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輪 6-2 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隨堂演練 湘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4高考地理一輪 6-2 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隨堂演練 湘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4高考地理一輪 6-2 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隨堂演練 湘教版
1.(2012年高考山東文綜)下表為我國西北某區(qū)域三個年份各類鹽漬化土壤面積統計表。讀表回答問題。
(單位:km2)
年份
類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鹽漬土
153
425
755
中度鹽漬土
133
219
293
輕度鹽漬土
952
801
694
合計
1 238
1 445
1 742
(1)分析該區(qū)域1990~2010年土壤鹽漬化變化的特點。
(2)指出該區(qū)域農業(yè)生產中防治土壤鹽漬化應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
2、1)題,考查統計表的判讀及綜合分析、表述能力。讀表中數據可知,中度、重度鹽漬土面積增大,輕度鹽漬土面積減小,鹽漬土總面積不斷增大、土壤鹽漬化有加重的趨勢。第(2)題,以鹽漬化為切入點,考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措施??蓮暮侠砉喔?、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墾荒等方面回答。
答案:(1)中度、重度鹽漬土面積增大,輕度鹽漬土面積減??;鹽漬土總面積增大;土壤鹽漬化越來越嚴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墾荒,退耕還草。(答對兩點即可)
2.(2012年高考福建文綜)下圖為2000年中國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構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構成
3、的地區(qū)差異,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其原因。
(2)簡述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題,以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構成圖為背景,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南方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有機物(菜葉等)比重大反映出的是濕熱氣候,北方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無機物(煤灰等)比重大反映出的是家庭生活用煤多的狀況。第(2)題,考查垃圾污染的危害。主要是對大氣、水、土壤造成直接污染及對人和動物造成間接危害。解題的關鍵是答題的方向和答題的完整性。
答案:(1)地域差異:無機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機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氣溫低,需要燃煤取暖,產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熱條件好,
4、蔬菜種類多、產量大,產生的菜葉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氣;危害人體健康。
3.2012年6月霧霾天氣覆蓋了全國多個城市,江蘇、山東、河南和安徽都屬于重災區(qū)。專家表示,霧霾天氣跟秸稈焚燒和天氣條件密切相關。高濃度的懸浮顆粒物是霧霾天氣形成的重要條件,城市越發(fā)展,就越容易形成霧霾天氣。一些地方焚燒秸稈,造成空氣里粉塵大量增加,這是霧霾天氣產生的重要原因。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總結焚燒秸稈的危害并列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措施。
(2)試分析“城市越發(fā)展,就越容易形成霧霾天氣”的原因。
解析:第(1)題,焚燒秸稈
5、會污染空氣,還容易引發(fā)火災,產生煙霧,影響交通,同時還會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綜合利用的措施可從秸稈還田、發(fā)展沼氣、加工成動物飼料等方面分析。第(2)題,可從城市工業(yè)及交通的發(fā)展、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1)危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引起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引發(fā)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兩點即可)措施:采用機械化操作,實現秸稈還田;以秸稈為原料,大力發(fā)展沼氣;把農作物秸稈加工成動物飼料等。(兩點即可)
(2)城市的發(fā)展,使植被面積減小;城市中高樓密布,樓宇間氣流停滯,導致靜風現象增多,污染氣團難以擴散,很容易發(fā)生大氣污染事件
6、;城市中汽車排放的尾氣、城市揚塵、工業(yè)排放的廢氣等也容易造成城市大氣污染;城市易出現逆溫現象,導致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等。(3點即可)
4.能源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下圖是我國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圖(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現實存在,不改變其形態(tài)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示能源消費結構下,能源利用過程上產生的主要大氣環(huán)境問題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說明在其開發(fā)利用過程中應注意的環(huán)境問題。
解析:第(1)題,圖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以煤炭為主,其次為石油,均為礦物能源,利用過程中會產生硫氧化合物氣體、氮氧化合物氣體、廢渣等廢物,進
7、而會導致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加強、酸雨等問題。第(2)題,利用水能發(fā)電需修建大壩,建設過程中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影響;水庫建成以后,會對河流徑流、庫區(qū)地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答案:(1)總懸浮顆粒物增多導致空氣質量下降;CO2增加增強溫室效應;SO2等酸性氣體增多導致酸雨蔓延。
(2)生態(tài)系統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質變化(水污染);對地質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泥沙淤積、地震、滑坡等)。
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據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產生的氧氣價值為31 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的價值為62 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蝕,增加肥力可創(chuàng)收31 2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
8、物提供棲息繁衍場所的價值為21 250美元,生產蛋白質的價值為2 500美元。
材料二 我國森林分布示意圖。
(1)材料一的數據說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國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qū)。
(3)A處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給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國現有天然林正逐步減少。請你談一談保護森林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題,對比材料中數據可知,樹木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生產蛋白質)是最小的。第(2)題,結合圖形可知:森林主要在東北、西南和東南。第(3)題,A處森林位于長江上游,是水土保持林,破壞后會給長江帶來大量泥沙。第(4)題,森林保護措施有:開發(fā)與撫育相結合;加強宣傳、提高保護意識、建自然保護區(qū)等。
答案:(1)樹木(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遠遠大于它的經濟效益
(2)東北 西南 東南
(3)含沙量增大,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湖、河、水庫泥沙淤積加劇,洪澇災害頻發(fā)。
(4)加強執(zhí)法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采伐與更新相結合;防治森林火災和蟲災;加強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