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案 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案 人教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案 人教版必修3.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案 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前面兩個單元我們從環(huán)境中與人類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事物和現(xiàn)象入手,認識了地球表層,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的各個組成部分: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的相關知識。學生對于自然地理各圈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從自然地理總體性的高度來對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融合,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上來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困難不大。 (二)課標與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2、教材分析: 地球是由一系列物質圈層構成的。其中的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在地球表層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層的特點、機理各異,地貌、土壤、水、大氣、生物等環(huán)境要素及其組合也存在時空上的差異,從而形成地理環(huán)境的的差異性。 各地區(qū)由于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在氣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是本節(jié)課自始自終貫穿的主線。 基于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教材以敘述課文和各種案例的形式,說明了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最終得出:人類活動必須因地制宜、適應環(huán)境,否則就會破壞地理環(huán)境。 (三)教學目標與要點分析: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地理環(huán)境的區(qū)域差異和自然帶,掌握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2)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地理環(huán)境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海拔高度的差異,分析其溫度、水分的差異,使學生了解各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掌握影響地域分異的原因和地域分異規(guī)律,初步學會辯證分析為問題的方法;明確人類活動必須因地制宜、適應環(huán)境,樹立人地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2、教學重點: 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 3、教學難點: 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中:根據(jù)山體自然帶能達到的高度判斷山體在南北哪個半球;根據(jù)山體雪線判定迎風坡與背風坡;山體自然帶的變化及其達到高度的不同。 影響不同地區(qū)非地帶性的因素。 (四)教學策略設計: 運用圖像導學、問題啟發(fā)、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判斷、推理、歸納地理現(xiàn)象和結論,培養(yǎng)學生應用地圖和資料提取、加工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綜合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過程設計: 通過活動,設置情境,引入。 通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引出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情況。通過對非洲的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的分布以及亞歐大陸北部的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的分布來說明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通過對中緯度亞歐大陸自然帶的分布來說明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通過對珠穆朗瑪峰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的變化來說明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通過對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帶的分布、巴西高原東南部熱帶雨林帶的分布、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熱帶雨林帶的分布來闡述非地帶性的地域分異。 對于每一部分知識要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本,進行思考、討論、解答,經(jīng)過學生合作探究后由教師解答析疑、進行總結,同時運用以前學過的地理知識對與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掌握規(guī)律和方法。最后以一定量的練習題加以鞏固練習。 二、教學實施: (一)新課導入: 如果你由中越之間北侖河口沿我國東部沿海北行至中朝之間鴨綠江口,沿途各地在氣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差異?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參考課本53頁“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并閱讀本節(jié)一、二部分教材,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預習是應緊緊圍繞“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明確各種自然帶的名稱和位置,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其次,要與世界氣候圖作比較,總結兩者分布規(guī)律,找出分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歸納出自然帶從赤道到兩極、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二)講授新課 1、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 (1)、展示生長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中的植物圖片:干枯了的胡楊林、椰樹、雪蓮、荷花。提出問題:說出這些植物生長分布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特點 通過圖片,很容易的可以回答出各種植物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 (2)、展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提出下列問題: 世界各地的氣候和自然帶是否都是單一的形式存在? 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通過看圖,學生就可以得出,世界氣候和自然帶的分布是復雜多樣的,即不同地域地理環(huán)境的各組成要素及其組合上是有差異的。 通過對比兩幅地圖,可以明顯看到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與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是基本吻合的。充分說明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有章可循,這個“章”就是地域分異規(guī)律。 (3)、總結出自然帶的分布與氣候類型分布的對應關系: 冰 原 氣 候 冰 原 帶 苔原氣候 苔原帶 亞 寒 帶 針 葉 林 氣 候 亞 寒 帶 針 葉 林 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 帶 草 原 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帶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帶 熱帶季雨林帶 熱帶雨林帶 熱帶雨林帶 2、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 請同學們觀察“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中:非洲自然帶的南北分布狀況、亞歐大陸北部自然帶的南北分布狀況以及中緯度亞歐大陸自然帶的東西分布狀況,閱讀課本59頁和60頁的水平地域分異,結合前幾單元所學的地理知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的表現(xiàn): 太陽輻射從赤道到兩極:(遞減) 熱量帶從赤道到兩極的變化:(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 植被從赤道到兩極的變化:(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 (2)、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的表現(xiàn): 海陸間水分交換從沿海到內陸:(減弱) 降水量從沿海到內陸的變化:(遞減) 植被從沿海到內陸的變化:(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填寫表格 根據(jù)課本60頁陸地自然植被與熱量、水分的關系總結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在全球的表現(xiàn): 高緯度地區(qū)和低緯度地區(qū)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表現(xiàn)最為明顯。這是因為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蒸發(fā)量少,相對濕度大,東西方向上的水分條件差異??;低緯度地區(qū)則因地處赤道低氣壓帶,降水普遍較多,水分條件的東西差異也很小。 中緯度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表現(xiàn)尤為顯著。這主要是因為中緯度地區(qū)大陸開闊,大陸西岸通常受來自海洋的西風的影響,大陸東岸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從而形成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到內陸的由森林帶到草原帶再到荒漠帶的依次更替。 (4)、請同學們觀察課本第61頁“珠穆朗瑪峰地區(qū)的垂直自然帶示意圖”并閱讀課本垂直地域分異的相關知識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規(guī)律:地表景觀隨(海拔高度)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更替 成因:主要是山地隨海拔的增加,(水分)條件、(熱量)狀況及其組合有垂直變化 垂直自然帶的發(fā)育程度與山體所在的(緯度)、(相對高度)有關 (5) 、總結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幾個規(guī)律性問題: 山地垂直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shù)淖兓?、更替?guī)律與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有些相似。 山麓帶基本上與當?shù)刈匀粠嘁恢拢缰槟吕尸敺宓哪掀律铰磶閬啛釒С>G闊葉林帶。 影響山體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山體所在的緯度---緯度愈低愈復雜,緯度愈高愈簡單。 山體海拔---海拔愈高愈復雜(有極限),海拔愈低愈簡單。 與山頂、山麓之間相對高度有關---相對高度大則復雜,相對高度小則簡單。 (6)、影響山體同一自然帶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海拔高;緯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體,陽坡高,陰坡低 (7)、在判定各自然帶分布高度的緯度差異時,要注意雪線高度的緯度變化 山體所在的緯度---緯度低,雪線海拔高;緯度高,雪線海拔低 坡向---陽坡雪線海拔高,陰坡雪線海拔低 降水量---迎風坡降水多,雪線海拔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海拔高 (8)、閱讀課本第61頁最后一段,思考后,填寫下列表格 從赤道到兩極 從沿海到內陸 分布 特征 延伸 方向 沿緯線(東西)方向 沿南北(平行于海岸)方向 更替 方向 沿南北方向 沿東西(垂直于海岸線)方向 形成基礎 熱量 水分 影響因素 水分 海陸位置 典型地區(qū) 低、高緯度低平地區(qū) 中緯度大陸地區(qū) 舉例說明 非洲大陸沿東經(jīng)20度自南向北自然帶的變化 亞歐大陸中部從沿海向內陸自然帶的更替 實際分布的自然現(xiàn)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狀態(tài)的地帶性分布 南美大陸西岸南緯3度到南緯30度之間狹長的熱帶荒漠帶 (安第斯山脈阻擋海洋水汽) 自北向南是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秘魯寒流降溫減濕) 南美大陸南段東岸形成溫帶荒漠帶 (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氣流深入內陸) 溫帶草原帶(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東) 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呈現(xiàn)熱帶草原景觀 (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帶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熱帶雨林帶 (東部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 熱帶草原帶 馬達加斯加暖流(增溫增濕) 東南信風來自海洋,暖濕 巴西高原東南部的熱帶雨林帶 成因類似于馬達加斯加島東岸的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南半球缺少寒帶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 南半球相應緯度是海洋,沒有陸地分布 寒帶苔原帶(較高緯度)、亞寒帶針葉林帶(較低緯度) 天山、昆侖山山麓的綠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豐富 溫帶荒漠 (四)鞏固練習: 1、以亞洲為例,說明地域分異的表現(xiàn) 2、說明乞力馬扎羅山自然帶豐富多樣的原因 (五)總結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和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現(xiàn)實意義: 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和地域分異規(guī)律,有利于認識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分異規(guī)律,有利于樹立“因地制宜”的思想觀念,充分挖掘利用當?shù)貎?yōu)勢條件,揚長避短,突出重點,合理安排生產(chǎn)、生活。 三、教師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了探究式的課堂教學,運用了多種多種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和諧,效果較為理想。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引導學生復習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在講課中應及時的誘導和鋪墊;課本中的相關的圖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應、加強運用;對于鄉(xiāng)土地理的涉及內容較少,應加強鄉(xiāng)土地理的教學。 四、專家點評 本節(jié)注重學法滲透及讀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各知識點系統(tǒng)連貫,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但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略顯不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案 人教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地理環(huán)境 差異性 教案 人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243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