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活與哲學》易錯易混點
《2015年《生活與哲學》易錯易混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年《生活與哲學》易錯易混點(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生活與哲學》易錯易混點 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哲學可能是科學的,也可能是非科學的) 2、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注意:馬克思主義哲學) 3、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 (注意:概括和總結) 4、具體科學以哲學為基礎,并且隨著哲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注意:顛倒了二者的關系) 5、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學的關系) 6、具體科學知識揭示的是世界變化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注意:哲學) 7、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派別。 (注意: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九蓜e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
2、義) 8、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開的) 9、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唯物主義中的具體形態(tài)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義也有局部可以借鑒之處。)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后,出現(xiàn)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 (應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 1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注意:不是辯證關系) 12、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注意:是唯物主義) 13、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 (注意:應該是兩個根本對立的
3、觀點) 14、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應是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 (片面。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15、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16、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物質是標志客觀存在的范疇。 (“客觀存在”應為“客觀實在”。) 2、物質是萬事萬物的總和。 (物質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 3、作為客觀實在的物質是獨立
4、存在著的。 (作為客觀實在的物質存在于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中,并通過具體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 4、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使事物處于顯著的變化之中。 (注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不一定是顯著的變化) 5、發(fā)展是一種運動和變化,運動和變化也是一種發(fā)展。 (注意:運動和變化不一定是一種發(fā)展) 6、運動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靜止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注意:顛倒了二者) 7、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晝夜循環(huán),蘋果落地,屬于自然規(guī)律。(規(guī)律不能等同于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 8、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也可以制定,廢除,創(chuàng)造,消滅和改變規(guī)律。 (注意:規(guī)律不可以制定,廢除,創(chuàng)造,
5、消滅和改變) 9、規(guī)律就是我們常講的定律。 (注意:規(guī)律是定律的內容,定律是某種客觀規(guī)律的主觀映象) 10、任何規(guī)律都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 (注意:任何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都是隨著事物存在的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即具體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有條件的。) 11、規(guī)律有好壞之分。(注意:規(guī)律是客觀的,無好壞之分) 12、思維規(guī)律是主觀的。 (注意:思維規(guī)律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思維規(guī)律的客觀性主要表現(xiàn)在,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guī)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維規(guī)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guī)律都在起作用。) 13、規(guī)律是無條件的,是永恒不變的。 (注
6、意:規(guī)律是客觀的,但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依賴一定條件的,如價值規(guī)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條件是商品經濟,把規(guī)律看作永遠不變的,是屬于形而上學的靜止的觀點。) 14、意識是大腦特有的機能。 (注意: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15、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形式是客觀的。 (注意: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16、物質和意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因此,物質和意識相互影響是正確的。但物質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約不正確。類似的錯誤提法還有“客觀規(guī)律和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實踐和認識相互制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7、相互制約”) 17、物質與意識不可分離,相互依賴。 (注意:不能理解為相互依賴,意識依賴于物質,而物質是獨立于意識之外而存在的) 18、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則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注意:無論意識正確與否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19、意識的能動作用就是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起直接的推動作用。 (注意:意識的能動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20、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xiàn)在只有正確意識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才對事物有反作用。 (注意:不論意識正確與否都有反作用) 21、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實在在大腦中的反應。 (“客觀實在”應為“客觀存在”,“大腦”應為“人
8、腦”,“反應”應為“反映”) 22、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意識的內容是對物質的反映,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23、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xiàn)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強調物質決定意識,應為“意識能反映物質”。) 24、正確意識的反作用大于錯誤意識的反作用。 (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識的正確與否決定的) 25、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 (注意:不一定是正確反映) 26、正確的意識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 (注意:客觀實際是出發(fā)點) 27、是否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
9、辦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否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條件) 28、因為規(guī)律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必須把規(guī)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規(guī)律無正確與錯誤之分) 29、決策者要避免失誤,關鍵要做到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注意:關鍵是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 30、只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31、只要發(fā)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注意:還要受客觀規(guī)律和條件的制約) 32、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guī)律。 (人可以認識規(guī)律,但不能改造(創(chuàng)造、改變、消滅)規(guī)律) 33、規(guī)律對客觀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
10、規(guī)律起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關鍵是看人們如何利用規(guī)律) 34、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和基礎。(注意:顛倒了二者的關系) 35、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36、實踐是人們改造主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注意:改造客觀世界) 37、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是認識的根本任務) 38、實踐決定于認識。 (注意:決定不等于決定于) 39、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檢驗人們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唯
11、一標準) 40、錯誤認識不是來源于實踐,正確認識才來源于實踐。(不論認識正確與否,都來源于實踐) 41、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動力。(注意:根本動力) 42、實踐是認識的唯一途徑,要獲得知識就要親自參加實踐。 (注意:獲得認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43、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 (注意:唯一來源) 44、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 (注意:實踐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tǒng)一的活動。不能把實踐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割裂開來。) 45、實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注意:任何實踐都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
12、這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實踐不存在。) 46、實踐是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 (注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 47、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注意:實踐具有社會性,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動,并不排斥單個人的活動。同時,個人的活動也不排斥實踐的社會性。) 48、"三個有利于"標準否認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注意:"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把人們實踐的結果作為標準,就是把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活實踐作為標準,它是真理標準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和發(fā)展。)
13、49、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正確的認識可能不止一個。 (對同一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 50、認識的反復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的無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注意反復性和無限性的區(qū)別。) 51、人們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客觀世界。 (改造客觀世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主觀世界。) 52、物質離不開意識,意識也離不開物質。× 53、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就是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fā)展。× 54、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 55、人類認識的來源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14、 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1、任何事物都處在聯(lián)系中,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lián)系。 (前對后錯。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聯(lián)系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2、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注意:聯(lián)系是有條件的) 3、聯(lián)系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注意: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新的聯(lián)系) 4、聯(lián)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 (注意:否認了聯(lián)系的客觀性,條件性) 5、自在事物的聯(lián)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是主觀的。 (兩種聯(lián)系都是客觀的) 6、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是無條件的。(該說法正確) 7、整體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
15、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整體就是指由事物的各個要素相互聯(lián)系構成的有機整體。 (注意:還包括其發(fā)展的全過程) 9、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性作用。 (注意:必須在一定條件下) 10、任何變化都是發(fā)展。 (注意:并非任何變化都是發(fā)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進步的變化才是發(fā)展。) 11、新出現(xiàn)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斷新事物的標準三個是:是否符合客觀規(guī)律,是否具有強大生命力,是否具有遠大前途。不能只用時間標準來判斷) 12、目前力量強大,發(fā)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斷新事物的標準如上,用現(xiàn)狀標準來判
16、斷是錯的) 13、科學算命是科學與傳統(tǒng)算命相結合而產生的新事物。 (注意:判斷新事物的標準如上,從事物的名稱,旗號等表面形式來判斷新舊事物是錯的) 14、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帆風順的。(事物發(fā)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15、沒有質變就沒有發(fā)展,所有的質變都是發(fā)展。 (前對后錯。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但只有前進性的量變引起質變才是發(fā)展) 16、量變引起質變就是指事物數(shù)量上的增減引起質變。 (注意: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上發(fā)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17、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注意: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7、 18、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曲折的。 (注意:總趨勢是前進的) 19、新出現(xiàn)的事物必定戰(zhàn)勝舊事物。 (注意:新出現(xiàn)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20、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聯(lián)系和發(fā)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1、矛盾就是構成矛盾的雙方相互排斥,相互斗爭。 (注意: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 22、矛盾可以調和,不可以緩和。 (注意:矛盾可以緩和,不可以調和) 23、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 (注意:不能將兩點理解為就是優(yōu)點和缺點) 24、矛盾分析的
18、方法就是指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注意:還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普遍性與特殊性相聯(lián)結,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 25、矛盾就是斗爭。 (注意:說法片面,簡言之,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 26、矛盾越少越好。 (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觀的,就事物的發(fā)展來說,不能以矛盾的多少為標準來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發(fā)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戰(zhàn)勝舊事物來衡量好壞,不能一概認為矛盾越少越好。) 27、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遠不以解決的。 (注意:矛盾并不是永遠不能解決的,只要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確地分析和解決
19、矛盾。) 2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 (具體事物之間的矛盾是有條件的,必須處于統(tǒng)一體中。) 29、哲學上的斗爭和日常生活中的斗爭是整體和部分關系。 (二者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0、一分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雙方是具體的、多樣的,不能簡單理解為好與不好兩個方面) 31、矛盾就是事物內部之間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注意: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間的這種關系。) 3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xiàn)出來。 (說反了,類似的錯誤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20、、“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3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數(shù)和少數(shù)、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能理解為多數(shù)和少數(shù)、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4、只要解決了主要矛盾,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還要注意次要矛盾) 35、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沒有影響。 (注意:有影響) 36、事物的性質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 (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guī)定) 37、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片面理解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 38、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 (注意
21、:事事有矛盾是說每一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而不是說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未處于統(tǒng)一體中,就不能構成現(xiàn)實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當它們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時,才能構成矛盾關系。 39、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動該事物的發(fā)展,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觀愿望所決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40、發(fā)展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 (注意:是辯證否定或稱"揚棄") 41、揚棄就是拋棄。 (注意:錯誤,不符合辯證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舊事
22、物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 4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認的事物發(fā)展。 (注意: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43、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44、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xiàn)實的、無條件的。× 45、矛盾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觀點。× 46、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47、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體現(xiàn)了物質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48、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49、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
23、差萬別的內存原因,構成這個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50、"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人云亦云"等成語都體現(xiàn)了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51、"舉一反三"說明了共性和個性(或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5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53、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54、我們既要從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的指導下去研究普遍性。
24、× 55、主要矛盾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進程和方向?!? 56、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規(guī)定的。× 57、主次矛盾的轉化決定著事物性質的變化。× 58、"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符合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 59、沒有質變就沒有發(fā)展,沒有發(fā)展就沒有質變。× 60、只要有量變,就會有質變,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61、"過猶不及"啟示我們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62、"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qu
25、ot;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 積不足以滅身"、"防微杜漸"啟示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不忽視支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趨利避害?!? 63、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曲折的。× 6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 物發(fā)展的源泉。√ 65、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 66、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68、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6、。×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凡是唯物主義都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注意:歷史唯物主義才是) 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始終是不可割的,社會存在依賴于社會意識。 (注意:社會存在不依賴于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 (注意:具有促進和阻礙雙重作用) 4、社會存在的變化和社會意識的變化是同步進行的。 (注意: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5、社會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 (注意: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
27、生產方式。) 6、我國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注意:這是我國的主要矛盾。社會基本矛盾在任何社會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7、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在階級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同。 (注意:錯,社會基本矛盾在任何社會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都是通過實踐加以解決。但在階級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不同,解決的具體方式也不同,在階級社會里,矛盾是對抗性的,通過階級斗爭去實現(xiàn);在社會主義社會,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通過改革來實現(xiàn)。) 8、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
28、(適應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才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 9、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作用的人們。 (注意: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10、人們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客觀世界。 (注意:顛倒了二者關系) 11、人們的價值判斷是在人們的價值選擇基礎上作出的。× 12、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注意:這是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13、價值觀是對社會存在的正確反映,是科學的社會意識。 (價值
29、觀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14、所謂價值是指人對事物的積極意義。 (注意: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15、價值觀對人生與社會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注意:價值觀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16、得到社會承認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17、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利益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否的兩個標準。(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互相結合,共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 18、價值觀人皆有之,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19、體力勞動者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腦力勞動者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20、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 21、人民群眾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主體。√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業(yè)管理制度:常見突發(fā)緊急事件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
- 某物業(yè)公司冬季除雪工作應急預案范文
- 物業(yè)管理制度:小區(qū)日常巡查工作規(guī)程
- 物業(yè)管理制度:設備設施故障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公司小區(qū)地下停車場管理制度
- 某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物業(y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十大應急處理預案
- 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某物業(yè)公司保潔部門領班總結
- 某公司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
- 物業(yè)管理:火情火災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安保崗位職責
- 物業(yè)管理制度:節(jié)前工作重點總結
- 物業(yè)管理:某小區(qū)消防演習方案
- 某物業(yè)公司客服部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