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案例(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知道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lián)合作用下會發(fā)生風化現(xiàn)象。
認識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巖石變化的特點,嘗試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做冷熱作用、流水作用對巖石影響的模擬實驗來驗證推測。
根據(jù)模擬實驗中的現(xiàn)象,想象并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描述實驗中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過程與方法中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shè)和理解的重要性。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斷變化著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冷熱
2、作用、流水作用對巖石的影響。
難點:根據(jù)模擬實驗中的現(xiàn)象,推理、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小的巖石塊、酒精燈、鑷子、中口陶瓷碗、冷水、帶蓋透明塑料瓶、護目鏡。教師材料:課件、餅干盒及較大一塊巖石。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摸摸猜禮物——堅硬的巖石
一、引入
1.談話: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诉@個(出示餅干盒,內(nèi)裝石頭),誰咬得動就給誰吃。然后打開餅干盒出示石頭問:為什么你們咬不動?因為巖石很堅硬。
2.PPT出示一系列巖石的風化的圖片,包括河床上的鵝卵石,沙漠中的蘑菇石,山上被樹扎根而破碎的巖石,冷熱作用破碎的巖石
問:這些巖石昨天和今天會有明顯的變
3、化嗎?那一萬年前它們是這個樣子的嗎?一萬年后還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嗎?
(意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時間短巖石不會變化,時間長巖石會變化。引出研究的主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猜測:哪些原因會使堅硬的巖石改變模樣呢?
二、探究冷熱作用、流水作用對巖石的影響。
1.學生猜測可能引起巖石變化的一些因素。冷熱作用、流水沖刷、風力侵蝕、植物作用……
2.設(shè)計模擬實驗。
①小組討論設(shè)計模擬實驗(結(jié)合出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
討論:實驗一:冷熱作用能不能改變巖石模樣。
1.用什么模擬大自然中太陽曬使巖石溫度升高,用什么模擬大自然中巖石溫度降低。
2.我們準備怎
4、么做?
實驗二:流水作用能不能改變巖石模樣。
我們準備怎么做?
思考:怎么知道巖石有沒有改變模樣?
②小組完善模擬實驗設(shè)計。
3.學生分組實驗
①溫馨提示學習。
1.注意安全:眼遠離酒精燈,不能用手觸摸加熱后的巖石。
2.仔細觀察實驗前后巖石的不同。邊觀察,邊記錄。
②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4.交流研討。
①小組內(nèi)交流研討。
小組收拾好材料,再次觀察兩個實驗的成果,小組內(nèi)整理記錄單交流。
②小組匯報,班級研討。
匯報實驗一中的發(fā)現(xiàn)。提問:冷和熱的作用能使巖石改變模樣嗎?你的理由是什么?為什么小巖石沒有像圖片中那樣粉碎呢?
(意圖:討論模擬實驗與自然界中巖石冷熱
5、變化的不同,建構(gòu)巖石變化需要長時間反復作用的觀念。)
匯報實驗二中的發(fā)現(xiàn)。
觀察不同巖石數(shù)量在水中實驗的現(xiàn)象。教師出示用一塊巖石實驗后的瓶子,對同學們的進行對比,問:為什么我的效果沒有你們的明顯呢?
(意圖:認識到流水作用是巖石相互撞擊導致巖石的變化,流水帶動巖石活動。)追問:為什么這些巖石沒有變成光滑的鵝卵石呢?
(意圖:再次討論模擬實驗與自然界中巖石受流水沖刷的不同,建構(gòu)巖石變化需要長時間反復作用的觀念。)
三、初步了解動植物等其他因素對巖石的作用的補充認識。
1.看圖片,了解動植物因素影響巖石變化,簡單說說是怎樣影響的。
2.看蘑菇石圖片及資料,了解風的作用能不能改變巖石模
6、樣。
四、初步形成風化概念。
1.小結(jié)得出風化概念: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
2. 引導提問:由于這些作用,原來大的巖石改變了模樣,變成小塊的巖石,那么小塊的巖石還會繼續(xù)變化嗎?學生思考回答
大塊巖石→小塊巖石→沙子→細沙→土壤
3.出示圖片,介紹風化早就的美麗的地形地貌
出示圖片,介紹由于風化造成的古文物的損壞,請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出謀劃策。
課后反思:
這堂課有三個亮點:
1.器材選擇得當。選用的巖石滿足了不能太多氣泡,因為受熱可能爆開,同時質(zhì)地不能太緊密,太緊密冷熱現(xiàn)象不明顯,如果太松的話,做流水實驗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散開。盛
7、放變化后巖石的容器選用陶瓷碗,并不使用燒杯,這樣可以讓小組組員間觀察視野更加開闊,也能讓觀察到的結(jié)果更加清晰。
2.設(shè)計過程清晰。在設(shè)計模擬巖石風化實驗的時候,開始一部分器材就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器材,來思考方法,從而降低設(shè)計難度,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3.拓展延伸有效。通過對風化概念的學習之后,學生已經(jīng)有了理論上的知識。最后教師出示三幅大佛經(jīng)歷不同時間的風化破壞圖,讓學生判斷,同時根據(jù)所學知識為保護文物出謀劃策。不僅運用了所學知識,同時提升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同時也有不足:課堂開始哪些原因會對巖石產(chǎn)生影響的圖片提示過于明顯,阻礙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記錄單的設(shè)置過于簡單,雖說已經(jīng)明確了目標是石頭和水,但是忽略了除石頭和水之外的細節(jié)變化現(xiàn)象,然而這恰恰能反應出巖石發(fā)生了變化,以至于后來追問時學生無其他回答。
改進策略:
1.修改一開始出示的課件,讓學生能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對可能影響巖石的因素考慮更多。
2.對于設(shè)計,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讓學生按照自己想的去嘗試,也可以讓小組選擇自己想做的實驗著重完成。
3.修改記錄單,不但可以動手畫和記錄,也可以寫寫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以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產(chǎn)生的新想法,從而讓這個探究變成一個長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