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大氣圈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基礎知識點5—降水及其影響因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專題五大氣圈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基礎知識點5—降水及其影響因素(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識點詳解(自然地理)
《大氣圈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基礎知識點5降水及其影響因素
一. 降水的形成條件
1. 物質(zhì)條件:水汽充足
2. 凝結(jié)條件:氣溫低、凝結(jié)核多
二. 降水的類型
1. 對流雨
濕熱空氣強烈受熱上升而形成。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有風暴、雷電。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地區(qū)及夏季的中緯度大陸地區(qū)。
2. 地形雨
暖濕空氣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而形成。降水強度大、歷時較長。主要分布在山地迎風坡。
3. 鋒面雨
冷暖空氣相遇,暖濕空氣被抬升而形成。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多分布于中緯度地區(qū)。
4. 臺風雨
暖濕空氣圍繞臺
2、風中心旋轉(zhuǎn)上升而形成。強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風、雷電。多分布于低緯度大陸
東部。
5. 氣旋雨
氣旋中心氣流輻合上升而形成。強度較小,影響范圍較小。多分布于西風帶內(nèi)。
三. 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
1. 時間分布
(1) 季節(jié)變化?。喝甓嘤晷秃腿晟儆晷汀H鐭釒в炅謿夂?、熱帶沙漠氣候。
(2) 季節(jié)變化大:夏雨型和冬雨型。如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2. 空間分布
(1)水平分布
A. 赤道多雨帶
a. 氣壓帶和風帶:赤道低壓帶
b. 大氣運動:上升
c. 特點:全球降水最多地帶
d. 成因: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海面廣,氣溫高,蒸發(fā)旺盛,水汽充足
e. 降水
3、類型和干濕狀況:多對流雨,濕潤區(qū)
B. 副熱帶少雨帶
a. 氣壓帶和風帶:副熱帶高壓帶、信風帶
b. 大氣運動:下沉或信風吹向較低緯度
c. 特點:西岸和內(nèi)部少雨;大陸東岸受夏季風和臺風影響多雨
d. 成因: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下沉氣流
e. 降水類型和干濕狀況:大陸東岸多地形雨、臺風雨;西岸和內(nèi)陸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干旱區(qū)和沙
漠區(qū)
C. 溫帶多雨帶
a. 氣壓帶和風帶:西風帶、副極地低壓帶
b. 大氣運動:上升或西風吹向較高緯度,多鋒面氣旋活動
C.特點:濕潤,多鋒面雨、氣旋雨
d.成因:盛行西風和副極地低壓帶控制
e.降水類型和干濕狀況:多鋒面雨、氣旋雨;濕
4、潤區(qū)
D. 極地少雨帶
a. 氣壓帶和風帶:極地高壓帶
b. 大氣運動:下沉
c. 特點:全球降水最少地帶
d. 成因:極地高壓帶控制,下沉氣流
e. 降水類型和干濕狀況:蒸發(fā)量小于降水量;濕潤區(qū)
(2)垂直分布
A. 在迎風坡上,上升氣流逐漸凝結(jié)形成降水,因此隨高度增加,降水呈少一多一少的分布規(guī)律
B. 在背風坡上,下沉氣流難以凝結(jié),不易降水,因此隨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現(xiàn)多一少的分布規(guī)律
四.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
1. 空間分布:800 mm年等降水量線通過秦嶺一淮河;400 mm年等降水量線通過火興安嶺一張家口一蘭
州一拉薩??臻g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從東南沿
5、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主要原因是受雨帶的移
動和距海遠近的影響。
2. 季節(jié)分布: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主要原因是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南方雨季開始早,結(jié)束晚,雨季
時間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jié)束早,雨季時間短。
3. 年際變化: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年際變化大,且北方地區(qū)年際變化比南方地區(qū)更大。主要與夏季風異常有
關。
五. 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
1. 緯度位置和氣壓帶、風帶
不同緯度地區(qū)因大氣運動狀況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氣壓帶、風帶,其分布及與雨帶的對應關系如下圖
高緯環(huán)流}
90° N
低壓副極地低氣壓帶60。村
堆積下沉
高壓
中緯環(huán)流一
高壓’’盆
副熱帶高氣壓帶30°N
6、)/ J J J東北信風
低壓)_ 赤道低氣壓帶0°
低壓
收縮
4、卻
KS
極地高氣壓帶
所示:
(驊
低緯環(huán)流卜廠
空壓況
高氣狀」
方流
直氣動
垂向運
空壓況
低氣狀J
高壓_受熱膨脹上升
氣壓帶
風帶
2. 季風環(huán)流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影響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
3. 下墊面
① 海陸位置:海陸位置(即距離海洋的遠近)不同,受到海洋影響的程度就不同,降水的分布也存
在差異,整體上呈現(xiàn)出自沿海向內(nèi)陸遞減的特點。
② 山地坡向:山地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降水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7、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在經(jīng)過山地的迎
風坡時,會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這種受地形影響而形成的降水并非無限制地增加,而是在氣流被
抬升到一定高度時達到最多。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在經(jīng)過山地的背風坡時,因空氣下沉,氣溫升高,帶
來的降水會減少。如馬達加斯加島東側(cè)降水多就主要是因為馬達加斯加島東側(cè)位于來自海洋的暖濕的東
南信風的迎風坡,當然也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的影響。
③ 海拔:在一定海拔范圍內(nèi),降水是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的,但當達到一定的海拔后,降水也會隨
海拔的升高而逐漸減少。如從喜馬拉雅山山麓到山頂,降水是在逐漸變化的:開始隨著海拔的升高降水
逐漸增加;當海拔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降水達到最多;此后,降水就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減少了。
④ 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有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有減濕作用。
⑤ 森林和水域(湖泊)等:存在森林和水域的地方一般比沒有森林和水域的地方降水多,森林多和
水域面積大的地方一般比森林少和水域面積小的地方降水多。
⑥ 人類活動,人類通常通過改變下墊面條件如植樹造林(或大規(guī)??撤ド郑?、修建水庫、灌溉農(nóng)
田、圍湖造田、排干沼澤等來調(diào)節(jié)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