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

上傳人:可樂 文檔編號:17233361 上傳時間:2020-11-15 格式:DOCX 頁數(shù):8 大?。?4.95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_第1頁
第1頁 / 共8頁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_第2頁
第2頁 / 共8頁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_第3頁
第3頁 / 共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 精品文檔,僅供參考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簡短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shù)最多的文字之一。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的漢字的起源,供大家參考選擇。 漢字的起源 關(guān)于中國漢字的起源,據(jù)《正義》記載,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的后世圣人,是黃帝、堯、舜。再看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文字起于黃帝,殆無疑義。而《尚書偽孔傳敘》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偽孔傳》原是不

2、足論的書,他要說伏犧、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所以不得不說伏犧時有文字。然而這所謂《三墳》、《五典》,也是杜撰的?!蹲髠鳌氛咽辏菏悄茏x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注皆古書名?!秱慰讉鳌犯鶕?jù)于王肅,杜預和王肅,是互相依附的。見丁晏《尚書余論》。尚且只說皆古書名;此外《正義》所引諸說,無一和《偽孔傳敘》相同的;故知此說定是杜撰。所以此說原不足論,然而《正義》申他的話,卻頗可注意。《正義》說:《尚書緯》及《考經(jīng)讖》,皆云三皇無文字,又班固、馬融、鄭玄、王肅諸儒,皆以為文籍初自五帝,亦云三皇未有文字。案《偽孔傳》雖根據(jù)王肅,然輾轉(zhuǎn)相傳,至東晉時才出現(xiàn)。又未必

3、盡肅之舊,所以又有異同的地方。又蒼頡造書,出于《世本》,蒼頡豈伏犧時乎?且《系辭》云:黃帝、堯、舜,為九事之目;末乃云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是后世圣人即黃帝、堯、舜,何得為伏犧哉?不同者其蒼頡則說者不同。故《世本》云:蒼頡作書,司馬遷、班固、韋誕、宋衷、傅玄,皆云蒼頡黃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云:在神農(nóng)、黃帝之間。譙周云,在炎帝之世。衛(wèi)氏云:當在庖犧、蒼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犧之前。張揖云:蒼頡為帝王,生于禪通之紀。《廣雅》曰:自開辟至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歲,分為十紀;則大率一紀二十七萬六千年;十紀者禪通,九也。如揖此言,則蒼頡在獲麟前二十七萬六千余年。

4、又依《易緯通卦驗》,燧人在伏犧前。表計其刻曰,蒼牙通靈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經(jīng)。鄭玄注云:刻,謂刻石而記識之。又《韓詩外傳》稱古封泰山禪梁甫者萬余人,仲尼觀焉,不能盡識。又《管子》書稱管仲對齊桓公曰:古之封泰山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識,十二而已。是文字在伏犧之前,已自久遠,何怪伏犧而有書契乎 義疏強申傳說,本不足論。所引崔瑗之說,要破司馬遷之說,也未必有力。就使崔瑗之說是真的,古人同名號的很多(譬如堯的時候有共工,伏羲、神農(nóng)之間,還有霸九州的共工),安知古時候有個王者的倉頡,黃帝時候不再有個做史官的倉頡呢?然而說伏犧以前,久有文字,這話卻未可一筆抹殺。用科學的眼光看起來,天

5、下斷無突然發(fā)生的事情,說前此都是結(jié)繩,倉頡一個人,見鳥獸蹄迒之跡,突然創(chuàng)造文字,也不合理。所以我說:文字斷不是一人造的;從黃帝以前,必已發(fā)生很久,不過書傳傳說,都說是起于黃帝時代,蒼頡是黃帝的史官,史官是管記事的,是用文字的,就都說文字是他所造罷了。 然則書傳傳說,為什么要說文字起于黃帝時代呢?按《易系辭》說: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則書契之用,是到黃帝時才廣的,以前不過仍用之于升封刻石等事。所以大家都說書契是起于黃帝時了。 《說文解字敘》又說:蒼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各本無此六字,段玉裁

6、注本,依《左傳》宣十五年《正義》補。字者,言孳乳而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案封于泰山者七十二代,這句話原不必真,然而照古人的意思說起來,自多在黃帝以前;許慎的意思,也未必有異;照此處文義看起來,卻像這七十二代,就在三王五帝之世似的;這是古人文法疏略,不可以辭害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jīng)》,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其后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

7、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聞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依《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許慎的《說文解字敘》,向來講文字的歷史的,都根據(jù)他。我卻有點疑心,為什么呢?一、既然說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為什么保氏六書,卻有這樣整齊?二、從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之后,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的《元尚篇》,楊雄的《訓纂篇》,班固

8、的《十三章》,賈魴的《滂喜篇》,都是整句韻語,《凡將》七言:《急就》前多三言,后多七言;其余都是四言。這一條根據(jù)段氏《說文解字注序》,可參看原書。一體相承,體例沒有改變。既然保氏時代,就有很整齊的六書,為什么許慎以前,沒一個人想到,照《說文》的體例,依字形分部編一部字書?整句韻語,是文字為用未廣,學問靠口耳相傳時代的東西?!渡n頡》、《爰歷》正合這種體裁,所以漢朝尉律試學僮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見《許敘》),籀就是背誦(從段氏說),可見當時教學僮,都是如此的。若照《周禮》保氏教國子以六書的說法,是教小孩子的,不用《三字經(jīng)》、《千字文》,反用《康熙字典》一類的字書了。哪有此理。三、許慎說及孔子書

9、《六經(jīng)》,左丘明作《春秋傳》,皆以古文。這句話的根據(jù)就在他下文。所謂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他又說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上文說秦朝時候,明說而古文由此絕矣,終西漢一朝,并沒提起古文。到王莽時的六書,才有所謂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則古文是根據(jù)壁中書,奇字想就是根據(jù)山川鼎彝的。然而現(xiàn)在《說文》一書中,所存古文奇字,實屬寥寥無幾,果使所謂古文者不過如此,和小篆算得什么異同?后世于山川得鼎彝一類的事情很多研究他的人就是小學中的金石一派,所載的文字,分明和許書不

10、盡相合。四、而且六書的說法,僅見于《漢書藝文志》,許慎《說文解字敘》,和《周禮》保氏注引先鄭的說法,此外都沒有。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提及,難道周代相傳的掌故,西漢時代沒有一個人曉得么?所以我疑心:六書的說法,是本來沒有的。這種說法,是漢代的人,把古人的文字,就字形上來研究所得的結(jié)果。并不是周代保氏,就有這種說法。所謂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并不是從戰(zhàn)國時代起的。中國的文字,戰(zhàn)國以前本來是大體相同,而各國都有小異的。直到秦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才統(tǒng)一,說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則大體相合可知。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是從七國時代起,他無證據(jù),只有《周禮》上大行人七歲屬象胥,諭言語,協(xié)辭令,九

11、歲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可以做周室盛時,言語不異聲、文字不異形的證據(jù)。然而這句話,除《周禮》以外,也是他無證據(jù)的。既然六書的說法,是漢末的人研究所得的結(jié)果;那么,從此以前,中國的文字是絕無條理的。不過有《蒼頡》、《爰歷》一類的書,像后世的《三字經(jīng)》、《千字文》一般。給人家念熟了記牢了罷了,像后世《康熙字典》一類的書都是沒有的。這么說,就可以見得中國的文字,是迫于需用漸次增加,并不是有一個人像蒼頡、史籀等按了一定的條理系統(tǒng),把他創(chuàng)造或改良的。難我的人要說:既然是逐漸發(fā)達,何以所有的字,分明能把六書來駕馭他;何以能這般有條有理呢?那么,我要請問,后世造俗字的人很多,所造的字,也分明能把六書來統(tǒng)馭

12、他,難道他們是通六書義例的么 以上的說法,似乎奇創(chuàng),然而其中似乎也有點道理,請好學深思之士想一想。 程邈是中國一個改良字體的大家,他所改定的隸書,到如今還沿用。真書和隸書,算不得什么變遷。然而這個人事跡不詳。只據(jù)《說文》的《敘》,知道他是下杜人?!墩f文敘》說王莽時的六書:三曰篆書。即秦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這句話當在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之下??础抖巫ⅰ肪涂梢悦靼住Pl(wèi)垣《四體書勢》:小篆,或曰:下士人程邈,為衙獄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十年,從獄中作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為御史,使定書。或曰:邈所定乃隸字也。前一說,想又是因說文的錯簡而致誤的。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