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研究 課外文言文閱讀(20篇).doc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研究 課外文言文閱讀(20篇).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研究 課外文言文閱讀(20篇).doc(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外文言文閱讀(20篇) 人物傳記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純仁①字堯夫,始出仕,知襄城縣。縣有牧地,衛(wèi)士牧馬,以踐民稼,純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隸縣,主者怒曰:“天子宿衛(wèi)②,令敢爾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純仁言:“養(yǎng)兵出于稅畝,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詔釋之,且聽牧地隸縣。 時旱久不雨,純仁籍境內賈舟④,諭之曰:“民將無食,爾所販五谷,貯之佛寺,候食闕時吾為糴⑤之?!北娰Z從命,所蓄十數(shù)萬斛⑥。至春,諸縣皆饑,獨境內民不知也。 移齊州。齊俗兇悍,人輕為盜劫。或謂:“此嚴治之猶不能戢⑦,公一以寬,恐不勝其治矣?!奔內试唬骸皩挸鲇谛?,若強以猛,則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兇民,取玩⑧之道也?!北M呼至庭下,訓使自新,即釋去,期歲,盜減比年大半。 (節(jié)選自《獨醒雜志》) 【注】①純仁:字堯夫,謚忠宣。 北宋大臣,人稱“布衣宰相”。參知政事范仲淹次子。②宿衛(wèi):古時指在宮禁中值宿,擔任警衛(wèi)的人。③劾治:審查治罪,推究、審問。④賈舟:商船。賈,商人。⑤糴(d):買進糧食。⑥斛(h):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⑦戢:止,停止。⑧玩:同“頑”,不馴服。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牧地初不隸縣 隸:屬于 B.候食闕時吾為糴之 闕:通“缺”,“缺少” C.取玩之道也 道:方法 D.訓使自新,即釋去 即:就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養(yǎng)兵出于稅畝,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 (2)至春,諸縣皆饑,獨境內民不知也。 3.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范純仁的人物形象。 1.D 【解析】D項“即”的意思是“立即,當即”,而非“就”。 2.(1)供養(yǎng)軍隊的錢物是由田稅所出,如果聽任他們糟蹋百姓的農(nóng)田而不許追究,那么稅錢從哪里來呢? (2)到(第二年)春天,各縣都受饑,只有襄邑縣境內百姓不知道有饑饉這回事。 3.執(zhí)法嚴明,關心百姓,為政寬緩。寫他抓捕衛(wèi)士及其結果,體現(xiàn)了他的執(zhí)法嚴明;他面對“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體現(xiàn)了他的仁愛之心;他在法律的框架內對待強盜,體現(xiàn)了他的為政寬緩。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從事件和人物言行中進行歸納提煉。本文共三段,一共寫了范純仁的三件事,每一件事可以提煉出一個方面,第一段主要寫他抓捕衛(wèi)士及其結果,體現(xiàn)了他的執(zhí)法嚴明;第二段主要寫他面對“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體現(xiàn)他的仁愛之心(關心人民);第三段主要寫他在法律的框架內對待強盜,主要體現(xiàn)他的為政寬緩。 【參考譯文】范純仁,字堯夫,出任襄城縣知縣??h里有一處牧場,衛(wèi)士在那里牧馬,馬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范純仁抓捕了一個衛(wèi)士處以杖刑。這牧場本來不隸屬于縣里,管理牧場的官員發(fā)怒說:“這是皇帝的宮廷值宿護衛(wèi),你一個縣令怎敢如此?”就把這事向皇上匯報,要立即予以審理治罪。范純仁說:“供養(yǎng)軍隊的錢物是由田稅所出,如果聽任他們糟蹋百姓的農(nóng)田而不許追究,那么稅錢從哪里來呢?”皇上下詔釋放了他,并且允許把牧場交由縣里管理。 當時天旱很久不下雨,范純仁登記襄邑縣境內商船,告訴他們說:“百姓將來沒有飯吃,你們所販五谷,貯藏在佛寺里,等到糧食缺少時,我為你們糴賣?!鄙倘藗兌挤拿睿A藏的糧食達十余萬斛。到(第二年)春天,各縣都受饑,只有襄邑縣境內百姓不知道有饑饉這回事。 調任齊州知州。齊州的民俗兇暴強悍,百姓任意偷盜劫掠。有人認為:“這種情況嚴厲處置還不能止息,您一概寬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違法亂紀事情不能窮盡了?!狈都內收f:“寬容出于人性,如果極力地嚴懲,就不能持久;嚴懲而不能持久,以此來管理兇暴的百姓,這是造成刁頑的方法啊?!?范純仁)將他們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訓誡讓他們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就把他們都釋放了。等到滿了一年,盜竊案件比往年減少了大半。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趙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溫為楊難當司馬。初,苻氏亂,琰為乳母攜奔壽春,年十四乃歸。孝心色養(yǎng),飪熟①之節(jié),必親調之?;逝d中,京師儉②,婢簡粟糶之③,琰遇見切責,敕留輕粃。嘗送子應冀州娉室④,從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處。又過路傍,主人設羊羹,琰訪知盜殺,卒辭不食。遣人買耜刃,得剩六耜,即令送還刃主。刃主高之,義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初為兗州司馬,轉團城鎮(zhèn)副將。還京,為淮南王他府長史。時禁制甚嚴,不聽越關葬于舊兆。琰積三十余年,不得葬二親。及蒸嘗⑤拜獻,未曾不嬰慕卒事⑥。每于時節(jié),不受子孫慶賀。年余耳順,而孝思彌篤。慨歲月推移,遷窆⑦無期,乃絕鹽粟,斷諸滋味,食麥而已。 (選自《魏書》,有刪改) 【注】①飪(rn)熟:指烹調。②儉:貧乏,歉收。③簡粟糶(tio)之:碾粟篩出癟谷。④娉室:定親。通“聘”,訂婚。⑤蒸嘗:指祭祀。⑥嬰慕卒事:想回鄉(xiāng)歸葬雙親的事。⑦遷窆(biǎn):遷葬。窆:墓穴,墳塋。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年十四乃歸 歸:歸還 B.琰遇見切責 責:責備 C.從者于路偶得一羊 從:順從 D.初為兗州司馬 初:剛開始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孝心色養(yǎng),飪熟之節(jié),必親調之。 (2)琰訪知盜殺,卒辭不食。 3.文中主要寫了趙琰的哪些事跡?分別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 1.C【解析】C項“從”的意思是“隨從”,而非“順從”。 2.(1)精心奉養(yǎng)父母,烹調之類的食物,必親自調弄。 (2)趙琰查訪(后)知道這是偷殺的羊,于是推辭不愿就餐。 3.親自為父母挑弄飲食,時刻不忘為父母遷葬之事,體現(xiàn)了他的孝順;責令婢女留下篩選出的癟谷,體現(xiàn)出他的節(jié)儉;命隨從將偶然得到的羊歸還原處,將多出來的耜刀送還給刀主,體現(xiàn)了他的正直、誠信;不吃偷來的羊,體現(xiàn)了他堅守節(jié)操。 【解析】概括文章主要事跡,首先要讀懂文章大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文中寫趙琰十四歲回家后親自為父母挑弄飲食,因規(guī)定不能將父母葬在故鄉(xiāng),因而時刻不忘為父母遷葬之事,體現(xiàn)了他的孝順。婢女扔掉篩出的癟谷,而趙琰要求留下,體現(xiàn)了他的節(jié)儉。隨從在路上偶然遇見了羊,要求隨從送回去,買耜刀的時候將多出來的耜刀送回賣主,體現(xiàn)了他的正直、誠信。不吃偷來的羊,體現(xiàn)了他堅守節(jié)操。 【參考譯文】趙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溫為楊難當司馬。當初,苻氏叛亂,趙琰被奶媽帶著奔逃到壽春,長到十四歲才返回老家。精心奉養(yǎng)父母,烹調之類的食物,必親自調弄?;逝d年間,京城歉收,婢女碾粟篩出癟谷,趙琰看見狠狠教訓了她一頓,責令她留下癟谷。曾送兒子趙應到冀州訂親,隨從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趙琰知道了,責令仆人送回原處。又在經(jīng)過的路邊,主人準備了羊肉湯,趙琰查知這是偷殺的羊,于是推辭不愿就餐。派人購買耜刀,發(fā)現(xiàn)多了六把,立即讓人送還主人。刀主被他(這種行為)感動,堅決不接受,趙琰命人放下刀就離開了。剛開始趙琰任兗州司馬,轉任團城鎮(zhèn)的副將。歸還京城,任淮南王拓跋他的幕府長史。當時禁制非常嚴格,不讓大臣越關葬在故鄉(xiāng)。趙琰不能歸葬雙親達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獻的時候,總是不能不想歸葬雙親的事。每每逢年過節(jié),總不接受子孫的慶賀。隨著年紀漸高,孝順之情越來越深厚。他感嘆歲月推移,而遷葬無期,于是不吃鹽粟,斷除眾味,只吃麥食。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年七歲,猶不能言,后于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 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①鹽菜而已。吏人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蹦讼ちT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②為市官馬。歲月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guī)矩?!背胺?,號為“獨立使君”。 遷戶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fā)擿③,數(shù)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于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自言隱費錢五百萬。 (節(jié)選自《北史?裴俠傳》) 【注】①菽:豆類的總稱。②庸:受雇用。③擿(tī):揭發(fā)。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俠躬履儉素 躬:親自 B.去職之日 去:距離 C.奸盜略盡 略:大概 D.許其自首 許:允許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 (2)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guī)矩。 3.文章刻畫了裴俠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B【解析】B項“去”的意思是“離開”,而不是“距離”。 2.(1)為了飲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2)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應該是世人的楷模。 3.從裴俠七歲后聰明于常人,對父親的死傷心如成人可以看出他天賦異稟;從他做官從不偏私,嚴查貪官污吏可以看出他為官清廉;從李貴因占用公物哭泣自首可以看出他恪盡職守。 【參考譯文】裴俠字嵩和,是河東解人。七歲了,還不能說話,后來在洛城看見一群烏鴉遮蔽了天空,抬起手指著烏鴉就會說話了,于是聰慧記憶深刻,不同于平常的兒童。十三歲,父親去世了,他哀傷得像成年人一樣。 俠親自做事平時很節(jié)儉,吃的都是普通的飯菜罷了,下人沒有不懷念他的。這郡舊的體制,有打魚狩獵的三十人未供養(yǎng)郡守,俠說:“為了飲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們全部遣散了。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俠也不讓他們?yōu)樽约鹤鏊绞?,并收這些人做市官馬。一年多已經(jīng)積累成群的馬匹。他離開職位的那天,絲毫不取。人們歌頌他說:“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應該是世人的楷模?!比珖舷露夹欧?,稱他是“獨立使君。 升戶部大夫。當時有一自私的吏主看守倉庫,幾年私藏到千萬,到俠在此地做官,振作精神想辦法揭發(fā),幾月之內,奸險偷竊的人大致都盡了。轉任工部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在府中悲傷的哭泣,有人問他原因,回答說:“掌管的財物,很多變?yōu)樽约河?,裴公是有名的清正嚴厲之人,害怕獲罪因此哭泣?!眰b聽說這件事,答應讓他自首。李貴自己說藏錢五百萬。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方干,字雄飛,桐廬人。幼有清才,散拙①無營務。大中中,舉進士不第,隱居鏡湖中。湖北有茅齋,湖西有松島。每風清月明,攜稚子鄰叟,輕樟往返,甚愜素心。所住水木閟②,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貧,蓄古琴,行吟醉臥以自娛。 徐凝初有詩名,一見干器之,遂相師友,因授格律。干有贈凝詩,云“把得新詩草里論”。時謂反語為村里老,疑干譏誚,非也。王大夫廉問浙東,禮邀干至,嘉其操,將薦于朝,托吳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旱歲偕計③,往來兩京,公卿好事者爭延納,名竟不入手,遞歸,無復榮辱之念。浙中凡有園林名勝,輒遣主人,留題幾遍。初李頻學干為詩,頻及第,詩僧清越賀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猶灌固?!背赏┳?。門人相與論德謀跡,謚曰玄英。樂安孫郃等,綴其遺詩三百七十余篇,為十卷。 (選自《唐才子傳卷七》) 【注】①散拙:(為人)散淡粗疏。②閟:通“秘”,幽深。③偕計:隨同計吏。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一見干器之 器:器重 B.事不果成 果:果然 C.輒遣主人 輒:就 D.綴其遺詩三百七十余篇 綴:匯集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時謂反語為村里老,疑干譏誚,非也。 (2)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3.閱讀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點。 1.B【解析】B項“果”的意思是“實現(xiàn)”,而非是“果然”。 2.(1)當時的人認為方干反說(徐凝)為村里老人,懷疑方干譏誚徐凝,(其實)不是這樣的。(2)過了一段時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終沒有辦成。 3.散漫粗疏、對功名無所追求,心地純潔,性格灑脫。 【參考譯文】方干,字雄飛,桐廬縣人。幼年有清俊之才,(為人)散淡粗疏沒有做什么事。大中年間,參加進士科考試沒有考中,隱居在鏡湖中。湖的北面有間茅草屋,湖的西面有個松島。每當風清月明之時,(他就)帶著小兒和鄰居老人,撐一只輕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與松島之間,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愜意。他住的地方水泉樹木幽深隱蔽,一草一花,都讓人流連忘返。他家境貧苦,存有一把古琴,(常)漫步吟詩、醉酒而臥來自娛自樂。 徐凝當初有(很高的)詩名,一見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與他互相成為師友,徐凝便教方干作格律詩。方干有贈徐凝的詩,說“把得新詩草里論”。當時的人認為方干反說(徐凝)為村里老人,懷疑方干譏誚徐凝,(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夫王廉到浙東問政,按照禮節(jié)邀請方干到來,贊許他的操守,要推薦他到朝廷,委托吳融草擬奏表。過了一段時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終沒有辦成。方干早年隨同計吏,往來于兩京之間,一些熱心的達官公卿爭相邀請他,(但)功名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浙中只要有園林名勝,他就拜訪主人,題留的詩幾乎遍布那些園林。當初李頻向方干學習做詩,李頻考中進士,詩僧清越向方干祝賀道:“弟子已折桂,先生猶灌園?!毕掏┠辏ǚ礁桑┤ナ?。他的門人一起討論他的德行和事跡,確定謚號為玄英。樂安人孫郃等人匯集他的遺詩三百七十多首,合編成十卷。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范陽祖逖①,少有大志,與劉琨②俱為司州主簿③。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④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⑤以為軍咨祭酒⑥。逖居京口⑦,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⑧之亂,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⑨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⑩ 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晉紀十》 【注】①祖逖(t):字士雅,東江著名愛國志士。②劉琨:字越石,東晉愛國志士,與祖逖齊名。③司州主簿:司州,地名,今河南省洛陽市;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④惡()聲:不祥之聲。⑤睿(ru):即司馬睿。⑥軍咨祭酒:官名,如同軍事顧問。⑦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⑧晉室:晉王朝。⑨戎狄:指我國古代西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⑩豫州:今河南省東部及安徽省西部一帶。?廩(lǐn):米倉,這里指軍餉。?部曲:漢朝軍隊建制,這里指軍隊。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 俱:都 B.中夜聞雞鳴,蹴琨覺 蹴:用腳踢 C.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誠:誠實 D.睿素無北伐之志 素:平時,向來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逖居京口,糾合驍健。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3.祖逖認為現(xiàn)在北伐能夠成功的理由有哪些? 1.C【解析】C項“誠”的意思是“如果”,而非“誠實”。 2.(1)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 (2)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再渡江回來,就像這長江的水(一去不回頭)! 3.外敵入侵,中原人民遭到殘害,人們都想奮起反抗;有大將帶領,英雄豪杰都會響應而戰(zhàn)。 【參考譯文】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曾經(jīng))與劉琨都擔任司州主簿。祖逖(與劉琨)同睡,半夜時聽到公雞啼鳴,用腳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于是起床舞劍。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叛亂,是因為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北方的民族趁機進犯,禍害遍及中原。如今淪陷區(qū)的人民已經(jīng)遭到殘害,大家都想著奮勇殺敵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tǒng)領軍隊來收復中原,全國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向來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軍餉,三千匹布,(但是)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率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再渡江回來,就像這長江的水(一去不回頭)!”渡江后祖逖就駐扎淮陰,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兩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也。少學律令,喜為吏,以廉稱,察補河東均輸長,復察廉為河南太守丞。霸為人明察內敏,又習文法,然溫良有讓,足知,善御眾。為丞,處議當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愛敬焉。 昭帝①立,幼,大將軍霍光秉攻,大臣爭權,上官桀等與燕王謀作亂,光既誅之,以刑罰痛繩群下,由是俗吏尚嚴酷以為能,而霸獨用寬和為名?;实奂次虎冢劙猿址ㄆ?,召以為廷尉正,數(shù)決疑獄,庭中稱平,上擢霸為揚州刺史。 三歲,宣帝下詔以霸為潁川太守。時,上垂意于治,數(shù)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太守霸為選擇良吏,分部宣布詔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鄉(xiāng)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然后為條教,班行之于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jié)用殖財,種樹畜養(yǎng)。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xiāng)部書言,霸具為區(qū)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識事聰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稱神明。 (選自《漢書循史傳》,有刪改) 【注】①昭帝: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②皇帝即位:即漢宣帝即位。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喜為吏,以廉稱 稱:稱贊 B.足知,善御眾 善:善于 C.由是俗吏尚嚴酷以為能 能:能耐 D.數(shù)決疑獄 數(shù):多次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霸為人明察內敏,又習文法,然溫良有讓。 (2)勸以為善防奸之意。 3.黃霸在為人和做官方面有哪些為人所稱道的地方?請簡要概括。 1.A【解析】A項中“稱”的意思是“著稱”,而非“稱贊”。 2.(1)黃霸為人眼光尖銳內心聰敏,又熟習法律,然而溫和善良講究謙讓。 (2)勸勉他們做好事以防止奸邪之輩的意圖。 3.為人:明察內敏,溫良有讓,足智多謀。做官:處事合理,執(zhí)法公平,治理有方。 【參考譯文】黃霸字次公,是淮陽陽夏人。(黃霸)自幼學習法律,喜歡做官,他憑借廉潔著稱,被考察增補為河東均輸長,又被考察評為廉能而擔任河南太守丞。黃霸為人觀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曉法律條文,并且性情溫和善良懂得謙讓,很有智慧,善于組織調度下屬。他做太守丞,處事議論都合乎法律,深得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愛戴他。 昭帝即位,年齡很小,大將軍霍光掌權,大臣們爭奪執(zhí)政權,上官桀等與燕王謀劃作亂,霍光殺掉他們之后,(就遵循武帝時的法度,)用刑罰嚴厲地懲治下屬,因此一般的官吏都以崇尚嚴酷的刑罰作為能耐,但是唯獨黃霸以寬和成就名聲。 漢宣帝即位,聽說黃霸執(zhí)法公平,征召讓黃霸擔任廷尉正,他多次判決疑難案件,朝廷稱贊他公平,皇上提拔黃霸擔任揚州刺史。宣帝三年,宣帝下詔任命黃霸為潁川太守。當時,皇上立志于國家的安定,幾次頒布皇恩浩蕩的詔書,官吏沒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黃霸為此事選擇了賢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屬縣去宣告皇上的詔令,讓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旨意。讓地方官吏都蓄養(yǎng)雞和豬,用來贍養(yǎng)鰥寡貧窮的人。然后制定條令,在民間頒布施行,用來告誡人們多做善事防止奸邪,此外還(讓人們)從事耕種養(yǎng)殖,節(jié)約物品用度增加財富,種植莊稼果木,飼養(yǎng)家畜。鰥寡孤獨者有死了沒被安葬的,鄉(xiāng)里的官員呈文告知,黃霸都分別加以安置,某個地方的大木頭可以做棺木,某個郵亭有小豬可以用來祭祀,官吏前去辦理都像他說的那樣。他了解事情見聞清楚細致到了這種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辦法,都稱贊他神通英明。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戶外者三年。太祖故知仕魯名,洪武中,詔求能為朱氏學者,有司舉仕魯。入見,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除黃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試子,行召子矣?!? 帝自踐阼①后,頗好釋氏教。詔征東南戒德僧,數(shù)建法會于蔣山。應對稱旨者輒賜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賜坐與講論②。吳印、華克勤之屬,皆拔擢至大官,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舉朝莫敢言,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帝不聽。諸僧怙寵③者,遂請為釋氏創(chuàng)立職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為僧錄司。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數(shù)萬。仕魯疏言:“陛下方創(chuàng)業(yè),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孫萬世法程,奈何舍圣學而崇異端乎!”章數(shù)十上,亦不聽。 仕魯性剛介,由儒術起,方欲推明朱氏學,以辟佛④自任。及言不見用,遽請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還陛下笏,乞賜骸骨歸田里?!彼熘皿刷萦诘亍5鄞笈?,命武士捽⑥搏之,立死階下。 (選自《明史李仕魯傳》) 【注】①踐阼(zu):指登基。②講論:談論。③怙(h)寵:倚仗帝王的恩寵。④辟佛:排除佛教。⑤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⑥捽(zu):揪住。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太祖故知仕魯名 故:所以,因此 B. 頗好釋氏教 好:喜歡,喜好 C. 舉朝莫敢言 舉:全,都 D. 陛下方創(chuàng)業(yè) 方:剛剛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 (2)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階下。 3. 有人說,李仕魯很得皇上的器重,卻不識時務,因而招致了殺身之禍。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1.A【解析】A項“故”的意思是“以前”,而非“所以,因此”。 2.(1)我尋找你很長時間了,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能見到你? (2)皇帝大怒,命令武士揪住并擊打他,立即死在了臺階下。 3.示例:不贊同。因為李仕魯?shù)男愿駝傊惫⒔?,雖然得到了皇上的器重,但決不附和皇帝的觀點,他極力推崇朱氏學說,把排除佛教作為自己的責任,即使被皇上賜死也決不后悔,最終因此招致殺身之禍。 【參考譯文】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年少時聰穎靈敏,專心好學,三年不出大門一步。太祖以前就知道仕魯聲名,洪武年間,皇帝下詔尋求通曉朱氏學說的人,有司推薦李仕魯。(李仕魯)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見,太祖非常高興地說:“我尋找你很長時間了,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能見到你?”任命(李仕魯)為黃州同知。(太祖)說:“我暫且拿民事來考考你,等你展現(xiàn)才能后再召見你?!? 皇帝自登基后,很喜歡佛教。下詔征召東南戒德僧,多次在蔣山建法會。(如果)應答皇帝當庭提出問題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賜給金袈裟衣,召進宮中,賜坐并和他談論佛教之事。吳印、華克勤這些人,都被提拔為大官,他們經(jīng)常安排耳目監(jiān)聽時事。因此這批人十分蠻橫,用讒言詆毀大臣。滿朝官員沒有敢說的,只有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為此事和皇帝爭辯。皇帝不聽從。那些依仗帝王的恩寵的僧人,就請求為佛教創(chuàng)立專職官員。于是把原先所設置的善世院改為僧錄司。道教也是這樣。估計僧尼道士超過幾萬人。仕魯上疏說:“陛下正在創(chuàng)建千秋功業(yè),凡是意圖所指的地方,就應是指示給子孫萬世的法規(guī)章程,為什么舍棄儒家圣學而崇尚佛教異端呢!”奏章上了數(shù)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納。 仕魯性格剛直耿介,是從學習儒術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學說,把排除佛學作為自己的任務。等到上疏的建議不被采納,就向皇帝請求說:“陛下深深沉溺于佛教,怪不得我的話聽不進去!歸還陛下笏板,請求允許我告老還鄉(xiāng),回歸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揪住并擊打他,立即死在了臺階下。 寫景游記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睆R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選自《入蜀記》)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過巫山凝真觀 過:超過 B.謁妙用真人祠 謁:拜訪 C.天宇晴霽 霽:放晴 D.四顧無纖翳 翳:遮蔽、遮蓋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 (2)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 3.本文中寫到的“山”有著怎樣的特點? 1.A【解析】A項“過”的意思是“經(jīng)過”,而非“超過”。 2.(1)(能聽到)山上的猿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 (2)在石壇上看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樣。 3.本文所描繪的巫山及其中的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 【參考譯文】二十三日,經(jīng)過巫山凝真觀時,拜訪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麗。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光朗照的時候,就能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在峰頂上往返行走,(能聽到)山上的猿猴都在啼叫,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廟的后邊的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這個地方把神符送給夏禹?!痹谑瘔峡词椒?,就像屏障一樣。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沒有任何遮蔽,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朵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奇異(的景色)啊!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記超山梅花》 夏容伯同聲,嗜古士也,隱于棲溪。約尋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見梅花。里許,遵陸至香海樓,觀宋梅。梅身半枯,側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年久,苔色幻為銅青。旁列十余樹,容伯言皆明產(chǎn)也。景物凄黯無可紀,余索然將返。容伯導余過唐玉潛祠下,花乃大盛:縱橫交糾,玉雪一色;步武高下,沿梅得徑。遠馥林麓,近偃陂陀;叢芬積縞,彌滿山谷。幾四里始出梅窩,陰松列隊,下聞溪聲,余來船已停瀨上矣。余以步,船人以水,沿溪行,路盡適相值也。是晚仍歸棲溪。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嗜古士也 嗜:喜歡 B.由溪上易小舟 易:容易 C.景物凄黯無可紀 紀:通“記” D.路盡適相值也 適:正好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 (2)景物凄黯無可紀,余索然將返。 3.文中刻畫了怎樣的環(huán)境氛圍? 1.B【解析】B項“易”的意思是“改變”,而非“容易”。 2.(1)蒼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樹身密布青苔,排列齊整得有如魚鱗一樣。 (2)我見四周景物陰冷而無甚光彩,不由興味索然而準備回返。 3.幽深蒼茫,曲折昏暗;繁花盛開,香氣彌漫。 【解析】超山梅花依山靠水,平常人都要乘船涉水,里面古松翠柏,景物凄黯,充分顯示了這里幽深蒼茫,曲折昏暗的特點,作者過了唐玉潛祠,看到梅花“遠馥林麓,近偃陂陀;叢芬積縞,彌滿山谷”體現(xiàn)了繁花滿眼,香氣彌漫的特點。 【參考譯文】夏容伯,是個酷愛古代文物的人,隱居于棲溪。我和陳吉士、高嘯桐雇船拜訪了他,相約一起去超山探梅觀花。我們在小溪上換乘小船,順著淺淺的由沙石上流淌的溪水駛至超山北面,沿岸已能見到梅花。再過約一里地光景,沿著溪邊小路行至香海樓,觀賞了著名的宋梅。梅樹已經(jīng)半枯,斜立于水邊。蒼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樹身密布青苔,排列齊整得有如魚鱗一樣。因為年代久遠,青苔全變成了青銅色。宋梅旁邊還有十幾棵梅樹,容伯告訴說都是明代之物。我見四周景物陰冷而無甚光彩,不由興味索然而準備回返。容伯卻領著我向前走過唐玉潛祠,方見梅花競放之盛況。梅樹縱橫交錯,一片雪白;高低山坡,遍植密布。大家漫步于梅林雪海。梅花香氣馥郁,彌漫山林,猶如重重疊疊的素絹,堆積山谷。大約走了近四里地才出了梅窩,但見郁郁蒼蒼的松樹排列成行,山下可聞小溪的水流聲,原來我們乘坐的小舢板已經(jīng)停在水面上了。我們在岸上走,船工泛舟水上,大家分別沿著小溪行走,待小路走到頭正好相逢。當天晚上我們仍然返回棲溪。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huán),中亙一堤,小橋紐之。日湖有賀少監(jiān)①祠。季真朝服拖紳②,絕無黃冠③氣象。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縉紳,田宅及其子,園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④,故園亭亦聊且為之,如傳舍衙署⑤焉。屠赤水娑羅館亦僅存娑羅而已。所稱“雪浪”等石,在某氏園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橋小船不能大。城墻下趾稍廣桃柳爛漫游人席地坐亦飲亦歌聲存西湖一曲。 (張岱《陶庵夢憶》) 【注】①賀少監(jiān):賀知章,字季真。②朝服拖紳:穿著官服,(官服)上拖著大帶子。③黃冠:黃色帽子,指詩人。④暮楚朝秦:指風格經(jīng)常變化。⑤傳舍衙署:官府衙門。 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二湖連絡如環(huán) 如:像 B. 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 勒:刻寫 C. 田宅及其子 及:比得上 D. 二湖游船甚盛 盛:多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月湖長,方廣,故月之。 (2)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 3. 選文第二段描繪了日月湖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1.C【解析】C項中“及”的意思是“給”,而非“比得上”。 2.(1)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 (2)湖中鱗次櫛比的都是士大夫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但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 3.湖岸四周花木茂盛,園亭鱗次櫛比,樓臺多數(shù)顯得破舊,清明時節(jié)游船如織、游人眾多。 【參考譯文】寧波府城里面,靠近城南門的地方,有個日月湖。日湖是圓形的,稍微小點,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兩個湖連在一塊就像一個圓環(huán),中間隔著一道湖堤,小橋像紐帶一樣跨在上面。日湖邊上有賀少監(jiān)(賀知章,做過少監(jiān)的官職)的祠堂。賀知章的塑像身著寬長的官服,(官服)上拖著大帶子,一點都沒有詩人的架勢。祠堂中刻著唐玄宗為他寫的《餞行》詩,以顯示他的榮耀。月湖一湖浩蕩的湖水,明亮閃耀惹人喜愛,直通南城。 城下面種植著密密麻麻的桃樹柳樹,布滿在湖岸四周,中間也種植了名花果木來穿插。湖中鱗次櫛比的都是士大夫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但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石頭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樣大的,大概是活了一百年以上了。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給后代,園亭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噴泉樹木石頭,大多經(jīng)常變換風格,所以園亭也姑且這樣,就像驛館衙門。屠赤水娑羅館也只剩下娑羅一個了。所謂的“雪浪”等石頭,在其中一家的園林里面很久了。清明時節(jié),兩個湖里的游船非常多,但橋太小所以船都不大。城墻下走得稍遠一點,桃花爛漫柳樹成蔭,游人席地而坐,一邊飲酒一邊唱歌,有一首歌被錄入《西湖》里面。 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①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后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后。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進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②,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shù)丈各極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暝色③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注】①殊慊(qi):完全滿足。②閾(y):門檻。③暝(mnɡ)色:夜色。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珠簾尤勝 勝:美麗的 B.越一嶺 越:翻越 C.揉木緣崖 緣:遠離 D.暝色四下 下:降下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溪回山合,木石森麗。 (2)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 3. 根據(jù)選文內容,概括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1.C【解析】C項中的“緣”的意思是“沿著”,而非“遠離”。 2.(1)溪水瀠洄,山巒重疊,樹木叢生繁密,巖石光彩煥發(fā)。 (2)中間的一層,兩塊石頭互相對峙好像一扇門,溪水被窄門所約束,流勢很洶涌。 3.作者是一位喜愛游歷,不畏辛勞,有探索精神,率真且醉心于自然的人。 【參考譯文】下山到華頂庵,經(jīng)過池邊的小橋,翻越三座山嶺。溪水瀠洄,山巒重疊,樹木叢生繁密,巖石光彩煥發(fā)。轉過一個地方就有一處奇景,使觀賞愿望得到很大的滿足。走完二十里路,經(jīng)過上方廣,到達石梁,在曇花亭敬佛,已無暇去仔細觀賞石梁飛瀑的奇景。往下走到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然覺得它似乎從天際傾瀉下來一樣。聽說斷橋、珠簾水是尤其美麗的勝景,僧人說吃過飯再去還來得及往返,于是由仙筏橋去山后。翻過一座山嶺,順著溪澗走八九里,就見流水形成瀑布從石門飛瀉而下,回旋流轉,經(jīng)過三道溪灣。最上面的一層是斷橋,有兩塊巨石傾斜而相聯(lián)結,溪水流進兩石之間,浪花飛濺,匯合后流轉入潭;中間的一層,兩塊石頭互相對峙好像一扇門,溪水被窄門所約束,流勢很洶涌;最下面的一層,潭的出口很寬闊,而溪水傾瀉處猶如受到門檻阻隔,只能從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臺瀑布每臺都高達數(shù)丈,各級的景觀都很神奇,但溪流順臺級而下流,彎轉的地方被溪灣所遮掩,不能一覽無余。又一里多路,就是珠簾水,溪水傾瀉而下的地方很平坦寬闊,水的流勢因此緩和、散漫,汩汩流水彌漫潭內。我光著腳跳進草莽之中,攀援樹木,沿著山崖前行,弄得蓮舟上人不能跟隨。夜色四處降下時,才返回。在仙筏橋上停下腳步,在朦朧的夜色中觀賞如彩虹的天然石橋,瀑布水花飛濺有如噴雪一樣的奇妙景觀,幾乎使人不想去睡。 借事(物)說理 十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貞觀元年,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嘆曰:“姚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jié),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時在洛陽,因寄物三百段,并遺其書曰:“想卿忠節(jié)之風,故有斯贈?!背?,大業(yè)末,思廉為隋代王侑①侍讀,及義旗克京城時,代王府僚多駭散,惟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兵士將升殿,思廉厲聲謂曰:“唐公②舉義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于王!”眾服其言,于是稍卻,布列階下。須臾,高祖至,聞而義之,許其扶代王侑至順陽下,思廉泣拜而去。見者咸嘆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謂乎!”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忠義第十四》) 【注】①代王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煬帝十三年南巡,以侑留守長安,李淵攻克長安,立侑為帝。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因寄物三百段 因:于是,就 B.惟思廉侍王 惟:只有 C.許其扶代王侑至順陽下 許:贊同 D.見者咸嘆曰 咸:全,都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 (2)眾服其言,于是稍卻,布列階下。 3.閱讀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結合選文說說姚思廉的“忠烈”表現(xiàn)在哪里。(用原文語句回答) 1.C【解析】C項“許”的意思是“答應”,而非“贊同”。 2.(1)(即使)拿古人與他相比,也沒有什么人能超過他。 (2)眾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卻,排列在殿堂的臺階下。 3.①代王府僚多駭散,惟思廉侍王,不離其側;②許其扶代王侑至順陽下,思廉泣拜而去。 【解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意思是“真是忠義剛烈的人啊!人們說仁義的人有勇氣,不就是說他嗎?”,這是人們對姚思廉忠義的評價。根據(jù)題干從文中找出能表現(xiàn)其“忠烈”的句子,摘抄下來即可。 【參考譯文】貞觀元年,太宗曾經(jīng)談論到隋朝滅亡的事情,感慨地說:“姚思廉不顧及生命危亡,用來表明臣子應有的節(jié)操,(即使)拿古人與他相比,也沒有什么人能超過他?!碑敃r姚思廉正在洛陽,于是太宗寄給他三百段絲帛,并寫了一封信:“想著你忠孝大節(jié)的風骨,因此有這些饋贈?!彼宄┠?,姚思廉擔任隋代王侑的侍讀,到義軍攻克京城時,代王府的許多幕僚都逃散了,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離左右。兵士要到殿上捉拿代王,思廉嚴厲地叫道:“唐公舉義兵,本意在于匡復王室,你們不應該對代王無禮!”眾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卻,排列在殿堂的臺階下。沒過多久,高祖來了,聽了別人的講述后認為他很忠義,答應他扶代王侑到順陽閣,思廉哭泣著拜謝然后離去。看到這事的人都感嘆地說:“真是忠義剛烈的人啊!人們說仁義的人有勇氣,不就是說他嗎?” 十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蹦鹿娭?,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②而黃?!笔谷送≈?,牡而驪③。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④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選自《列子說符》) 【注】①子姓:您的家族。 ②牝(pn):雌性的鳥、獸。③牡(mǔ):雄性的鳥、獸。驪(l):純黑色的馬。 ④色物:指馬的顏色。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使行求馬 使:派遣 B.穆公不說 說:通“悅”,高興 C.而遺其所不視 遺:丟失 D.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果:果然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2)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 3.請結合你對選文內容的了解,說說選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C 【解析】C項“遺”的意思是“遺漏”,而非“丟失”。 2.(1)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馬,什么不是好馬呢? (2)領會了它的精華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關注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 3.文章通過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獨具慧眼,看其本質。 【解析】文章講了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蘊含的道理可通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得出,即看事物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參考譯文】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子侄中間有沒有可以派去尋找好馬的呢?”伯樂回答說:“良馬,可以從它的形體、狀貌和筋骨上看出來。千里馬,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像這樣的馬奔馳起來,跑得既快,還不揚起塵土,不留下馬蹄的痕跡。我的子侄們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有個叫九方皋的人,他觀察識別天下難得的好馬的本領絕不在我以下,請您接見他。”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他去尋找好馬。過了三個月,九方皋回來報告說:“我已經(jīng)找到好馬了,在沙丘?!鼻啬鹿珕柕溃骸笆瞧ナ裁礃拥鸟R呢?”九方皋回答說:“是匹黃色的母馬?!鼻啬鹿扇饲叭狂R,一看,卻是匹純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找來對他說:“壞了!您所推薦的那個找好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馬,什么不是好馬呢?”伯樂長嘆了一聲,說道:“九方皋相馬竟然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嗎? 領會了它的精華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關注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只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觀察他所需要觀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钡鹊桨疡R送到,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好馬。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孔子見羅①雀者,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雀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③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④,隨小者之戇⑤而有危亡之敗⑥也。” (選自《孔子見羅雀者》) 【注釋】①羅:捕鳥的網(wǎng)。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③心:此處指本性。④階:因,憑借。⑤戇(zhunɡ):愚直,剛直。此處指魯莽。⑥?。旱渷y,禍患。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所得皆黃口小雀 皆:都 B.黃口從大雀 從:跟隨 C.孔子顧謂弟子曰 顧:環(huán)顧四周 D.故君子慎其所從 故:所以 2.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2)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3. 孔子“顧謂弟子”的一席話,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1.C【解析】C項“顧”的意思是“回頭看”,而非“環(huán)顧四周”。 2.(1)大鳥容易警覺,被驚到,因而不易捕到;小鳥貪吃,因而容易捕到。 (2)容易警覺就遠離了災害,貪吃就忘記了禍患,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 3.告訴我們“善驚遠害”“貪食易得”,所以我們應慎重地選擇自己所要跟隨之人的道理。 【參考譯文】孔子看到張網(wǎng)捕鳥的人,捕到的都是黃口的小鳥。夫子(孔子)問捕鳥人說:“唯獨大鳥捕不到,為什么呢?”捕鳥人說:“大鳥容易警覺,被驚到,因而不易捕到;小鳥貪吃,因而容易捕到。(如果)小鳥跟隨(容易警覺的)大鳥,就捕不到;(如果)大鳥跟隨(貪吃的)小鳥,也能捕到。”孔子回頭對弟子說:“容易警覺就遠離了災害,貪吃就忘記了禍患,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為所跟隨的不同就變成了福或者禍。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所要跟隨的人,憑借年長者的謀慮就有了保全性命的憑借,跟隨年少者的魯莽就會有滅亡的禍患?!? 十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賈人渡河 濟陽之賈人,渡河南亡其舟,棲于浮直之上,號焉。有淦者①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吾,濟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变普咻d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淦者日:“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②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頓感憤然,黯然而退。賈人以為得利,欣然返之。然孰利孰失,由他人定之。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塾谑?,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绷⒍^之,遂沒。吾獨以信為旨,信乃立人之本。若信,大道也;若無信,人神共棄。 【注釋】①淦者:漁人。②驟得:突然獲得。③?。浩冉?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有淦者以舟往救之 往:前往 B.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 足:能夠 C.黯然而退 退:離開 D.欣然返之 返:返回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2)吾獨以信為旨,信乃立人之本。 3.文章舉賈人的例子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1.B【解析】B項“足”的意思是“滿足”,而非“能夠”。 2.(1)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xiàn)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 (2)我唯獨以誠信為做人的主旨,誠信也是做人的根本。 3.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如果沒有信用,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以此告誡人們應該信守承諾,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解析】回答此題要結合最后一段的內容,最后一段是議論,也是對賈人故事的總結,做人要有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參考譯文】濟陽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漁夫用船把他救到岸上去以后,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xiàn)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xiàn)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膘妒牵瑵O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掙扎了一陣就沉沒于河水之中了。我唯獨以誠信為做人的主旨,誠信也是做人的根本。假若有信用,是天下大道,假若沒有信用,人們和神明共同唾棄。 十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蘇子謂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于君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過于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愿無聽群臣之相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jié)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難于無妒而進賢。為主死易,垂沙① 之事,死者以千數(shù)。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數(shù)。至于無妒而進賢,未見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無妒而進賢也。賢之事其主也,亦必無妒而進賢。夫進賢之難者,賢者用且使己廢,貴且使己賤,故人難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研究 課外文言文閱讀20篇 四川省 成都市 中考 語文試題 研究 課外 文言文 閱讀 20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34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