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PPT文檔下載  

(新課標)高考歷史二輪專題高頻命題點突破 模塊一 中國古代篇 專題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課件

  • 資源ID:161465048       資源大小:686KB        全文頁數:70頁
  • 資源格式: PPT        下載積分:7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7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新課標)高考歷史二輪專題高頻命題點突破 模塊一 中國古代篇 專題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課件

專題一專題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總綱目錄總綱目錄主干點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主干點二 君主專制的演化主干點三 中央集權的演進主干點四 選官用官制度的演進 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分為兩大階段:早期(先秦時期)國家屬于松散的政治聯盟,權力尚未實現高度集中。秦至清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專制制度逐步加強。2.秦至清的政治制度可分為三條主線:一是君主專制的逐步加強,主要體現在中央官制的演變上,實質在于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二是中央集權的加強,表現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上,實質在于維護中央的絕對權威;三是選官用官制度的演變,實質在于完善君主專制政體。1.(2018廣東茂名二模)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主干點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主干點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記述出處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禮記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魯、衛(wèi),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齊,兼五侯地史記A.西周的疆域極為廣闊B.天子對地方控制嚴密C.西周的分封等級分明D.西周的諸侯勢力強大答案答案 C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從材料信息來看,西周時期,在地方實行分封制,按照等級高低對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選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西周的疆域如何,排除A項;西周時期,周天子對地方控制相對松弛,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諸侯勢力大小,排除D項。2.(2018安徽皖江名校聯盟聯考)“周王擁有的最高權力因宗法分封而興,亦因之而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分封制乃是對于宗法王權的一個制約因素?!辈牧弦庠谡f明周代()A.君主權力受到宗法分封制的限制B.血緣關系對貴族政治的制約C.家國一體政治架構開始形成D.宗法分封制對王權的雙重影響答案答案 D 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根據材料中“周王擁有的最高權力因宗法分封而興,亦因之而衰”,結合所學可知,宗法分封制一方面有利于維護王權,同時這種血緣分封又制約王權,A項只是看到了其制約作用,不夠全面;B項是對貴族政治的影響,與材料中王權不符;家國一體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的產物,材料未涉及,故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宗法分封制對王權具有加強和制約的雙重作用,故D項正確。3.(2018廣東華附、廣雅、省實、深中四校期末聯考)禮、樂源自氏族社會的風俗習慣,被加進等級制度的內容而制度化。禮記中說:“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這說明禮樂制度()A.有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功效B.突出強調社會等級分化C.與宗法分封制互為表里D.促使社會風俗的同一化答案答案 A本題考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這兩個歷史核心素養(yǎng)。據材料可知,禮樂被加入了等級制度的內容,同時禮樂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敬,這些都可以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作用,故A項符合題意。B項與材料的主旨完全不符。禮樂制度是維護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C項表述本身存在錯誤。D項中的“同一化”表述過于絕對??键c核心提示拓展升華分封制初期加強了王權,周王成為“天下共主”,但由于地方諸侯王權力過大,獨立性過強,最終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走向崩潰理解“家國同構”(1)“家國同構”即家庭、家族、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會的顯著特征(2)“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凹覈瑯嫛斌w現了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的融合。這種借助血緣人倫關系來治理國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宗法制核心特征是嫡長子繼承制,在當時起到凝聚宗族、鞏固王權的作用,對后世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產生深遠影響禮樂制度核心是周禮,規(guī)定了貴族在各個方面的禮儀規(guī)范,是維護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工具4.(2017課標,24)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答案答案 A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唯物史觀,同時考查西周分封制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影響。西周推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拓展了周的疆域,客觀上推動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加強了文化認同。故選A項。周代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周王通過分封制加強了統治,諸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周王并未實現對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項;西周通過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政治制度確立起貴族世襲特權,D項并不只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5.(2016課標,24)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A.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體系B.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D.青銅器的功用發(fā)生重大改變答案答案 B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歷史解釋。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這表明西周時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因此B項符合題意。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的甲骨文是繼承關系,并非全新的文字體系,故排除A項;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項與史實不符;材料信息體現的是青銅器上刻的銘文發(fā)生了變化,并不能說明青銅器的功用發(fā)生重大改變,故D項錯誤。1.(2018山東菏澤一模)秦漢時期,三公九卿雖然各有執(zhí)掌,分工清晰,但當時職無常守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職而無權,也可能有實權而未授職務。這主要表明秦漢時期()A.官員選拔注重實踐能力B.中央官僚體制受到沖擊C.君主專制統治得到鞏固D.世襲貴族勢力干政嚴重主干點二君主專制的演化主干點二君主專制的演化答案答案 C 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歷史解釋。材料講述的是三公九卿制下的官員有可能有職而無權,也有可能有實權而無職位,這并未反映官員的選拔注重了實踐,故A項錯誤;材料只是講述了三公九卿制會導致職無常守的現象出現,但這不能說明中央官僚體制受到了沖擊,故B項錯誤;材料講的是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體現了官員是否被授予實權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權,使得君主專制統治得到鞏固和強化,故C項正確;材料只強調了三公九卿制下職無常守的現象,并未反映世襲貴族的勢力,故D項錯誤。2.(2018 河北衡水中學聯考)上表為唐前期官制表,對其解讀準確的是()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時期B.中書省、尚書省長官方為宰相C.行政權力逐漸向尚書省集中D.中樞權力體制整體相對穩(wěn)定太宗時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尚書省(左右仆射)高宗時西臺(右相)東臺(左相)中臺(左右匡政)玄宗開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黃門省(黃門監(jiān))尚書省(左右丞相)答案答案 D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和唯物史觀。根據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臺是中書省的別稱,東臺和黃門省是門下省的別稱,中臺是尚書省的別稱,故高宗和玄宗時期均實行三省六部制,故A項錯誤;據所學可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長官都是宰相,故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尚書省的官員設置和職權并未發(fā)生巨大改變,不能說明權力向尚書省集中,故C項錯誤;從太宗、高宗到玄宗開元初年,三省的職權、人數設置并未發(fā)生較大改變,整體相對穩(wěn)定,故D項正確。3.(2018河南濮陽一模)明書中記載:“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迸c這一記載異曲同工的明代舉措是()A.營建北京并遷都于此B.廢丞相,權力分于六部C.設內閣輔助皇帝理政D.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答案答案 B本題考查明朝強化君主專制的具體措施。根據材料中“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可知明太祖在建立明朝后殺戮功臣以強化皇權,維護統治,這項舉措屬于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遷都北京并非為了強化君主專制,故A項錯誤;明太祖廢丞相,強化君主專制,與材料中措施的目的和效果相同,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明中后期出現了內閣首輔專權的情況,不利于鞏固統治,故C項錯誤;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且密折奏事制度是清朝時期的政策,故D項錯誤。時期核心提示拓展升華秦朝皇帝制度:皇帝總攬一切軍政大權、皇位世襲。三公九卿制: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jiān)察和軍事,下設諸卿負責具體事務,相互配合、牽制,便于皇帝集權全面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1)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國家可以組織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設,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各地區(qū)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發(fā)展,促進了封建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2)消極影響君主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這是阻礙歷史發(fā)展的因素;剝奪了人民的政治權利和言論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壓制和打擊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壓抑了創(chuàng)造力,阻礙了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漢朝中朝:漢武帝時重用身邊的侍從建立中朝,與原來的三公九卿合稱中外朝,削弱相權隋唐三省六部制: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均為宰相,既分工明確,又相互牽制,分散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尚書省下設六部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分掌行政和軍事;三司分管財政;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相權元朝中書省:最高行政機關,其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明朝廢丞相:明太祖廢丞相,親掌六部;設殿閣大學士協助其處理政務。內閣:明成祖設立,是皇帝的內侍機構,沒有決策權,皇權加強清朝議政王大臣會議:清初國家大事的決策機構。南書房:康熙時為了對抗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雍正時設立,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非法定機構,沒有決策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4.(2016課標,26)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贝耸路从沉?)A.重史傳統影響君主個人行為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答案答案 A本題考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這兩大歷史核心素養(yǎng)。材料中“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體現出重史傳統對君主個人行為的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史書是否真實,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史官記錄君主過失對君主的影響,未體現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C項錯誤;宋太祖并不排斥史書記錄他良好的真實言行,D項錯誤。5.(2017北京文綜,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民間尊稱他為“包相爺”。他曾擔任過轉運使、兵部員外郎、開封府知府和樞密副使等職務,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轉運使B.兵部員外郎C.知府D.樞密副使答案答案 D本題考查宋代的集權措施。轉運使和知府都屬于地方官員,排除A、C兩項;兵部是尚書省的下屬機構,兵部員外郎屬于六部官員,是宰相的下屬,由此排除B項。宋代為了加強皇權,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因此,宋代的樞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題選D項。6.(2018課標,26)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B.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C.便于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D.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答案答案 C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可以大大降低宰相專權亂政的風險,有利于皇帝更全面地控制朝政,故C項正確。武則天改變了中書、門下二省的名稱,并未擴大其職權,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中樞機構名稱的變化,與為官員晉升提供機會無關,B項錯誤。D項中“強化”表述有誤。1.(2018 廣東佛山綜測)下表是從漢至唐地方機構變化簡表,該表反映了()主干點三中央集權的演進主干點三中央集權的演進 機構名稱北方南方元封五年十三刺史部94貞觀元年道55A.皇帝的個人意志決定了地方行政區(qū)劃B.國家對于北方重視程度的下降C.古代政治制度受經濟重心變革的影響D.減少地方行政區(qū)數量是歷史發(fā)展趨勢答案答案 C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材料只是體現從漢到唐地方機構北方減少、南方增多,變化的原因并不是由皇帝的個人意志決定的,故A項錯誤;唐朝時期統治重心仍在北方,所以對北方的重視程度不會下降,故B項錯誤;南方地方機構的變化,在當時主要是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南方逐漸繁榮,故C項正確;從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來說,中國古代是不斷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權力,而削弱地方權力需要增加地方行政區(qū)的數量,故D項錯誤。2.(2018山東濟寧一模)下表為漢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張,這些主張體現出的共同的治國策略是()時期政治家主張漢文帝時期賈誼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漢景帝時期晁錯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A.無為而治B.強干弱枝C.郡國并重D.重視儒術答案答案 B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漢初實行“無為而治”,與題意不符,故A項錯誤;根據表格中“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不削,反遲,禍大”“實分其國”得出這些漢代政治家主張削弱地方的權力,加強中央的權力,即強干弱枝,故B項正確;郡國并重是漢初實行的政策,與題意相反,故C項錯誤;表中信息涉及的是政治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并未牽涉儒術的問題,故D項錯誤。3.(2018遼寧沈陽東北育才學校聯考)“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稱“權知某軍州事”。“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設立表明()A.宰相的軍政權力被分割B.中央對地方控制力有限C.地方行政單位發(fā)生變化D.皇帝對地方控制的加強答案答案 D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歷史解釋?!爸荨辈]有分割宰相的軍政權力,故A項錯誤;“知州”的設立說明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故B項錯誤;材料說的是管轄地方的官員的職權,并未涉及地方行政單位,故C項錯誤;“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說明當時地方長官的權力減小,皇帝對地方控制的加強,故D項正確。時期核心提示拓展升華秦朝郡縣制:秦朝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基礎漢至元中央對地方管轄的特點(1)分化事權,相互牽制,如北宋實行文官知州通判制(2)劃分適當的行政區(qū)域,如元朝實行行省制度(3)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如漢朝設刺史,北宋設通判(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權力,如北宋將地方財政收入的大部分收歸中央(5)實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漢朝郡國并行制:漢初實行這一制度導致王國問題產生,出現“七國之亂”唐朝節(jié)度使:唐中后期大量設置節(jié)度使,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宋朝通判:由文官任地方長官,設通判監(jiān)督;將地方上的權、錢、兵收歸中央元朝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明朝廢行省,設三司:將地方權力進一步集中到中央4.(2017課標,25)上表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據此可知()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皇帝紀年公元紀年郡級政區(qū)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國D.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答案答案 C本題考查對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理解。觀察表格,西漢中央政府對地方郡國直接管轄的數量越來越多,表明漢代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有利于朝廷調動地方力量解決匈奴威脅等邊患問題,故選C項。漢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等措施,削弱王國勢力,諸侯王國與朝廷的矛盾日趨減弱,排除A項;表中主要涉及的是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問題,未涉及中央行政體制的調整,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此時期,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縮小,D項錯誤。5.(2018課標,25)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鞍彩分畞y”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zhèn)基本情況表藩鎮(zhèn)類型數量(個)官員任免賦稅供納兵額與功能河朔型7藩鎮(zhèn)自擅不上供擁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防驕藩邊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守邊疆東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駐兵少防盜賊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A.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 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 D.延續(xù)了唐朝的統答案答案 D本題主要考查對唐代后期中央集權統治特點和影響的理解。觀察表格,從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類型、數量、官員任免、賦稅供納、兵額與功能等基本情況看,除河朔型藩鎮(zhèn)公開與唐中央對抗外,其他幾類藩鎮(zhèn)至少在表面上仍服從唐中央的政令,說明唐朝“安史之亂”后,雖然藩鎮(zhèn)割據林立,但唐朝的政治統治并未結束,這表明唐后期的藩鎮(zhèn)割據延續(xù)了唐朝的政治統治,故選D項。從材料看,不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鎮(zhèn)占大多數,但并不能據此得出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控制朝廷財政收入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藩鎮(zhèn)之間的爭戰(zhàn),B項錯誤;藩鎮(zhèn)割據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權統治,C項錯誤。6.(2018天津文綜,2)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zhèn)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這表明元朝()A.地方擁有適度權力B.地方缺乏實際權力C.行省權力集中專斷D.君主專制得以加強答案答案 A元朝行省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地方官吏的選用由中央負責,軍隊調動須皇帝批準,說明元朝地方擁有適度權力,而非缺乏實際權力,A項正確,B項錯誤;地方官吏由中央負責選用,軍隊調動須皇帝批準,說明行省權力沒有集中專斷,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不能體現君主專制的加強,D項錯誤。1.(2018 廣東華附、廣雅、省實、深中四校期末聯考)上表為不同史籍關于漢代察舉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是()A.孝廉成為兩漢時期選官的唯一標準B.增加選官的限制以保障貴族政治的穩(wěn)定C.兩漢到魏晉時期察舉制度不斷完善D.東漢末年選官實踐與制度設計出現背離漢書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后漢書雄又上言:“請自今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帝從之三國志太祖(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年二十,舉孝廉為郎主干點四選官用官制度的演進主干點四選官用官制度的演進答案答案 D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孝廉”為兩漢時期選官的主要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故A項錯誤;“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斷所選之人為貴族,故B項錯誤;“太祖(曹操)少機警”所舉時期依然屬于兩漢時期,不能體現魏晉時期的發(fā)展,故C項錯誤;“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不符合孝廉的標準,可見與當初選官的標準有所背離,故D項正確。2.(2018 山西晉城一模)明清科舉規(guī)定:闡述四書義,必須根據朱熹的四書集注,否則不予錄取。據此可知,明清時期()A.實行八股取士B.朱熹的理學思想日益僵化C.強化思想控制D.注重提高官員的綜合素養(yǎng)答案答案 C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八股是明清科舉制度對文體的要求,材料強調的是明清科舉對內容的要求,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明清的科舉制度而非朱熹的理學思想,故B項錯誤;由材料“必須根據朱熹的四書集注”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清科舉考試只允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fā)揮個人見解,是統治者強化思想控制的表現,故C項正確;明清的科舉制度不利于提高官員的綜合素養(yǎng),故D項錯誤??键c核心提示拓展升華世官制實行于夏、商、西周,衰落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選官范圍限定為貴族,由貴族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對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評價(1)世官制使官吏來源被貴族壟斷,不利于人才的選拔(2)察舉制以官舉士,權操于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3)隋唐以后實行的“科舉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了統治基礎,促成了普遍的讀書風尚,有利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促進人才流動機制發(fā)展;促進儒學發(fā)展。但它是一種文化專制,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和科技進步軍功爵制實行于戰(zhàn)國至秦朝,衰落于漢初;按照軍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察舉制實行于兩漢時期,衰落于東漢末年;官吏察訪適合的人才向中央舉薦,官吏任免權由中央掌握九品中正制實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選擇德才兼?zhèn)涞墓賳T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訪本州士人,然后依據品行、門第等將士人評列九品,作為中央選官的依據科舉制開始于隋唐,完善于宋,明清時期發(fā)展為八股取士制度;主要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有利于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3.(2016課標,25)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肌⒉铑~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A.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答案答案 D本題考查科舉制的積極作用。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兩漢采用地方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方式選拔官吏,具有范圍小、任人唯親的缺陷;魏晉九品中正制以門第高低為選官標準,會導致官員素質良莠不齊;隋唐“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既可以擴大選官范圍,又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鼓勵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由此可見,科舉制有利于提升社會文化水平,故選D項。最優(yōu)秀的官吏未必能夠由科舉制選拔出來,A項錯誤;官員道德水平并不能通過科舉考試得到鑒別,排除B項;科舉制向社會開放,世家子弟可以通過科考入仕,C項錯誤。4.(2018課標,25)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上表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 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答案答案 B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從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員家庭的宰相人數減少,出自無官職記錄家庭擔任宰相的人數增加,說明社會階層流動加強,故選B項。從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級官員家庭的宰相人數明顯減少,說明世家大族影響力下降,排除A項;材料無法說明宰相權力的變化,排除C項;許多寒門子弟是通過科舉制選拔出來擔任高官的,因此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錯誤,排除D項。5.(2015安徽文綜,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諶,以知人出名。田歆對他說:“如今應推舉六名孝廉,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我想自己選一位名士以報效國家,你助我求之。”這體現了()A.地方無選官權 B.選拔官吏以品評為主C.察舉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選官方式答案答案 C本題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材料中“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說明地方官的察舉工作受到貴戚勢力的干擾,這反映了察舉制的弊端,故C項正確。察舉制下地方官有選官權,故A項錯誤。B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材料體現的是自下而上的選官方式,故D項錯誤。1.(2018山東臨沂質檢)春秋初期發(fā)生過“周鄭交質”的事件,鄭莊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繼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著把太子送到了鄭國居住,以證明雙方互信。這反映出()A.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長子繼承制度遭到破壞C.同姓諸侯國恪守分封義務D.周禮規(guī)范了貴族階層道德答案答案 A由“周鄭交質”可知周平王與鄭莊公需要靠相互交換質子來互信,這說明周天子的權威衰落,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不足,故A項正確;材料中“周鄭交質”并不影響王位的繼承方式,故B項錯誤;鄭莊公姬寤生屬于同姓諸侯國,要求與周平王交質,這說明其并沒有恪守分封義務,故C項錯誤;“周鄭交質”說明原來的禮樂制不能規(guī)范貴族間道德秩序,故D項錯誤。2.(2018廣西桂林、賀州期末聯考)文獻里關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員的事跡,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參與國家事務的記載。另據考證,秦朝時期太尉一職并沒有具體的人員擔任。對此現象符合史實的解釋是()A.秦朝鞏固君主專制的需要 B.太尉一職實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穩(wěn)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變動頻繁答案答案 A秦朝皇權至上,太尉虛設,是鞏固君主專制的表現,故A項正確;太尉是秦朝設置的重要中央官職,故B項錯誤;秦朝虛設太尉不能說明秦朝沒有采取大型軍事行動,故C項錯誤;秦朝實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穩(wěn)定,故D項錯誤。3.(2018安徽合肥質檢)錢穆認為,中國過去的政治要說它是專制,也不能不認為還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開明的專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來決定一切。最能夠佐證上述觀點的是()A.秦朝創(chuàng)立皇帝制B.漢代內外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設立軍機處答案答案 C皇帝制度強調皇權至上,與材料中“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來決定一切”不相符,故A項錯誤;內朝官員出身低微,由皇帝任命,且權力較大,外朝逐漸變?yōu)橐粋€執(zhí)行機構,因此內外朝制度由皇帝決策,故B項錯誤;三省之間互相牽制,政令的程序化體現了相權對皇權的牽制,與材料中“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來決定一切”相符,故C項正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軍國大事全由一人裁決,故D項錯誤。4.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時,大臣富弼說:“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贍軍(供養(yǎng)軍隊)。軍可謂多矣,財可謂耗矣?!边@種狀況的影響是()A.加重財政負擔造成積貧局面B.扭轉了在邊境的軍事弱勢C.造成了武將擁兵割據的問題D.抵消了王安石變法的成果答案答案 A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收各地精兵于中央,造成“冗兵”現象,這加重了軍費支出,造成財政負擔,加重了積貧局面,故A項正確;政府把精兵收到中央,守內虛外,造成邊境軍事空虛,故B項錯誤;宋朝分化事權,軍事權力歸樞密院和三衙共同執(zhí)掌,前者有調兵之權無統兵之權,后者有統兵之權而無調兵之權,相互牽制,派文臣做地方官,通判監(jiān)督,解決武將擁兵割據的問題,故C項錯誤;王安石變法是為了解決北宋冗官、冗兵、冗費和積貧積弱的問題,D項說法顛倒了兩者的順序,故D項錯誤。5.(2018山西太原期末)史載,清朝一位大臣給雍正上表:“君恩雖厚,臣雖死不能報萬一?!钡赫戳撕蟠笈?“但盡臣節(jié)所當為,何論君恩之厚薄?!贝耸路从沉?)A.雍正借助綱常倫理制約臣民B.清朝君臣關系日趨緊張C.此時法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D.雍正希望大臣記其恩惠答案答案 A根據材料中“但盡臣節(jié)所當為”可知,雍正希望借助傳統儒家君臣倫理,鞏固自身統治,故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君臣倫理關系,故B項錯誤;清代儒家思想依舊是正統思想,故C項錯誤;雍正不希望以君恩來處理君臣關系,而更愿意用儒家君臣倫理來處理君臣關系,故D項錯誤。6.(2018江西重點中學協作體聯考)北宋時,凡是奉朝旨治獄的案件都要受到中書刑房的點檢,審理完后即向中書稟命。大理寺每月要將監(jiān)禁犯人的情況和已決斷案件的情況向中書匯報,歲末時還要把所有刑禁處理完畢向中書匯報。這說明北宋()A.社會秩序不穩(wěn)定B.官吏腐敗很嚴重C.司法與行政不分D.行政效率低下答案答案 C“凡是奉朝旨治獄的案件都要受到中書刑房的點檢”重點說明案件處理程序,不能體現社會秩序的情況,也不能體現官場的腐敗,故A、B兩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行政和司法沒有區(qū)分開來,故C項正確;在上述的審理程序中,不能判斷出行政效率的高低,故D項錯誤。7.(2018河南安陽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中央行政監(jiān)察體系囊括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巡撫總督都御使等,這種嚴密的中央行政監(jiān)察網絡,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來說,無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脫離不了為皇權服務、加強封建統治的歷史局限。都察院、六科給事中以及巡撫總督都御使的設置和沿革,雖以監(jiān)察百官清廉與否為重要任務,但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監(jiān)察國家官員對皇帝忠誠與否。由于封建社會皇權凌駕于監(jiān)察權之上,無論是中央監(jiān)察機構還是中央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都是為了代表皇帝加強對官員的管理和控制,以確保整個國家行政體制運行的穩(wěn)定。摘編自朱建磊明代中央行政監(jiān)察體系演變考略材料二 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10月設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jiān)察五院中,“監(jiān)察院為國民政府最高監(jiān)察機關,依法行使彈劾權、審計權”,可以彈劾總統、副總統,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1932年6月頒布的修正彈劾法規(guī)定:“監(jiān)察委員對于公務員違法或失職之行為提出彈劾案于監(jiān)察院。”此后監(jiān)察院又具備了糾舉權和建議權。監(jiān)察制度建立的宗旨在于有效地控制腐敗現象的滋生,以確保政府行政系統的廉潔。監(jiān)察院的設立表明,南京國民政府在竭力強化各種規(guī)范模式和行為模式,致力于把監(jiān)察制系統納入政治制度的框架中。摘編自王浩宇評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代監(jiān)察體系的特點及作用。(10分)(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制度。(15分)答案答案(1)特點:體系嚴密;服務皇權;承襲傳統。作用:有助于整飭吏治、懲治貪官;有利于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有利于維護君主專制;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2)變化:賦予監(jiān)察院最高監(jiān)察權;借鑒西方監(jiān)察制度;監(jiān)察權具有獨立性。評價: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公職人員的違法或失職行為;有利于規(guī)范行政行為,完善了行政體系;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推動了中國監(jiān)察機制的近代化;為后來的監(jiān)察制度建設提供一定借鑒。但最終淪為維護國民黨統治的工具。解析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中“明代中央行政監(jiān)察體系囊括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巡撫總督都御使等”可得出體系嚴密;根據材料一中“為皇權服務”“但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監(jiān)察國家官員對皇帝忠誠與否”得出服務皇權;根據材料一中“都察院、六科給事中以及巡撫總督都御使的設置和沿革”得出承襲傳統。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一中“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來說,無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出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根據材料一中“監(jiān)察百官清廉與否”得出有助于整飭吏治、懲治貪官;根據材料一“以確保整個國家行政體制運行的穩(wěn)定”得出有利于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根據材料一中“都是為了代表皇帝加強對官員的管理和控制”得出有利于維護君主專制。(2)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二中“監(jiān)察院為國民政府最高監(jiān)察機關”得出賦予監(jiān)察院最高監(jiān)察權;根據材料二中“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10月設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jiān)察五院”得出借鑒西方監(jiān)察制度;根據材料二中“依法行使彈劾權、審計權”“可以彈劾總統、副總統,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得出監(jiān)察權具有獨立性。第二小問評價,根據材料二中“監(jiān)察委員對于公務員違法或失職之行為提出彈劾案于監(jiān)察院”得出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公職人員的違法或失職行為;根據材料二中“監(jiān)察制度建立的宗旨在于有效地控制腐敗現象的滋生,以確保政府行政系統的廉潔”可以從規(guī)范行政行為、緩解社會矛盾、推動中國監(jiān)察體制的近代化、為后世提供借鑒、維護統治的工具等角度進行作答。

注意事項

本文((新課標)高考歷史二輪專題高頻命題點突破 模塊一 中國古代篇 專題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課件)為本站會員(細水****9)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