,20,10.閱讀下列材料: (1)根據(jù)材料一,簡要分析概括相權的變化過程。 秦朝由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唐朝相權一分為三,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 明朝廢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21,材料二 當代史學家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權力運行的規(guī)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逐漸演變成正式的輔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出一些人承擔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員,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yōu)闃s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huán)……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的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 (2)根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漢、宋、清為加強專制主義采取的相應措施。 漢朝:漢武帝頻繁更換宰相,并重用身邊侍從等為尚書令、侍中,形成“中朝”決策機構,限制三公權力。 宋朝:設中書門下行作為最高行政機構,設置樞密使、參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行政權和財政權。 清朝:設置軍機處。 (3)根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出我國古代君主專制演進的趨勢。 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22,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影?,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論》 (4)根據(jù)材料三,請回答在秦朝和漢朝,地方的行政制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柳宗元對這兩種制度有什么不同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點? 秦朝到漢朝地方行政制度變化:從郡縣制變成了郡國并行制。 柳宗元認為:郡縣制能使中央有效的管理地方,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郡國并行制下,分封諸國,使地方割據(jù)勢力增強,威脅到國家的統(tǒng)一。 郡縣制特點:中央直接管理地方,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絕對服從中央的命令,有利于統(tǒng)一。,23,材料四地方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來自中央的旨詔,地方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征收制度,也不得調動軍隊。此外,地方官員還要定期朝見皇帝,向皇帝述職。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 (5)根據(jù)材料四,請回答這是什么時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對于當時和后世有什么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變化表現(xiàn)出什么趨勢? 這是元朝行省制。 行省制影響: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調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后世影響極大,是省制的開端。 趨勢:中央集權加強,地方勢力削弱。 (6)綜上,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認識? 認識: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封建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 但到封建社會后期,阻礙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專制極易造成政治的腐敗;嚴重扼殺了社會創(chuàng)造力和思想的發(fā)展。,2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據(jù)《江淮論壇》1982年第2期資料記載:,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會歷史現(xiàn)象。指出產(chǎn)生上述歷史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及其歷史教訓。,①現(xiàn)象:官民之比畸形發(fā)展(或官多民少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 ②原因: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和強化的必然產(chǎn)物。 ③教訓:必須精簡機構,裁撤冗員,2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總結 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 制度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47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