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詞七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冊.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詞七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詞七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冊.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詞七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冊 (1)《虞美人》教案 一、背景材料 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軟禁宋都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觸景傷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宮廷生活,愁苦萬分,寫下的一首詞。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等,五代時南唐中主李王景 的第六子,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煜政治無能,文藝上卻以史詩文無所不通,擅長書畫,精于鑒賞,妙解音律,尤工于詞。早期詞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宮廷生活為主,思想意義不大,被俘后,詞作抒發(fā)亡國之痛,及其對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憤懣、感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語音清新,形象豐滿,意境深沉。 《虞美人》,唐玄宗是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小令,雙調(diào)。 二、謀篇立意 此詞相傳是李煜的絕筆。這首詞通過不堪回首故國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對比,抒發(fā)了李煜對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無比深長的悉恨和悲痛心情。 三、層次結構 上闋一句寫眼前實景,春花秋月并不因為人事變遷而有絲毫變化,面對依舊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國美好生活,因而無數(shù)往事無數(shù)愁苦涌上心頭,因而怕見眼前現(xiàn)實——東風吹指的月夜轉入想象,設想同樣春風吹拂的故國該是如何呢? 下闋起始兩句是想象中的故國的樣子: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不由勾起萬端愁緒,因而用“一江春水”來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國金陵在長江邊相合,道出對故國的懷念和亡國之苦。 作者把即景抒懷和撫今追昔自然交織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瀾起伏而抒發(fā)感情?!昂螘r了”充滿哀怨;“知多少”感慨無窮;“又東風”織進復雜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極;“應猶在”的推測,出自辛酸的眷戀;“朱顏改”的悲嘆,滿腹凄涼。句句言愁,而無一個愁字。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盡的江水為喻,盡情地傾吐滿腔的悲愁。 全詞由寫眼前之景,轉入虛寫故國明月再由虛寫想象中故國圖景,轉入實寫詞人現(xiàn)實之愁。整首詞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四、寫作特點 生動、貼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李煜別有創(chuàng)意地從正面用波濤滾滾的長江比喻他無窮無盡的哀愁,生動貼切,寫出愁恨的深長,浩渺,無邊無際。意境博大,感慨深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五、重點難點講析 春花秋月本是兩種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詩人為什么用“何時了”而生發(fā)感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對于亡國君主李煜卻、勾起他對往事的傷心懷念,更更感到今天的無比凄涼。這種美景反成為惹人的煩惱,甚至可詛咒的了。因為他過去的那些快意的享樂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聯(lián)系在一起的?,F(xiàn)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歡樂卻一去不回,所以他發(fā)出哀怨的感嘆。 (2)《雨霖鈴》教案 一、背景材料 這是宋代詞人柳永離開京城,作別戀人,在傾吐深深離愁時,抒發(fā)了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 柳永(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稱柳七,福建崇安人。本熱心功名事業(yè),但仕途坎坷,曾以詞詣宋相晏殊,因內(nèi)容風格不為宴殊所喜,失意無聊,流連坊曲,樂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辭,始行于世,甚至傳入禁中。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戡低唱!”宋仁宗聞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詞?!庇墒亲苑Q“奉旨填詞柳三變”。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進士,歷余杭令、鹽場大使,終于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永目睹了都市繁華,熟悉偎紅依翠生活,頗多描寫太平,歌功頌德之作。但因長期接觸下層,身世窮愁,飽嘗羈旅況味,身世之嘆與現(xiàn)實的不滿亦每融入詞中,故作品亦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精通音律,善于口語、俗語入詞,且工于鋪敘,通過大量制作慢詞而推動了詞的發(fā)展,影響廣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逼湓~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樸素清麗,音律諧調(diào)。 《雨霖霖》為唐教坊曲名。據(jù)《太真外傳》載,唐玄宗因安祿山之亂遷蜀,“上至斜谷口,屬霖雨彌旬,于棧道中聞鈴聲,隔山相應。上既悼貴妃,因采其聲為雨霖霖曲以寄恨焉”。宋人用此曲為新聲,遂為詞牌名。 二、謀篇立意 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為襯托,表達和情人難分難舍的離愁別恨。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情調(diào)凄惻,哀婉,意致綿密。 三、層次結構 上闋:寫戀人相別,依依不舍。 開頭三句寫別時景,地點,節(jié)序?!岸奸T”兩句,寫詞人矛盾心情?!皥?zhí)手”兩句,寫戀人的眷念之情,難舍難分?!澳钊トァ比?,寫遠別相見無期,離愁之深。 下闋:寫別后痛苦,傷情無限。 開頭兩句,陳述離別情,點明主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碧摼皩崒懀鲗懢埃祵懬?,名句絕妙。后四句,寫離愁之深,令人神傷,無窮意味。 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通過不同側面,層層刻畫,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出人意料。 四、寫作特點 1、結構主線分明,層次清晰,前后照應,自然流暢 全詞以“離情”為線,貫穿全篇,不管寫時間和空間,都緊緊圍繞它。以時間而論,先點出“秋天”,后點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遙想“經(jīng)年”,不管時間怎樣變化,處處都是只寫“離情”。以空間而論,從送別都門的“長亭”到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蘭舟”旁,從墓靄沉沉的“江上”,到曉月殘風的“遠方”,以及良辰好景虛設的“某地”,空間萬變,“離情”不易。抓住了主線,突出了主題。將真摯的愛情寫得淋漓盡致。 詞人表現(xiàn)“離情”,寫得層次井然,重點突出。從離別之前到離別之時,再到離別之后,從環(huán)境勾勒到情態(tài)刻畫再到描摹寂寞,層層刻畫,步步深入。 不論勾勒環(huán)境,刻畫情態(tài),遐想未來,詞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觀色彩?;蛞蚯樵炀?,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設景,以景傳情,從而使情景和諧統(tǒng)一,交相輝映。全詞表達的的離別之痛,作者選擇冷落的秋景作襯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創(chuàng)造了富有詩意的境界?!澳钊トデЮ餆煵ǎ红\沉沉楚天闊”,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容水色便披上了陰影?!皸盍?,曉風殘月”,主別之后的詞人,孤寂冷落,所以選用的景物也孤單冷清,令人望而生寒。在這些句子里,詞人并未寫自己如何苦悶。但從這些景物里,我們已經(jīng)深深地窺見詞人心靈深處的沉痛哀傷。這種寫景,連詞人的精神狀態(tài)都寫出來了。是寫景還是抒情?以詞中簡直不容易分辯出來,總起而論,上闋實寫送別,所選景物多實景,是借景抒情;下闋是虛想別后,所選景物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設景。由此可知,詞人寫景,完全是為抒情服務的。是本詞達到情景交融的主要原因。 五、重點難點分析 1、《雨霖霖》寫別離之情,始終與寫景交織,且有白描而傳神,具體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寒蟬雨歇,效個送別,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釀造出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和情調(diào)。試想:在樹上寒蟬凄慘的叫聲里,在暮色蒼茫而又冷清的懸象中,送別時面對長亭,該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辦。就在此時,陣陣驟雨,剛剛停歇,心上人作彼此就在天各一方,這時節(jié),動人愁思將如何抒發(fā)出來呢“ 2、煙波暮靄,寫船開時的景,千里煙波,愁云彌漫,遙望遠天,暮靄沉沉,這又是怎樣一種令人肝腸寸斷的情景呢? 曉風殘月,設想酒醒后岸邊之景。這里,“曉風殘月”更是依依惜別之情。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試想,今夜酒醒之時,不見心上之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如鉤,這情景該是多么令人傷情?無怪有人以此句來代表柳詞,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觸動離愁的意象來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這種無法排遣的愁懷。 (3)《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一、指導預習 1、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2、補充注音 瑾 jin 檣 qiang 3、補充注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用《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詞。 亂石:(1)陡峭不平的石壁。 (2)群山?!夺屆罚荷襟w曰石。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了孫權的哥哥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了,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的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整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為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 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4、思考問題 (1)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什么,怎樣體現(xiàn)在詞中的?(指導學生看課文提示) (2)應如何去評價蘇軾“人生如夢”的感慨?(結合語境) (3)朗讀過程注意體會豪放派的特點。 二、作者作品提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執(zhí)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健忘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量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時游赤壁所作。借古代英雄偉績感嘆自身失意,抒發(fā)了胸中的怨憤和對人生的感喟。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調(diào)高亢,遂取為調(diào)名,又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壺中天》等。雙調(diào),一百字。 三、講讀上片 (1)一、二、三句歷來被人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宏,籠罩全詞。大江東去,淘空一切,喚起我們一切的向往?!袄恕痹跄軟_洗千古風流人物呢?顯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shù)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fā)歷史想象,非常自然。我們知道,孔夫子早就知道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嘆。這三句寫景和抒情議論結合的天衣無縫。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chǎn)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點明什么,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一句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赤壁”作為一篇主腦,文章由此生發(fā)下去。“人道是”三字用的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fā)感情,并不想做考據(jù)家。 (3)六七八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總寫了長江,引起人的懷古思緒,這幾句具體寫赤壁之景。先寫江岸石壁,“亂”寫出險怪,“穿”寫出高峭。再寫江面波濤,“驚”寫洶涌,“拍”描繪了水石相搏的情狀,“卷”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聲音色彩姿態(tài),無不逼真。這幾句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邁奮發(fā)。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這一名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龅慕Y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希抒情。 (5)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nèi)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7、講讀下片 (1)上片重寫景,下片“遙想”一詞接應上文,心往神馳,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寫的赤壁雄奇壯麗景色中出現(xiàn)了。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蘇軾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靶坛跫蕖泵廊艘r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jù)史書記載,建安三年,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同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坝鹕染]巾”,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慨。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zhàn)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為了突出地表現(xiàn)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yè)的形象。 (2)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抒發(fā)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得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3)后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的現(xiàn)實面前變得可笑?!岸嗲閼ξ摇?,是倒裝句,應解作“應笑我多情”。這里用自嘲的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響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瀟灑酒酬月。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的自然結合。 8、討論總結這首詞的藝術特點和思想感情。 (1)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著動人的藝術魅力。 (2)思想感情 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清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年。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品味蘇軾詞作,領略曠達人生》 蘇軾詞一改前朝詞風,打破了詞壇婉約派一統(tǒng)天下,以其“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塵垢之外”的豪放、曠達風格,體現(xiàn)其曠達人生。 曠達中見豪放的特征大家見的多了,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他并不是一味地只會豪放?!盁o情未必真豪杰”,在他的許多詞作中,蕩氣回腸的懷妻之情,纏綿悱惻的惜春之念,委婉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意都是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從中了解到,作為生活的達觀者的蘇東坡,同樣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君子,偉丈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例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 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悼亡詞,讀之令人潸然淚下。上片就現(xiàn)實寫,寫夢前的和致夢的原因。夫妻兩人十年生死相隔,時間久長,謂想“不思量”;但即使“不思量”也“自難忘”;雖自難忘,卻因陰陽相隔,相距遙遠,而“無處話凄涼”;明知“無處話凄涼”,卻又假想“相逢”;好不容易相逢,卻又擔心“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寄寓了作者身世漂零的深沉感嘆。下片寫夢中、夢后?!坝膲粝牒鲞€鄉(xiāng)”,卻無法傾訴衷腸,只好“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以無言勝千言萬語;料得三句,夢醒回到現(xiàn)實,不說自己如何罹妻子,而說妻子因思念自己而斷腸,真可謂句句轉,筆筆轉,把思念之情哀傷之情表達得真摯深婉。作者還善于用白描的語言,作生動形象的外貌刻畫和場景描寫。如“塵滿面,鬢如霜”,僅六個字,就濃縮了十年蹉跎的經(jīng)歷;“小軒窗,正梳妝”,六字特寫鏡頭,再現(xiàn)了伉儷恩愛的生活;“明月夜,短松岡”,則是用具象的凄涼場景,表達了抽象的無窮哀思。實為悼亡詞中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傳世佳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 寫此詞時蘇軾已遠離朝廷五年,與弟蘇轍也闊別七年之久。本詞通篇詠月,月是全詞的中心形象。上片借明月自喻并詠懷,下片詠月懷人,處處關合自然景象與社會人事,寄寓作者出處進退的矛盾,融注了他對宦途險惡和人生離合的體味。“我欲”三句,則把這種進與退,仕與隱的矛盾進一步具體化?!俺孙L歸去”是主觀愿望,“高處不勝寒”則是客觀現(xiàn)實。兩者的矛盾對立,使想“歸去”的作者又因懼其“不勝寒”而卻步,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既眷念朝廷,又畏懼朝中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既想歸隱,又不甘于無所作為的矛盾心理?!捌鹞琛倍洌扔蓄櫽白詰z的孤獨,又表現(xiàn)出矛盾斗爭后立足于現(xiàn)實的決斷。下片融寫實于寫意,化景物為情思?!稗D朱閣”三句,兼具月照不眠之人和不眠之人望月更無眠兩層意思,故有“不應有恨”二句之怨。不應二句將人之情感移之于月,有月圓反襯人之不能團圓。哀痛之情已深于照無眠?!叭擞斜瘹g離合”三句,將人生現(xiàn)象與自然規(guī)律溝通起來,以曠達的胸懷,超脫孤獨的思念。結尾二句,將離別懷人之情歸結到美好的祝愿,所慰藉的不僅是作者,而是世上一切因離別而哀傷的人們??傊?,上片以“何似在人間”解不能歸去之苦;下片以“千里共嬋娟”解“長向別時圓”之恨,體現(xiàn)了蘇軾曠達開朗的個性。景情理三者渾然一體,成為古往今來不可多得的佳篇。 (4)《鵲橋仙》教案 一、背景材料 這是宋代詞人秦觀以牛郎織婦鵲橋相會的傳說,歌頌永恒而堅貞不渝的愛情。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人。少舉進士,不中,曾見蘇軾于徐州,蘇軾以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謂其詩清新似鮑、謝。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擅詩文,詞為北宋大家,與黃庭堅并稱“秦七黃九”。有《淮海詞》。 《鵲橋仙》,詞調(diào)名,出《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口?!倍嘁栽伵@煽椗鄷?。 二、這首詞以七夕織女渡銀河與牛郎相會的古老傳說為題材,歌頌永恒而堅貞不渝的愛情。 三、層次結構 上闋寫織女與牛郎相會。 下闋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寫作特點 語言清新凝練,織女的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畫,而寫得鮮明優(yōu)美,濃厚深摯的情意表達得委婉含蓄。 五、重點難點分析 如何理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人的愛情若是堅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這兩句歌頌真摯不渝的愛情,立意新。牛郎織女雖然一年一度相會,畢竟地久天長;人世夫妻雖然朝暮相聚,卻是百年頃刻,于此補充說明“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產(chǎn)間無數(shù)”之意。這一反常人愛情觀的看法,使詞的意境為之一新。 (5)《聲聲慢》教案 李清照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所用的鋪敘手法。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來表現(xiàn)心境的寫作方法。 3、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來表現(xiàn)心境方法。 2、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詞中疊詞運用的妙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分析法 教學工具: 錄音機、投影器等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辛棄疾而李清照,由李清照而課文。 二、初步感知 朗讀課文,完成練習。 1、回顧作者及作品。 2、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3、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詞的大體意思。 三、分析理解 品讀全詞,回答問題。 上片(寫自己的孤獨和凄涼。)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1、這三句運用了十四個疊字,表現(xiàn)了哪三種不同的境界?(第一句,寫人的動作神態(tài),似在尋找失去的東西,追索過往的陳跡;第二句,寫環(huán)境的凄涼、寂寞;第三句,寫內(nèi)心世界的愁苦、哀傷。)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1、大意? 2、“最難將息”的原因是什么?(不僅僅是由于乍暖還寒的天氣,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無邊的孤獨和寂寞。)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1、大意? 2、這幾句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主要寫作者借酒澆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襲,但無濟無事。這樣寫既可以表現(xiàn)作者那一顆堅強心靈的憂郁,又可以表現(xiàn)悲哀和愁苦的深重)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1、大意? 2、這幾句有什么作用?(這幾句進一步寫悲哀的深重、難以抵御;同時,寫出了作者悲哀寂寞的根源。) 下片(主要寫作者憂傷不安的心境和渲泄內(nèi)心的愁情。)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1、大意? 2、這幾句是怎樣來寫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的?(由眼前零落滿地的黃花,作者想到時光易老,歡樂不再。因而頓生感慨。)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1、大意? 2、這兩句有什么作用?(這兩句主要寫作者在無邊的寂寞中度日如年,自覺難以挨到天黑。用以寫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難耐的寂寞和無邊的愁緒。)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1、大意? 2、這幾句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這幾句是環(huán)境描寫,用以烘托作者內(nèi)心孤獨和寂寞。)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一句雖是問句,卻用感嘆號收束,直抒胸臆,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難以言盡的哀愁。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 2、朗讀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 1、背誦默寫全詞。 2、做好練習冊。 (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一、背景材料 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落職閑置幾十年,晚年被復用時借懷古詠史而言現(xiàn)實的一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本報訊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也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恢復,不用人才的憤懣。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曾隨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撫使等職,有政聲。因與當權者不合而縷遭貶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終憂憤而死。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有將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將一腔忠憤寄于詞間。繼承了蘇軾的開拓、革新精神,其詞題材廣闊,氣勢雄健,意境深沉。善于熔鑄經(jīng)史,驅遣詩文,亦善白描,沉郁頓挫、慷慨蒼涼之外兼有清麗明快、纏綿嫵媚之風格。有《嫁軒長短句》,存詞六百余首,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雙調(diào),一百零四字。 二、謀篇立意 這首詞通過懷古,表現(xiàn)了詞人抗金求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也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恢復,不進用人才的憤懣。 三、層次結構 上闋,即景生情,追懷孫權、劉裕,表達對英雄事業(yè)的向往和對茍且偷安的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慨。 下闋,陳古警今,借劉義隆失敗的歷史教訓,警告韓拓胄不應草率對敵用兵;借廉頗自況,抒發(fā)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懣。 四、寫作特點 1、圍繞作品思想內(nèi)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詞中用典雖多,卻貼切恰當,非但沒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達,而且以少勝多,表現(xiàn)了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和思想。正如《詞綜》所說,由于這首詞用典恰切,感慨深邃,“發(fā)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氣奔注,筆不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詞味!” 2、多用對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詞豐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的現(xiàn)實相比,用以針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其子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相比,這是以歷史上英主與庸才之比,用提出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相比,這是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感慨,感嘆由于統(tǒng)治者的長期“和戎”媚敵,把人們的民族感情都沖得淡淡的了;用廉頗的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相比,用以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懣。通過這些交互重疊的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五、重點難點解析 1上闋用了兩個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孫權是當年西破黃祖,北敗曹操,與曹劉鼎足之勢的英雄,作者登上北固樓,首先想到閉門思過以京口為都城,后遷都南京的英雄。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與向往,只是像孫促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已無處可尋了。即便是英雄事業(yè)的流風余韻,也隨時光而流逝了。作者對孫權的追慕和欽羨,實際上就是對南宋腐敗無能的諷刺和嘲笑。 俯瞰京口街市,緬懷曾在那里居住的劉裕,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有如果能有劉裕這樣創(chuàng)大業(yè)的蓋世英雄和英明國君,作者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以被采用。 這兩個典故,寫法雖異而用意卻相同,作者對能承父兄基業(yè)而有所作為的孫權和創(chuàng)建大業(yè)的劉裕進行歌頌,就是對南宋當局不知自振的針砭;作者懷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嘆南宋沒有英雄。 2、作者寫佛貍祠下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7)《揚州慢》教案 一、背景材料 這是南宋詞人姜夔路過揚州時,目睹揚州破敗荒涼的景象,以之也昔日的繁盛對照,感慨今昔,表達了對國事衰敗的悲涼與哀痛,抒發(fā)了愛國的情思與內(nèi)心的郁憤。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少隨父宦游,往來沔、鄂幾近二十年。父死,流寓湘、鄂,詩人蕭德藻賞其才,以侄女妻之,攜之同寓湖州,因與苕溪白石洞天為鄰,故以之為號。往來蘇杭間,與名人多有交游,范成大、楊萬里對其詩文人品多有稱贊。姜夔通音律,精賞鑒,工翰墨。為詩初學黃庭堅,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為《詩說》,多精至之論。尤以詞著稱,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譜之詞十七首,為詞格調(diào)甚高,清空峭拔,對南宋風雅詞派甚有影響,被清初浙西詞派奉為圭臬。 《揚州慢》,既是詞調(diào)(詞牌),又是題目,與詞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以后此詞只被用作詞譜,就與詞的內(nèi)容無關了。慢,慢調(diào),詞曲的一種格調(diào),因曲調(diào)舒緩而得名。 二、謀篇立意 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黍離》之悲,作者即事寫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郁憤,表達出一片愛國深情。 三、層次結構 上闋紀行寫景,以反襯起筆,概寫劫后揚州的荒涼。 下闋運用聯(lián)想,傷今懷古,不勝家國《黍離》之悲。 四、寫作特點 這首詞以今昔對比的手法寫景抒情。一開始就將揚州作了今昔對比:“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概寫了昔日揚州的繁盛;而待詞人“過春風十里”,則“盡薺麥青青”,昔日花團錦簇的繁華長街,已面目全非,呈現(xiàn)出一片荒涼景象,這里盛衰對比,何其強烈。在這種昔盛今衰的對比景物描寫中,抒發(fā)了詞人對國事的痛惜傷感之情。在昔盛對比時,“昔”與“盛”用的是虛筆,“今”與“衰”用的是實筆。它以“虛”為陪筆,用以襯“實”;以“昔”為陪筆,用以襯 “今”;以“盛”為陪筆,用以襯“衰”。如此比襯,虛實相生,而以反映現(xiàn)實為中心,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其“感慨今昔”之情,也就表現(xiàn)得十分強烈。 五、重點難點解析 1、《揚州慢》化用杜牧詩句的作用 杜牧詩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繁盛的情景。而的揚州卻是如此蕭條,寂寞冷清,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撫今思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傷。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揚州慢》都寫到金兵入侵的歷史背景,兩人的感情有何異同? 都表達了真摯的愛國之情,但辛棄疾表現(xiàn)得昂揚激憤,姜夔則顯得低沉哀傷。 [教材指瑕] “猶厭言兵”的主語是什么 《揚州慢》中:“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句,課本的注釋是:自從胡人的軍隊窺伺長江離去以后,(人們看見因金兵南侵而遭)毀壞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樹,至今仍厭惡談到(那種破壞正常生活的)戰(zhàn)爭。我認為,這種解釋有不妥之處?!蔼q厭言兵”的主語不是“人們”而是“廢池喬木”。 從結構上看,詞句的句子萬分很明顯:“自胡馬窺江去后”是狀語,“廢池喬木”是主語,“猶”是狀語,“厭”是謂語,“言兵”是動詞短語作賓語。 這一句化用了《世說新語》中的曲典故:“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極言由于金兵南侵,昔日“春風十里”的揚州,變得滿目荒涼,撫今憶昔,即使是“廢池喬木”也厭惡談到那次戰(zhàn)爭,言下之意,更何況人呢?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作者這里采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在本詞中有幾處都采用了這種手法。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里的“廢池喬木”,也是采用擬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賦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達戰(zhàn)亂的凄慘景象。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是寓情于景;“人們猶厭言兵”是矗 抒胸臆。相比之下,前者詩味濃郁,意境渾融。 何謂“二十四橋” 課文注釋說:“唐朝時揚州繁盛,有二十四橋。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條注釋意為揚州有二十四座橋之多,不然就說不上繁盛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一百首》等選本的注釋也說:“隋唐時候這里原有二十四座橋?!逼鋵崳@樣的注解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種解釋是,“二十四橋”是一座橋的名稱。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五記載:“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后?!薄稉P州慢》結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芍藥在宋朝時很有名,二十四橋附近盛產(chǎn)芍藥,所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紅藥即紅色芍藥。《揚州畫舫錄》又載:“《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笨梢姸臉蚴且驗樵卸拿廊送跇蛏洗颠^簫而得名,并非形容橋多的確指或虛數(shù),只不過一座古橋罷了。這種說法比較合理。 古之二十四橋在歷史上已頹圮于荒煙衰草。但據(jù)報載,近年揚州市經(jīng)過規(guī)劃,又重建了二十四橋景點,一座飛檐翹角的樓臺亭閣已在瘦西湖畔聳起;去年中秋節(jié),揚州還舉辦了中國揚州二十四橋金秋賞月會,接待海內(nèi)外賓客,如今二十四橋已成為新的瀏覽勝境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詞七首 2019-2020年高中語文詞七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冊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教案 人教版 第三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262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