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愛人》教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仁者愛人》教案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工作材料
《仁者愛人》教案
教學目標
、理解孔子“仁”的含義及其對于生命的尊重。
2、明確現代社會中繼承仁愛思想的現實意義。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孔子“仁”的含義。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孔子說: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還說: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可見孔子認為禮樂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質,本質
就是“仁” 。怎么理解“仁”呢?成為“仁者”的條件是什
么?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二、內容講解
. “仁”的根本是什么?( 1.2 )
孝弟
2、
這兩點做好了才能做學問,所謂做學問,是要從人生的
經驗中去體會,并不是死讀書。所以孔子說: “弟子,入則
孝, 出則弟, 謹而信, 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問。 ”
2. “仁”的內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諦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而貫穿這個思想體系的
就是它的核心。這個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說的,而是他的一個
叫曾參的弟子說的,就是“忠恕” 。
“忠” 即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 “恕” 即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
做到這一點難不難,你能做到嗎?我知道有個人做不
到,這個人是子貢,這是孔子告訴我們的。
子貢曰: “我不欲人之加諸于我
3、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
這是子貢很得意講自己學問修養(yǎng)的心得。他說,我不喜歡人
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這是子貢很得意地講自
己學問修養(yǎng)的心得。他說,我不喜歡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
事,我也不想有同樣的情形加到別人身上。譬如有人罵我,
我會覺得不高興,因此我也不罵任何人。換句話說,別人給
我的痛苦、煩惱,我不喜歡,因此我也不愿加給任何一個人
痛苦、煩惱。你說一個人夠做到這樣的修養(yǎng),多了不起!他
向孔子報告了自己這個做學問的可貴心得。 “子曰:賜也,
非爾所及也。 ”孔子聽了便
說:子貢呀!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雖然沒有寫
出來,但隱約中包涵有孔子自謙的意味,等于
4、說,就算我為
師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為什么呢?世界
上任何一個人,只要是活著,一定煩惱了別人,這是必然的
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別人身上,然后
自己得到一點所謂“享受” ,所謂“幸?!?。所以子貢說了這
些話以后,孔子說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
界上是互助的,我們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賴于人,甚至妨礙
了別人。不過,如能常生警覺,想到妨礙了別人時,盡量少
妨礙一點,已經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說,絕對無私,絕對
無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認為絕對無私是不可能的,做到
“清心寡欲” 、 “少私寡欲” ,已經很了不起 /
3. 對“仁”的理解
5、( 6.30 )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 ,這是很難做到的。子貢講
的博施, 就是講社會福利。 廣博, 無條件的把東西送給人家,
救濟大家,讓大家都得到幫助。在孔子學生中,只有子貢敢
講這句話,因為他的錢很多,所以他敢吹這個牛,假如我博
施、濟眾,老師,怎么樣?可以算得是你所標傍的仁慈吧?
孔子對子貢這個問題的答復很妙,他說,你說的這件事,太
偉大了,豈止是對仁來說,實在是永遠做不到,做不盡的大
事業(yè), 我也做不到, 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堯舜一樣當權的人,
也做不到。問題是在于一個人想做好事,絕對大公,很難很
難,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講保留適度的自私,慢慢擴充到為
公。我們
6、大家要注意,三民主義的思想,就是從儒家這個思
想來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飯吃,才想到你需要飯吃,
分點給你,我們兩個有飯吃才分給他,我們三個有飯吃,再
分點給大家吃。一步一步擴充。如全體都要一下子做到,不
但我們做不到,堯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說子貢的理想太高
了,孔子告訴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來,但是要顧
慮到別人的利益,使別人也站起來。
4. “仁”的具體行為表現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
第二課時
一、 “仁者愛人”具體行為表現
0.17
馬棚失了火,不問馬,只問傷人了嗎?
7.9
孔子對養(yǎng)生喪死的禮非常重視
5.42
對待盲人
7、的態(tài)度
(補充:師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樂,藝術的大
師。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樂師與后代的太史令同樣重要,因為
古代非常重視禮樂文化。 )
9.10
孔子作人態(tài)度的誠敬??础褒R衰”的人是一種同情,看
到執(zhí)政的人,等于我們現在看到國旗,必定要致敬;對于瞎
子,是憐憫??鬃訉τ谶@些人都是非常肅敬,不問他們多大
年紀, “過之必趨” ,如果要經過他們前面,一定很快的走過
去。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小動作,沒有什么要緊,但是從這
上面可以出一個人問的修養(yǎng)、做人的修養(yǎng)到達什么程度。拿
行為科學來說,一個人看見別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無同
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燒死老鼠一樣,在旁
8、拍手歡呼。
試問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肅然起立,且“過之
必趨” ,一定走快幾步,不敢多看,這就顯示他心理上的修
養(yǎng)。
7.17
孔子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他釣魚就是釣魚,不用機械性的
方法, 不用大網去網。 (綱即是網。 ) 以現代的生產觀念來說,
這種態(tài)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說光是用釣竿去釣魚,連企業(yè)
公司都不要設立。這簡直與經濟政策完全相違背。但這個話
不是討論生產問題, 是個人做人的原則。 就是說他釣魚也好,
做什么也好,不喜歡用機心來整人。 “弋不射宿” ,打獵的時
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鳥,就是對還巢的鳥,棲息在那里的
鳥,他是不射的。這一點也代表中國過去文化
9、的一種精神,
這種精神現在當然也還保留。我們從舊體小說就可看到了。
中國人打斗很不喜歡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謂“鏢” 。萬
不得已要用鏢時,必定同時大喝一聲: “看鏢!”表示先打了
招呼,通知了。這雖然是一個小動作, 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 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F在說起這些中國文化,從另一方 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觀念來說,又不落伍 了?,F代的生物學家,盡量提倡愛,愛動物,全世界都組織 保護動物會,保護野生動物會,提倡禁獵。我們過去認為, 愛護動物是應有的道德,如相傳的“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 巢中望母歸。”中國人都曉得,過去小孩讀書,老師都教的, 成為生活教育。春天,鳥剛孵
10、由小鳥的時期,不要去打,否 則母鳥被打死了,小鳥將在巢中餓死,非常悲慘。這種教育, 看起來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擴而充之,就是仁愛心。所以 將孔子的這兩點,放在這里,就是說愛心的擴充,是仁。
二、討論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對“仁”的標準子貢認為管仲不是“仁者” ,孔子
告訴子貢,管仲對歷史的貢獻有如此的大,沒有管仲,我們 的文化都可能滅絕了。這種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認為 他怎么不為公子糾而死的觀念可比呢?公子糾對管仲并不 好,不聽管仲的意見,如聽管仲的意見,就不會有齊桓公, 而是公子糾起來了。公子糾不以管仲為國土,管仲也不必要 為公子糾殉死,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來責備管仲 了。所以說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眾的事, 也即“愛人” c
小結:“仁者愛人”是孔子倫理學思想體系的核心之一,
“仁”以“愛人”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實行的方法。
板書:
孝弟
謹信
成為“仁者”的條件
愛人
親仁
仁者愛人
“仁”的內涵:忠恕
志向
“仁者”的具體表現行為
行為
討論管仲是不是“仁者”
范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