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為》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民事法律行為》PPT課件(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為 目錄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有瑕疵的民事表意行為 第三節(jié) 附條件、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第一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三、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四、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1 1、民事行為:概念:民事主體所實施的、 能夠產(chǎn)生財產(chǎn)或人身等民法后果的行為。分 類:事實行為與表意行為;作為與不作為;合 法行為與非法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概念:民事主體旨在設 立、變更、終止民事權(quán)利義務關系的行為(民 通 58: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 更、終止民事權(quán)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 特
2、征:目的性;表意性(意思表示);合法 性(?)。 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2 3、意思表示:概念:表意人將其進行 一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內(nèi)心意愿,以一定 的方式表達于外部的行為。意義。 構(gòu)成:主觀要素(內(nèi)心意思) +表示行為。 分類: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與無相對 人的意思表示;對話的意思表示與非對 話的意思表示;獨立的意思表示與不獨 立的意思表示。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1、概念及意義:即意思表示的形式。意 義。 2、分類:口頭形式;書面形式(一 般書面形式與特殊書面形式;公證、鑒 證);推定形式(作為);沉默形 式(不作為)。明示方式與默示方式。 3、法律關于形式的規(guī)定和當事人對形式 的要求的效
3、力問題。 三、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 2、單務行為與雙務行為 3、有償行為與無償行為 4、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 5、諾成行為與實踐行為 6、主行為與從行為 四、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 1、行為人合格:即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 力;不具備相應行為能力的民事行為的效力補正。(民通 55) 2、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真實的意義; 意思表示不真實的類型: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虛假表示、偽裝表示、隱藏行為、錯誤、誤 傳),意思表示不自由(欺詐、脅迫、乘人之 危)意思表示不真實時的三種立法例:意思主義、表意主義、折衷主義。 3、內(nèi)容合法(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4、形式合法(形式要件)
4、(民通 56)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1 1、虛假表示:概念:又稱真意保留, 表意人主動故意作出的與其內(nèi)心真實意 思不相符合的行為;構(gòu)成要件:內(nèi)心 意思與外在表示的意思不一;表意人故 意隱藏真意;表意人不欲發(fā)生法律效力。 效果:原則上對表意人有效,除非相 對人明知非真意表示。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2 2、偽裝行為:又稱通謀行為,指表意 人與相對人通謀,進行非真意的意思表 示。如假離婚。分類:惡意串通的行 為;在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 構(gòu)成要件:雙方均欠缺真意;雙方都 明知對方為非真意表示;雙方通謀。 法律效果:行為無效,但不得對抗善意 第三人。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3 3、隱藏行為:
5、概念:表意人以發(fā)生另 一法律效果為目的而作出的虛假意思表 示。如名為買賣,實為贈與。構(gòu)成要 件:作出了意思表示;該外部意思與其 內(nèi)心意愿不符;意欲達成其他法律目的。 法律效果:外部意思無效;隱藏的內(nèi) 心真意是否有效,須依該意思的法律規(guī) 定而定。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4 4、錯誤:概念:表意人因自身的原因 而出現(xiàn)不正確的認識或欠缺認識所作出 的外部意思與其內(nèi)心意愿不符。構(gòu)成 要件:意思表示不真實;因表意人自身 原因造成;表意人因認識不正確或欠缺 認識而致。類型:內(nèi)容錯誤;對象錯 誤;標的錯誤;表示錯誤。法律效果: 重大錯誤可要求撤銷。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5 5、誤傳:概念:因第三人傳達信息
6、錯 誤而致相對人對表意人的意思發(fā)生錯誤 的認識。構(gòu)成要件:有表意人的意思 表示;第三人傳達錯誤;相對人信其錯 誤的意思表示。法律效果:表意人仍 應受其外部意思束縛(代理?)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6 6、欺詐:概念:相對人故意虛構(gòu)事實或隱 瞞真相,致表意陷入錯誤認識,而作出的違背 其內(nèi)心意愿的意思表示。構(gòu)成要件:相對人 有欺詐的行為(掩蓋真相、虛構(gòu)或歪曲事實, 有告知義務而沉默)與主觀故意(惡意);表 意人因此陷入錯誤認識并作出了違背其內(nèi)心意 愿的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無效(民通 58、 合同法 52);可撤銷(合同法 54)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7 7、脅迫:概念:相對人以強制或未來 損害相
7、脅使表意人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 況下作出違背其內(nèi)心真意的意思表示。 構(gòu)成:相對人有脅迫行為且主觀上為 故意;表意人因此感到恐懼并作出了違 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法律效果:同 欺詐。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8 8、乘人之危:概念:相對人利用表意 人處于危難有求于人時,乘機提出某些 苛刻條件,并迫使其作出違背其真意的 意思表示。構(gòu)成要件:表意人客觀上 處于危難之際;相對人乘機提出苛刻條 件(主觀上有故意);表意人在平時情 況下不可能接受這些條件但此時不得已 接受。法律效果:無效(民通 58), 可撤銷(合同法 54) 第二節(jié) 有瑕疵的民事表意行 為 一、無效民事行為 二、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行為 三、
8、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一、無效民事行為 1 1、無效民事行為:概念:因欠缺民事 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而不生法律效力的 民事表意行為;本質(zhì):違法性;法 律效果:不生法律效力,行為人實施該 行為的目的無法達成。 2、分類:自始無效與嗣后無效;絕 對無效與相對無效;全部無效與部分 無效。 一、無效民事行為 2 3、 民法通則 第 58條規(guī)定的無效的民事行 為的種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限 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一 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 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惡意患通, 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違反法 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經(jīng)濟合同違反國家 指令性計劃
9、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一、無效民事行為 3 4、 合同法 第 52條規(guī)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合同無效: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 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惡意串通,損害國 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 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5、兩法之異:行為能力(效力未定); 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效力(無效或可撤 銷);違反經(jīng)濟計劃(取消);違法(法 律的位階與類型)。 一、無效民事行為 4 6、無效的效果:自始無效(返還原物,恢 復原狀);絕對無效(不受時效限制,任何 人均可主張無效)。 7、民事行為無效的法律后果:停止履行; 返還財產(chǎn)(以客
10、觀上或經(jīng)濟上能返還為前 提);賠償損失(有過錯者有責任);追 繳財產(chǎn)(僅適用于雙方惡意串通的行為)。 (民通 61,合同法 58、 59) 二、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行為 1 1、概念:表意人因某種法定的原因致其意思 表示違背其真實意愿而依法可以請求予以撤銷 或變更的民事表意行為。 2、與無效民事行為的比較:有效性:未予 撤銷前仍具法律效力;期限性:表意人主張 撤銷的應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提出撤銷請求。程 序性:須依法定程序進行。 3、種類:重大誤解的行為;顯失公平的 行為;受欺詐而為的行為;受脅迫而為的 行為;乘人之危的行為。 二、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行為 2 4、變更權(quán)與撤銷權(quán):當事人僅享有主張
11、權(quán), 而變更或撤銷權(quán)由法院或仲裁機關享有???主張變更或撤銷;當事人要求變更的,主管機 關不得予以撤銷。撤銷權(quán)的行使:期限為一 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算。 5、撤銷或變更后的法律效果:撤銷后行為 歸于自始無效;變更后,變更前已履行的不 予恢復原狀;其余按變更后的條款執(zhí)行。 三、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1 1、概念:指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有形成權(quán)的 第三人是否追認,此前該行為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之中。(民通未作規(guī)定,合同法第 47、 48、 51) 2、與無效行為、可撤銷行為的區(qū)別:與無 效行為比較:前者行為效力未定,后者行為自 始無效;前者只有特定的第三人才有權(quán)確定效 力;后者任何人均可主
12、張無效。與可撤銷行 為比較:前者效力未定,后者行為有效;前者 由第三人確定效力,后者只有當事人(一般為受損害的一方)才有權(quán)行使撤銷權(quán)或變更權(quán)。 三、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2 3、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 的行為:民通 12、 13規(guī)定確定限制行 為能力人與無行為能力人的標準及法定 代理人的權(quán)利(或職責);行為效力 方面,民通與合同法的不同規(guī)定:民通 58規(guī)定為無效行為;合同法 47規(guī)定為效 力未定行為;合同法 47規(guī)定 “ 純獲利 益的合同 ” 仍為有效合同,而民通未作 任何規(guī)定。 三、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3 4、無權(quán)處分行為:合同法 51:無處分 權(quán)的人處分他人財產(chǎn),經(jīng)權(quán)利人追認或 者
13、無處分權(quán)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quán),該合同有效。 5、無權(quán)代理行為:合同法 48:行為人 沒有代理權(quán)、超越代理權(quán)或者代理權(quán)終 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jīng) 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三、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4 6、效力的確定:權(quán)利人的追認與否認; 相對人的催告與撤銷。相對人可以催 告被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 內(nèi)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 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通 66的 差別)。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 有撤銷的權(quán)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 作出。 第三節(jié) 附條件、附期限的民 事法律行為 一、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
14、 一、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1 1、概念: 2、制度價值:限制行為的效力,便利當 事人的利益。 3、要求:將來發(fā)生的事實;不確定 的事實;約定的事實;合法的事實。 4、條件的分類:延緩條件;解除條 件;肯定條件;否定條件。 一、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2 5、行為分類及效力:附肯定的延緩條 件的法律行為:事實發(fā)生,條件成就, 行為生效;附否定的延緩條件的法律 行為:事實不發(fā)生,條件成就,行為生 效;附肯定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 事實發(fā)生,條件成就,行為解除;附 否定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事實不發(fā) 生,條件成就,行為解除。(民通 62、 合同法 45) 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圖例 種 類 事實發(fā)生 事實
15、不發(fā)生 條件成就 條件成就 延緩 條件 肯定條件 行為生效 否定條件 行為生效 解除 條件 肯定條件 行為解除 否定條件 行為解除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 1、概念: 2、分類:附延緩期限與附解除期限; 附確定期限與附不確定期限。 3、效力:合同法 46: 當事人對合同的 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 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 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民事法律行為案例 1 20世紀 80年代中期,某甲為償還 其夫治病時所欠巨債,將亡夫生前歷經(jīng) 大半生所收集的一套解放區(qū)的郵票在某 集郵市場向郵商某乙出售,并開價 1萬元。 乙某慷慨地付了 1 2萬元。這位感激不 盡的女同胞做夢
16、也沒想到,這部郵集按 當時的價值實際也超過了 40萬元。 問: 該如何處理? 民事法律行為案例 2 年底,武漢市第三紡織機械廠彭某以 元購得 “ 厚樸牙膏杯 ” 足球賽有獎票券 張。這種獎券既可以看球賽,又可參加搖獎; 不看球賽亦可參加搖獎。彭一連看了四場,后 因有事便把最后一張交給同廠好友張某前往新 華路體育場看球,球賽結(jié)束后。當眾搖獎,結(jié) 果張所持票券中了頭獎,領取日立彩電一臺, 彭得知后即索要彩電,張以彭已將票券贈與自 己為由,拒退彩電,彭訴至法院。 民事法律行為案例 3 某攝影器材門市部出售美能達 500型照相 機,標價 1085元。攝影協(xié)會會員朱某路過該 門市部見到后,認為價格合適,
17、隨即買下一部 相機。兩天后, 門市部發(fā)現(xiàn)該相機的售價應為 1850元。原來是營業(yè)員誤將 1850元寫成了 1085元,門市部立即找到朱,要求朱補足差 額或退回相機。朱稱相機買回后由于其妻不同 意,已以 1100元價格轉(zhuǎn)賣給一不認識的人, 并表示,他不知道買的相機價格有誤,如果要 補差價,只能退出多賣的元。 民事法律行為案例 4 胡某于 1999年 8月用 2000元購買了 10 張無記名低息有獎存單。 9月用此 10張 存單抵償了所欠張某的 2000元欠款。 10月開獎后,胡某得知其中一存單中一 等獎,獎金為 5000元,遂向張某索要獎 金。但張某認為存單已抵償給他,獎金 亦應歸其所有而予以拒絕。胡于是訴至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