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

上傳人:歡**** 文檔編號:55513792 上傳時間:2022-02-18 格式:DOC 頁數:7 大小:92.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之《燈下漫筆》教案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燈下漫筆》教案設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中學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三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1)網上收集魯迅先生精神的資料。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課題 通過學習理清思路,讓學生掌握情理結合方法。同時,通過鑒賞關鍵語句,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地品味魯迅雜文的“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能否順利教讀本文,關乎本單元教學的成敗,因此確立本課的目標為: 1、理解魯迅先生對國民奴性的深刻認識和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深刻解剖。 2、品味文章中含義豐富的語句,學習作者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2、3、學習魯迅先生敢于直面現實,關心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材分析 《燈下漫筆》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散文鑒賞教學的起始課,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飽蘸激憤之情的奇文,魯迅通過對中國歷史的深入解剖,表達了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憎恨和對國民奴性人格的批判。深刻的思想當然來自深入的思考,但也離不開廣博知識的支持和印證;廣博豐富知識也必須有深邃的思想的觀照,才能熠熠生輝。作為說理散文,“理”固然是靈魂,而“情”則是血脈,失血的靈魂總是令人生厭的而本文激情飽滿,情理交融,語言有力。本課的成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深入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

3、,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著啟發(fā)性的作用。魯迅作品獨特的風格,給大多數高二學生的閱讀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礙(思想的,思路的,語言的),鑒于此,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從而更好地體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感情,尤其是作者獨特的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1、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在冷靜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2)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2、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概括——“一治一亂”: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2)理解“人的價格”。 (3)理解“第三樣時代”的內涵。 四、教學方法

4、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討論的問題一部分由教師擬定,這些問題務必圍繞教學目標來設定;另一些問題由學生閱讀后提出,——學生的問題可能是散亂的,但只要有思考價值,即應當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應當激勵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有所質疑,有所發(fā)現,有所突破。關鍵是思想要“動”起來,要持之有據,言之有理。 在討論課中,教師是激勵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工作者。教師應當使課堂討論充實、活躍、有序而有趣。為了便于操作和訓練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討論課擬 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不得應有專人負責。小組內部,小組之間,可以用互相質疑,

5、互相問難,互相交流。討論重在過程,對某些開放性問題應當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課堂教學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弄清一些詞語,把握思想核心,理清思路的幾次飛躍。教師布置思考題目,學生研讀課文,擬定問題。第二課時,組織課堂討論。在本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快速通覽全文,宏觀把握,抓主旨,理思路;仔細品味揣摩,微觀考量;發(fā)現問題,勇于思考;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句。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文意。 2、體會作者在冷靜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3、選擇關鍵語句,鑒賞文章的主旨。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情景激趣 引

6、入課題 1、設疑激趣 “他是一個勇敢的斗士,一生都在為\‘樹人’\而戰(zhàn)斗。讓人敬佩的是,他不僅為自己站起來而\‘斗’\,更是為自己所在的這個民族而\‘斗’\。 他永遠站在弱者與被壓迫者一邊,怒視一切丑惡與愚昧,無所畏懼也不求依靠。 他同情受苦受難的同胞,卻不因為同情而放棄對這些愚昧而不自知的同胞們的批判,真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薄虏拢骸八笔钦l? ◆學生活動◆閱讀“毛澤東對魯魯迅的評價” 【百度搜索】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 2、板書課題:《燈下漫筆》 3、破解標題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這一夜,坐在燈下的魯迅由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思考開去,審時度

7、勢,舉重若輕,筆鋒所至,出今入古,寫下了見解獨到、思想深邃、憂憤深廣的雜文名篇——《燈下漫筆》。 有人說:漫筆的“漫”,既是內容的“漫”無邊際,又是“心事浩茫連廣宇”的“漫漫”心緒,還是一種“漫延開來”的思維方式,也是散“漫”無拘、興之所至的筆墨趣味。 (二)走近文本 整體感知 展示提問:①作者為什么不厭其煩地寫“鈔票兌銀”?②魯迅為什么說“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我們”就真的那么自甘墮落嗎?③怎么理解魯迅所說的“第三樣時代”? 【百度搜索】《燈下漫筆》課文朗讀 (三)品味文本 批文入情 ◆學生活動◆(分四個學習小組) 討論——交流、碰撞——點

8、撥(重難點),各組選一句學生代表本組發(fā)言,教師相機點撥誘導。 討論與交流版塊一: 1、文中作者談論的對象涉及哪幾個方面? 2、作者對這幾個方面的認識如何? 3、作者在行文中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與交流版塊二: 1、如何理解“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這句話,它與上下文有何聯系?“我們”中包括魯迅本人嗎? (提示:注意其中的關鍵詞語“極容易”“萬分喜歡”。) 明確:“極容易”說明中國“亂”的時候多,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可得,所以寧愿在“治”世里做奴隸,一旦得到滿足,自然“萬分喜歡”了。這句話是在前三段事實基礎上的推論,第四段則是對這句話的補充說明。 2、

9、作者把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概括為“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痹噺奈闹姓页錾鲜稣摂嗟囊罁?,然后談談這兩個時代的劃分標準是什么,“人的價格”該如何理解? 明確:作者把中國歷史概括為兩個時代的依據── ①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在“亂”世,連奴隸(牛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隸(牛馬)。 ②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隸的規(guī)則,過“治世”正常的奴隸生活,一旦有人出來定了規(guī)則,便“萬姓臚歡”了。 ③中國歷史總陷入“一治”(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一亂”(想做奴隸而不可得)的循環(huán)怪圈之中。 由此可見,兩個時代的概括是和上下文關聯著的。 這

10、篇文章表現了魯迅前期作為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所具有的徹底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但是,魯迅當時還不是一個階級論者,他一方面指出了中國人民做了幾千年奴隸,而另一方面則忽略了中國勞動農民幾千年來進行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斗爭。 3、魯迅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新的21世紀迎來了這樣的時代了嗎? ◆學生活動◆閱讀“對‘第三樣時代’的呼喚” 【百度搜索】對“第三樣時代”的呼喚: 明確:“第三樣時代”是指走出“一治一亂”的中國封建歷史循環(huán)的怪圈而邁向自由和民主的時代,老百姓也告別“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這兩個時代,體現真正做“人”的價值,成為社會

11、的主人。 (四)布置作業(yè) 1、整理文中生字、詞。 2、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品味文章中含義豐富的語句,對散文中的情和理進行再鑒賞。 2、課堂訓練,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品味語言 感悟風格 對文章中含義豐富的語句進行梳理品味,感悟情理。學生分組研究、探討、品味,教師相機點撥誘導。 1、“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提示:注意其中的關鍵詞語“極容易”“萬分喜歡”。 2、假如有一種暴力……為什么呢?因為他雖不算人,究竟也等于牛馬了。 提示:注意其中的關鍵詞語“羨慕”“嘆息”“心悅誠服”“恭

12、頌” 3、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鑒略》……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 提示:注意其中的關鍵詞語“這一個小玩藝”。 …… 其他可由學生自由提問或鑒賞。 (二)鑒賞結構 沿路悟理 ◆學生活動◆閱讀“錢的話題” 【百度搜索】錢的話題?: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1、學生自由誦讀第1—5段,自己概括。 第一部分(第l—5段),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起,從鈔票兌換現銀這件事聯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板書〕現實:事鈔票貶值(兌鈔)──想“人”的貶值(易變成奴隸) 2、分組朗讀第6—11段,抽學生概括。 第二部分(第6—11段),回溯中國歷史,指

13、出中國歷史只能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板書〕歷史:現象 治──本質 暫做穩(wěn)奴隸 ??????????    亂     想做而不能做 第6段,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們安于奴隸的地位,把“牛馬”的命運當作“太平盛世”來“恭頌”;而封建階級的史學家也粉飾太平,說什么“咱們向來就很好的”。真的很好嗎?在第7~9段里,作者列舉大量事實,尖銳地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所謂“皇恩浩蕩”“天下太平”的時候也是有的,那不過是來了一個“較強”或“聰明”或“狡猾”的“新主子”或“外族的人物”,厘定了“奴隸規(guī)則

14、”,把百姓引上了“奴隸的軌道”罷了。第10~ll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地指出,“先儒”所說的歷史上“一治一亂”的時代,實際上是“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實質。 2、集體朗讀第12—14段,抽學生概括。 第三部分(第12—14段),諷刺當時的現實,實際上還是循環(huán)在這兩個時代的陰影里,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實際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板書〕現實:不滿──號召創(chuàng)造第三樣時代 文章由第一部分的引子,引出第二部分的觀點,第三部分以諷刺現實、展望未來作結。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由對現實的抨擊,轉到對封建社會歷史的批判,

15、再回到現實,提出使命。 (三)品賞文本 探尋美點 ◆學生活動◆閱讀“《燈下漫筆》鑒賞” 【百度搜索】《燈下漫筆》鑒賞: 提問:針對這篇文章,請你任意選一兩個鑒賞點,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1、直寫事實,以小見大。2、理中生情,情中化理。3、語言含蓄蘊藉,富有力度。 (四)課后玩味 提升品位 ◆學生活動◆閱讀“《春末閑談》原文” 【百度搜索】《春末閑談》原文: 《春末閑談》與《燈下漫筆》堪稱姊妹篇,比較其異同,寫一篇鑒賞短文。 附:板書設計 燈下漫筆 指明奴隸地位? 哀其不幸 批判奴性思想? 怒其不爭 呼喚新的時代? 熱切期盼 現實:事鈔票貶值(

16、兌鈔)──想“人”的貶值 (易變成奴隸)   歷史: 現象 治──本質 暫時做穩(wěn)奴隸   亂──本質 想做而不能做 現實: 不滿  ──號召創(chuàng)造第三樣時代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對散文中的情和理進行再鑒賞,感知魯迅對社會問題的審視力度。 2、課堂訓練,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深層品讀 領悟思想 ◆學生活動◆閱讀“魯迅精神永存” 【百度搜索】

17、魯迅精神永存: 1、魯迅對社會問題的審視力度。 討論:《燈下漫筆》一文是從一件什么事起筆的?用二三百字簡要概括。 明確:文中開篇所寫的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日常生活事件。老百姓相信國家銀行而將銀元換成鈔票,又因政局不穩(wěn)要將鈔票轉換銀元而不得,聽說暗中有了行情又趕去兌現,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 點撥:本文以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作為思考的起點,并以此作導火索,引爆一番激烈的議論說理。 討論:為什么這件事能成為導火索?怎么會從這件事“忽然想到”中國的老百姓“極易變成奴隸”? 點撥:可以從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去找答案。從這一生活現象中魯迅觀察到國民性的弱點,(細讀第3段)文中對老百姓的經濟生活遭

18、到的折騰作了速寫。 明確:老百姓在時局的變化中,在得失的更迭中尋求一份自我安慰,這種心態(tài)與阿Q如出一轍。魯迅入木三分的目光掃視過生活的層面,透視民眾的病態(tài)心理,進而觸及產生這種病態(tài)人生的社會背景──“極易變成奴隸”的時代。正是因為魯迅對民眾、對社會極其熱切的關注,所以,并不引起平常人太多注意的生活現象,卻能觸動魯迅的敏感神經,引起他的切膚之痛與振臂疾呼。 (板書):魯迅的眼力----生活事件----人性 社會 時代 (注:這一步既有助于學生掌握全文內容結構,又有助于了解魯迅。) 2、魯迅的歷史觀 討論:魯迅對歷史的看法持什么態(tài)度?與歷代史料編纂者和封建知識分子有哪些重大分歧?討論

19、時注意抓信以下詞語: 第6段:恭讀、審察…….高超、所謂……一流、咱們向來就很好。 第10段:發(fā)祥、發(fā)達、中興、好題目、好意誠然是可感。 明確:魯迅主張把人類歷史定位于兩種定義。 (板書):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1)這兩種時代中老百姓的命運如何?明確:想做奴隸而不得——等于牛馬的價格;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奴隸(是人而非人) (2)這兩種時代的共同點是什么?明確:老百姓失去了做人的權利和自由。 3、關于魯迅思想核心的探討 (板書):魯迅原名──樹人 魯迅思想核心──立人 “樹”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動用法,即“使人樹”、“使人立”?!叭恕奔?/p>

20、“國民”,在魯迅看來,中國國民從來就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無論是阿Q、孔乙己,還是祥林嫂、閏土。魯迅一生追求目標,就是改造國民的“靈魂”,使之“立”起來。 ◆學生活動◆閱讀“簡論魯迅思想的核心——人” 【百度搜索】簡論魯迅思想的核心——人: (二)走出文本 濡染精神 【百度視頻】《山坡羊·潼關懷古》: (材料一)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度視頻】《義勇軍進行曲》: (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fā)出最后的吼聲。起

21、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材料三)為了有更多的抨擊黑暗的陣地,魯迅于1925年4月創(chuàng)辦了《莽原》周刊,作為《京報》的副刊發(fā)行。魯迅深深感到文壇上“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想由此引起新的一種批評者來,雖在割去敝舌之后,也還有人說話,繼續(xù)撕去舊社會的假面”。(《兩地書?一七》)魯迅自己起了帶頭作用,他發(fā)表在《莽原》上的雜文,就都有著很深刻的見解,可以說是“社會批評”的杰作。 教師講述:魯迅還控訴和鞭撻了“中國的精神文明”?!八^中國的文明者”,其實就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繁瑣的條款,因此它“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大小無數

22、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 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皰呤庍@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在魯迅這憤怒的呼號中,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思想得到了更為猛烈的發(fā)揮。他在寫《燈下漫筆》之前的1925年4月,曾寫過一篇《〈蘇俄文藝論戰(zhàn)〉前記》,顯示出他已經開始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了,正是吸收了這種新的思想,他的戰(zhàn)斗精神才變得更高昂起來。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思考與討論:魯迅的小說、散文我們已學過不少,綜觀他的作品,尤其注意將這篇《燈下漫筆》和上述材料作綜合分析,看魯迅始終關注的熱點話題是什么。同時可將魯迅對國民悲

23、苦命運的同情與古代志士仁人對老百姓的同情作比較,看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確:魯迅的許多作品都描寫下層勞動人民的悲苦命運,刻畫他們飽受貧困折磨的形象,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并深刨造成這種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和歷史根源,喚起人們關注。與歷代志士仁人的同情心相比,魯迅的同情心更顯得深刻、徹底,他不是停留在一般同情的層面上,而是寄希望于青年人的奮斗“掃蕩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徹底改變奴隸的命運。魯迅的同情心出自對人民和整個民族命運的關心,同時蘊藏著對黑暗社會的強烈反抗精神。這正是一個革命家、思想家深沉、獨到、徹底之處。 (三)課堂小結 跌宕心

24、靈 【百度音頻】《神思者》: 小結:是啊,一代偉人雖遠離了我們。但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懷念,而更多的是他鑄就的民族魂留給我們去思索。下面,讓我們以一首小詩來將此次沉郁而愉快的心靈旅游作個小結吧。(顯示下列詩歌,并讓學生在《神思者》的伴音中集體誦讀) 從前,知道魯迅是一位文學家,他的國文功底很是深厚;/后來,以為魯迅是一位革命家,他與陳獨秀等人一起倡導新文化運動;/今天,更愿把魯迅看作一位沉著的思想家:指點江山,洞若觀火。//從前,認為魯迅是那種憤世嫉俗,擅長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叛逆者;/后來,想象魯迅是一頭受傷的狼,發(fā)出悲痛的哀號;/今天,更愿意尊他為“醫(yī)圣”——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

25、將茍活者的劣根解剖,催人警醒。//從前,認為夏瑜墳上的那個花環(huán)美麗,魯迅真善良,不忘給死難者送上一個安慰;/后來,認為那個花環(huán)根本不可能存在,魯迅寫得不真實;/今天,才真實理解魯迅的文章的確存在著亮色:是要給后來者以勇氣,決非一味的寂寞與凄苦。//從前,知道魯迅;/后來,認識魯迅;/今天,尊崇魯迅。 (四)課后余韻 【百度搜索】魯迅的《這個與那個》: 課后閱讀魯迅的《這個與那個》,加深對雜文形式和特點的認識。 六、教學反思 “課是為學生上的,是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币詫W生為本,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語文課堂就是要讓學生讀、悟、說。讀、悟、說即是閱讀、感悟

26、、表達。閱讀是感悟的基礎,有所感悟就能讓學生更好的朗讀,感悟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積極的表達交流又能讓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感悟?!拔颉笔裁矗繉ξ谋镜念I悟重點在于研究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是什么?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領悟“寫什么”,就是要領悟文本所表達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基本見解等;領悟“怎么寫”,即領悟文本中的寫法;領悟“為什么這樣寫”,就是要揣摩、領悟為什么寫這些內容而不寫其他內容,為什么這樣表達而不是那樣表達。由此教學《燈下漫筆》遵循“走近文本—品味文本—品讀語言—深層解讀—走出文本”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組織教學。 1、課堂上讀散文,多從文章學的角度去讀,從文章內容到表現手法,從“形散”

27、到“神不散”。高爾基說,文學即人學能否從“讀懂魯迅”的角度去讀,去認識魯迅作為偉大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更多地發(fā)揮文章在人文方面的影響力,正是本設計首先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學生對魯迅、對中國歷史的認知為基礎,發(fā)揮教師激疑、助學、點撥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歸納、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 2、以思想為切入點,以語言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對國民奴性的批判,因此對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領悟語言能力上,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去品味語言的韻味,點撥學生進入語言情境對文章詞句進行理解與感悟,進而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著力熏陶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 七

28、、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貴州省 學校:貴州省沿河官舟中學 姓名:張小波 職稱: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通訊地址:貴州省沿河官舟中學(535611) 張小波,男,1968年出生,貴州省沿河官舟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地級骨干教師(2006年),貴州省“十一五”首批骨干教師(200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優(yōu)秀教師(2007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優(yōu)秀教研員(2007年),2009年榮獲“第六屆‘語通杯’全國中語教改新星”;多次執(zhí)教公開課,錄像課《蘭亭集序》在“全國第二屆‘四方杯’優(yōu)秀語文教師選拔大賽”中獲“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教學能手”(二等獎);近三年來在《名作欣賞》《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中學語文》《語文天地》《文學教育》等國家級或省級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另有二十五篇論文獲國家級或省市級獎勵;參與全國中語會“十一五”重點課題“全國語文學習策略研究課題——語文學習興趣策略研究”,已結題;近三年來輔導學生參加“語文報杯”、“新世紀杯”、“圣陶杯”等國家級作文競賽,三十多人次獲獎。 希望與快樂流淌于語文課堂的教與學,是我教學的主旋律!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