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文學類閱讀 散文閱讀 專題三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結構講義(含解析).docx
《(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文學類閱讀 散文閱讀 專題三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結構講義(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文學類閱讀 散文閱讀 專題三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結構講義(含解析).docx(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核心突破一 分析思路結構 ——文思有路,遵路識真 一、思路與結構 文章結構是文章內容的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對文章內容的設計安排;結構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結構的內在脈絡。所以,思路與結構是一個整體中的兩個側面。分析文章結構是把握文章內在脈絡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結構的基礎。 二、散文的整體構思(謀篇布局) 散文的整體構思(謀篇布局)包括文章結構的安排和材料的組織。 1.結構類型與結構關系 (1)結構類型 分類 特點 思路 靜賞式 定點定景,多方寫景;聯(lián)想深化主題 景點概述——景點靜賞——景點聯(lián)想 感悟式 擷取日常生活片段,以情感或見聞為線索 抒情觸媒——相關場景——相關人物——生活感悟 參游式 移步換景,景變情遷;虛實相間,篇末點題 入景——賞景——聯(lián)想——收束 象征式 形在寫物,旨在象征;卒章顯志 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追懷式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表達寄托的情思 眼前景——從前景——懷念情 敘史式 追敘史實,聯(lián)系現(xiàn)實,抒發(fā)感慨 奠定基調——追述史實——撫今感慨 (2)結構關系。文章內部結構關系有三種: 相承 包括承接關系和遞進關系,通常表現(xiàn)為:由敘事到議論或抒情,由寫景到議論或抒情。 相并 包括并列關系和對照關系,通常有并列式、對比式等。 相屬 包括總分關系和分總關系。 2.材料組織的方式 ① 從時間上組織材料。 ② 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 ③ 以物件(觀察點)為中心組織材料。 ④ 以情感或認識的過程來組織材料。 ⑤ 由實到虛、層層深入組織材料。 3.謀篇布局的技巧 結構技巧 方式作用 鋪墊 通過敘事、寫人、描景,為下文張本;烘托人或事,使形象突出,主題深化。 伏筆 在文章的前面將要表現(xiàn)的對象預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處作呼應。 照應 后文對前面寫的內容作回應。作用是前后呼應,使結構嚴謹。 懸念 文章設置疑問或沖突,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關注心理,欲罷不能。 開門見山、卒章顯志 敘事:直接切入場景,引人入勝。議論:直接表明觀點,讓讀者一目了然。 在全篇結尾點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散文線索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lián)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分析散文的結構就水到渠成了,對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抓線索,不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 1.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該事物既是線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點,常常具有某種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發(fā)展為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會發(fā)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由喜歡到厭惡,就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lián)的材料聯(lián)系起來。這種線索多見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懷人敘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3.以時間順序為線索。文章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文中就有一些標志性的詞語,只要抓住這些詞語,文章的結構就一目了然。有些文章按時間來安排結構,但沒有時間性的標志詞語,那就要從文中找出一些關鍵詞語或句子,通過這些詞句分析出作者敘述的中心事件,是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還是倒過來敘述的。這種線索常為敘事散文所用。 4.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寫景類散文多屬此類?;蛞撇綋Q景,或定景換點。游記多是這樣的,以游程中空間順序為線索來寫。 5.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聯(lián)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作者本人——“我”。這種線索多為寫人記事散文所用。 6.以事理為線索。偏重于內在邏輯性,多見于即事明理的議論散文。常常是作者從事物感受中提煉出來的一種觀點,其他材料據(jù)此展開。 四、段落作用(含關鍵句子) 開頭 句段 內容層面 引出對象,引入話題;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奠定基調;開篇點題 結構層面 總領全文;設置懸念,做鋪墊;先抑(揚)后揚(抑);照應題目 表達效果 激發(fā)興趣,引人入勝 結尾 句段 內容層面 點明中心,揭示主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 結構層面 呼應標題;首尾呼應;卒章顯志,總結全文 表達效果 渾然一體;脈絡貫通 插入 句段 內容層面 突出主體;豐富內容;凸顯主旨;強化情感 結構層面 承上啟下;呼應前文;前后照應;拓展延伸;宕開一筆;形成波瀾等 表達效果 增加趣味;生動形象;豐盈內容 不同文體 寫事類 補充內容,使人物有深度、厚度,多角度刻畫人物 寫人類 事件具體翔實,人物性格、地位、靈魂、經(jīng)歷更豐盈 插入 引文 內容層面 對當前語段的內容作用 結構層面 對全文的作用 表達效果 豐富文本內容或富有詩意 增加權威性、文學性、歷史性、文化性等 反復 出現(xiàn) 的句 子 內容層面 突出內容(主旨);強化感情 結構層面 交代線索;前后呼應 表達效果 強化突出;一唱三嘆 注意:如果句段表達上有突出特點,如設問、比喻、反襯、對比等,則要考慮其表達效果。 溫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把握其結構特點。 1.本文的線索不止一條,有情感線、游蹤線、時空線。 2.“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在全文結構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引領全篇,是文眼句。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3.文章4~6段集中寫荷塘、月色,這三段是按照空間順序寫的,由低到高,由內到外。 4.聯(lián)想是散文的翅膀,文章7~9段是聯(lián)想部分。從4~6段寫到7~9段,是按照由實到虛的思路寫的。 掌握散文結構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具體到一篇散文中,就是能找出線索,明確思路和順序,知道結構特點,說出段落安排特點。為此,需要掌握以下方法、步驟: 一、分步研判 1.明確文體,推知思路 通過研判標題,瀏覽全文,大體確定文章屬于哪類散文,然后順著這類散文,尋找其行文思路。 類別 思路 一般散文 緣起→描述(對象)→聯(lián)想→感悟 寫景狀物散文 引出寫作對象→詠物狀景,時空拓展→中間穿插其他景、物對比反襯→再由自然之物作擬人化延展議論→結尾抒情言志,升華主旨 寫人敘事散文 簡敘寫作緣起→多角度多層次寫人記事→中間穿插一些細節(jié)描寫→結尾抒發(fā)情感,總結感悟 文化哲理散文 對現(xiàn)實的事、物有觸動(觸發(fā)點)→類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聯(lián)想議論(聯(lián)系點)→點出道理(感悟點)→結合現(xiàn)實議論升華(升華點) 2.拎出線索,理清思路 尋找線索在整個散文結構把握中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拎出線索呢? (1)體裁猜“線”。在確定散文體裁類型后可以大致推知該文線索。寫景散文多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狀物散文多以該物或對該物的理解、情感為線索,寫人散文多以與人物的交往為線索,敘事散文多以時間順序為線索,議論抒情散文多以情、理(認識)為線索。 (2)標題判“線”。有的標題即線索,如以景、物命名的散文。 (3)時空綴“線”。文中有一些表示時空轉換的詞語,閱讀時只要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線索。 (4)以物求“線”。不少托物、敘事類散文,常用一個具體事物或象征事物貫串全文,作為行文線索以突出主旨,這個事物常作為標題或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 (5)反復出“線”。可以通過反復出現(xiàn)的具有豐富內涵的事物或抒情議論的語句去熟悉、把握線索。 (6)以情導“線”。前幾種方法,都因有較明顯的外部標志而較易于把握,而感情線索經(jīng)常隱伏于內容之中。閱讀時要細心分析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清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軌跡,以此導出文章的線索。 3.圈點勾畫,尋找標志 在行文中,作者總會用一些能夠體現(xiàn)其寫作思路的詞句,抓住這些標志,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要詞語有:順序詞、時間詞、指代詞、類別詞、過渡詞及反復出現(xiàn)的同義或近義詞語。重要句子有:領起句、過渡句、呼應句、反復句等。 4.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每讀一段,都概括出段意,這樣可以顯露文章內在的脈絡。之后分析段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劃分文章層次。劃分時要重視具有前后銜接、勾連、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 二、綜合研判 最后,在完成上面四步的基礎上綜合研判文章的思路結構特點: (1)線索特點。是物線還是情線,是單線還是多線等。 (2)思路特點。是自然順序還是由總到分、由主到次,是先抑(揚)后揚(抑)還是前后對比,是先實后虛還是逐層深入等。 (3)敘事特點。是順敘還是倒敘,或者順敘中有插敘等。(個別的可以考慮敘事人稱) (4)段落特點。開頭段是開門見山還是由虛入筆、逆向起筆,中間段有無襯托對比、虛實相映,結尾段是總結全文還是以景作結等。 (5)其他特點。如選材的詳略、結構安排上的特殊技巧等。 邊練邊悟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右欄問題和文后問題。 [文本1] 借問春風來早晚 葉小龍 分步研判 1.明確文體,推知思路 研判標題,瀏覽全文,可知該文是一篇游記體散文,其思路可能是按照時空順序寫的。 ①今年六月離開蘇州遷回了南方,因一個緣故,我又在這霧霾與冷雨紛飛的季節(jié)回到蘇州短暫滯留數(shù)天。對于這個深愛過的城池,雖然五年來的冬天于我無異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卻這霧和冷,忘卻冷風無情地往我懷里鉆,帶著小別離后、游子歸家般雀躍的心情重新投到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懷抱里。 ②我穿著街,走著巷,開始“享受”著冬雨打在臉上、頭發(fā)上,還有我厚厚的駝絨大襖上。我只顧貪婪地望著馬路兩邊歪斜著脖子、斑駁的樹干、只剩下不多幾片葉子的梧桐樹,只顧聞那滿樹黃葉與晶瑩剔透花瓣的臘梅的清香。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撲臉撲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濃烈到讓人幾要眩暈的濃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這香啊,仿佛讓冰雨徹底洗干凈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驕矜之氣似的,就這么幽幽地、忽有忽無、時斷時續(xù)地鉆入你的鼻孔。你仿佛一口氣就可將這香氣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腦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待你換一口氣,它又悄然而至。 2.拎出線索,理清思路 依據(jù)體裁猜“線”法,可知本文線索是游蹤。 ③走著走著,我忘卻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點竊竊地盼著這雨就這么下著,讓我踏入的每一處園林,經(jīng)過的每一座小橋,駐足停望的每一片瓦當,因為這雨的滋潤,生長出厚厚的、軟如綠色毯子的青苔。這一層又一層厚厚的苔痕,是夢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蘇顏色。我的姑蘇夢里,那綿密的綠啊,那雕著花草魚蟲,好似還沁著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層又一層,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這游子般敏感而易動的心房,直擊我無眠的愁思深處。 3.圈點勾畫,尋找標志 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能標明線索、思路的句子。 (提示:這樣的句子有很多,如“我穿著街,走著巷”“走著走著”等。具體略。) ④在這橋是斷橋、水是斷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節(jié)里,我躲在一處小小的園林里,因為小,只稱得“半園”的所在里。這半壁園林,仿佛驀然間被人無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卻依然有高聳的圍墻,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個船廳、半個水榭、半邊曲廊、半亭,連園東北部的重檐樓閣也是二層半。 ⑤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臨水的紫藤花潛匿著,我知道只要春風又綠江南岸,那紫藤花就開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鳳來。清香凝島嶼,繁艷映莓苔”。到那時節(jié),花下仕人嬌娥爭相來訪之際,又必是“密葉隱歌鳥,香風流美人”般的衣香鬢影吧??蛇@時,它仿佛沉沉睡在春夢里,任誰也喚不醒,甚至連半顆嫩芽出來報個信都懶怠啊。 ⑥“先生要進來喝茶么?”一個長裙曳地的小娘魚(小姑娘)出來喚我。跟著小娘魚,拾步而進,卻是一個不大的廳堂,上面高懸“且住為佳”四字牌匾。可不是呢,人生碌碌,無處安放的豈止腳步,大約還有旅人的心吧,既如此,那就且住為佳吧。 ⑦盛著明晃晃、光亮亮茶湯的玻璃盞端上來了,細細篾片編成的食盤也端上來了,熱騰騰、香噴噴的點心:松松軟軟的是桂花糕,印成梅花模樣的是綠豆糕,糊滿芝麻、蓬蓬松松的可不是蟹殼黃,那油膩膩如凝脂般暗紅色的必是棗泥糕了。滿滿當當一大盒,冒著熱氣,搛起一個,一口下去,滿口滿嘴滿胃都是姑蘇老味道。 ⑧吃著茶和點心,驀地,叮叮琮琮響起古箏聲,卻是一個著旗袍的女子,十指嫻熟地彈著我聽了千百遍的《姑蘇好風光》,我的心仿佛也被這音樂、這茶點填滿了似的充盈而富足。我知道,只要一回到這熟悉的所在,所有因勞碌奔波而千瘡百孔的心就一點點地被修復,仿佛重新被塑造出一顆平靜、安適而柔軟的心,忘記了憤懣、疲憊和焦慮,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安住”吧。 ⑨就這樣,不被打擾地、靜靜地看暮色漸漸四合。花園里、湖岸上的燈逐一亮了起來,黑瓦上落了不知是銀杏還是什么樹的黃葉子在燈光里透著一抹蜜色的光。鴨子游累了,雙雙躲到水榭底下,靜靜依傍著,不再喧嘩。只有風仍然在攪動著樹枝,投在湖面上,一片幻影。 ⑩這一切都讓我無由地安定與滿足,如果可以,我愿意停在這蜜色的光里,住在蕩漾的波紋里,留在這寒冬里的姑蘇幻影里,不再醒來,直到春暖花開。白居易詩云: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是啊,眼看就要春暖花開了吧?你看,那毛茸茸、一顆一顆尖著花苞的紫玉蘭早已捎來春消息。(有刪改) 4.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①段):寫重回蘇州的雀躍心情。 第二層(②~⑨段):寫寒冬游蘇州的經(jīng)過和感受。 第三層(第⑩段):寫游后的安定和滿足,以及期盼。 綜合研判 1.本文線索有兩條,一條是游蹤,另一條是感情。 2.本文是按照時空轉換順序寫的。 3.本文在敘述方式上采用的是順敘。 4.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是總—分—總,組織材料的方式是由面到點。 [文本2] 相 思 賈平凹 分步研判 1.明確文體,推知思路 研判標題,瀏覽全文,可知該文是一篇寫人散文,其寫作思路是緣起→寫人→總結。 ①一個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節(jié)的部分截下來,打磨,雕琢,玲瓏剔透得萬般可愛了,上邊裝一塊活動的玻璃,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著飯,或者要睡覺去,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氣凝視著,呼出的熱氣在玻璃上結成一層水珠。盒子里邊是一只蟋蟀樣的昆蟲,長長的腿,細細的觸須,渾身金黃,像是一片躍動的金礫。于是,你不自覺地就哼起評彈調來,在這漠漠的戈壁灘上,評彈調游絲一般的,錚錚飄遠。 ②唉,你是個粗糙的人,那額角,那鼻頭,那方方的下巴頦子,使人想象著是用斧子砍出來的,除了兩個眼鏡片子,你身上還有閃亮的物件嗎?頭發(fā)總是亂的,胡子被剪刀鉸得七長八短,你應該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角色,竟偏偏玩這種玩意兒?! 2.拎出線索,理清思路 依據(jù)反復出“線”法,可知本文線索是黃蛉。 ③你說,這是黃蛉,是你從老家?guī)淼摹? 3.圈點勾畫,尋找標志 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能標明線索、思路的句子。(略) ④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蘇州,蘇州,是何等樣一個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學畢業(yè)后就到大西北來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巖山,是有孤煙直長的大沙漠,你是學地質的,你已經(jīng)在這里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帳篷,在沙山沙海里,猶如一葉小舟,冷月彎彎地照著,蘇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鐘聲,是能“夜半到客船”嗎?妻子在望著你,相思的網(wǎng)撒滿了臉面,她在打撈著遠去的一顆愛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門前植一叢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給她的是一叢一叢竹葉的“個”字。孩子已經(jīng)六歲了,他的記憶里,你只是一個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園里喊著“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園里卻生出了無窮無盡的黃蛉,它們在鳴叫著,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經(jīng),是你的精靈,是你的鄉(xiāng)思鄉(xiāng)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裝在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時候,送給了你嗎? ⑤你擁抱著你的妻兒,求他們寬恕你,但你還是又一次走了,你說:“祖國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個金礦找到,我就回來了!” ⑥一個竹子做成的盒子,一個盒子里裝著的黃蛉,便和你從蘇州出發(fā),八千里路云和月,你們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許冷了不知道添衣,熱了不知道減衣,你卻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黃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溫度的。這黃蛉盒子你不裝在貼身的襯衣兜里,擔心熱壞它,你又不肯裝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凍壞它,你花費了三個鐘頭,拙手拙腳地在大衣內側縫了一個小口袋。夜里,一盞孤燈伴著你,畫圖紙,鑒定礦石,常常忘了吃飯,但你忘不了給黃蛉喂食,它只吃蘋果,這蘋果卻同你的儀器、書籍一樣重要,你是專意讓人從內地代買來的。 ⑧現(xiàn)在,北斗星已經(jīng)斜了,銀河里風平浪靜,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將黃蛉盒子輕輕放在枕邊,放在你的脖子下。你,聽見了黃蛉的“蛐蛐”聲,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聲音,也是最清脆的音樂,是金石之響,是心律之韻。你于是就入了夢里。 ⑨啊,你是夢見了你的妻子嗎?夢見了你的兒子嗎?在這深夜里,月光靜瀉,風兒沒有起,狗兒沒有咬,你的妻子打著燈籠正站在竹園邊上,你的兒子,躡手躡腳進了竹園,竹葉上的露珠滑下來,落在他的頭上,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叢里走。立即,無數(shù)的黑點濺滿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來,用一只玻璃杯子,對著那白衣上的黑點一罩,黑點便彈進去,一只黃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們捉了好多好多的黃蛉,母子圍著土瓷罐,就聽著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妻子說:“這歌子是唱給你爸爸的,這歌子在召喚著你的爸爸。”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聲音叫得更響了,更清了,你聽見了這愛情的召喚,這家庭的召喚。 ?第二天早上,你爬起來,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質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還記得夜里的夢,說:“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緊我的工作!”(有刪改) 4.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全文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①②段):寫“你”對黃蛉的珍愛。 第二層(③~⑤段):寫黃蛉的由來——“你”離開家鄉(xiāng)投身大西北建設時妻兒送的。 第三層(⑥~?段):寫黃蛉伴隨“你”生活在大西北,并讓“你”夢回蘇州。 第四層(第?段):寫“你”帶著夢加緊工作。 綜合研判 1.本文線索是黃蛉,它屬于物線。 2.本文思路是由實及虛。 3.本文在敘述人稱上采用的是第二人稱。 [文本3] 燃燒的木棉花 楊春山 分步研判 1.明確文體,推知思路 研判標題,瀏覽全文,可知本文是一篇狀物散文,其思路可能是由物及人,由物及情(理)。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峽谷里,從罅隙中穿透過來的風,總是會在不經(jīng)意間帶來遠方的熱烈氣息。而在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江并流的地帶,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隱士,不時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個地帶。金沙江在高山峽谷里穿行。湍急時,江水激蕩岸石,雷霆萬鈞,滾瀉奔騰,形成了虎跳峽等壯美的奇觀;平緩時,江水波瀾不驚,瑩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緩之間,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讓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疊的層次和流動的質感。 2.拎出線索,理清思路 依據(jù)標題判“線”法、反復出“線”法,可知本文線索是木棉花。 ②一條江的奔流,會讓江岸承受無處不在的沖擊;而一條江的靜滯,會讓江畔擁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線綻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絕美的風景。挺立在江岸邊的木棉花樹,不離不棄地依偎著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點綴著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點綴,金沙江就擁有了明媚的色彩與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織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駐在人們的視野里。 ③春會讓木棉花隱忍了一年的生機在瞬間綻放,滿樹的鮮紅與艷麗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樹和木棉樹的稱謂。一樹木棉花,就是一樹春天里綻放的火紅與希望。有了木棉花嬌艷的容顏,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麗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憊。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線圖里,始終有木棉花若隱若現(xiàn)的身影。 3.圈點勾畫,尋找標志 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能標明線索、思路的句子。 (提示:這樣的句子有“除了金沙江邊……氣度”“蟄居……木棉花”等。具體略。) ④除了金沙江邊的干熱河谷地帶,在滇西北的一個個村莊,木棉花依然有著挺拔不凡的氣度。在鄉(xiāng)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駐足的小鳥,一只只在碩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會讓木棉花變得更加生動和溫情。五星形的花瓣,緊緊簇擁著蕊的花瓣,讓木棉花充滿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選擇了鄉(xiāng)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進紅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氣的容顏,和村莊兩相廝守。那些碩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鬧了春光之后,便會被摘下、曬干,成為味蕾上的誘惑。 ⑤有了木棉花,鄉(xiāng)村就擁有了另一副容顏。在木棉花的綠蔭下納涼、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計,是村人的最愛。爺爺在世時,曾守過生產(chǎn)隊的窩棚多年,院里長著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樹。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綻放,他會把木棉花摘下,曬干后當作枕芯,或是用來做菜,讓我們在兒時便享受到了來自木棉花的誘惑。這縷鮮香,至今讓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一縷不斷的鄉(xiāng)愁。 ⑥沒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會失去不少美。河灣里的一樹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與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邊的一樹木棉花,把笑臉展示在崖畔上,與山林中的飛鳥和鳴;村莊里的一樹木棉花,用它的靜默付出,溫馨農(nóng)人的樸素生活。給予、奉獻、樸實、隱忍,是木棉花的氣度,也應該是鄉(xiāng)村的氣度。 ⑦木棉花始終在提醒著鄉(xiāng)村,只有不斷地張揚美好,摒棄丑陋,才能獲得踏實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內,也在目光所及之外,當它們的一樹花朵開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華,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它作為美食的歷程卻才剛剛開始。我們的生命,也應該如木棉花一樣,勇敢綻放。 ⑧蟄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時光里,我會在夜晚不時地懷念木棉花。懷念木棉花,其實也是在懷念曾經(jīng)擁有的鄉(xiāng)村生活與氣度。那在味蕾上逐漸洇開的淡淡鄉(xiāng)愁,那散發(fā)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夢,陪伴著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紅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們在外行走時略顯踉蹌的腳步,和故鄉(xiāng)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開始變得堅實,如同我們凝望故鄉(xiāng)時的深情目光。(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4.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全文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①~③段):寫木棉花給金沙江帶來明媚,給滇西北高原帶來亮麗。 第二層(第④⑤段):木棉花給鄉(xiāng)村帶來生動和溫情。 第三層(第⑥⑦段):贊美木棉花的精神品質。 第四層(第⑧⑨段):寫木棉花能引起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使人生追求更堅定。 綜合研判 1.本文線索是木棉花。 2.本文思路是由物及情,主體部分思路是由實及虛。 3.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是由分到總。 一、閱讀《借問春風來早晚》一文,回答問題。 1.試簡析本文在線索安排上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采用了雙線結構,一條線索是游蹤線索,即時空轉換線;另一條是感情變化線。采用雙線結構全文,使上下文過渡自然,照應鮮明,結構嚴謹;游蹤與感情交織在一起,使內容聯(lián)系更緊密,更加渾然一體。 2.綜合全文,試從線索方面簡析本文結構上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時空轉換為線索組織全文。時間由白天到暮色四合,空間由街巷到半園,脈絡清晰。(2)同時以感情變化為另一條線索組織全文。情感由重逢的興奮到沉醉愁思直至安定滿足,層層鋪展,過渡自然。 3.試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分析作品為什么先寫街巷之景,后寫半園之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結構角度:本文采用的是雙線結構。從游蹤線索看,這樣寫符合游蹤線索特征:由街到園,由面到點。從感情線索看,這樣寫合乎感情變化特點:由傷感轉入欣賞。 內容角度:(1)先寫街景自然之美,轉入半園,開始側重寫人文之景。(2)由淺入深:寫街巷之景是表層意思,是對蘇州城的神往與贊美;寫半園之景,是體現(xiàn)深層意蘊——對人生理想的安住的追尋。 4.簡要分析本文的構思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巧妙地使用游蹤(時空轉換)和感情變化兩條線索來貫穿全文。 (2)組織材料由面及點,有詳有略。先略寫街巷自然之景,“面”上寫;再詳寫半園人文之景,“點”上寫。 (3)實中寓虛,虛實相生。實寫蘇州城寒冬之景如此美好,暗藏對蘇州春天景色之期待:冬天如此。春天更是如此。以實寫虛。 二、閱讀《相思》一文,回答問題。 5.本文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黃蛉。(2)它貫穿全文始終,文中人物活動以它為中心展開;它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了主人公對妻兒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6.請簡要分析本文的構思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巧妙以“黃蛉”為線索,既使敘述更集中,又便于抒情,表現(xiàn)主旨。 (2)思路上由實及虛,尤其是寫夢境的虛筆,更好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3)敘述上采用第二人稱,便于與主人公對話,便于直接抒發(fā)感情;也讓讀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代入感,易于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4)借物寫人,利用黃蛉來表現(xiàn)人物心理。 7.文章開頭描寫精致的盒子與金黃色的黃蛉,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表現(xiàn)了二者的不一般,又突出了它們在主人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暗示了主人公在粗糙的外表下有著感性細膩的情感世界。(2)引出下文對它們的回憶內容。 分析概括整體思路結構,主要題型及其答題思路如下: (1)線索題 ①找準線索。可以綜合使用前面介紹的六種方法,準確判定所用的線索。 ②點明線索與文章各部分的關系。 ③分析作用。線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a.組織材料,貫穿全文;b.結構清晰,情節(jié)集中;c.揭示主題;d.使行文富于變化。 (2)分析內部結構關系題 這種題型重在分析文內結構層次關系,如左側的第3題。答題前先要梳理一下全文結構思路,然后看內部幾個層次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如是相承關系(承接與遞進關系),還是相并關系(并列與對照關系)、相屬關系(總分與分總關系),后看層次間的銜接與過渡技巧(如鋪墊、伏筆等)。 這種題型是考查作品結構的新動向之一。如何分析,關鍵還要從“這一個”文本出發(fā)。 (3)分析構思特色題 這種題型一般是要求回答結構、構思或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種特點帶來哪些作用、效果。答題關鍵是分析特點,答出作用。 ①線索特點。包括找準線索,點明線索與文章各部分的關系,分析其作用。(見前面所述) ②思路特點。主要有先總后分、先抑(揚)后揚(抑)、前后對比、先實后虛、逐層深入等。 ③敘事特點。一是敘述人稱,尤其關注第二人稱的使用及好處:擬人化,便于對話與抒情,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二是敘述方式:順敘,使結構清晰;倒敘,巧設懸念,吸引讀者;插敘,使行文活潑,富于變化。 ④詳略繁簡。詳寫什么,略寫什么;何處用繁,何處用簡。使敘事回旋委曲,錯落有致。 ⑤段落特點。開頭,由虛入筆,逆向起筆;中間,襯托對比,虛實相映;結尾,以景結情,直抒胸臆。 個別情況下也可考慮選材上有無特點,如大量引用詩文等。 當然,文本整體結構特點還應從具體出發(fā),不可一概而論。 三、閱讀《燃燒的木棉花》一文,回答問題。 8.文章開頭第①段寫金沙江對描寫木棉花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長的環(huán)境,描寫它也是從側面描寫了木棉花;金沙江的奔流洶涌的壯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特點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點。 9.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內容結構上,寫了作者對木棉花的懷念及木棉花對作者的人生路的陪伴,與標題相照應,也是對前面所寫內容的總結。(2)情感上,在前面的基礎上,感情得到升華,自然地將木棉花與“鄉(xiāng)村生活”“鄉(xiāng)愁”相融合,并借物抒情、言志。 10.有人認為文章最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刪去;也有人認為這一段很重要,不可刪去。你認同哪一種觀點?請說明具體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不能刪。(1)結構上,第⑨段說“我們在外行走時略顯踉蹌的腳步,和故鄉(xiāng)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開始變得堅實”緊承第⑧段“陪伴著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跋涉、前行”而來,銜接順暢自然?!氨荒久藁ㄈ炯t的春天”一句還有點題的作用。(2)內容上,這一段反復出現(xiàn)“幸?!币辉~,是對前一段寫“懷念”木棉花的感情的升華,豐富了內容,深化了主題。 (示例二)可以刪。(1)內容上,第⑧段反復強調“我”對木棉花的“懷念”,木棉花對“我”的“陪伴”,神完意足。第⑨段可以看作“陪伴”的表現(xiàn)之一,并沒有給文章增添新的內容。(2)結構上,刪去第⑨段后,文章在“陪伴著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跋涉、前行”中結束,言簡意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帶水、畫蛇添足之嫌。 11.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木棉花”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敘述線索。木棉花是這篇散文敘述內容的線索,它將其他材料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2)抒情線索。木棉花有諸多特點、品質,是觸發(fā)作者情感的物象,通過贊美這一物象,既寄托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又增強了作者在人生路上前進的信心和動力。 分析局部句段作用題,要注意: (1)把握句段的三個特點 ①內容特點:看它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旨。 ②位置特點:看它是在文章的開頭、中間還是結尾,與上文或下文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如是句子,則要看其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達特點:看它表達上有無什么特點,如使用了排比、對偶手法等。 (2)立足三個答題角度 ①內容、主題 內容角度就是要考慮該內容在人物刻畫、情感表達、基調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題角度可考慮對主題有強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結構、思路 結構角度可考慮總領全文、設置懸念、做鋪墊、照應、過渡、總結上文等作用,還可以考慮與標題的關系(如點題)。思路角度可考慮暗示、揭示了什么樣的主題等作用。 ③表達效果 a.句段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構思寫法及其表達效果,如使用了反問、對比等手法,則要答出表達效果。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達上的特點,這一點應視具體句段而定。 b.讀者情感(心理)。從這個角度可考慮加深印象、激發(fā)情感、產(chǎn)生共鳴、深受啟發(fā)、發(fā)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盡、想象無窮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關涉就要分析歸納,沒有關涉就不必強答。 (3)特別關注三個細節(jié) ①活用角度。答題的主要角度,如內容、情感、結構、手法、讀者等,只是思考的方向而已,不是任意一個句(段)都具有的。我們只有結合具體文本認真閱讀思考,才能使答題角度更準確、全面。 ②區(qū)分術語。如照應與過渡的區(qū)別。照應是上下文內容的呼應與聯(lián)系,前有交代,后有應接,一般距離較遠,如首尾照應;過渡,是指該句(段)必須承接上文和開啟下文,它只針對上下段的關系,沒有距離。又如總領全文與引起下文的區(qū)別??傤I全文也是一種引起下文,但只有該句(段)是全文內容的總寫、概括,才叫“總領全文”,否則只能叫“引起下文”。 ③準確概括。句段作用題看似是分析結構,其實少不了概括,因為像為下文什么內容做鋪墊,或引發(fā)下文什么樣的內容等,都需要對相關內容進行概括。分析思路結構與概括文意很難截然分開。因此,在說到前后內容、上下段落之間的關聯(lián)時,要特別注意對相關段落文意的準確概括。 另外,要注意下列術語的區(qū)別,準確使用它們。 結構與內容 結構 “引出下文”“為……做鋪墊”“總結全文”“承上啟下”“伏筆”“照應”等 內容 “寫出……內容”“交代……背景(原因)”“抒發(fā)……情感”“營造……氛圍”等 總領與引出 總領下文也是一種“引出下文”。只不過,這段內容是全文內容的總寫,才叫“總領下文(全文)”,否則只能算“引出下文” 照應與過渡 照應 照應是上下文內容上的呼應與聯(lián)系,前有交代,后有應接,距離較遠 過渡 過渡是句段之間必須同時含有緊承上文的內容和開啟下文的文字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窗是故鄉(xiāng)明 姚琬昱 ①窗大概是人類文明的獨特創(chuàng)造。古時大戶人家的窗與庭院相和諧、與綠水竹樹相掩映。詩人的窗則與山、與雪、與花相對。不過對于尋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但是,當夜晚來到,窗的那頭點起一盞盞燈時,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總能悄悄染上屋內的溫馨或憂愁,落在熟悉它的人們的心尖上。 ②小時候房間的窗臨著城鎮(zhèn)最普通的街道。狹窄的街道上會有叫賣米酒的人,喊聲落進每家每戶的窗子里。這時我就會踩上板凳,假裝回應他的叫賣,在叫賣人聞聲回頭卻不見人時,躲在窗后偷笑。等到春節(jié)前,街頭的墻壁上會掛滿一幅幅海報、一副副對聯(lián),迎著冬風招搖著發(fā)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數(shù)時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無論電閃雷鳴抑或明媚晴朗,窗內都是溫暖的家。每日傍晚拐進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頭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燈,再多的心事也會先放下,覺得安穩(wěn)起來。 ④在還不能獨自出遠門的年紀,忙碌之余對著西邊的窗戶發(fā)呆,成為我日常的消遣。夕照時,太陽如一個橘紅色的火球,給矮小的山鍍上一層金。直至黑暗降臨,太陽也漸漸粉白,落進山與樓房的背后去。而此時堆積在天際處的云線,對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們彎彎曲曲讓人不知是云還是遠山。若是越過云、越過山,那邊的人們正在做些什么呢? ⑤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艾弗多對多多說:“一直待在這里,你會覺得這里就是世界,會相信世界一成不變。”最后多多離開了西西里島。那時候家鄉(xiāng)的小鎮(zhèn)不乏遠行的人,或求職或求學,和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一樣,踏上開往天南海北的火車,家鄉(xiāng)的那一扇扇窗也漸漸消失在暗夜的車燈后。 ⑥新舊世界的轉變,對年輕人的沖擊無疑最大。當我第一次面對不再有連綿雨水的干燥天氣,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廣闊大地時,我和身邊的年輕人一樣,感受到自我認知的渺小,便更不放棄任何一個向外探索的機會。透過車窗、旅館的窗、宿舍的窗,我見到荒漠與大海、霓虹閃爍的街景、南腔北調帶著異域故事的人群……每扇窗后的風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變:飲食、口音、思維方式在“融”與“不融”間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邊入鄉(xiāng)隨俗。在生命最富激情的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鄉(xiāng)兩次,時間短促,習慣在異鄉(xiāng)的居住,故鄉(xiāng)的窗也慢慢從生活中淡去。 ⑦然而,有一日,我與朋友走過一片小區(qū),在大風呼嘯的季節(jié)里,萬物被吹得渾身顫動、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燈光顯得安寧。暖黃色的廚房、明晃晃的客廳、透露出書架與窗簾的房間,帶著窗邊的閑聊、做飯的油煙、房間里的吵鬧……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現(xiàn)了好久未見的最熟悉的風景。剎那間,家與故鄉(xiāng),突然從我塵封已久的記憶里迸發(fā)出來,常年堅毅的心境隨之既熱又暖,軟化成記憶中的一江湖水、一抹流云。 ⑧大概與所經(jīng)歷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戶相比,最能叩動心底的,還是那扇樸素平凡、帶著家的溫度的窗吧。 ⑨在遷徙日益頻繁的當下,往返于異鄉(xiāng)與故鄉(xiāng)之間似乎已成為現(xiàn)代人生命的常態(tài)。但無數(shù)奔波行旅的生命,終將抵達最熟悉的那片土地,望見那扇溫暖明亮的窗。 (選自2018年2月3日《人民日報》) 1.第⑤段引述《天堂電影院》中艾弗多對多多所說的話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堂電影院》中艾弗多所說的話意在鼓勵多多外出闖蕩,作者引述的目的是引出自己和其他年輕人離家遠行的情形,為后文抒發(fā)在異鄉(xiāng)的情感做鋪墊。 2.本文在行文結構、材料選擇方面有著怎樣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窗”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使文章脈絡清晰,不枝不蔓,緊湊集中。(2)以時間為序安排行文,展示作者的成長歷程和情感發(fā)展歷程,真實自然,令人信服。(3)選擇與“窗”有關的、普通常見的、富于生活氣息的材料,表達人們普遍、樸素的情感;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故鄉(xiāng)的炊煙 周成新 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炊煙是母親眼角的淚,穿過透明我能看見她的蒼老。炊煙是父親臉上的皺紋,背靠它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 清晨,炊煙是起床的號角。我用它喚醒了整個村子。放水,燒火,下面條。臨走時,我輕推父母的房門,告訴他們,我走了,鍋里的面半掩著,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熱下。隨后,父母起床了,鄰居起床了,整個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煙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學路上,我遠遠就能看見自家的炊煙。一陣一陣地突突直冒,裊裊升起。飯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緊接著便是一頓最美好的暢想。飽餐之后,大家又開始各奔東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煙是勞累的歸宿。我漫不經(jīng)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碼頭邊、小路旁,鄉(xiāng)親們收起鋤頭、釘耙、扁擔,一個個全都拖著疲憊回到家中。放下農(nóng)具,放下書包,換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圍在桌前,踏實地吃著,美美地聊著。不怕時間,不怕催促,有時很早,有時深夜。最后上床睡個安穩(wěn)。 風中的炊煙是個姑娘,一位、兩位,一群、兩群,相約著、簇擁著,騰空而躍,妖嬈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無論走到哪兒,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從不害羞,從不遮臉,只要你愿意,何時何處都能見著她的舞。雨中的炊煙是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他用微笑去接納無情的每一次,敞開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擁雨入懷,化作薄霧,將整個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飄入空中,形成一處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煙是位母親。寒冷裹不住她的熱情,積雪擋不住她的柔嫩。她的愛一點一點地從灶膛升起,沖出煙囪,沖破屋頂。積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內心的感動,慢慢地一點一滴開始融化,最終化作淚水順著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個屋頂又恢復了往日。 白天的炊煙有些透明,和云在一起,你很難看清它的臉。長長的,一陣一陣直入天空,一眼望不到邊際。晚上的炊煙,再白也是黑色。你想怎么看也看不到。它喜歡與你東躲西藏,玩著捉迷藏的游戲。只有循著煙味你才會得知它的存在。一道一道地趁著黑夜偷偷上天。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的影子。 鄉(xiāng)下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很長很長,凸出屋頂?shù)幕蚍交驁A的煙囪。為了應對下雨,有的還會用瓦片、磚頭或是鐵皮斗笠半遮著。 農(nóng)村的孩子放學或放假都要燒飯,尤其是放假。幾個小伙伴玩在一起,做功課在一起,燒飯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煙就越大。大家常喜歡一邊燒火,一邊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煙。大家相互約定,比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冒得長、冒得久。誰冒得早,誰就勤快。誰冒得久,誰家的飯菜就多。誰冒得濃,誰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煙結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來吃飯。小學至初中階段,我曾很長一段時間在家燒飯。炊煙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總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不同的柴火燒出的煙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還有黑的。稀飯、米飯、面條、饅頭,炒菜、熬湯。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煙。 離家上學之后,我見炊煙的機會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與它相伴。再后來,工作了,我再也難以見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時候,我才能看見它,看見灶膛邊坐著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還在,可是祖母沒了,炊煙沒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樓的陽臺??醋约业臒焽瑁従拥臒焽?,甚至全村的煙囪。煙囪一個個巍然聳立,可怎么也冒不出煙來。我知道,有時它僅是一個擺設,只有在臘月或是紅白喜事的時候,它才會自豪地高昂頭顱,仰天長嘯。而那時,我卻也很難見它。 長期在外,我一直都很慶幸我所生長的那個小村還在。小村里的民房還在,廚房還在,煙囪還在。雖然難見幾次炊煙,但我卻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只要它在,我對故鄉(xiāng)就會有種思念。而這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處不在。(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3.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線索:炊煙。作用:①以“炊煙”為線索,串聯(lián)全文,便于把“我”關于故鄉(xiāng)的記憶集中呈現(xiàn)出來;②以“炊煙”為線索,體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及其變化,便于表達思念故鄉(xiāng)的主旨。 4.文章第一段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開篇化用余光中的詩句“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巧妙點題,并引發(fā)了下文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思。 5.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呼應開篇,強調故鄉(xiāng)的炊煙總能引發(fā)“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②拓寬題意,表明鄉(xiāng)情是人類最柔軟的情感,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總能引發(fā)鄉(xiāng)思;③升華主旨,表明鄉(xiāng)情跨越時空,普遍存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文學類閱讀 散文閱讀 專題三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結構講義含解析 江蘇 專用 2020 高考 語文 新增 一輪 復習 第七 文學 閱讀 散文 專題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45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