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解質和非電解質(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一、電解質 ?、濉㈦娊赓|和非電解質 從宏觀角度認識: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從微觀角度認識: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自身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化合物是電解質,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自身不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化合物是非電解質。 因而電解質是在化合物范疇內研究的。酸、堿、鹽、活潑金屬的氧化物、部分有機物屬于電解質。 ?、?、強弱電解質 有些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全部電離為離子,則為強電解質;強酸、強堿及大多數鹽為強電解質。而有些電解質在水中或熔
2、化狀態(tài)下只能部分電離為離子,稱為弱電解質;弱酸、弱堿、水均為弱電解質。 常見強酸有:H2SO4、HNO3、HClO4、HClO3、HCl、HBr、HI 常見強堿有:KOH、NaOH、Ba(OH)2 常見弱酸有:一元:HF、HClO、CH3COOH;二元:H2S、H2SO3、H2CO3、H2SiO3;三元:H3PO4 常見弱堿有:NH3H2O及難溶性堿 ?、?、關于電解質的一些說明 1.關于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單質及混合物(如Cl2、食鹽水)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如二氧化碳水溶液
3、,但其導電的根本原因不是CO2本身發(fā)生電離產生離子所致,所以CO2是非電解質,H2CO3才是電解質。 (3)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導電,如BaSO4、AgCl溶液等,是因為它們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測不出導電性,但溶解的部分能完全電離,在熔化狀態(tài)下,它們也能完全電離,所以BaSO4和AgCl等難溶鹽是電解質。 2.關于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屬于強電解質的有: ①強酸:HCl、H2SO4、HNO3等; ?、趶妷A:KOH、NaOH、Ba(OH)2等; ③大多數鹽類:NaCl、KNO3、BaSO4、NaHSO4、NaHCO3、CH3COONH4等。 ④活潑金屬
4、的氧化物:如Na2O、K2O等 (2)屬于弱電解質的有: ?、僦袕娝岷腿跛幔篐3PO4、H2SO3、H2CO3、CH3COOH、HF、H2S等; ?、谌鯄A:NH3H2O、Fe(OH)2、Fe(OH)3、Cu(OH)2等; ?、鬯皟尚詺溲趸铮篐2O、Al(OH)3 ④少數鹽,如AlCl3等。 (3)要區(qū)分好溶液的導電性強弱與電解質強弱的關系。 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電荷決定的,即離子濃度越大,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則溶液的導電性越強,反之導電性弱。因此,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強,如:BaSO4是強電解質
5、,由于其溶液濃度小,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幾乎不導電,其溶液的導電性就比一定濃度的弱電解質CH3COOH溶液的導電性弱。但同濃度、同溫度時,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一定要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強。 而電解質的強弱是根據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電離程度決定的,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電離或熔化狀態(tài)下完全電離,則這種化合物為強電解質,反之為弱電解質。 (4)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①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用等號“=”,如: H2SO4=2H++SO42- Ba(OH)2=Ba2++2OH- CH3COONH4=CH3COO-+NH4+ ②弱電解質:部分電離,用可逆號
6、“ ”,如: 多元弱酸分步電離: 多元弱堿也是分步電離,但書寫時可一步寫完: 二、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 1、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是指有離子參加或有離子生成的化學反應。 2、離子方程式: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例如:在NaOH溶液中存在有Na+,OH-,而HCl溶液中有H+,Cl-,當向NaOH溶液中加入HCl發(fā)生下述反應:NaOH+HCl=NaCl+H2O,因為NaCl在水溶液中仍以離子形式存在,故實際上參加反應的離子只H+和OH-,故離子方程式為H++OH-=H2O。又如:B
7、aCl2+Na2SO4=BaSO4↓+2NaCl,其離子方程式為Ba2++SO42-=BaSO4↓。 3、離子方程式書寫步驟(以H2SO4與Ba(OH)2反應為例說明): ?、賹懗霾⑴淦椒磻幕瘜W方程式: H2SO4+Ba(OH)2=BaSO4↓+2H2O ②把易溶于水的強電解質(即:易溶于且在水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仍以分子形式書寫: 2H++SO42-+Ba2++2OH-=BaSO4↓+2H2O ③刪去兩邊未反應的離子:此反應中沒有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軝z查兩邊的元素是否守恒、凈電荷數是否守恒、電子得失是否守恒、該用=號還是號、有沒
8、有漏寫↑、↓等符號。 4、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 <1>在離子方程式書寫時,同時符合①易溶于水,②完全電離兩個條件的強電解質(即:強酸、強堿、可溶性鹽)拆開成離子形式,其他(包括難電離物質、難溶物、單質和氧化物及其他所有氣體)一律寫化學式。 (1)難電離物質包括: ?、偃跛幔篐2CO3、HClO、H2S、CH3COOH等; ?、谥袕娝幔篐F、H2SO3、H3PO4等; ?、廴鯄A:NH3H2O、Cu(OH)2、Fe(OH)3等; ?、苤行晕镔|:H2O; ?、輧尚晕镔|:Al(OH)3等。 (2)難溶物:詳見課本溶解性表。 (3)單質:Fe、Zn、S、
9、Cl2、Br2、I2等。 (4)氧化物:CO2、SO2、CaO、Fe2O3等。 (5)所有氣體,如:NH3 <2>在離子方程式中,微溶物(如Ca(OH)2、CaSO4、Ag2SO4、MgCO3等)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微溶物在生成物中要寫成化學式。 (2)微溶物在反應物中如果以溶液形式存在(濃度小,如澄清石灰水),要寫成離子形式;如果以懸濁液形式存在(濃度大,如石灰乳),要寫成化學式。 <3>酸式鹽的寫法 在離子方程式中的酸式鹽,如果是強酸的酸式根,一般拆寫成離子形式,如HSO4-要寫成H+和SO42-;如果是弱酸的酸式
10、根則不能拆開寫,如HCO3-、HSO3-、HS-、H2PO4-等均不能拆開寫。 <4>不是熔融狀態(tài)下固體間發(fā)生的反應和有濃硫酸參加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如實驗室制NH3: 實驗室制HCl: 均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5、離子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處理 方程式兩邊各物質前的化學計量數含有公約數可以消掉,例如:Ba(OH)2+2HCl=BaCl2+2H2O寫成離子形式為:2H++2OH-=2H2O,∴“2”可以去掉,離子方程式為:H++OH-=H2O。 只部分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有公約數則不能去掉。 例如:Ba(OH)2+
11、H2SO4=BaSO4↓+2H2O, 其離子方程式為:Ba2++2OH-+2H++SO42-=BaSO4↓+2H2O, 不能寫成:Ba2++OH-+H++SO42-=BaSO4↓+H2O 6、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離子方程式較化學方程式更能突出表現反應的實質,不同物質間的反應其實質可能是一樣的,例如:NaOH+HCl=NaCl+H2O,2KOH+H2SO4=K2SO4+2H2O,NaOH+HNO3=NaNO3+H2O,其反應實質均是H++OH-=H2O。由此可知離子方程式代表的不僅是某一個反應,還可以表示某一類反應。 根據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某一類反應,可以將離子方程式改
12、寫成化學方程式。 例如:2H++CO32-=H2O+CO2↑,該反應的代表的是強酸和可溶性碳酸鹽生成可溶性鹽及水和CO2的一類反應。符合該離子方程式的化學反應有:2HCl+Na2CO3=2NaCl+H2O+CO2↑,2HNO3+K2CO3=2KNO3+H2O+CO2↑等,即酸應為強酸如H2SO4、HNO3、HCl,而反應物中的鹽應為可溶性的碳酸鹽,如鉀鹽或鈉鹽等。 7、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若離子之間的反應是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這類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1)生成難溶物質;(2)生成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水);(3)生成揮發(fā)性物質(如CO2、HCl等) 離子反應
13、若屬氧化還原反應,其反應發(fā)生條件應遵照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進行。 根據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不僅能判斷反應能否發(fā)生,且可以判斷離子間是否可以共存。 8、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斷 離子之間能否大量共存,實際是判斷離子之間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若不發(fā)生反應即可共存,若反應則不能共存。 (1)在強酸性條件下(即有大量H+),不能共存的離子有:OH-(大量)、CO32-、HCO3-、S2-、HS-、SO32-、HSO3-等,即:OH-和弱酸的酸根、弱酸的酸式根離子不能與H+共存。 (2)在強堿性條件下(即有大量OH-);不能共存的離子有:H+(大量)、HCO3-、HS-、HSO3-、N
14、H4+、Mg2+、Al3+、Fe2+、Fe3+、Cu2+等,即:H+及弱酸的酸式根離子、弱堿的陽離子不能與OH-共存。 (3)相互反應生成沉淀的離子間不能共存,如Ag+跟Cl-、Br-、I-,Ba2+跟CO32-、SO42-、SO32-、PO43-,H+和SiO32-等。 (4)相互反應生成氣體的離子間不能共存,如H+跟HSO3-、HCO3-、HS-,OH-等。 (5)相互反應生成難電離物質的離子間不能共存,如H+跟F-、ClO-、CH3COO-,OH-和NH4+等。 (6)離子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不能共存,如H+跟NO3-、Fe2+, H+跟MnO4-、Cl-, S2
15、-跟ClO-、H+(OH-), Fe3+跟I-或S2-, H+跟S2O32-, H+跟S2-、SO32-等。 (7)離子間發(fā)生相互促進水解反應的不能大量共存,如S2-和Al3+,Fe3+和CO32- (HCO3-),Al3+和CO32-(HCO3-),NH4+和SiO32-等。 (8)離子間能相互形成絡合物的不能共存,如Fe3+和SCN-,Fe3+和C6H5O-等。 三、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離子方程式的判斷正誤,可總結為“八查”: 1.一查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如鈉投入CuSO4溶液中: 2Na+Cu2+=2Na++Cu ()
16、 2Na+Cu2++2H2O=2Na++Cu(OH)2↓+H2↑(√) 2.二查質量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得失電子是否守恒 如Fe2++Cl2=Fe3++2Cl- () 2Fe2++Cl2=2Fe3++2Cl-(√) 3.三查化學符號(↑、↓、=、 、化學式、離子形式)使用是否正確,如碳酸氫鈣溶液與鹽酸反應: Ca(HCO3)2+2H+=Ca2++2H2O+2CO2↑() HCO3-+H+=H2O+CO2↑ (√) 4.四查是否忽略陰離子反應 如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應: Ba2+
17、+SO42-=BaSO4↓ () Cu2++SO42-+Ba2++2OH-=Cu(OH)2↓+BaSO4↓(√) 5.五查陰、陽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應: H++SO42-+OH-+Ba2+=BaSO4↓+H2O () 2H++SO42-+2OH-+Ba2+=BaSO4↓+2H2O(√) 6.六查反應物用量與其反應是否一致。如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a2++HCO3-+OH-=CaCO
18、3↓+H2O (√) 7.七查加入試劑順序與其反應是否一致。如往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鹽酸: 2H++CO32-=H2O+CO2↑() H++CO32-=HCO3- (√) 例1: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ˋ)氨水中加入稀HNO3:NH3H2O+H+=NH4++H2O ?。˙)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稀鹽酸:Ca(HCO3)2+2H+=Ca2++2CO2↑+2H2O ?。–)氫硫酸與NaOH溶液反應:H++OH-=H2O ?。―)硫酸氫鈉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H++OH-=H2O [分析] ?。˙)中Ca(H
19、CO3)2屬可溶性的鹽,在溶液中以Ca2+和HCO3-離子存在,應寫成離子形式;氫硫酸是弱酸,應寫成分子形式。 答案:(A)(D) 例2:在強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離子組是:( ) ?。ˋ)NH4+、Al3+、SO42-、NO3- ?。˙)K+、Na+、S2-、Cl- ?。–)K+、NH4+、MnO4-、SO42- ?。―)Na+、K+、NO3-、HCO3- [分析] 在強酸性條件下,要考慮這些離子與H+能否共存。溶液為“無色透明”要考慮各離子的顏色。S2-、HCO3-均與H+不能共存S2-+2H+=H2S↑,HCO3-+H+=
20、H2O+CO2↑,而MnO4-在水溶液中呈紫色。 答案:(A) 五、離子共存 下面是離子間不能共存的幾種情況: 1.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例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fā)的弱酸的酸根或酸式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例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Cl-、Br-、
21、I-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例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MnO4-、Cr2O72-、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fā)生2S-+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存。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例3: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2、 ) A.Ca2+、NH4+、Cl-、CO32- B.Na+、NH4+、NO3-、Cl- C.H+、Na+、NO3-、OH- D.K+、Mg2+、SO42-、OH- 解析: A中Ca2++CO32-=CaCO3↓ C中H++OH-=H2O D中Mg2++2OH-=Mg(OH)2↓ B中Na+不能與NO3-或Cl-,NH4+不能與NO3-或Cl-結合生成難溶、難電離或易揮發(fā)的物質,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所以選B。 例4: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 molL-1,滿足此條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23、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解析: 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 molL-1,則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14 molL-1,即溶液為pH=1或pH=14呈酸性或堿性:A.Al3+在堿性條件下生成Al(OH)3↓或AlO2-,C中AlO2-在酸性條件下生成Al(OH)3↓或Al3+,D中NH4+在堿性條件下生成NH3H2O,B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離子之間相互不發(fā)生反應。 答案:B 例5:在強酸性溶液
24、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離子組是( ) A.MnO4-、K+、Na+、SO42- B.Na+、K+、HCO3-、Cl- C.Mg2+、NH4+、Cl-、NO3- D.Ba2+、K+、S2-、SO42- 解析: 本題有兩個隱蔽條件:一是強酸性溶液;二是溶液需無色透明,根據這兩個條件分析:A中MnO4-為紫色,B中HCO3-為弱酸酸根離子,在強酸性條件下不能共存;HCO3-+H+=H2O+CO2↑;D中Ba2++SO42-=BaSO4↓二者不能共存,同時白色沉淀難溶于酸。Mg2+或NH4+均不能跟Cl-和NO3-反應,所以選C。 六、比較離子濃
25、度大小的兩個原理 1.電荷守恒原理:溶液中陽、陰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即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如在NaHCO3溶液中,陽離子有Na+和H+,陰離子有HCO3-、CO32-和OH-,但一個CO32-需要兩個+1價離子才能與它的電荷數值相等,即與CO32-電荷守恒的+1價離子的濃度應該是它的濃度的兩倍,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c(Na+)+c(H+)=c(HCO3-)+c(OH-)+2c (CO32-)。 2.物料守恒原理:指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分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在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C(H2CO3-)+
26、c(CO32-)。 例6:能正確表示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A.用碳酸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金屬鋁溶于鹽酸中:Al+2H+=Al3++H2↑ C.硫化鈉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碳酸鎂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解析: B中電荷不平衡,2Al+6H+=2Al3++3H2↑,C中S2-分步水解,且無H2S氣體逸出 D中MgCO3因不溶于水,故寫成分子式 MgCO3+2H+=Mg2++CO2↑+H2O 答案:A
27、 例7:將20mL0.4molL-1硝酸銨溶液跟50mL 0.1molL-1的氫氧化鋇溶液混合,則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是( ) A.(NO3-)>c(OH-)>c(NH4+)>c(Ba2+) B.c(NO3-)>c(Ba2+)>c(OH-)>c(NH4+) C.c(Ba2+)>c(NO3-)>c((OH-)>c(NH4+) D.c(NO3-)>c(Ba2+)>c(NH4+)>c(OH-) 解析: 2NH4NO3+Ba(OH)2=Ba(NO3)2+2NH3H2O 2 1 若不考慮體積變化因素,Ba(OH)2過量而NH4NO3
28、不足,故c(OH-)>c(NH4+),Ba2+與NO3- 離子濃度大小順序 c(NO3-)>c(Ba2+)>c(OH-)>c(NH4+),B正確。 ?。厶貏e提示] 1.離子共存問題中常附加條件――“無色溶液”,需記準中學化學中常見離子的顏色:MnO4-(紫色)、Fe3+(黃色)、Cu2+(藍色)、Fe2+(淺綠色)、Fe(SCN)2+(血紅色)等。 2.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難溶物散而亂――疏理如下: ?、糯蟛糠植惶顫娊饘佟? 如Fe、Cu,大部分固體非金屬單質如S、Si難溶于水; ?、撇惶顫娊饘俚难趸铩?如Al2O3、CuO、Fe2O3不溶于水
29、,另外非金屬氧化中的SiO2也不溶于水; ?、侨鯄A(除NH3H2O外) 如Cu(OH)2、Fe(OH)3、Mg(OH)2、Fe(OH)2、Al(OH)3難溶于水; ?、裙杷岵蝗苡谒? ?、甥} 如AgCl、AgBr、AgI;鉀鈉銨外的碳酸鹽、磷酸鹽、磷酸一氫鹽如CaHPO4、CaCO3、BaCO3;另外BaSO4、PbSO4、PbCl2、Hg2Cl2不溶于水; ?、柿蚧?除K+、Na+、NH4+)一般不溶于水或水解; [參考練習] 1、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大理石和鹽酸反應 (2)BaCl2溶液中滴加足量H2SO4 ?。?)澄清石
30、灰水中加入鹽酸 ?。?)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 ?。?)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 ?。?)氨水中加入鹽酸。 2、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1)鐵跟稀硝酸反應:Fe+2H+=Fe2++H2↑ ?。?)碳酸鋇跟鹽酸反應:BaCO3+2H+=Ba2++CO2↑+H2O ?。?)Fe放入CuSO4溶液中,Fe+Cu2+=Fe3++Cu ?。?)H2SO3和NaOH溶液混合:H++OH-=H2O 3、離子方程式:SO32-+2H+=SO2↑+H2O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發(fā)生下列離子反應Ca2++2H
31、CO3-+2OH-=CaCO3↓+CO32-+2H2O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組離子,在強堿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ˋ)K+、Na+、HSO3-、Cl- ?。˙)Na+、Ba2+、CO32-、NO3- ?。–)NH4+、K+、Cl-、NO3- ?。―)K+、Na+、S2-、SO42-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氯化鈉溶于水,在電流作用下,電離出鈉離子和氯離子 B 溶于水后能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鋇難溶于水,但是硫酸鋇屬于電解質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電離,故二
32、氧化碳屬于弱電解質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強 B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不存在電離平衡 C強電解質在液態(tài)時能都導電 D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 7.一定溫度下,在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大量水稀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H+ 物質的量增大 B溶液的pH增大 C溶液中c(H+)減小 D水的離子積Kw增大 8.pH相同的硫酸、鹽酸、醋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正確的是() A c(H2SO4)=c(HCl)>c(CH3CO
33、OH) B c(CH3COOH)>c(H2SO4)=c(HCl) C c(CH3COOH) > c(HCl)> c(H2SO4) D c(H2SO4)> c(HCl)> c(CH3COOH) 9.下列各組物質中均有電解質組成,且溶于水后都存在電離平衡的是() A氫氧化鋁 氟化氫 亞硫酸 B氨水 氯水 王水 C二氧化碳 氫碘酸 D 小蘇打 蘇打 芒硝 10.在氨水中存在NH3H2ONH4++OH-的平衡,如要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增大c(OH-),應選用的方法是() A稀釋 B通入NH3 C加入NH4Cl D 加入Ba(OH)2 11
34、.對于等體積、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溶液,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加水稀釋一倍,它們的c(H+)減小一半 B用等濃度的堿中和時,所用堿溶液的體積不同 C與足量的鋅充分反應后,產生氫氣的量不同 D它們的c(H+)不同 12.現有:A汞B液氨 C氯水D氯化鈉晶體E鹽酸 F干冰G液氮H金剛石等物質 (1)以上能導電的物質是 (2)以上屬于電解質的是 (3)以上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13.在0.1mol/L醋酸溶液中,分別采取下列措施,將對醋酸的電離平衡,溶液中離子濃度和pH產生的影響填入下表. 措施 影響 電離平衡 C(CH3COOH) C(CH3COO-) C(H+) pH 加水稀釋 加少量固體醋酸鈉 加少量鹽酸 加少量固體碳酸鈉 14.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其混合液中再加入過量稀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