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園林·探幽》為例引導學生體驗園林藝術的美術教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以《園林·探幽》為例引導學生體驗園林藝術的美術教學(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以《園林探幽》為例引導學生體驗園林藝術的美術教學
以《園林探幽》為例引導學生體驗園林藝術的美術教學
徐 瓊
(江蘇省常熟市董浜中學)
摘 要:美術教學區(qū)別于過去單一的繪畫范疇,引導學生同時接受兩種藝術——園林藝術和繪畫藝術,進行綜合性藝術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欣賞蘇州園林自然意境的同時,感受園林中的繪畫意境,品味園林中詩情畫意的美學意境。通過對古典園林的欣賞和藝術創(chuàng)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其更加珍愛極其寶貴的祖國悠久歷史文化遺產。
關鍵詞:蘇州園林;自然美;筆墨;意境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的特點,美術義務教育第5課《園林探幽
2、》就屬于綜合探索領域。蘇州園林濃縮了中國建筑文化的精華,成為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其中蘊含了建筑、園藝、風俗以及“詩情畫意”的中國古代人文精神,是我國園林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園林數量眾多,布局別具匠心、建筑巧奪天工、景致變化多端吸引眾人。我校是常熟一所普通的鄉(xiāng)村中學,有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蘇州園林,有的去過也只是走馬觀花,不懂得如何欣賞。要讓學生真正懂得園林之美,領悟中國建筑文化之精美,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面就以《園林探幽》這一課舉例談談如何讓學生在欣賞蘇州園林中感受其自然意境及體驗筆墨意境之美。
一、感受蘇州園林自然意境之美
作為初中生,他們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但是他們對于社會生活的一
3、些現象和物體,感覺多是生活狀態(tài)的。走進園林,在不了解造園者的理念下,即使看到一些建筑、假山、植物、橋梁等,也不會了解其中的聯系所表達了什么樣的美感。美術學科需要學生通過藝術的眼光來觀察生活,通過感悟,運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的縮影,放大生活的樂趣。作為老師,需要根據課程需要,讓他們體驗生活中的美感,對學生的情感加以引導、擴展,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真實情感去追求生活中的美。
所以在課前,我搜集了大量關于蘇州園林的資料,研讀了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一文,葉老曾有一闋《洞仙歌》贊同濟大學出版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畫冊:“園林佳輯,已多年珍玩
4、。拙政諸園寄深眷。想童時常與窗侶嬉游,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弊鳛橥辽灵L的葉老對蘇州園林都這么眷愛,那作為一個鄉(xiāng)村教師,如何通過教學來讓學生體悟園林之美,領略探幽之趣呢?經過深入思考,教學設計上,在導入部分,我搜集了大量關于蘇州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這四大園林的精美圖片,并配上能呈現一定意境的詩詞,制作成循環(huán)播放的Flash,在課前播放,讓學生一踏進教室,就能直觀感受到蘇州園林的優(yōu)美景色,以及詩詞中所描述的園林意境。例如,白居易詩“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配園林中花窗外的芭蕉,使學生從畫面和詩詞中體會雨打芭蕉的意境。
蘇州園林博大精深,不能面面俱到,所以主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園進行
5、欣賞,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代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風格。從而使學生感悟園林的藝術特質,了解住宅與園林在形式上的完美結合,在滿足居住、休憩、游賞需要的同時,將對自然的精神追求最大化地用寫意的方式移植到園林中。
為了加深學生對園林再造自然、寫意方式的理解,我通過搜索相關的園林視頻,截取其中最精彩的片段,進行多媒體播放,讓學生聽著泉水的聲音走進蘇州園林,學生聽著水聲尋求聲音的來源,通過視頻中順著長長的回廊走去,跨過廊橋,找到了聲音的來源,一條溪澗從假山里流出。使學生在尋找聲源的同時,感受園林中所體現的自然美,體會園林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就是取法自然卻超越自然的再造。
園林中的自然意境
6、,緊密地和建筑相聯系。例如,讓學生欣賞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一進門,迎面的是一座黃石假山屏障,園中景色皆被遮住,從走廊過小橋,才能到達臨池的主要廳堂——遠香堂。遠香堂的規(guī)模比中部景區(qū)的其他建筑大一些,外觀也特別精美,它統(tǒng)領周圍的荷塘和其他小建筑,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斑h香”點出池中荷花清香遠溢的美感特征,并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意境油然而生。
學生此時欣賞了諸多的美景,對欣賞園林中的自然美意境不再陌生。
二、體會大師作品中的園林意境之美
蘇州園林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園林的每個角度都可以成為一幅畫面,從古至今,成為很多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源泉。
在通過讓學生感受自然意境美的同時,引導學
7、生體會藝術大師筆下的園林意境美,藝術家們進行創(chuàng)作,無論是造園疊山,還是山水繪畫,必先師法自然,而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卻必須是經過藝術概括的美的作品。
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我分別找了幾組園林圖片和繪畫作品,請學生進行比較歸納。第一組讓學生從園林花窗看過去,是幾株芭蕉的圖片與齊白石的《水墨芭蕉》對比,或以從花窗看過去是一組竹子與鄭板橋的《竹石圖》對比,學生欣賞對比后,得出結論繪畫作品都比較抽象的概況,如《水墨芭蕉圖》用大寫意潑墨的手法,寥寥幾筆畫出了芭蕉的動態(tài),而《竹石圖》簡單的筆墨畫出了竹子的結構,并沒有把竹子的分枝都畫進去。第二組讓學生從拙政園的一個洞門看過去,是成片荷花的景色與張大千的《水
8、墨荷花》對比,學生看過后,異口同聲地說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就是欣賞藝術作品所達到的最佳狀態(tài),情感的共鳴。也體現了本課《園林探幽》的綜合性,并從中充分感受到了園林之中所體現的自然意境和藝術美感。第三組圖片獅子林園中一景與吳冠中《獅子林》對比,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獅子者”,又有如來講經時如獅子吼之意。關于獅子林的畫作,古往今來,即有上百幅,以吳冠中的作品較為獨特,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繪出,畫中假山均以線條勾出,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等的組合,雅致大方,變幻莫測。使學生了解到繪畫形神兼?zhèn)?,遷想妙得。畫中假山形狀各異,
9、有的玲瓏剔透,有的氣勢磅礴,千奇百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量線條的運用使得畫面極富東方神韻。不過運筆并沒有追求傳統(tǒng)意義上的筆鋒和頓挫,而是流暢、明快、飄逸的。在揮灑之余,體現出節(jié)奏感、韻律美,在大片色塊烘染下產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張力,使得畫面產生一種全新的美感。與假山抽象對應的是,假山上的亭臺樓榭、長廊、竹林以及近景的荷塘均有較為明確的形象,接近于傳統(tǒng)水墨畫。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獅子林》圖意在讓學生進行水墨創(chuàng)作時,放開思維,隨性而畫,為創(chuàng)作園林水墨作品打下基礎。
三、體驗蘇州園林中的筆墨意境之美
雖然說在新課程中美術不是很強調技法,但仍然要在趣味性的同時講解激發(fā)技巧。在《園林探幽》一課嘗試表現
10、的過程中,我充分運用實物投影的直觀教學,演示、講解畫蘇州園林一角,如何用筆用墨的基本方法,分析蘇州園林與中國畫筆墨趣味相結合的趣味。例如,任意選取蘇州園林中的一角,或出現花木竹石、或出現亭臺樓榭……教師此時引導學生了解具有自然之趣的園林藝術,講究的是參差的藝術美感,可以概括大形,用勾勒法呈現或以大塊渲染的方法呈現,學生腦海中一直認為用中國畫的形式表現園林非常難,但是老師在作畫過程中的真實再現,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原來園林還可以這么畫。教師的大手筆示范,使學生減少了對園林創(chuàng)作先前的擔憂,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為創(chuàng)作作品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緩緩播放背景音樂《姑蘇行》
11、,使學生在視聽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尋找自己喜歡的園林照片,構思主題,嘗試自己作畫。在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可以根據自己所喜歡的水墨表現技法來發(fā)揮,老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在表現技法方面進行提示,幫助學生構想,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突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遵循概括性表現原則,把園林中的山石、植物、建筑等有機結合,創(chuàng)作一幅具有筆墨趣味的園林圖畫。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激發(fā)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chuàng)造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這就是現在美術教育的宗旨。”所以我在開展活動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手法,讓他們
12、真正體驗到參與的快樂。有個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筆墨簡筆的手法,畫出山石樹的組合,整體看來就是大概一個框架,但是他覺得沒什么好畫了,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首先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他敢畫,其次,要給予耐心的指導,是否可以再添加一些塊面、線條等,使得畫面更加的豐富。最后學生一個個在激情中創(chuàng)作完作品,相互評價時欣賞作品。有的學生甚至和我說還想創(chuàng)作一些其他表現手法的作品。我想這節(jié)課我的最終目的達到了,在欣賞、感悟蘇州園林自然意境美的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被激發(fā)了。
課后一個學生和我說起上這節(jié)課的感受時,說:“雖然沒有真實去過蘇州園林,但是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詩詞、視頻,讓我感覺我好像已經去了蘇州園林一
13、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造園理念,以及他們居住在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寫意山水一樣的環(huán)境中,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蘇州園林,真實體會一下。然后帶上我的畫夾,把園林美景畫下來。”聽了學生這么一番話,我心里感覺熱乎乎的,覺得這節(jié)課還算是成功的。因為作為一個美術老師,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帶領學生發(fā)現美、感覺美、創(chuàng)造美。在《園林探幽》這一課中充分體現出來了。
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一晃就過去了。而蘇州園林是那么的博大精深,以上三點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還有很多淺陋之處,在今后的課堂中會再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79.
[2]葉圣陶。葉圣陶散文乙集[M]。三聯書店,1984.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激活審美情趣放飛思維翅膀點燃藝術火花數字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美術教學反思課例:大樹的線條
第 9 頁 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