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4章 認識化學變化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同步測試 滬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4章 認識化學變化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同步測試 滬教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 同步測試
一、單選題
1.使可燃物著火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
①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②溫度達到著火點 ③ ④跟氧氣接觸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2.康康同學在探究燃燒條件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B.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空氣(或氧氣)
C.即使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白磷也不可能燃燒
D.由本實驗推知,消除可燃物燃燒的任何一個條件,都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2、
3.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實驗中,都可能需要劃著火柴。劃火柴時,燃著的火柴梗豎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火焰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著火點低B.空氣中氧氣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氣接觸面積小D.火柴梗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
4.某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5.如圖所示的實驗目的是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3、 ?。?
A.可燃物在溫度達到其著火點以上時就會燃燒
B.水中白磷不能燃燒是因為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
C.紅磷不能燃燒說明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
D.實驗中薄銅片的作用是利用銅片的導熱性給物質加熱
6.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現象①③說明白磷的著火點高于紅磷的著火點B.現象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一定要達到著火點
C.現象②③說明白磷與紅磷的著火點均高于80℃D.現象①②③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同時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7.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的是( ?。?/p>
4、
A.B.C.D.
8.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的是( )
A.B.
C.D.
二、填空題
9.某小組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兩組興趣實驗(a、b管的體積相等,夾持裝置已略去)。
【資料】(1)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2)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1)如圖1所示進行實驗。關閉K,向燒杯中注入一定量的90℃的熱水至圖中虛線處。一段時間后,觀察到a管中的現象是________。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對比a、b管
5、中的實驗現象,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
(2)如圖2所示進行實驗。關閉K,分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體積的氫氣于兩管中。再將鎂條和大理石分別置于a、b管口內,向燒杯內逐滴加入濃鹽酸,a、b管內均有氣泡產生,其中a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待兩管內液體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渾濁。一段時間后,打開K,此時觀察到a、b管中的現象是________。
10.某興趣小組活動中,同學們按圖1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觀察到只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并產生大量白煙;而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都沒有燃燒.據此,你能總結出
6、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 大家還對磷燃燒產生的大量白煙是否危害人體健康提出疑問,繼續(xù)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燃燒產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體,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可能與空氣中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請寫出五氧化二磷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交流與討論】白煙對人體健康有害,該實驗裝置必須改進.
【改進與實驗】同學們按改進后的圖2裝置進行實驗.
請你幫助他們將下表補充完整.
實驗現象
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1)a試管中白磷燃燒,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
(2)b試管
7、中紅磷沒有燃燒
(1)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
(2)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1)改進后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的優(yōu)點是________;
(2)小岑同學指出圖2裝置仍有不足之處,并設計了圖3裝置.你認為圖3裝置與圖2裝置對比,其優(yōu)點是________.
【拓展與遷移】實驗結束時,小茜同學說:“待a試管冷卻后,如果將試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溫),并取下橡皮塞,將看到液體進入試管.“這一說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你認為如果不考慮橡皮塞占試管的容積,且實驗所用白磷足量,裝置氣密性良好,進入a試管內液體的體積約占試管容積的 __
8、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11.如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探究燃燒的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請回答下列問題:
(1)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
(2)可以說明燃燒需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 可以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3)請舉一例說明燃燒必須有可燃物參加:________.
12.如圖是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3個對比實驗:
根據各實驗得到相應的燃燒條件有:
實驗1
________
實驗2
________
實驗3
_____
9、___
三、實驗探究題
13.利用表中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
Ⅰ.取下注射器,吸入紅顏色的
水,再插入橡膠塞。
Ⅱ.在燃燒匙內加入足量白磷,
塞緊瓶塞,放入盛有冷水的
水槽中,白磷不燃燒。
Ⅰ.將實驗一中的整套裝置轉移
到熱水中加熱,白磷燃燒。
Ⅱ.待白磷熄滅后,再將整套裝
置放入冷水中冷卻。
(1)組裝儀器后,用手向下推注射器活塞。松開手后,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又回到原處,該現象說明________。
(2)對比實驗1和實驗2可知,欲探究的燃燒條件是________。
(3)寫出白磷
10、燃燒的方程式________。
(4)該實驗還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若該裝置集氣瓶的體積為250mL,則進入瓶中紅顏色水的體積約為________mL。
14.下面是“燃燒的條件”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
(1)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生藍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
(2)實驗二:裝置中木屑燃燒,煤粉沒有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
(3)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
11、的是______(填序號)。
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
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84%
四、綜合題
15.某興趣小組話動中,同學們按圖1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發(fā)現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可能與空氣中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
請回答:
(1)同學們對圖1裝置進行改進,按改進后的圖2裝置進行實驗,改進后的裝置優(yōu)點是________ , 不足是________ .
12、
(2)請你幫助他們將下表補充完整.
現象
解釋
a試管中白磷燃燒,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
b試管中紅磷、熱水中白磷都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3)能說明空氣是混合物的實驗現象為:實驗結束后,圖2裝置保持原樣.待a試管冷卻后,如果將試管口緊貼水面(室溫下).并取下橡皮塞,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
13、答案】A
二、填空題
9.【答案】白磷燃燒產生白煙,a管中液面上升;4P + 5O2 2P2O5;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Mg + 2HCl = MgCl2+ H2↑;a管內液面上升,b管內液面下降,最終相平,達到距管口約處。
10.【答案】溫度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接觸;P2O5+H2O═2HPO3;沒有與氧氣接觸;溫度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能防止有害物質污染空氣;可以調節(jié)試管內的氣體壓強,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氣體熱膨脹而松動;;足量的白磷燃燒,消耗了約占試管內空氣體積的的氧氣
11.【答案】4P+5O22P2O5;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銅片上
14、的紅磷不燃燒;關閉燃氣灶閥門,火焰熄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答案】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著火點
三、實驗探究題
13.【答案】(1)氣密性良好
(2)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3)4P+5O2 2P2O5
(4)50
14.【答案】(1)燃燒需要可燃物
(2)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D
四、綜合題
15.【答案】(1)能防止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白磷燃燒放熱容易造成膠塞松動甚至彈出
(2)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熱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液體進入試管,但未裝滿試管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