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2《消化與吸收》教案 湘教版.doc
《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2《消化與吸收》教案 湘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2《消化與吸收》教案 湘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2《消化與吸收》教案 湘教版 消化與吸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通過咀嚼饅頭,使學生感受到牙齒的切割作用,唾液對淀粉的分解作用。 2.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食物的消化的過程。 3. 能舉例說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了解細嚼慢咽的科學道理,使學生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2. 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能夠科學地看待身體的變化。 科學知識 1. 通過親身感受,使學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 知道人體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臟、胃、小腸、大腸等組成。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 可以食用的饅頭、米飯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學導入 1.提問:食品中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哪些? 2.學生回答。 3.教師追問:這些營養(yǎng)成分又是如何被人體所吸收的呢? 4.過渡:讓我們開始對人體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動 咀嚼饅頭 1.擺出問題:將饅頭放入口中,反復多嚼幾次,感覺一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交待注意事項(進食前要洗手,進食時不要混食),學生分組行動,組內(nèi)交流感受。 3.以小組為單位作好整理進行匯報。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確: (1)首先牙齒將饅頭有切斷,大塊的饅頭變?yōu)樾K。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變得濕潤,便于食物的下咽。 (3)經(jīng)過咀嚼的饅頭慢慢變甜 6.閱讀指南車信箱: 明白:了解到經(jīng)過咀嚼的饅頭慢慢變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將淀粉分解為人體可以吸收的物質(zhì)。讓學生懂得細嚼慢咽的科學道理。 7.提問:人體對其它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是如何進行的呢? 鼓勵學生課后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的方法繼續(xù)學習。 三.活動 咀嚼后的饅頭哪去了 1.過渡:咀嚼后的饅頭哪里去了? 2.學生閱讀教材第25頁,學生掌握食品經(jīng)過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腸、小腸。告之學生肝臟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學生活動:以組為單位找一找我們的消化器官在身體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頁的填充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過程。 2.能舉例說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了解人體的消化與吸收過程,能夠科學地看待身體的變化。 科學知識 1. 了解小腸內(nèi)表面的結構,知道小腸絨毛的作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 約90厘米長的線繩一根。 一.教學導入 1.提問:食品是怎樣經(jīng)過我們的消化道的? 2.學生回答。 3.過渡:食物到達胃里之后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閱讀《關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二.閱讀 關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1.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 2.提問:通過閱讀你有什么收獲? 3.學生談體會。 4.教師作好小結,讓學生了解胃功能,以及關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 三.活動 小腸內(nèi)的吸收 1.講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體吸收了,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是在小腸中被人體吸收的。讓我們來觀察顯微鏡下的小腸絨毛。 2.用文字或畫圖的方法將觀察到的小腸內(nèi)表面的構造記錄下來。 要求:認真觀察,準確表述。 3.匯報。 4.小結:小腸內(nèi)壁多褶皺。 5.質(zhì)疑:這些褶皺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6.模擬教材第27頁的實驗。 (1)閱讀教材,了解方法。 (2)學生分組實驗。 (3)比較兩次的測量結果,分析小腸絨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明確:比較閉攏手與張開手的輪廓線,將得出小腸絨毛可以增大小腸內(nèi)壁的表面積,從而能更有效地與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接觸,便于在短時間內(nèi)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 (4)填寫研究報告。 7.閱讀“指南車信箱”,使學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腸的吸收作用。 附送: 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3《飲食與健康》教案 湘教版 目的要求: 通過本節(jié)課對飲食的學習,讓學生們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既暴飲暴食的危害。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個有規(guī)律健康飲食的習慣。 教學內(nèi)容與時間安排: 導入 5分鐘 飲食的危害 15分鐘 合理安排飲食 10分鐘 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10分鐘 小結 5分鐘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認識到暴飲暴食的危害。 2. 讓學生認識到暴飲暴食的危害。 教學難點: 1. 這樣來控制沒有規(guī)律的飲食。 飲食: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飯好吃,外國人愛吃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人們經(jīng)過不斷的總結已形成了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 飲水: 世界上有多少人喝不上純凈水?又有多少人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生病或死亡? 全世界有30億人缺乏最基本的飲用水,12億人喝不上自來水 每年340萬人因飲用不干凈的水而死亡 暴飲暴食的危害: 肥胖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說,現(xiàn)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余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堆積在體內(nèi),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盁o數(shù)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并發(fā)癥,可能達到上百種,非??膳?。”洪昭光說。 胃病 張聲生說,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復一次。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態(tài),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屏障,產(chǎn)生胃部炎癥出現(xiàn)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fā)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腸道疾病 中國臺灣科學家發(fā)現(xiàn),脂肪堵塞在腸道里,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通便不暢。 疲勞 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tǒng)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昏昏欲睡。 癌癥 日本科學家指出,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老年癡呆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fā)現(xiàn),大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骨質(zhì)疏松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zhì)疏松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tǒng),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神經(jīng)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zhì)其他部位,誘發(fā)神經(jīng)衰弱。 這樣合理安排飲食: 滿分早餐食譜 : 1個完整的橙子 1杯咖啡 2片全麥面包 1份西紅柿炒雞蛋。 加餐──10:30 要知道,在早上7點到10點之間的這個時間段,你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在其他時間段快上40%.所以,此時你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來幫你集中精力、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 滿分加餐 1根香蕉。 午餐──12:30 同事們都開始逐漸起身,這也是你的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是吃午餐的最佳時間。此時你體內(nèi)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jīng)遠不如早餐的時候,所以用餐時需要細嚼慢咽,萬萬不能一邊盯著電腦一邊吃午餐。不僅容易發(fā)胖,營養(yǎng)也無法吸收。 滿分午餐 : 含豐富纖維的蔬菜 紅肉類肉食 主食。\ 下午茶──15:30 這也是需要立即補充能量的時候,因為你體內(nèi)的葡萄糖含量已經(jīng)大大降低,不僅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開始冒頭,如果再不及時補充能量,你的工作就很難順利、愉快地進行下去了 滿分下午茶 : 富含粗纖維的杏仁或葡萄干。 晚餐──18:30 晚餐一定要在睡前4個小時解決,這是食物在胃腸道中完全消化吸收所需的時間。否則帶著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僅會堆積脂肪,你的睡眠質(zhì)量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滿分晚餐 :) 富含蛋白質(zhì)的海鮮或豆類 主食。 好處: 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有一句話,叫病從口入,健康和疾病一樣都是吃出來的,只有知道飲食的結構,營養(yǎng)素,合理均衡的飲食,才能獲得健康,相反則吃出疾病。中午多吃,晚上少吃。早飯必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消化與吸收 2019年秋六年級科學上冊 2.2消化與吸收教案 湘教版 2019 六年級 科學 上冊 2.2 消化 吸收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6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