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給動物建個家》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給動物建個家》說課稿(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給動物建個“家”》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給動物建個“家”》屬于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中第
四課的內容,根據新課標劃分“動物”屬于生命科學領域。新課標明確提出,讓 學生了解動物及其特征,認識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本單元共有 6 課,圍繞“動物是生物的核心概念”展開,采取總-分的結構,
前面的學習讓學生對動物結構、動物生活習性、動物生存環(huán)境有了初步了解,本 節(jié)課落腳到動物與環(huán)境,讓學生對動物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給動物建個“家”》現課本的活動設計:現在的設計分為4 個部分:聚焦
為了繼續(xù)觀察蝸牛,落腳到給蝸牛建個“家”,
2、知道蝸牛生活的環(huán)境,課后能繼
續(xù)飼養(yǎng)蝸牛,從而意識到動物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體會動物的生存與環(huán)境
息息相關?,F在的活動設計能滿足學生對蝸牛的深入了解,但還存在以下不足之
處: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目標新增了工程與技術,現在的活動設計不
能很明顯的體現這一目標。2.大部分學生已經在家中飼養(yǎng)不同的小動物,課上只
討論蝸牛不能滿足更多學生學習的需要。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
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
能力更是比較低,本課看似屬于操作課,但實際學生操作很少。4.即使課堂上進
行了學習,
3、學生給動物建一個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讓動物真實的 放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有一定的危險性。
隨著 stem 課程理念的興起,新課改也提出要求盡量在原有的課程中與 stem
理念進行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中也能體驗工程設計的思路,體驗探究的過程,形
成科學的探究方法,而本課就能很好的與 stem 課程理念進行融合?;谝陨线@
些原因我對課程活動進行了修改:本課從動物喜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開始研
究,到為動物設計一個合適、舒適的家,最后根據學生已有的動手經驗,用學生
熟悉、喜歡的方式——畫、制作,為動物建一個模擬的“家”。不僅給學生提供
大量的動手操作的
4、機會,把操作和思考、探究有機結合起來,且以項目形式開展
探究活動,在做中學,學中思,在完成項目時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刻體會到
動物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本節(jié)課我的創(chuàng)新點是實驗過程的創(chuàng)新。
二、創(chuàng)新點-實驗過程創(chuàng)新
Stem 教學理念融合數學、技術、科學、工程,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提
出解決方案—設計—制作—修改再制作,直到成功—分享”的過程,本單元經過
前面 3 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對動物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本節(jié)課主要經歷“提出解決方案—設計—制作—修改再制作,直到成功—分享” 的過程。
教學準備:顏色不同的硬卡紙,
5、水彩筆,超輕黏土等制作模擬動物“家”的
材料,材料清單表、實驗評價表。材料的選擇是根據學生美術課上已有利用超輕 黏土制作動植物的經驗。
課時安排:2 課時。本節(jié)課既有科學知識的學習又有工程設計,且會利用材
料將設計轉換成制作,原有的 1 個課時太倉促,增加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
生了解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為動物設計一個適宜生活的“家”,完成材料清單;第
二課時:選擇材料將設計進行制作修改直到成功,最后進行交流評價活動。
依據本節(jié)教材的編排順序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培養(yǎng)能力為導向,利用工程 學研究為指導,我將教學活動修改為:
(一)聚焦——動物的“家”
6、
學生活動: 觀看不同動物生活的視頻,了解到不同的動物需要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 聚焦問題: 不同的動物需要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
(二)認識——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
提問:每個小組都飼養(yǎng)了一種小動物,你們小組的小動物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 境中?
學生活動: 討論自己小組的小動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環(huán)節(jié)意圖: 在之前的學習中讓每個小組都飼養(yǎng)了一種小動物,并堅持進行觀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小組進行討論,是為了讓自己觀察的結果與小組同學進行分享, 讓學生對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為后面給動物建一個模擬 的“家”提供科學依據。
(三)設計——給動物設計一個喜歡“
7、家”
提問:科學家在制作之前會進行設計,如何設計?如何設計更科學、更有創(chuàng)意? 學生活動: 1、觀看模擬動物“家”的圖片和實物(實物來源于之前學生作品)
2、小組分享交流進行思維碰撞。
設計要求:
1、根據自己小組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在材料清單上勾選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2、設計的作品需要在 15 分鐘內搭建完成。
3、設計的作品有一定科學性和美觀。
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和評分標準進行設計和制作。
小組
科學性(設計的環(huán)境符合動物生
存的環(huán)境)共 10 分
完整度(10 分)
作品創(chuàng)意(10 分)
展示交流(10 分)
1
8、2 3 4 5 6
(評分表)
設計意圖:學生交流討論過動物生喜歡生活的環(huán)境后,對動物生存環(huán)境有了一定 的了解,這個時候提出給動物設計一個它喜歡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會很有積極性, 為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動手能力,我設計讓學生通過畫、簡單制作來模擬動物 的“家”,去代替給動物做一個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如何來設計?怎么制作?在課 堂上我通過兩個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1、觀看模擬動物“家”的圖片和實物 其中實物來源于之前學生作品。2、學生交流分享達到思維碰撞。之后給出設計 要求和評價標準。為了讓學生讓學生對設計更有方向性,我設計了材料清單,讓 學生直接在材料清單上選擇,之后根據材料清單領取實
9、驗材料。
這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教材有了很大的不同,教材中是學生討論為蝸牛設計一個 “家”,這樣會更簡單,但不足以讓學生對不同動物需要不同的環(huán)境進行認識, 且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小動物進行飼養(yǎng)和觀察,設計制作小動物 “家”時,根據自己所飼養(yǎng)的小動物來進行設計,學生會更有經驗和動力。他們
需小組討論、選擇自己小組所需要的材料,作品更是創(chuàng)意不同,在這一過程中學 生不僅優(yōu)化了自己的方案,更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集體中進行自我檢查 及自我評價。
(四)探索——設計轉化,制作
提問:有什么方法能更快更好的將你的設想制作成作品呢?
學生活動:
1、選材:設
10、計完成后根據設計清單領取小組所需要的材料。
2、制作: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方法分享,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在分享中掌握更多的制作技 巧。小組自己選材,在選材中加深對自己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分工合作完成制 作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也更利于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五)修改完善
學生活動: 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經歷制作后,學生之前的設想會有一些改動,對如何制作更科學、更 美觀的動物的“家”也有一些不同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像一個工程師、科學家 一樣對自己的設計和制作進行修改來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修改完善中解決問題, 完成項目。
(六)
11、評價、交流
學生活動: 1、交流分享作品
2、評價別的小組的作品
設計意圖:修改完善后,分小組分享作品,交流自己為動物搭建的模擬的“家”, 由各個小組長組成評委組對其他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根據評價表選出最佳作品。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學會評價,學會交流,并合理的根據他人意見進行作品改進 完善。
三、總結與反思
《給動物建個“家”》采用 stem 教育理念,形成“先科學探究后工程設計” 的格局,一方面可達到深化科學探究獲得科學規(guī)律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對設 計進行測試,學生可聯系新舊知識,進一步理解真實世界中科學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
具體方式。在已有科學知識基礎上進行討論設計、并修改完善,著力提升實際問 題的解決能力。
實驗活動重新設計后本課具有以下優(yōu)點:1.更符合新課改理念;2.工程與技
術的目標能很好的實現;3.將課本與 stem 很好的進行了融合;4.學生動手能力
得到了加強;5.更符合學生現階段的認知;6.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
這一知識點的需要。當然模擬的和真實的還是有很大不同,學生體驗感也不夠強,
如果能用電腦進行條件模擬,觀察動物的反應,學生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這一
設想還有編程上的技術難題,希望我們科學人能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 讓科學技術進一步為科學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