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測試題(共6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測試題(共6頁)(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最新(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測試題(含答案)1
一、填空
1、程應致力于實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
3、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tǒng)一,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
2、數學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 )和( 空間形式 )的科學。5、《數學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并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四方面具體闡述。力求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
7、《數學課程標準》中所說的“數學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數學
3、(抽象)的思想、數學(推理)的思想、數學(建模)的思想。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8、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xiàn)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chuàng)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guī)律),并加以驗證,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法。
9、統(tǒng)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xiàn)象)。
10、“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
4、能力。
11、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在實施評價時,可以對部分學生采?。ㄑ舆t評價)的方式,提供再次評價的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第二學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評價和(等級評價)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12、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數學課程資源),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水平和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質量。
二、選擇題
1 、在第二學段情感態(tài)度目標中要求學生初步養(yǎng)成(樂于思考)、勇于質疑、言必有據等良好品質。
2、(信息技術)能向學生提供并展示多種類型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
5、等,并能靈活選擇與呈現(xiàn)。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 。
4、“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應當保證每學期至少(一 )次。
5、在第一學段計算技能評價要求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速度要求(1-2 題/分)
6、在第二學段知識技能方面要求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上的數;理解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意義。
7、、教師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 8、(了解)的含義是從具體實例中知道或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征;根據對象的特征,從具體情境中辨認或者舉例說明對象。
6、 9、在設計一些新知識的學習活動時,教材可以展現(xiàn)(“知識背景——知識形成——揭示聯(lián)系”)的過程。
10、《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單項選擇
1.用”的含義是(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用教材教 )。
3.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
5.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解決問題的教學要貫穿于課程的全部內容中,不再單獨出現(xiàn)(概念)的教學。
6.“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
7、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7.《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的動詞。
8.建立成長記錄是學生開展(多樣評價)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夠反映出學生發(fā)展與進步的歷程
9.算法多樣化屬于學生群體,(不要求)每名學生把各種算法都學會。
10.“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 )的過程。
11、教師由“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钡闹饕獥l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審閱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12、《標準》安排了( B )個學習領域。
A)三個 B
8、)四個 C)五個 D)不確定
13、下列現(xiàn)象中,(D)是確定的。
A、 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轉動
14、新課程標準通盤考慮了九年的課程內容,將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分為(三個)個階段。
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
A)《標準》并不規(guī)定內容的呈現(xiàn)順序和形式
B)《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現(xiàn)知識內容
C)《標準》努力體現(xiàn)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
D)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制訂了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大綱”,以逐步取代原來的“課程標
多項選擇
1、符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A
9、BC)。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評價者
2、 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ACD),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A、基礎性 B、科學性 C普及性 D、發(fā)展性
3.號感主要表現(xiàn)在(ABCD)。
A、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用符號來表示;
B、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
C、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
D、能選擇適當的程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達的問題。
4.在各個學段中,課程標準都安排了(ABCD)學習領域。
A、 數與代數 B、空間與圖形 C、統(tǒng)計與概率 D、實踐與綜合應用
5.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A
10、BC)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
A、動手實踐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適度練習
是非題
1、《標準》提倡讓學生經歷“化”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概念的理 解。(√)
2、提倡有教育價值的數學,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 。ā蹋?3、數學學習評價應由單純的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yōu)殛P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4、新課標只提倡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不提倡關注獲得知識結果。(×)
5、《標準》提倡采取開放的原則,為有非凡需要的學生留出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6、數學學習評
11、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個性傾向。(√)
7、學習的主要方式應由單純的記憶、模擬和練習轉變?yōu)樽灾魈剿鳌⒑献鹘涣髋c實踐創(chuàng)新。(√)
8、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不需要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
9、 教師應由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轉變?yōu)橹R的傳遞者和合作者。(×)
10、內容標準是內容學習的指標。指標是內容標準的全部內涵。(×)
11.新課標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前提”。( √)
12、課標對教學要求有所提升的內容有估算、算法多樣化、各類知識的應用等(√)
13、經驗既是知識構建的基礎,知
12、識是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14、新課程從第二學段(4——6年級)開始使學生接觸豐富的幾何世界。(×)
15、課程標準在學習內容的結構上,將“量與計量”的內容并入“統(tǒng)計與概率”或“數與代數”等領域。(×)
16、《課標》中,對于應用問題,選材強調虛擬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7、合理應用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
18、在內容的選擇上,課程標準刻意追求內容的完整性和體系化。(×)19、課程標準在學習內容的結構上,將“應用題”拆分到加、減、乘、除等基本的運算中,結合“數的運算”抽象和理
13、解數量關系。(√)
20、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 √)
填空題
1.學習的主要方式應由單純的(記憶)、模擬和(練習)轉變?yōu)椋ㄗ灾魈剿鳎ⅲê献鹘涣鳎┡c實踐創(chuàng)新;
2、為了體現(xiàn)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新的課程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和一般能力的發(fā)展。
3、與現(xiàn)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義)——定理——(例題)——習題”的形式不同,《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現(xiàn)知識內容
4、內容標準應指關于(內容學習)的指標
5、內容標準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6、新課程的“三維”課程目標是指(
14、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7、改變課程內容難、(窄)、(舊)的現(xiàn)狀,建設淺、(寬)、(新)的內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
8、從“標準”的角度分析內容標準,可發(fā)現(xiàn)以下特點:(基礎性)(層次性)(發(fā)展性)(開放性)。
9、統(tǒng)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xiàn)象)。
10、在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部分,學生將熟悉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1、課程標準中增加的內容主要包括:(統(tǒng)計與概率)的有關知識,(空間與圖形)的有關內容(如位置與變換),(負數),(計算器)的初步應用等
15、。
12、數學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13、“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它們都是研究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模型。
14、學習評價應由單純的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yōu)殛P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15、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16 、課程標準拋棄了將學習內容分為“(數與計算)、(量與計量)、(幾何初步知
16、識)、(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統(tǒng)計初步知識)”六個方面的傳統(tǒng)做法,將傳統(tǒng)的學習內容充實、調整、更新、重組以后,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
17、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實現(xiàn)人人學 (有價值) 的,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18、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 (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基礎之上。
19、《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總目標,并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20、“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
17、形的(外形)(大小)(位置關系) 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課程的總體目標包括(圖形的熟悉)、(圖形的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的位置)。
22、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與技術教育。
23 、“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第一學段以(實踐活動)為主題,在第二學段以(綜合應用)為主題。
24、與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相比,課程標準在內容的知識體系方面有(有增有刪),在內容的學習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內容的結構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方面有(有隱有顯)。
25、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其基本的
18、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26、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27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28.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數據統(tǒng)計活動初步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30、是人們對(客觀世界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2、課程標準規(guī)定課程的總體目標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
3、新課標設置了那四個領域的學習內
19、容?
答:“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1、社會發(fā)展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驅動力,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數學自身的變化促使數學課程改革。
2、加強教育理念的學習和理解,有助于我們樹立“育人為本” 的教育觀,“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觀,“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
3、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4、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5、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20、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6、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況、形成理論和方法,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7、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tài)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闡述。
8、《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學習領域。
9、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0從一、二學段課程標準的角度來分析,“內容標準”具有基礎性、層次性、發(fā)展性和開放性等特點。
1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
21、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12、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13、“大眾數學”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上半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1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15、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6、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17、科學計算、理論、實驗共同構成當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
1
22、8、有學者將數學課程的目標分為三類:第一是實用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第三是文化素養(yǎng)。
19、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20、與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相比,課程標準在內容的知識體系方面有有增有刪,在內容的學習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內容的結構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方面有有隱有顯。
21、數學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2、改變課程內容難、窄、舊的現(xiàn)狀,建設淺、寬、新的內容體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
23、課程標準中增加的內容主要包括:統(tǒng)計與概率的有關知識,空間與圖形的有關內容(如位置與變換),負數,計算
23、器的初步應用等。
24、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25、小學數學學科中最龐大的領域是數與代數。
26、在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部分,學生將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7、內容標準應指關于內容學習的指標。
28、課程結構體現(xiàn)的三大特點是: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29、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30、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與技術教育。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