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總4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總4頁)(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楊凌霄名師工作室教學設計
填表日期2014年6月24日
課題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人教版3-1第一章第一節(jié))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一(21)班
學生
作者及
工作單位
普安縣第一中學 吳克仲
教材
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選修3-1開宗明義的第一章靜電場的第一節(jié),是高一學生從力學轉向電學的開始,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就要從這里開始一步步的理解,物理模型也要在概念的基礎上開始構建。所以,這一節(jié)是基礎中的基礎,是學生認識電磁現(xiàn)象,規(guī)范描述電磁現(xiàn)象必不可少的??v觀近幾年的高考,基礎題占了很高的分值,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定為基礎知識學習課。教材側重從物質微觀結構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
2、的本質。讓學生產(chǎn)生“量子化”的初步概念,明確電量不能連續(xù)變化。
學情
分析
學生基礎較好,只因來自不同的地區(qū),認識水平會參差不齊,但高一學生的理解能力,適應能力都很強。學生在初中學習過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摩擦起電等,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在初中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形象直觀的靜電演示實驗,盡量讓學生參與到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思考中來。
教學
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自然界中的電現(xiàn)象以及電荷的種類。
2、理解電荷及其相關的元電荷、比荷的概念。
3、知道三種起電方式并能從微觀上作出解釋。
4、理解電荷守恒定律的兩種表達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
3、
1、通過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
2、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搶答活動,培養(yǎng)團隊精神。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從力學轉到電學學習的介紹,讓學生知道人類科技雖然已達到相對高的水平,但人類科技在自然界面前顯得何等的渺小,激發(fā)學生的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尊重自然規(guī)律,對自然界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不破壞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三種起電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以及相關計算、對電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難點:
感應起電、電荷守恒(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保持不變)的理解。
教學
準備
摩擦起電的簡單器材、多媒體(微課)。
教學過程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
4、生行為
設計意圖
微課引入(3分鐘)
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興奮、感興趣、很有激情地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激發(fā)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也包括電現(xiàn)象的求知欲。
從舊知識獲取新知識
(3分鐘)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幾種靜電現(xiàn)象
學生回憶并回答
(給回答的組加分)
新舊知識找聯(lián)系
重溫物體因摩擦而帶電的小實驗?
學生動手做
(給演示的組加分)
探究帶電原因
(13分鐘)
觀看小視頻,回答:
1、什么是電荷呢?自由電荷是什么?自由電子是什么?核外電子是什么?(引出微觀分析)
2、摩擦為什么會起電呢?
不同物質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
3、還有哪些起電的方式呢?
5、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看書面5分鐘后搶答?(給搶答的組加分)
通過觀看建立初步的認識后,學生看書建立更深入的理論基礎,階梯式的認識,培養(yǎng)自主的學習意識和學習方法,思維由淺入深。
鞏固練習(6分鐘)
做視頻后部分的二個題目
視頻有講解,由學生講了再看教師講解。(給講解的組加分)
自主學習,鍛煉會做還會講的能力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4分鐘)
思考起電的本質是什么?
1、原子的基本組成。
2、電子發(fā)生轉移。
3、正離子動不動?
學生思考并回答(給回答的組加分)
自主學習
探究事物的本質
歸納總結(1分鐘)
電子發(fā)生轉移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學習歸納得出規(guī)律
6、的方法
拓展
(5分鐘)
另一表述,對如凈電荷、元電荷、比荷、電荷的代數(shù)和四個概念進行解釋和學習指導。
一個與外界無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內(nèi),電荷的代數(shù)和保持不變。(給回答的組加分)
對規(guī)律的多角度理解
小結(2分鐘)
學生自己小結
提綱式
回顧知識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兩種電荷
正電荷、負電荷
(自由電荷、自由電子、核外電子)
二、三種起電方式
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
三、電荷守恒定律
在一個與外界無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內(nèi),電荷的代數(shù)和保持不變。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小組
西瓜(學生)
蘿卜(學生)
菠蘿(學生)
蘋果(
7、教師)
得分
說明:教師上完課后,若學生有問題,可直接問老師,由學生給老師加分,最后師生共同參與評比。
教學
反思
因對學生的了解不夠,自己對教材內(nèi)容的掌握不夠,對課堂掌控的能力不足,所以這堂課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講完,上成了一堂遺憾的課。課后我對這堂課的設計思路及設計結構進行了很多修改,通過與工作室同學的交流,對聽他們講課后的感悟,同學對我這一堂課的評價,我學到了很多方法、技巧、思維、思想以及知識層面的東西。
以后的工作中,多研究教材,把教材分解、分類、總結、歸納、梳理等應是備課的主要方法,其實對教材的掌握也是無止境的,老教師也不一定就說自己掌握了教材,一位老師說:“應該把各種教材都拿來研究,其實平時我們也應該多這樣,也是一種備課的形式”,其實我非常贊成這一說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