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生物新人教版環(huán)節(jié)動物.doc
《2019-2020年八年級生物新人教版環(huán)節(jié)動物.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生物新人教版環(huán)節(jié)動物.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生物新人教版環(huán)節(jié)動物 教學目標 1.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適于穴居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系,在了解其它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基礎上,理解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蚯蚓的實驗,繼續(x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與討論,對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特征的概括,繼續(xù)培養(yǎng)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蚯蚓適于穴居生活的特點,培養(yǎng)“結構與功能”“生物體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環(huán)節(jié)動物與其它動物的比較,進行生物進化的觀點教育;通過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系,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觀察蚯蚓”的實驗,并通過實驗了解蚯蚓適于穴居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征。從教材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實驗觀察讓學生在接觸活體動物的過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問題是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是本課的重點,觀察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蚯蚓的系統(tǒng)了解過程,通過觀察學生自己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例如,“蚯蚓沒有腳,是靠什么來運動呢?”“蚯蚓沒有眼睛可為什么能夠對光線做出反應呢?”等等,同時,通過觀察也使學生在興趣的引發(fā)下不知不覺地接受著科學方法的訓練: 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見解(假說)→實驗驗證(反復多次)→得出結論 這樣的實驗雖然從“觀察水?!本烷_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結構簡單,個體又小,學生對其又不熟悉,興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顯的,而對蚯蚓的觀察則大不一樣。首先是學生對蚯蚓很“熟悉”,有著極大的興趣;其次是實驗的過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很強;如將蚯蚓分別放在粗糙的紙上和玻璃板上來觀察其運動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提出疑問等等。這樣仔細地觀察蚯蚓即使是對那些非?!笆煜ぁ彬球镜膶W生來說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導學生做好實驗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該步驟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是認真按照實驗要求去做的話,那么,其收獲將超出教材的要求,因為在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并提出許多問題,從而使他們了解到更多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不僅僅是有關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識可能是有關生物實驗方面的。例如,“將浸過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樣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點好還是稍遠一點好?……等等。通過實驗過程學生會在實際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獲。也許有些學生會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實驗操作方法,它可能會與教材或老師的要求有差別,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更簡練,更精確。所以,重視實驗,尤其重視學生分組實驗是達到本課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決不能以講述為主,而要以學生實驗為重點。 本課的難點有二:其一是實驗方面的,例如,在實驗的三個步驟中,每一步都要求學生得出結論,但由于實驗材料的個體差異,每條蚯蚓的運動和對刺激產生反應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在實際觀察中學生會產生許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做為老師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包括知識及實驗操作兩個方面,而把握這兩個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準備實驗,隨機地從學生的實驗材料中選取一條或二條蚯蚓,按實驗步驟認真進行,從中既可發(fā)現(xiàn)在學生實驗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做到胸中有數(shù);另外,在學生觀察時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應及時予以糾正,例如:撫摸蚯蚓身體腹面,應該感覺到比較粗糙,因為腹面有較多的剛毛,但可能會有些學生沒有這種感覺。這時,老師就應該幫助學生正確進行操作,首先要從顏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顏色深,腹面顏色淺)。然后在撫摸時要稍用力才能感覺到粗糙。這些細節(jié),在準備實驗時都應充分想到,否則,學生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其二是有關蚯蚓結構和生理知識方面的。這里有二個問題,第一是關于蚯蚓的體腔,前幾章內容都沒有提及體腔問題,是不是腔腸動物、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沒有體腔呢?學生會自然產生這樣的疑問。作為老師應該做科學的解釋,但不宜展開,對初中生應充分注意量力性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將水螅、絳蟲、蛔蟲和蚯蚓做一簡單的比較: 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蚯蚓的結構比前幾種動物要復雜,從而得出蚯蚓比前幾種動物更高等的結論。由于蚯蚓出現(xiàn)了真體腔和身體分節(jié)的現(xiàn)象,所以,蚯蚓在動物進化的歷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第二個是蚯蚓索狀神經結構的功能特點。這里出現(xiàn)了“神經節(jié)”的概念。教材中說明:“神經節(jié)是由許多神經細胞集合而成的”,……那么,由神經節(jié)和其發(fā)出的神經所構成的索狀神經系統(tǒng)與前面學習過的水螅的網狀神經系統(tǒng)有何不同呢?神經細胞集合成“節(jié)”與分散成網相比有什么意義呢?像這樣的問題是很難向學生解釋清楚的。但通過實驗觀察學生就會很容易地理解神經節(jié)的功能。這就是實驗中對蚯蚓身體不同部位進行刺激,然后看其反應的步驟。通過觀察學生會看到蚯蚓在接受刺激產生反應時的表現(xiàn)與水螅是不同的。而其不同的原因就是因為蚯蚓有了神經節(jié),神經系統(tǒng)是索狀的??梢姡鳡钌窠浵到y(tǒng)會使動物對刺激的反應不僅靈敏而且準確,不像水螅那樣對刺激的反應慢且無方向性。所以,通過實驗來讓學生理解蚯蚓神經系統(tǒng)結構的功能特點要比講述解釋容易得多,同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加深和擴展,使學生直觀地去理解那些教師難于講清的生理功能。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2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引言的設計: 本課要學習的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動物——蚯蚓,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引入本課主題也就比較容易,可以有多種方法。例如:從實物引入,即拿一條蚯蚓向學生展示,當然要設計一些引入的話題。不過,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動物?”就不必了,因為學生都知道這是蚯蚓,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可以讓學生摸一摸,然后問學生有何感覺,進而提問:“誰能分辨蚯蚓的頭和尾?”“誰能說說蚯蚓的背腹面有何區(qū)別?”“誰能學一下蚯蚓是怎樣運動的?”……等等,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這是初中生的特點,但在學生的回答中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老師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個將話題展開:“大家對蚯蚓了解得很多,但是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如有些同學看到蚯蚓洞穴口常有一些糞便狀泥土就認為蚯蚓是吃泥土的,蚯蚓果真是吃泥土嗎?再有,剛才有同學撫摸了蚯蚓體表后感覺不同,有的認為蚯蚓體表是光滑的,有的覺得是粗糙的,到底是什么樣呢?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對蚯蚓做一番認真的研究。”這是以實物引出的方法。還有傳統(tǒng)的復習引入法,即先對前面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提問。然后板書“第五章 環(huán)節(jié)動物門”,這樣引入的最大缺點是平鋪直敘,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蚯蚓感興趣,但對什么是環(huán)節(jié)動物卻是陌生的,所以應避免在引言中出現(xiàn)環(huán)節(jié)動物這個概念性詞,最好將其放在學習蚯蚓體節(jié)中自然地提出,讓學生自然地把蚯蚓這個具體動物與環(huán)節(jié)動物門這個概念聯(lián)系起來,這樣是符合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的。 因為此課是講述與實驗同步進行,學生一來到準備好實驗的實驗室就會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課堂內容。此時應用簡潔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本課主題,而盡可能避免庸長的引言,這樣會挫傷學生的興趣。總之,本課的引言設計不能占用太多的時間,以3到5分鐘為好,否則就會使下面的時間過于緊張而完不成教學計劃。 2.關于蚯蚓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的教學: (1)課前準備:有條件的學校應在實驗室上課。課前教師除了備課之外,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大城市,很難一下捉到幾十條甚至上百條蚯蚓,通常都是向專供實驗材料的部門訂購。然而在廣大的中小城市或偏遠地區(qū),這樣的方式就行不通了。那么,發(fā)動學生去準備實驗材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了。在課前一周,布置任務,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準備蚯蚓。對于初中生來說,這樣的任務他們是樂于完成的,但教師應講清注意事項:如不許毀壞菜地、農田;不要捉太多,保證每組一條即可等等,強調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至于其它實驗用具教師也應充分準備好:玻璃板、棉球和醋不應成問題,手電筒不必每組一支,如果學校沒有,也可以讓學生自帶。實在沒有,也可以用小鏡子反射陽光來替代手電筒的作用??傊?,要將教材中要求的實驗步驟全部完成,這樣才能夠完成教學任務。 (2)上課 ①引言:以備課中設計好的引言方式引入本課。 ②過程:以“實驗三 觀察蚯蚓”為主線,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觀察。同時,教師要不斷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在問題之后簡述其原因,并通過實驗要講清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 例如:教師提醒學生要注意保持蚯蚓體表濕潤,同時提出問題:“這樣做是為什么呢?”預習過本課內容的學生會正確地答出:“是為了保證蚯蚓的正常呼吸?!贝藭r,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說說蚯蚓是怎樣呼吸的。學生的敘述對他自己來說會比聽老師講述后的印象深刻十倍!所以,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應該讓他們自己去理解,而教師不應在此耗費過多的時間,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并從中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積極地思考問題,老師的話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3)小結:一節(jié)課完成這樣多的內容,時間是很緊張的,但做3~5分鐘的小結還是必要的。小結的內容應包括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和通過實驗仍沒有弄清的問題,可以將這些問題做為思考題讓學生課后去討論,并在下一節(jié)課上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3.其它環(huán)節(jié)動物及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準備一些實物(如活的水蛭、沙蠶)或標本,若有困難,準備水蛭和沙蠶的掛圖也可以,總之是要有直觀教具。 教學中,組織學生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先對實物或掛圖進行分析研究,當學生對水蛭和沙蠶的形態(tài)和生活環(huán)境了解清楚之后,教師可以將內部結構的掛圖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從結構上進一步了解水蛭和沙蠶,并與蚯蚓相比較,找出其相同之處,歸納出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在此,教師要注意,教材中歸納出的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針對前幾章動物而言的。所以在課的最后,應該以列表的方式將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及環(huán)節(jié)動物加以比較,使學生看到動物越高等,其身體結構就越復雜,從而有一個以進化為主線的、完整的動物學知識結構。 第五章的內容從教材上看是比較多的,在兩課時內完成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是,有些內容在課上可以不講或只提一下即可,因為教材中描述得很詳細了,學生自己閱讀完全能夠了解,如蚯蚓對人類的益處等。所以,備課時認真處理好教材,明確重點及難點,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的具體過程對年輕教師是很重要的,對有經驗的教師也是不能忽視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級 生物 新人 環(huán)節(jié)動物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30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