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總復習 考點各個擊破專題 第十二章 第四節(jié) 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金學案.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總復習 考點各個擊破專題 第十二章 第四節(jié) 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金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總復習 考點各個擊破專題 第十二章 第四節(jié) 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金學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總復習 考點各個擊破專題 第十二章 第四節(jié) 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金學案 1.(xx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 (元)王 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m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佥啵夯ㄝ唷_@里指花瓣。 (1)詞中的“兩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關鍵詞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語境,題目是“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詞都在說“雪花”和“梅花”,所以“兩種”應是“雪花”和“梅花”。詞中說這兩種事物同為“一家制作”,很明顯這個“一家”應是“大自然”。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評價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因為作者提到了兩種事物,且詞中有“不是”“不似”的說法,所以“對比”的手法容易判斷出來。在判斷情感時,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敘述重點。 【答案】 (1)梅花與雪花,大自然。 (2)對比(反襯)。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2.(xx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 岳 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偃f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1)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道題比較簡單,題干要求找領起對比的兩個句子,從內容看是今昔對比。而“想當年”領起對往昔的描述,“到而今”則領起對現(xiàn)在的描述,從而形成內容上的對比?!叭f歲山前珠翠繞”是用“珠翠繞”來形容往昔繁華的景象,從而借代往昔的美好生活。 (2)本題考查篩選信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帮L塵惡”是詞人對“而今”情況的總述,答題時,只要抓住這一句,仔細閱讀其前后語句,并結合全詞的思想內容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 (3)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卮鸫祟},要看清題目要求。詞作對比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之情,對統(tǒng)治者豪奢誤國的悲痛之情,繼而表達收復失地的決心,接著作者想像了勝利歸來,重游黃鶴樓時的心情,它肯定是輕松暢快的。 【答案】 (1)領起句:“想當年”“到而今”。修辭方法:借代。 (2)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3)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tǒng)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以樂觀主義態(tài)度想像了“提銳旅”“清河洛”(即收復了失地)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一、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 1.把握詩歌的主旨 任何人寫作總是有其目的,都是為宣傳某一種思想,造成一種輿論,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作者通過文學作品的具體內容表達出來的某一種思想意見,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觀點。它是作品內容的靈魂,題材的統(tǒng)帥。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時,會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與感染,并從中獲得對社會生活的理性認識。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xiàn)象; (2)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jīng)歷; (4)時代背景、社會現(xiàn)實。 2.分析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為藝術美,而通過藝術美的形象,表達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讀了能使人受到教育與啟迪,產(chǎn)生美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們鑒別,避免消極的影響。 理解思想感情應多注意以下幾點: (1)情感類別:①憂國傷時。有描寫戰(zhàn)亂離散的痛苦的,有表現(xiàn)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tǒng)治階級腐朽的。有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的,有表達對山河淪陷國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窮兵黷武的。②建功報國。有書寫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建功立業(yè)的豪情的,有表現(xiàn)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的,有表達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的,有抒發(fā)年華消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詠嘆的。 ③思鄉(xiāng)懷人。有羈旅天涯的愁思,思親念友的孤獨,邊關征夫的思鄉(xiāng),閨中怨婦的懷人。④離愁別緒。有依依惜別的深情,情深意長的鼓勵,坦陳心志的告白。⑤生活雜感。如寄情山水的閑適,棄官歸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嘆,兒女情長的蜜意等。 (2)情感載體:楊柳——離別,菊花——傲岸,圓月——思念,落葉——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觸景生情。 3.明確作品的社會意義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主題的深邃而流傳、警世,不僅在當時對人們認識社會、理解生活、陶冶情操發(fā)揮積極影響,而且對未來思想成果的積淀、文化的發(fā)展,也能起積極作用。 4.把握文學作品的情調 文學作品無不滲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與作者的生活年代、階級立場、道德操守、個人經(jīng)歷等分不開的,因而作品的格調就有高雅與庸俗、奮發(fā)與頹廢、健康與不健康之分。 5.評價詩歌的內容時應該注意 (1)審視標題,看清注釋,推敲詩詞意旨??慈讼瓤搭^,賞詩先賞題,題目即文章的額頭,含諸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的類型等。有不少詩歌考題的設置和該詩的題目有關,研讀詩題,往往能從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有些注釋也起著暗示作用,應充分利用。 (2)聯(lián)系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經(jīng)歷、思想觀點、寫作風格,才能做到知人論世,依人察情。 (3)析意象、品意境。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jù)。因此領會詩歌意境必須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達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個意象,人們便會想到它要傳達什么感情,表達什么主旨。閱讀時要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去再現(xiàn)、補充詩的內容。 (4)評技法。在深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詩歌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體會詩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所謂觀點態(tài)度,是指詩歌的主旨,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褒揚什么、貶斥什么、譏諷什么、贊美什么;在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詩人是愉悅還是苦惱,是開朗還是抑郁,是憤激還是平和,是冷眼漠視還是熱心關注……所有這些,都體現(xiàn)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 詩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一首詩的形成總是與作者對特定的歷史事實的感悟有關(所不同的是其表現(xiàn)方式的差異)。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對社會、對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現(xiàn)象的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或贊美或嘲諷,總是帶有時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詩中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我們應盡可能多地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定的歷史背景,結合詩的內容作細致、全面的分析。 2.把握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 詩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或愉悅歡快,或沉痛哀傷,或贊美仰慕,或豪邁閑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感都隱含著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觀點與態(tài)度。因此,讀詩要把握詩情,把握了詩情,才能走進詩作者的心靈,才能正確地領悟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如懷古詠史詩,從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上來說,大致上就有兩種:一是對歷史作冷靜、理性的思考,表達詩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但由于兩人對項羽的自刎的態(tài)度都從自身的處境出發(fā),因此,對歷史的思考、表達出來的情感顯然是不一樣的。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 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表達了對生活的百折不撓的態(tài)度;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表達了客觀地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態(tài)度。二是把史實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對這樣的詩我們就應從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切入點,由此去分析詩作者對生活的觀點與態(tài)度。 3.分析詩句的含蓄義或理趣義,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 大多古詩詞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詩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的,而是通過寫景或寫事來含蓄地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現(xiàn)實的情感態(tài)度。對這樣的詩,鑒賞時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點,把握其含蓄義,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 4.從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詩人的觀點與態(tài)度 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因此,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詩作所表達的觀點與態(tài)度。古典詩詞的用典是多樣的,有引用點化前人語句的,有引用神話傳說的,有引用歷史故事的等等。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就提到了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感嘆。又如辛棄 疾的《南鄉(xiāng)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而化出了“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喻千古興亡悠遠難追的歷史事件,借以抒發(fā)詞人心中不盡的愁思和感慨。 5.從涵詠詩的意境著手,把握詩人的觀點與態(tài)度 詩的主旨是通過一組組的意境來構成的,因此,體味涵詠詩的意境,有助于我們把握詩作的觀點與態(tài)度。詩作的意境可以從詩的意象組合、色彩組合等來表現(xiàn)。 上面說的是鑒賞古詩詞時如何把握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詩的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時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綜合,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完整、準確地把握詩中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 6.評價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一首詩或詞曲的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是建立在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詩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也要注意從一首詩或詞曲的整體去考慮,不能忽略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等詩歌的外在形式的賞析而去架空分析。因為了解了詩的形式美的內涵就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 (2)對詩詞作品的觀點與態(tài)度的概括要準確、恰當,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在這方面,我們常犯的錯誤是“拔高”分析。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古人的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評價常常不恰當,有失分寸。 (3)要因詩論詩,因人論詩,因事論詩。不能隨便“套用”某首詩的評價內容,尤其是要防止想當然式的搬用某些現(xiàn)成的詞語,使得評價出現(xiàn)似是而非,言不及義的現(xiàn)象。要防止這類錯誤,需要我們在鑒賞時認真體味,仔細分析,依據(jù)特定的詩、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時代作出特定的分析。 (4)作者在詩中的觀點,需要我們鑒賞時概括,因此,概括時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詩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所包含的幾個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賅全的錯誤。 1.(xx年蘇州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① □ 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②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滿芳洲。 【注】?、俅嗽~作于作者請祠侍親獲準后,乘舟沿江東歸途中。②累:無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種芳草。 (1)上闋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闋抒發(fā)了吊古傷今的情懷,試結合全詞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側重考查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可抓住上闋中“湖?!薄奥淙铡薄熬皆茪狻薄安菽尽薄叭痹隆钡纫庀?,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描摹景色。 (2)本題側重考查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能力。應根據(jù)題目要求,聯(lián)系全詞分析,依托上下闋中一些關鍵的詞和句,如“湖海倦游客”“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吊沉累”“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等,進行分析歸納。 【答案】 (1)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xiàn)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夜幕降臨,一彎殘月高掛天際。 (2)作者憑吊屈原,感其身處濁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發(fā)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懷才見棄的幽怨情思;表達了對清明政治的期盼。 2.(xx年紹興質量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臨江仙 □ 蘇 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L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說“夜闌風靜縠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的寫景句子,其實卻是作者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chǎn)物(即情景相融)。請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一般而言,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可以通過意象(景物)或借助關鍵詞(例如能夠直抒胸臆的字詞)來品味。在作答本題時,考生可結合“恨”字,寫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卻”的又是什么。因為蘇軾是考生熟知的詩人,雖然題目沒有給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時,考生還是要結合作者的相關經(jīng)歷作答。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目已經(jīng)明確要求考生從情景交融的角度進行鑒賞,在答題時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這種類型題的答題模式(先結合景物特征,再現(xiàn)詩句內容,然后點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結合詩句具體內容作答。 【答案】 (1)此句著眼于一個“恨”字,抒發(fā)了詞人歷盡宦海浮沉之后對世事紛擾的懷疑、厭倦以及無法解脫而又渴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 (2)這一句描寫的是深夜江上風平浪靜的情景,此時的作者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脫離世事困擾,寄情自然,實現(xiàn)精神解放(心靈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實象征著作者所追求的那個寧靜、安謐、自由的理想境界。(意思相近即可) 【賞析】 這首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被貶黃州的第三年。全詞風格飄逸,記敘了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亭的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生活態(tài)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這首詞上闋敘事,極富生活情趣?!靶褟妥怼闭f明他酒興之濃,再加上“仿佛”二字,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耙姓嚷牻暋币痪?,尤見其隨緣自適、瀟灑出塵之情致。下闋直接抒情,揭示心中苦悶。 3.(xx年淄博市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次鄂州 □ 盧 綸①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注】 ①盧綸(748~約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此詩作于“安史之亂”的前期。②估客:指商人。 (1)請簡要分析首聯(lián)中“遠見”“猶是”所蘊涵的作者的情感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情與景的角度分析頸聯(lián)“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對詩歌蘊涵的思想感情的評價的能力。解題時要注意題干中“變化”一詞,這提示我們“遠見”“猶是”蘊涵的情感是不同的。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并且明確指出從情與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時,首先要點明手法,其次要結合頸聯(lián),明確“景”和“情”的內容,并且指出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答案】 (1)“遠見”表達了作者遠遠望見漢陽時的喜悅之情,“猶是”,突顯出作者對仍有“一日程”的惆悵之情;一聯(lián)之內,作者情感由喜悅驟轉至惆悵,賦予詩歌內容跌宕起伏的意味。 (2)借景抒懷(或借景抒情)。時值寒秋,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往故鄉(xiāng),獨對明月,歸思更切。 【賞析】 詩的首聯(lián)寫景:云開霧散,可見到遠處的漢陽城,但這孤獨的小船,還要走一天的路程才能到達那里。頷聯(lián)寫詩人在船艙 中的所見所聞。白天,同船的商賈酣然入夢,不言而喻,此刻江上風平浪靜;夜深人靜時,忽聞船夫相喚,雜著加纜扣舷之聲,不問而知夜半要漲潮。這些描寫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和枯澀乏味的生活感受。詩的頸聯(lián)、尾聯(lián)抒情:雙鬢本已愁白,又逢三湘凄涼的秋色,故鄉(xiāng)在萬里之外,我的一片歸心只能對月浩嘆。田園家計、事業(yè)功名,都隨著不停息的戰(zhàn)亂喪失殆盡,而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不時仍然傳來干戈鳴響,戰(zhàn)鼓聲聲。詩人雖然遠離了淪為戰(zhàn)場的家鄉(xiāng),可是他所到之處又無不是戰(zhàn)云密布,這使他愁上加愁。 4.(xx年廣東惠州2月模擬)閱讀下面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詞的上片通過對哪些事物的描寫來營造氛圍,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說本詞反映了蘇軾怎樣的心緒和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抓住描寫月、桐、人聲、鴻等事物時使用的缺、疏、斷、孤等詞語,就能較容易把握作者營造的氛圍。 (2)“無人省”“不肯棲”是作者心緒和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答案】 (1)上片主要通過對月、桐、人聲、鴻等事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 (2)本詞反映了詞人蘇軾抑郁寂寞、孤獨痛苦的心緒;同時也反映了詞人孤高自賞、不愿隨波逐流的人生態(tài)度。 考查方向:①對所抒感情的理解;②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③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lián)發(fā)問。 解題格式:①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②概括詩歌主旨: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答題要領:兩點,一是根據(jù)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fā)了……”。 一、常見的詩歌題材 山水田園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邊塞詩、哲理詩、羈旅行役詩、閨怨詩、送別詩、愛情詩等。每一類詩歌都有常見的思想感情,分類復習可以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主旨,但對每一首詩歌,還得就這一個體去分析,而不能先入為主,一概而論。 1.寫景抒情詩。寫景抒情詩是古代詩歌中最普遍的一種內容,古人的送別詩、閨怨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等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總是寄托著作者的情懷,所以首先要能夠識別詩中的寫景和抒情,比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借外界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他的情懷。 2.詠物詩。以描寫某一事物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詠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動物,比如多見于古代詩歌的梅、蘭、竹、菊、松、蓮,蟬、雁,還有石灰、蝴蝶等等。 3.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大漠奇特風光、征戰(zhàn)生活,或表現(xiàn)將士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也有報國無門的悲傷、壯志難酬的悲嘆,更有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不滿、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作品。 4.懷古詠史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劉禹錫的《烏衣巷》等。 5.羈旅行役詩。則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愁思的抒發(fā)和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的表達,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6.送別詩。在古代詩歌中是相當常見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別則難以再見,何況送別時總有背井離鄉(xiāng)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別詩中多抒發(fā)離愁別緒、惜別之情,如柳永《雨霖鈴》,但也有豪放壯闊的送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適的《別董大》。 二、常見詩歌情感 1.抒寫個人際遇、感懷,宣泄傷時、離亂之情 這類詩歌往往從自身境遇寫起,以自己身之所歷、目之所睹為依托,宣泄傷時離亂之感。如杜牧《題木蘭廟》:“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弊髡呓琛澳咎m廟”的意象,抒發(fā)自己對歷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對“木蘭”和“王昭君”的景仰之情。 2.抒寫作者報國之志,表現(xiàn)憂國憂民之情 愛國是中國文人的主流思想,在古典詩歌中愛國詩的比重很大。比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因上《論佛骨表》觸犯“人文之怒”,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詩。詩歌尤以頸聯(lián)“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最為著名。作者借“云橫”的“秦嶺”,借“擁藍關”而“馬不前”的大雪,抒寫自己傷懷國事,聯(lián)想到前路的艱危和思念家人而不得見的悲涼,寄寓了他國不得報的君國之憂和家不得歸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達 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反映了社會的黑暗,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腐朽;林升的《題臨安邸》中“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陸游的《示兒》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表達了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還有杜甫的《兵車行》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 3.記錄人物羈旅行役,抒發(fā)客心思歸之情 羈旅詩和思婦詩是古典詩歌中獨特的一對,游子思家,怨婦懷人,都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對于家的眷戀,對于團圓的渴望。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人庭樹,孤客最先聞”作者借“秋風”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溫庭筠的《商山早行》表達了天涯羈旅的愁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摹了思親念友的孤獨;王昌齡的《閨怨》和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記述了閨中怨婦懷人之情;等等。 4.詠史懷古,寄寓盛衰無常之感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諷刺當政者的荒淫無恥,從而表現(xiàn)作者歷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如劉禹錫詠史詩《烏衣巷》《石頭城》等,杜牧的詠史名篇《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題烏江亭》等。 5.即景生情,抒發(fā)詩人生活雜感 即景抒情詩是古典詩歌中最為常見的一類,這些詩往往以景色的描寫為主,但在景色描摹中,流露出詩人不同的情感。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3)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4)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6)借古諷今的感嘆,如杜牧的《泊秦淮》《赤壁》。 6.描摹事物獨特風貌,寄托詩人個性情志 托物言志詩是中國古典詩中的常見詩歌,詩人往往獨具慧眼,抓住所詠事物的特征,詠物言志,表達個人情懷。比如李商隱的《蟬》,以蟬之高潔自警,喟嘆身世之飄零,抒發(fā)了位卑寄人籬下的感嘆;杜荀鶴的《小松》,借小松把杜荀鶴出身寒微、才華卓越、無人賞識、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的人生境遇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7.追懷親友昔日情態(tài),揮灑詩人緬懷之情 悼亡詩在古代詩歌中,因其引人動容的情感而備受人們的關注,這類詩歌往往虛實結合,跨越時空,過去現(xiàn)在,夢里夢外,輾轉反側,催人淚下。比如蘇軾的《江城子》以夢境表達詞人在愛妻十年忌辰時的哀傷之情。 8.描述親朋離別情狀,抒發(fā)詩人依依別情 離別詩也是一種常見詩體,古人離別,十里長亭,觥籌交錯,吟詠賦詩。其中的離情別緒雖大體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殷殷深情,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依依惜別,高適《別董大二首》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聲聲激勵,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深離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語文總復習 考點各個擊破專題 第十二章 第四節(jié) 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金學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復習 考點 各個擊破 專題 第十二 第四 評價 思想 內容 觀點 態(tài)度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275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