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八單元 第4課時 生物的進化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八單元 第4課時 生物的進化練習(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4課時 生物的進化
一、選擇題
1.(2013海南單科,15,2分)果蠅長翅(V)和殘翅(v)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蠅種群有20 000只果蠅,其中殘翅果蠅個體數量長期維持在4%。若再向該種群中引入20 000只純合長翅果蠅,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關于純合長翅果蠅引入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v基因頻率降低了50%
B.V基因頻率增加了50%
C.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
D.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
2.(2013山東基本能力,49,1分)世界上已經發(fā)現了對現有抗生素都具抗藥性的“超級病菌”
2、,人類健康面臨新的威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能夠導致“超級病菌”的產生
B.殺死體內所有細菌是防治疾病最有效的辦法
C.使用抗生素會導致抗藥性病菌數量逐漸減少
D.一次性注射抗體可使人獲得終生免疫力
3.(2013江蘇單科,12,2分)下圖為四個物種的進化關系樹(圖中百分數表示各物種與人類的DNA相似度)。DNA堿基進化速率按1%/百萬年計算,下列相關論述合理的是( )
A.四個物種都由共同祖先通過基因突變而形成
B.生殖隔離是物種朝不同方向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C.人類與黑猩猩的DNA差異經歷了約99萬年的累積
D.大猩猩和人類的親緣關系,與大猩猩和非洲
3、猴的親緣關系的遠近相同
4.(2013北京理綜,4,6分)安第斯山區(qū)有數十種蝙蝠以花蜜為食。其中,長舌蝠的舌長為體長的1.5倍。只有這種蝙蝠能從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為該植物的唯一傳粉者。由此無法推斷出( )
長舌蝠從長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長舌有助于長舌蝠避開與其他蝙蝠的競爭
B.長筒花可以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長舌蝠和長筒花相互適應,共同(協(xié)同)進化
5.(2012江蘇單科,5,2分)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的種間競爭是一種選擇過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
C.外來物種
4、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1 / 4
D.突變的可遺傳性阻礙生物進化
6.(2011廣東理綜,25,6分)最近,可以抵抗多數抗生素的“超級細菌”引人關注,這類細菌含有超強耐藥性基因NDM-1,該基因編碼金屬β-內酰胺酶。此菌耐藥性產生的原因是(雙選)( )
A.定向突變
B.抗生素濫用
C.金屬β-內酰胺酶使許多抗菌藥物失活
D.通過染色體交換從其他細菌獲得耐藥基因
7.(2011海南單科,20,2分)某地區(qū)共同生活著具有捕食關系的甲、乙兩種動物,兩者的個體數長期保持穩(wěn)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物種的滅絕必然導致甲物種的滅絕,反之亦然
B.在長期進化中
5、,甲、乙兩物種必然互為選擇因素
C.甲物種基因的突變必然導致乙物種基因的突變,反之亦然
D.甲、乙個體數的長期穩(wěn)定說明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改變
8.(2014安徽示范高中8月摸底,16)某小島上的部分原種蜥蜴,通過變異、自然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演化成蜥蜴新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蜥蜴原種經歷的可遺傳變異類型可能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B.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該小島上的蜥蜴進化過程中基因頻率一定發(fā)生變化
C.隔離是蜥蜴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蜥蜴原種與蜥蜴新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狀的基因從而保留有利性狀
9.(2014安徽六校
6、教研測試,14)下列關于遺傳和進化的敘述不正確是( )
A.生物受環(huán)境影響而產生的變異都是不可遺傳的
B.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種群之間的隔離
C.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基因重組,明顯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D.共同進化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的形成
10.(2013安徽安慶示范高中聯考,4)已知A、a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圖①~③分別表示某種動物3個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3個種群的初始個體數依次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離。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種群①在第25代時基因型為aa個體約占總數的25%
B.個體的死亡對種群③的A基因頻率影響最小
C.第150代后3個
7、種群之間可能會出現生殖隔離
D.自然選擇使3個種群的A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11.(2013山東濱州一模,6)某地區(qū)有一種樺尺蠖,其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對淺色(s)是顯性,1870年以來,S基因頻率的變化如下表,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年份
1870
1900
1930
1960
1990
S基因頻率(%)
10
50
65
50
12
A.1870年,種群中淺色個體所占比例為90%
B.從1900年至1960年,該物種始終沒有進化
C.到1990年,該樺尺蠖已經進化成了兩個物種
D.自然選擇導致S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12.(20
8、13重慶二模,4)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物種在進化
B.在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
C.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D.紅綠色盲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13.(2013江蘇東海高級中學期中,9,2分)在自然狀態(tài)下絕大多數小麥是綠色的,但偶爾也會發(fā)現白化苗。假如白化苗在自然狀態(tài)下出現的概率是1/10 000,則理論上小麥雜合子在種群中出現的概率是( )
A.1/50 B.2/50 C.99/10 000 D.
9、99/5 000
二、非選擇題
14.(2014安徽教研二調,28)圖中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地雀C與地雀A、B之間不能相互交配。圖1、2、3是關于地雀的進化、發(fā)展過程示意圖。
(1)上述地雀之間的關系能體現基因多樣性的是 ,能體現物種多樣性的是 。
(2)若干年后,小島上出現了地雀C。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起選擇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3)若圖2時期,小島和大陸的兩個地雀種群的相關基因型種類和個體數如下表所示。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
10、att
總數
個體數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個體數
196
168
36
400
①種群甲的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是這個種群的 。
②種群甲中基因A的頻率為 。
③已知表中種群乙每個個體有2×104個基因,每個基因的突變幾率都是10-5,則該種群中出現突變的基因數是 。
15.(2013上海閔行一模,七)綜合大熊貓化石及現存大熊貓生活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等多
11、方面的研究,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大熊貓的瀕危是進化歷程的必然。最新群體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存大熊貓并未走到進化歷史的盡頭,仍然具有進化潛力。請依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及上述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1)一個大熊貓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是這個種群的 ,如果大熊貓種群仍然保持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實際上反映了種群中基因的 。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 的基本單位。影響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有多種,如自然選擇和 等。
(3)突變、 和 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
(4)如果大熊貓種群無限大
12、,群體內的個體隨機交配,沒有突變發(fā)生,沒有任何形式的選擇壓力,那么群體中的各種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變。對某地一個種群隨機抽樣調查,測知該種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個體若干只,由此可以計算出A和a的基因頻率。而根據A和a的基因頻率,可以推測出這個種群中Aa的頻率(N)大約是(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下圖中曲線a表示使用誘變劑前青霉菌菌株數和產量之間的關系,曲線b、c、d表示使用誘變劑后青霉菌菌株數和產量之間的關系。據圖分析:
①由a變?yōu)閎、c、d體現了 。
②最符合人們生產要求的變異類型是曲線 。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