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二部分 選擇題必考五大專題 專題二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第3講 細胞的增殖學案.doc
《2019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二部分 選擇題必考五大專題 專題二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第3講 細胞的增殖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二部分 選擇題必考五大專題 專題二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第3講 細胞的增殖學案.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3講 細胞的增殖 [考試要求] 1.細胞周期(a/a)。2.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b/b)。3.活動: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b/b)。4.活動: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b/b)。5.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簡圖的繪制(/b)。6.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及類型(a/a)。7.減數分裂及其意義(b/b)。8.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其異同(b/b)。9.動物的受精過程(b/b)。10.活動: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b/b)。11.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異同(/b)。 考點1 圍繞細胞周期考查生命觀念 1.(2018浙江4月選考)如表所示為實驗測得離體培養(yǎng)的胡蘿卜根尖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間。 周期 G1 S G2 M 合計 時間(h) 1.3 2.7 2.9 0.6 7.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G1期的細胞中主要進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及核糖體的增生 B.用含DNA合成抑制劑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1.3 h后,細胞都被阻斷在S期 C.G2期的細胞中每個染色體含2條并列的染色單體,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 D.胡蘿卜各組織細胞周期時間長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時間長短不同 解析 1.3 h后,G1期和S期細胞被阻斷在S期,G2期和M期細胞未被阻斷在S期;G2期的細胞中每個染色體含2條并列的染色單體,但染色體數目沒有變化;不同細胞的周期,時間長短各不相同。 答案 A (1)不能分裂的細胞、分裂一次不再分裂的細胞及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沒有細胞周期。 (2)S期DNA復制的結果是DNA數量加倍,染色體數量不變,但每個染色體由兩條并列的染色單體組成。 考點2 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相關物質或結構的變化 2.(2017浙江11月選考,14)下列關于觀察小鼠骨髓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期,分開的中心體之間有紡錘絲相連 B.中期,伸展延長的染色質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后期,可觀察到核被膜逐漸解體形成小泡 D.末期,可觀察到由許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細胞板 解析 有絲分裂的前期中心體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所以分開的中心體之間有紡錘絲相連,A正確;中期沒有染色質存在,是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B錯誤;核被膜在前期解體形成小泡,C錯誤;動物細胞由細胞膜內陷形成環(huán)溝使細胞分開,不需要形成細胞板,D錯誤。 答案 A 3.(2018寧波3月模擬)下列關于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期,核膜解體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細胞板 B.中期,可用于觀察細胞是否發(fā)生過染色體數目變異 C.后期,在紡錘絲的牽拉下,著絲粒一分為二 D.末期,細胞中央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溝 解析 細胞板是由高爾基體分泌的小泡形成的;著絲粒的斷裂與紡錘絲無關;動物細胞在末期細胞膜內陷,形成環(huán)溝。 答案 B 4.(2018浙江11月選考)下列關于果蠅體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期,一對中心粒分開并移到細胞的兩極 B.中期,通常會發(fā)生染色體畸變和基因重組 C.后期,細胞的每一極都含有2條性染色體 D.末期,核膜向內不斷凹陷并逐漸形成環(huán)溝 解析 前期,一對中心體分開并移向細胞的兩極,A錯誤;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于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而染色體數目變異通常發(fā)生于后期,B錯誤;后期,細胞的每一極均含有2條性染色體,C正確;末期,向內凹陷的是質膜而不是核膜,D錯誤。 答案 C (1)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 ①染色體形態(tài)變化 ②細胞中染色體數量變化:2n→4n→2n。 ③細胞中核DNA含量變化:2n→4n→2n。 (2)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辨別 ①看胞質分裂方式:有細胞板形成為植物細胞分裂,由中部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溝,為動物細胞分裂。 ②看細胞的外形特征:方形為植物細胞,圓形一般為動物細胞。 ③看有無中心體結構:有中心體為動物細胞或低等植物細胞,無中心體為高等植物細胞。 考點3 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 5.(2017浙江4月選考)下列關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鹽酸使植物細胞間的果膠質層松散 B.實驗選用的醋酸洋紅屬于堿性染色劑 C.裝片制作的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D.顯微鏡下觀察中期細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體組型 解析 染色體組型是觀察后再經過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答案 D 6.下列關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解離是為了促進染色體分離 B.染色時間過長將抑制細胞的分裂 C.漂洗是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質 D.可觀察到部分細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向內凹陷 解析 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A錯誤;解離時細胞已經死亡,不再進行細胞分裂,B錯誤;漂洗是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質,便于染色,C正確;在動物細胞中,可觀察到部分細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向內凹陷,而在植物細胞中,可觀察到部分細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出現了細胞板,D錯誤。 答案 C (1)制作裝片的程序: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務必漂洗后再染色,防止解離過度和影響染色效果。 (2)解離液是鹽酸,解離過程中細胞即已死亡,所以后續(xù)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都是死細胞,不能觀察到細胞的動態(tài)變化。 (3)若視野中找不到某一時期的細胞,可通過移動玻片在臨近的區(qū)域尋找。 考點4 減數分裂的過程及相關物質或結構的變化 7.(2018浙江4月選考)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6)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其體內某細胞處于細胞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形成該細胞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 B.該細胞含有3個四分體,6條染色體,12個DNA分子 C.該細胞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連有兩極發(fā)出的紡錘絲 D.該細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BX、aBXA、AbY、bY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減數分裂和變異。由圖可知,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了X染色體上,沒有體現基因突變,A錯誤;該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中較晚時候的圖像,此時沒有四分體,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細胞質中也含有少量DNA,所以細胞中DNA分子數大于12,B錯誤;該細胞為動物細胞,紡錘絲由中心體發(fā)出,C錯誤;據圖可知,可形成4種配子,D正確。 答案 D 8.(2017浙江4月選考)二倍體動物某個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的核DNA 相對含量和染色體數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乙時期的細胞和丙時期細胞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B.甲→乙過程中DNA復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過程中可發(fā)生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 D.丙→丁過程中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解析 甲屬于G1期,乙屬于G2期及減數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丙屬于后期Ⅱ,丁屬于形成的精細胞。D中丙已不存在染色單體,丙→丁過程中不可能發(fā)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答案 D (1)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 ①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的變化:2n→n→2n→n。 ②細胞中核DNA數量的變化:2n→4n→2n→n。 (2)精子、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細胞分裂圖像辨析 (3)基因型AaBb(獨立遺傳)的個體產生配子的情況(不考慮交叉互換) 可能產生配子的種類數 實際產生配子的種類數 1個精原細胞 4 2種:AB、ab或Ab、aB 1個雄性個體 4 4種:AB、Ab、aB、ab 1個卵原細胞 4 1種:AB或Ab或aB或ab 1個雌性個體 4 4種:AB、Ab、aB、ab 考點5 動物的受精作用及減數分裂的意義 9.下列關于受精作用及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精卵相互識別的基礎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B.后代從雙親各獲得一半的DNA C.使后代產生不同于雙親的變異 D.后代繼承了雙親的全部遺傳性狀 解析 精卵融合的基礎是細胞膜的流動性,相互識別是依賴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后代從雙親各獲得一半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而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來自母方。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精子和卵細胞分別只有父方和母方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一半,后代不可能繼承雙親的全部遺傳性狀。 答案 C 10.下圖表示某細胞(含4條染色體)的分裂示意圖,①~⑥代表細胞,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則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細胞⑥的基因型為aBb B.細胞②為第一極體 C.細胞③有2個基因B D.細胞⑤的基因型為a 解析 細胞①~⑥的基因型分別為AAaaBBbb、aa、AABBbb、a、a、ABb。 答案 A (1)減數分裂與遺傳的關系 后期Ⅰ,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這是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 (2)減數分裂與變異的關系 ①基因突變:間期DNA復制時,基因突變的概率相對較高。 ②基因重組:前期Ⅰ同源染色體對應片段交換和后期Ⅰ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會導致非等位基因重組。 ③染色體畸變:減數分裂過程有可能發(fā)生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 考點6 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異同 11.下表表示一個精原細胞在從甲到丁的連續(xù)生理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組數的變化,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生理過程 甲 乙 丙 丁 細胞中染色體組數 2→1→2→1 始終為1 1→2 2→4→2 A.甲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第一次分裂 B.乙過程中可以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或基因突變 C.丙過程中細胞中染色體數與DNA數之比為1∶2 D.丁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聯會現象 解析 甲過程染色體組數出現1?甲為減數分裂,丁過程染色體組數出現4?丁為有絲分裂;再結合“從甲到丁是一個精原細胞的連續(xù)生理過程”,所以整個生理過程為:減數分裂→精細胞變形→受精作用→受精卵有絲分裂。 答案 A 12.研究人員對某二倍體動物(2n)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tài)、數目進行了觀察分析。圖1為其細胞分裂中某一時期的示意圖(僅示部分染色體),圖2是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與核DNA含量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它屬于圖2中類型c的細胞 B.若某細胞屬于圖2中的類型a,且取自睪丸,則該細胞的名稱是初級精母細胞 C.若圖2中類型b、c、d、e的細胞屬于同一減數分裂,則出現的先后順序是b、d、c、e D.在圖2 的5種細胞類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類型有a、b、c 解析 分析圖1: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分析圖2:a染色體數為體細胞的2倍,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或者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體細胞也可以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d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細胞;e細胞為精細胞、卵細胞或極體。圖1細胞屬于圖2中的類型a,A錯誤;圖2中的類型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若取自睪丸,則稱為精原細胞,不能稱為初級精母細胞,B錯誤;若圖2中類型b、c、d、e的細胞屬于同一減數分裂,由以上分析可知,出現的先后順序是b、d、c、e,C正確;由以上分析可知,圖2的5種細胞類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類型有a、b,D錯誤。 答案 C (1)“三看法”判斷細胞分裂方式 (2)有性生殖過程中的染色體與核DNA數量變化 ①模型 ②判斷 1.(2018紹興3月選考適應性考試)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G1期細胞有DNA復制和核糖體增生 B.S期細胞在合成大量DNA聚合酶 C.G2期細胞中已經含有染色單體 D.M期細胞的4個時期有明顯的界限 解析 S期進行DNA復制;G1期細胞在合成大量DNA聚合酶;M期細胞的4個時期沒有明顯的界限。 答案 C 2.下列關于高等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G1期和G2期時,RNA和蛋白質數量都會增加 B.S期時,核DNA數量和染色體數量都會增加 C.分裂間期時,核糖體和中心體數量都會增加 D.分裂后期時,染色體數量和著絲粒數量都會增加 解析 G1、G2期均有不同種類蛋白質的合成,故該時期RNA、蛋白質數量增加;S期DNA復制后,核DNA加倍,而染色體由于著絲粒未分裂而數量不變;分裂間期核糖體增加、中心體復制;分裂后期時著絲粒分裂導致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和著絲粒數量增加。 答案 B 3.(2018臺州3月質量評估)如圖表示某動物(2n=8)進行細胞分裂的某時期狀態(tài)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細胞不可能是第一極體 B.該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但含有2個染色體組 C.圖中的②和③號染色體可能是X、Y染色體 D.若①號和④號染色體上分別有基因A、a,可能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解析 圖示細胞的子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應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圖示細胞細胞質均分,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細胞不含有同源染色體,故②和③號染色體不可能是X、Y染色體;①號和④號染色體是非同源染色體,若①號和④號染色體上分別有基因A、a,應是易位的結果。 答案 B 4.某基因型為AaXBY的動物,其睪丸中某細胞正在進行著一系列的分裂過程,其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對數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片段交換發(fā)生在A~B段 B.形成B~C段的原因是細胞內進行了染色體復制 C.顯微鏡下觀察E~F段的細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體組型 D.G~H段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 解析 圖示曲線表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兩個連續(xù)過程。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片段交換發(fā)生在E~F段;形成B~C段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組型是觀察后再經過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答案 D 5.如圖表示在動物不同生命活動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過程沒有姐妹染色單體 B.b過程細胞數目不變 C.c過程發(fā)生細胞識別和融合 D.d過程沒有同源染色體 解析 由于在ab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所以代表的是減數分裂,a過程屬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含有姐妹染色單體,A錯誤;b過程是減數第二次分裂,細胞數目加倍,B錯誤;c過程表示的是染色體數目的加倍,表示精卵細胞的融合,C正確;d過程表示的是受精卵進行的有絲分裂,精卵結合后含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答案 C (時間:30分鐘) 1.一條染色體經復制后形成有姐妹染色單體的正確形態(tài)是( ) 解析 A、C選項均不含有染色單體,D選項雖然含有染色單體,但是是由兩條染色體復制形成的。 答案 B 2.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常發(fā)生染色體片段互換,下列哪個圖可正確表示該過程( ) 解析 四分體時期的染色體片段互換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答案 B 3.染色體在細胞周期中的行為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b過程中發(fā)生了胞質分裂 B.b→c過程中有蛋白質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 C.c→d過程中核膜逐漸解體成單層膜的小泡 D.e→a過程中紡錘絲的牽引導致著絲粒分裂 解析 著絲粒是自行分裂的。 答案 D 4.下列關于高等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期核膜解體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B.中期染色體的顯微照片可制作染色體組型圖 C.后期著絲粒斷裂導致染色單體數目加倍 D.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細胞板形成新的細胞壁 解析 前期核膜解體成分散的小泡;后期著絲粒斷裂導致染色單體消失;動物不存在細胞板和細胞壁。 答案 B 5.下列關于高等植物細胞周期和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G2期中心體已經完成復制 B.中期可用高倍鏡觀察染色體組型 C.后期兩極之間的距離有所增大 D.末期小泡隨機聚成核膜和細胞板 解析 高等植物細胞無中心體;染色體組型是觀察后再經過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末期小泡聚成細胞板。 答案 C 6.有絲分裂前期最先發(fā)生的變化是( ) A.紡錘絲的形成 B.染色體的出現 C.核膜的解體 D.兩極距離的加大 解析 有絲分裂前期最先發(fā)生的變化是染色質螺旋化。 答案 B 7.某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動物,其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某個時期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細胞是次級精母細胞 B.細胞中有1個四分體、4條染色體 C.該細胞分裂后最終形成2種類型的精細胞 D.細胞中A與A、A與a分別在MⅠ、MⅡ期分離 解析 該細胞處于MⅠ四分體時期,含有2個四分體,為初級精母細胞;細胞中A與A、A與a分別在MⅡ、MⅠ期分離。 答案 C 8.下列人體細胞中染色體數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A.初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 B.精原細胞和次級精母細胞 C.卵原細胞和卵細胞 D.初級卵母細胞和次級卵母細胞 解析 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2N,DNA含量為4N;精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N,DNA含量為N,A錯誤;精原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2N,DNA含量為2N;次級精母細胞的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體數為N,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為2N,DNA數為2N,B錯誤;卵原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2N,DNA含量為2N;卵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N,DNA含量為N,C錯誤;初級卵母細胞中染色體含量為2N,DNA含量為4N;次級卵母細胞的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體數為N,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為2N,DNA數為2N,D正確。 答案 D 9.下圖為某二倍體動物一個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細胞產生了變異,其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 B.若該細胞取自某動物的卵巢,則其名稱為第二極體 C.該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不同 D.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時正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 解析 該細胞產生了變異,其變異來源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錯誤;若該細胞取自某動物的卵巢,則其名稱為第一極體,B錯誤;該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不同,C正確;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時正發(fā)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答案 C 10.如圖為某二倍體高等動物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示意圖(只畫出部分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細胞取自雌性動物個體的卵巢 B.乙細胞分裂產生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 C.三個細胞均含有 1 對同源染色體 D.細胞中染色體的互換區(qū)段內同一位點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解析 丙細胞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且胞質均等分裂,所以圖中細胞取自雄性動物個體的精巢,A錯誤;因為3個細胞來自同一生物,結合丙細胞很容易判斷乙細胞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分裂產生兩個精細胞,B錯誤;甲細胞是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1對同源染色體;丙細胞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也含有1對同源染色體;乙細胞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C錯誤;細胞中染色體的互換區(qū)段內同一位點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D正確。 答案 D 11.下圖為動物和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甲為分裂間期、乙為分裂末期,⑤內含有形成細胞壁的物質 B.①在前期較晚時形成紡錘體作用于② C.甲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甲產生的子細胞為生殖細胞 D.③④均為細胞膜,兩種細胞的胞質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 甲為前期,乙為末期;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子細胞為體細胞;③為細胞膜,④為細胞壁,動物和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方式不同。 答案 B 12.某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其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的核DNA、染色單體與染色體的數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Ⅰ中發(fā)生同源染色體交叉現象 B.細胞Ⅱ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C.細胞Ⅲ形成細胞Ⅳ過程中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D.若其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Ab,則極體一定為aB 解析 細胞Ⅰ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無交叉現象;細胞Ⅲ形成細胞Ⅳ屬于減數第二次分裂,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fā)生在MⅠ后期;若卵細胞的基因型為Ab,則極體為aB或Ab。 答案 B 13.圖1表示某二倍體動物精原細胞形成精子過程中某結構的數量變化曲線;圖2為不同分裂時期的相關圖像,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1中B點以后的細胞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精細胞 B.圖1中A點時細胞中一定有兩個染色體組 C.圖2中若M為X染色體,則N有可能為Y染色體 D.圖2中細胞乙、丙處于圖1中OB段 解析 分析題圖1:該結構數量在OB段為N,在BC段變成0,因此該曲線最可能是減數分裂過程同源染色體數目的變化;B點之后同源染色體數目為0,因此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BC段是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分析圖2:甲是有絲分裂后期;乙是精原細胞,其中①和④是一對同源染色體,②③是一對同源染色體,①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體,④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體;丙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因為丁細胞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如果M為X染色體,則N一定為常染色體,C錯誤。 答案 C 14.下列關于“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用紅色橡皮泥和藍色橡皮泥制作的2種染色體分別表示來自不同親本 B.兩條顏色長短一樣的染色單體中部用一根鐵絲扎起來,鐵絲代表著絲粒 C.演示減數分裂過程最少需要紅色橡皮泥和藍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體各一條 D.在紙上畫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兩個紡錘體要相互垂直 解析 同源染色體分別來自于父本和母本,用紅色橡皮泥和藍色橡皮泥制作的2種染色體分別表示來自不同親本,A正確;兩條顏色長短一樣的染色單體中部用一根鐵絲扎起來,鐵絲代表著絲粒,B正確;演示減數分裂過程最少需要紅色橡皮泥和藍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體各兩條,用于模擬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C錯誤;在紙上畫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兩個紡錘體要相互垂直,D正確。 答案 C 15.關于高等動物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卵細胞,一半來自精子 B.受精作用實現了基因重組,使后代具有多樣性 C.雌、雄配子彼此結合的幾率相等,因為它們的數量相等 D.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不是產生配子多樣性的唯一原因 解析 受精卵中的質DNA幾乎都來自卵細胞;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分裂過程;雄配子數量多于雌配子數量。 答案 D 16.下列有關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期將依次發(fā)生核膜、核仁解體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 B.觀察洋蔥根尖制成的臨時裝片,可看到中期染色體逐漸凝聚變短 C.后期著絲粒在紡錘絲牽引下斷裂,染色體和染色體組的數目加倍 D.末期彼此分離的兩套染色體分別到達兩極后,距離進一步加大 解析 進入前期最明顯的變化是染色體的出現,而前期較晚時才會發(fā)生紡錘體形成和核膜解體,A錯誤;觀察有絲分裂臨時裝片時,植物細胞已死亡,此時不會看到染色體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B錯誤;后期著絲粒斷裂并不是紡錘絲牽引所致,C錯誤。 答案 D 17.下列有關“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解離的目的是使染色體離開細胞核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劑,避免染色過度 C.使用龍膽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體著色 D.蓋好蓋玻片后壓片的目的是使染色體分散開 解析 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A錯誤;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避免解離過度,B錯誤;龍膽紫溶液是堿性染料,使用龍膽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體著色,C正確;蓋好蓋玻片后需要壓片,可使細胞相互分散開,D錯誤。 答案 C 18.下圖表示某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的變化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b段細胞中核糖體增生 B.cd段細胞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C.cd段細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D.著絲粒斷裂發(fā)生在de段 解析 ab段表示G1期,該時期核糖體增生;該圖可表示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所以cd段不一定能發(fā)生基因重組;MⅡ前、中期的細胞也處于cd段,該時期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de段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由0.5變?yōu)?,是因為發(fā)生了著絲粒斷裂。 答案 B 19.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分配紊亂,產生了一個AAaXb的精子,則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是( ) A.aXb,Y,Y B.aXb,aY,Y C.AXb,aY,Y D.AAaXb,Y,Y 解析 分析異常精子的基因型,可推知異常原因有兩點:一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與X染色體移向同一極,從而產生基因型為AAaaXbXb和YY的兩種次級精母細胞;二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基因的兩條染色體沒有分開,基因型為AAaaXbXb的次級精母細胞產生基因型為AAaXb和aXb的精子,基因型為YY的次級精母細胞正常分裂產生兩個基因型為Y的精子。 答案 A 20.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只發(fā)生了一次變異,產生的4個精細胞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精原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缺失 B.N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C.該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MmNn D.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mm 解析 據圖分析,M(m)基因在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而N(n)只存在X染色體或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的精細胞不同,存在等位基因,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在沒有突變之前,該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MmN或Mmn;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mm或MMNn。 答案 D 21.藥物A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用不同濃度的藥物A處理海拉細胞,得到結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隨藥物A濃度增加,G1期細胞所占比例增加 B.藥物A可使海拉細胞停留在G2/M期 C.藥物A可抑制海拉細胞的DNA復制 D.藥物A抑制海拉細胞的最適濃度是50μg/mL 解析 隨藥物A濃度增加,G1期細胞所占比例減少;藥物A可使G2/M期細胞的比例增大,推測藥物A可使海拉細胞停留在G2/M期;若藥物A抑制DNA復制,則藥物A應使S期細胞比例增加;藥物A濃度達到150 μg/mL時,增大藥物A濃度,G2/M期細胞的比例開始減少,說明藥物A抑制海拉細胞的最適濃度是150 μg/mL。 答案 B 22.圖甲示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乙、丙示性腺細胞分裂的兩個時期的結構模式圖,a、b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據圖甲知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 B.圖乙細胞處在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期沒有遺傳物質的復制 C.乙、丙兩圖說明分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D.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可發(fā)生在乙、丙兩圖所處的分裂時期 解析 甲圖表示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其中Ⅰ表示間期(S期),Ⅱ表示G2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Ⅲ表示G1期,因此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A正確;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其著絲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應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期沒有遺傳物質的復制(遺傳物質的復制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B正確;根據乙、丙細胞中的a、b染色體片段顏色可知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互換,C正確;一般情況下,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發(fā)生了交叉互換或基因突變,則還可能發(fā)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而乙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不可能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D錯誤。 答案 D-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二部分 選擇題必考五大專題 專題二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第3講 細胞的增殖學案 2019 高考 生物 復習 第二 部分 選擇題 必考 專題 細胞 增殖 分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50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