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xué)論文】古典文學(xué)下唐宋元茶酒之爭研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古代文學(xué)論文】古典文學(xué)下唐宋元茶酒之爭研究(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古代文學(xué)論文】古典文學(xué)下唐宋元茶酒之爭研究
摘要:茶與酒根植于中華文明沃土之中,這兩種重要的中國傳統(tǒng)飲品在漫長的歷史中各自發(fā)展,茶清凈淡遠,酒熱烈豪邁,形成迥異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于是茶酒孰優(yōu)孰劣就為人們所爭論,唐代至元代的文人騷客又是如何看待茶酒之爭的?本文將采用歷時研究的方法,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尋找并動態(tài)的分析唐、宋、元不同歷史時期的茶酒文化,以期對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更多參考。
關(guān)鍵詞:茶酒之爭;歷時研究;古典文學(xué)
1唐代茶酒之爭與敦煌寫本
《茶酒論》唐代時我國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都有了極大的發(fā)展。茶與酒都已經(jīng)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2、中。見于敦煌遺書的《茶酒論》學(xué)界一般認為現(xiàn)存有六個寫本,2015年第6期《敦煌研究》中陳靜發(fā)表《敦煌寫本新考》一文,對《茶酒論》寫本數(shù)量及成書年代、作者身份等進行了進一步考證,認為《茶酒論》有七個寫本,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為公元800-805年?!恫杈普摗返淖髡咄醴?,是唐代鄉(xiāng)貢的進士。此文用擬人的手法寫“茶、酒、水”爭辯,“茶”與“酒”誰為尊?經(jīng)過五個回合的論辯,“茶”與“酒”夸耀自己詆毀對方,“水”最后制止了爭論,告訴二者誰也不能離開水,從而化解二者的矛盾。《茶酒論》采用寓言的形式,對話多為四字一句,辯證的道出了“茶”與“酒”自身的特點:茶乃出來言曰:“……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
3、茗草,號之作茶。貢五侯宅,奉帝王家,時新獻入,一世榮華……”酒乃出來:“可笑說辭!自古至今,茶賤酒貴。單醪投河,三軍告醉。君王飲之,叫呼萬歲。群臣飲之,賜卿無畏。和死定生,神明氣清……”辯證法告訴我們?nèi)f事萬物,有其利弊,茶與酒亦是如此。在“茶”與“酒”的爭論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與價值追求。茶清凈而酒熱烈,但二者都離不開水: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損人腸胃;茶片干吃,只拐破喉嚨!……從今已后,切須和同……若人讀之一本,永世不害酒欺茶瘋。離開水的滋養(yǎng),茶無馨香,酒無芬芳。平民百姓有“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鄉(xiāng)飲酒之禮”,文人的精神追求也有“琴棋書畫詩酒茶”。
4、茶與酒“亦俗亦雅”。品茗與醉酒承載著文人們的豐富情感和生活感悟。從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們有的愛茶清淡、甘苦相伴,故茶與禪有著更為深遠的聯(lián)系,如:劉禹錫《春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中就有“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詩句。他們有的好酒,承魏晉風(fēng)流,與道家避世歸隱的追求相合。而更多的則是茶酒均可,看到茶酒各有利弊,適可而止,互補融合,這正是儒家倡導(dǎo)的中庸之道。
2宋代“茶”與“酒”進一步融合
活字印刷技術(shù)的推廣和普及,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更多地文人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水平,許多優(yōu)秀的文人更是具有集政治
5、家、文學(xué)家等于一身的多重的社會身份,進一步推動了“茶”與“酒”的融合,使其達到高度的和諧。宋朝“茶”與“酒”大量的進入詩詞當中,具有更重要的人文色彩。著名詞人陸游自比“茶圣”陸羽,在其詩《戲書燕兒》中寫道:“水品茶經(jīng)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由此可知陸游對陸羽的敬慕,顯示表現(xiàn)出陸放翁的寧靜淡泊之趣?!熬啤眲t多以文學(xué)史中著名的文學(xué)家詩人屈原、陶潛、李白、杜甫與酒相關(guān)的掌故入詩詞,如:黃庭堅《題杜子美浣花醉歸圖》,蘇軾《和陶淵明飲酒》,宋代的文人們常借陶潛、李太白的酒,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壓抑的情感。在生活的實踐中,人們發(fā)現(xiàn)茶可以使人清醒用來醒酒,因此在宋代“茶”“酒”的意象往往對舉,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
6、斗茶歌》: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詩中用了詩人屈原和魏晉名士劉伶兩個典故:“眾人”一句化用了屈原在《漁父》中的千古名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魏晉名士劉伶性風(fēng)流嗜酒,在《酒德頌》中描繪醉酒之態(tài):“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弊蕴拼枧c禪相結(jié)合,使得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品質(zhì),品茗的過程即代表了一種淡泊清幽的意趣。如蘇軾《行香子茶詞》: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捶窒泔?,黃金縷,密云龍。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fēng)。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
7、,略從容。茶與禪意境相合,而酒與禪是矛盾的,禁止飲酒是佛教的戒律之一,故酒便是俗人所飲之物,明顯與“脫俗”的禪意背道而馳。茶可使人保持清醒,可以解醉酒;而酒卻不可,常言酒后會亂性。因此人們更多地將酒與禪的聯(lián)系隔斷,而實則醉酒也可使人超脫世俗。豪放派代表詞人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很好的描繪了醉酒豁達的景象。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這首詞作于辛棄疾閑居信州之時。詞人一生壯志未酬,在醉后描繪出一幅戰(zhàn)場肅殺的場面,一位披肝瀝膽、戎馬一生的將軍仿佛躍然紙上,畫面雄奇宏
8、偉,將作者的家國情懷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宋代詞人柳永,字耆卿,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在青年時參加科舉考試屢不中第,曾流居于蘇州、杭州等地,醉心于與歌妓酒醉之中,逃避現(xiàn)實的不順。柳永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是其的代表作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該作品完整細膩的描繪出一對有情人分別的畫面,離情別緒令人動容,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一句,既直接描繪出酒醒之后悲涼景象,又將
9、離別之痛寫的纏綿悱惻,哀婉動人。“品茶”與“飲酒”對于宋代文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美妙的體驗,茶的清醒與酒的迷醉使得“茶”與“酒”也在宋代詩詞中進一步傳承和延續(xù)。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推動了“茶”與“酒”的高層次融合。
3元代“茶”與“酒”的高度和諧
元代,漢族文人處在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特殊歷史時期,更多地文人墨客經(jīng)歷了郁郁不平分憤懣,挫折與失意使得更多地人通過“茶”或“酒”來得到心靈的慰藉與超脫。周德清小令《倚蓬窗無語嗟呀》: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甕兒恰才夢撒,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
10、我折柳攀花!吳弘道小令《道情》:道人為活計,七件兒為伴侶,茶藥琴棋酒畫書。世事虛,似草梢擎露珠。還山去,更燒殘藥爐。兩首小令作品采用當時民間的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鮮明地反映了茶在元人眼中重要的地位,更表現(xiàn)出文人對“茶”的推崇。元雜劇大家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一折,:恰才立一朵海棠嬌,捧一盞梨花釀,把我雙送入愁鄉(xiāng)醉鄉(xiāng)。文中的梨花釀為一種氣味馨香、酒質(zhì)潔白、味道甘醇清冽的美酒“梨花春”?!耙欢浜L膵伞?、“一盞梨花釀”與后文的“愁鄉(xiāng)醉鄉(xiāng)”相互呼應(yīng),關(guān)漢卿使用這類名稱寫美人與佳釀,使讀者建立聯(lián)想,足見作者對美酒佳釀的喜愛。張可久散曲《春情》:家家釀酒,處處閑茶。是非多不管傍人□,算的個情雜…
11、…朱簾下,香銷塵鴨,按舞聽琵琶。在這首作品里,“家家釀酒,處處閑茶”一句勾勒出一幅田園牧歌似的悠閑生活圖景?!鞍次杪犈谩币痪溆纸Y(jié)合視覺與聽覺,為我們描繪一幅更加立體生動的畫面。在關(guān)漢卿的設(shè)想中,悠閑舒適的生活需要“茶”與“酒”的相伴。同樣表現(xiàn)“茶”與“酒”和諧相伴的是衛(wèi)立中的小令:懶云窩,懶云窩早客來多。客來時伴我閑些個,酒灶茶鍋。且停杯聽我歌,醒時節(jié)披衣坐,醉后也和衣臥。興來時玉簫綠綺,問甚么天籟云和?這首小令中“酒灶茶鍋”與下文中“醒時節(jié)披衣坐,醉后也和衣臥”對應(yīng),將“茶”與“醒時”、“酒”與“醉后”一一對應(yīng),文人所關(guān)心的并不是茶酒之爭孰高孰低。而是拋卻“茶”與“酒”孰高孰低的爭論,真正
12、體會“茶”與“酒”相伴帶給作者的愉悅享受。酒性暖應(yīng)為陽,飲酒助興添豪情,茶性寒應(yīng)為陰,品茶宜清淡。一彰顯一隱逸,一個熱烈,一個淡泊?!安琛迸c“酒”得相伴,才能得到心靈的慰藉與超脫。
4結(jié)語
綜上,唐代文人的作品中更多地是表現(xiàn)“茶”與“酒”特點,將“茶”與“酒”作為兩種表面化的意象,甚至在敦煌遺書《茶酒論》使用擬人的手法表達“茶酒之爭”,借以表達作者本身的對這兩種飲品辯證的認識。宋代文人將自身沉浸于“茶”與“酒”的世界中,體味“茶”之清淡,“酒”之熱烈,對“茶”與“酒”的感悟更加深入。而元代文人眼中“茶”與“酒”水到渠成般高度的和諧,在經(jīng)歷社會的動蕩、人生的挫折與內(nèi)心的掙扎后歸于寧靜,在“茶”的清醒與“酒”的迷醉之間找到了平衡,對之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茶”與“酒”文化產(chǎn)生了較為深層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重民等校.敦煌變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1957.
[2]顧學(xué)頡,著.元明雜劇[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徐征,張月中.全元曲[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任半塘著.唐戲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朱自振.沈漢.中國茶酒文化史[M].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