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學院附中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
《山西省呂梁學院附中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西省呂梁學院附中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呂梁學院附中2018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歷史試卷 題號 一 二 總分 得分 注意:本試卷包含Ⅰ、Ⅱ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中相應的位置。第Ⅱ卷為非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答案寫在試卷上均無效,不予記分。 請點擊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48.0分) 1. 夏朝時候,由天下為公變?yōu)樘煜聻榧?,這種家天下時代的開啟,從政權更替的角度看是指( ?。? 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舉制 B. 郡縣制取代世官世祿制 C. 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 科舉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 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豐年和降雨的卜辭,但奇怪的是他們不是直接向他們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請求,而是托祖先轉達。據(jù)此我們可以判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國家大事完全通過占卜來決定 C. 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觀念已經形成 3.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tǒng)一的“雅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應起源于現(xiàn)在的( ) A. 河南 B. 河北 C. 陜西 D. 山東 4. 有學者把周王朝實行的某種制度稱為“親屬等差遞減制度”,并認為這一制度雖然不能根絕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陰謀、流血和戰(zhàn)爭,它的力量影響中國社會達三千年之久。該學者評價的制度是( ?。? A. 世官制 B. 嫡長子繼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權制 5.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輝縣琉璃閣發(fā)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這反映了( ?。?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潰 C. 等級制度的顛覆 D. 禮樂制度的破壞 6. 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下令鑄造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壽永昌”八個字,被視為國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斷傳承和爭奪。在帝王眼中,玉璽的價值主要在于( ?。? A. 證明皇位正統(tǒng) B. 體現(xiàn)皇權獨尊 C. 保證皇位世襲 D. 震懾割據(jù)篡權 7.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還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進行暗訪、調查。這位高官應是( )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8. 有論者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tǒng)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 A. 郡縣制利于國家統(tǒng)一 B. 郡縣制加強了君主專制 C. 國家統(tǒng)一是郡縣制實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設郡、縣的首倡者 9. “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大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分析大量的史實,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下列對郡縣制的敘述屬于“史識”的是( ?。? A. 它分郡縣兩級,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B. 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郡縣制開中國單一制國家組織結構先河,影響深遠 D. 郡縣制是中央對地方政權進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10. 如圖是西漢初年實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這一體制( ) A. 吸取前朝教訓,否定了秦的郡縣制度 B. 吸取前朝教訓,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C. 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一致,鞏固了劉姓王朝統(tǒng)治 D. 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背離,容易造成了地方割據(jù)勢力 11. 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 ?。? A.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 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 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12. 唐朝時期,大將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戰(zhàn)事,就統(tǒng)兵出征,軍事行動結束,就回朝任宰相、尚書等高級文職。兩宋時期,在“樞密使”、“樞密副使”中具文官資歷的人數(shù)占91%.這反映了宋代的治國方略是( ) A. 強干弱枝 B. 分散軍權 C. 重文輕武 D. 守內虛外 13. 唐代科舉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屢顯的家族,400余任宰輔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楊、杜二姓各占11人,盧氏、鄭氏分別占10人和8人。這反映出當時( ?。? A. 科舉制度不能選拔優(yōu)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壟斷官員選拔 C. 門閥士族仍然具有較大影響 D. 世卿世祿制度再度實施 14. 說明太祖曾寫詩一首來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上述問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A. 明太祖出身貧苦,親政理事 B. 政權剛建立,官僚體制不健全 C. 廢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D. 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15. 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材料反映的本質是 A.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機構 B. 內閣大臣等同于宰相 C. 內閣強化了君主專制 D. 皇帝成為政府的真正領袖 16. 據(jù)清代《養(yǎng)吉齋叢錄》記載:“軍機處自嘉慶后,凡軍機大臣只準在軍機處輸諭旨,部院稿案不準在軍機處輸,司員不準至軍機處啟事,軍機章京辦事處不許閑人窺視?!边@些規(guī)定的目的是 A. 分化內閣權力 B. 維護政治紀律 C. 提高行政效率 D. 減少決策失誤 17. 希臘半島的地理特征對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戰(zhàn):山多、石多,土地貧瘠,巴爾干山脈更是阻礙了人們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時代希臘社會的發(fā)展主要依靠( ) A. 農業(yè)生產 B. 海外殖民 C. 奴隸貿易 D. 海外貿易 18. 公元前427年,希臘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達。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將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處死,婦女兒童罰作奴隸。第二天,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據(jù)此可知,在古代( ?。? A. 希臘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權 B. 公民決定雅典城邦重大決策 C. 大邦爭霸阻礙了希臘統(tǒng)一 D. 雅典公民大會有時違背民意 19. 雅典城邦時代戲劇流行,在戲劇公演上眾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個場合中,在同一個時段里經歷同一種感受,他們一個挨一個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會在他們之間流動…每個人都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與其他觀眾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表明戲劇公演( ?。? A. 強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則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開放性 C. 調動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 D. 培養(yǎng)了雅典公民的集體意識 20.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同聲贊譽梭倫是“優(yōu)良的改革家”。這是因為梭倫改革()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C. 將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黃金時代” D. 確立了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21. “克里斯提尼創(chuàng)立了這一機構,并以抽簽的辦法保證各部落各區(qū)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額參與其中。……以其龐大的規(guī)模避免為某一派別單獨控制?!辈牧现械摹斑@一機構”是( ) A. 公民大會 B. 公民陪審法庭 C. 五百人議事會 D. 十將軍委員會 22.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稱:“貧窮也不再是障礙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國家,不管他的境況有多黯淡?!辈死餅榱讼@種“障礙”采取的措施是( ?。? A. 給擔任公職的公民發(fā)放津貼 B. 逐步廢除財產等級制 C. 以抽簽方式組成“五百人會議” D. 對野心家實施“陶片放逐法” 23. 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某同學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寫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個改革家。他活躍于政治舞臺,在他努力下,債務奴隸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國家得以形成?!睂τ谶@段文字,下列評語中比較恰當?shù)囊粭l是 A. 結論和史實都有誤 B. 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C. 結論正確,史實有誤 D. 結論有誤,史實正確 24. 近年來,一些歷史學家在討論雅典政治文明時出現(xiàn)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有些學者否認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會的政治權利只屬于公民集團,而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數(shù),婦女、外邦定居者、奴隸都對政治事務沒有發(fā)言權。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把民主國家定義為全體公民都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利,因此,雅典毫無疑問是最民主的國家。這兩種觀點都( ) A. 忽視了雅典民主的時代性 B. 有助于還原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真相 C. 歷史真相不明,難于評價 D. 掩蓋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階級實質 第II卷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 25.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祿: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禮記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歷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 ──《史記》 材料四指鹿為馬的故事。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時為丞相)勢傾人主,老臣皆被黜。嘗遇朝會,乃使人獻鹿于帝,高指曰:“此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 請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4分) (2) 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誰?你的判斷依據(jù)是什么?他創(chuàng)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5分)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說明秦朝的制度存在著什么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6. (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 ,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tǒng)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漢書》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作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 材料三 (宋)開寶五年,太祖詔……宰相。樞密使候(等待)對殿廬,次年六月,又命參知政事升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輪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權。 ——據(jù)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材料四 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皇明祖訓祖訓首章》 請回答: (1) 我國丞相制度設立于哪一朝代? 據(jù)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職能。(3分) (2) 據(jù)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稱和主要作用。(3分) (3) 據(jù)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權的舉措。據(jù)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現(xiàn)。(3分) (4) 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我們古代政治制度變革的主要趨勢。(3分) 27. (14分)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實施統(tǒng)治,和當時選官制度存在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 材料一: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材料二: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jù)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二者茍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沈者哉!--《晉書?段灼傳》 材料三: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選官制度的變化有過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住,烏聚云合?!? 唐行科舉制度,凡舉士銓官,皆重考試。自魏晉以來,造成門閥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廢除。且科舉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門第之風亦衰,此實為中古社會上一大變革也。--鄧之誠《唐之制度??婆e》請回答: (1)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什么選官制度?(2分)這些選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2)結合材料三與所學,分析科舉制有何積極意義。(6分) (3)結合材料與所學,歸納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趨勢?(4分) 28. (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時期,雅典曾經實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會上,凡公民認為某個人的行為有損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寫在陶片上。如寫名的人數(shù)超過六千,就意味著多數(shù)通過,那個人就要被流放國外十年。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執(zhí)政時代,該機構在法律上擁有全部的最高政權。雅典公民大會約每隔10天集會一次,決定國家大事,雅典國家的全部機關均隸屬于此。議事會的議員是用抽簽方法從年滿30歲的公民中選出,10個部落各選出50人組成所謂議員團,每個議員團輪流執(zhí)行議事會的職務。它不僅從事一般審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動中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十人擁有最大的政治權力,戰(zhàn)時他們統(tǒng)帥陸海軍,掌握一切外交事務。 ——臧嶸《歷史》 材料三:關于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總數(shù) 雅典公 民總數(shù) 陪審、審判人員及產生方式 表決 形式 程序 罪 名 陪審員 審判員 產生方式 約40萬 約4.2萬 6000 501 抽簽 舉手 一審制 瀆神和蠱惑青年 ⑴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它對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何借鑒意義?(4分) ⑵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有哪些?( 4分) ⑶據(jù)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缺陷。(4分) (4)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2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夏朝的建立,世襲制度開始建立,禪讓制消失,國家暴力機關開始出現(xiàn),“家天下”替代了“天下為公”的局面.故C正確. A是選官制度.故排除. 郡縣制涉及是對地方的管轄.故排除B. D也是相關制度.故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情況.關鍵信息是:由天下為公變?yōu)樘煜聻榧遥?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 2.【答案】D 【解析】 從題干情境看,商王求豐年和降雨的“卜辭”不是向最高神-“帝”請求,而是“托祖先轉達”,說明祖先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觀念已經形成。 故選:D。 解答的關鍵是從“但奇怪的是他們不是直接向他們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請求,而是托祖先轉達”切入,結合商朝的政治制度進行思考。 本題考查了商朝的政治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難度適中。 3.【答案】C 【解析】 本題以西周時期“周禮”與“雅言”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jù)題干材料中“周代分封制”“周禮”與“雅言”等信息說明是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西周最初統(tǒng)治范圍在鎬京即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 故選:C。 本題考查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要了解掌握西周建立時期的周王直接統(tǒng)治區(qū)域和都城。 注意掌握西周建立和分封制的基礎內容,了解當時周王直接統(tǒng)治區(qū)域及主要封國與今天相對應的大致地理位置。 4.【答案】B 【解析】 根據(jù)題干材料“親屬等差遞減制度”可以看出題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最大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故B項符合題意; ACD三項都與題意不符。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此題需要學生掌握西周宗法制的特點。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西周宗法制的特點和影響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5.【答案】D 【解析】 依據(jù)題干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周禮規(guī)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諸侯墓出現(xiàn)九鼎,說明春秋時期禮樂制度的破壞,故D項正確。 ABC三項均不符合,應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春秋時期禮樂制度破壞的表現(xiàn)。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結合周禮內容分析理解即可。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疾閷Υ呵飼r期禮樂制度破壞的表現(xiàn)的把握,考查學生解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認為有了玉璽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故A項正確.三項B、C、D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故選A. 本題以傳國玉璽為切入點,考查皇帝制度中皇位正統(tǒng)的特征. 皇帝制度: 1、特征: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 2、本質:君主專制. 3、評價:(1)積極影響:第一,皇帝制度強調集中、大一統(tǒng)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據(jù)性和分散性.在這一思想的主導下,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統(tǒng)一是歷史的主流,這對于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項政令統(tǒng)一,這有利于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 (2)消極影響:這一制度畢竟是一種剝削制度,對廣大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造成他們的極端貧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封建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使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在明中期以后停滯不前,落在世界先進國家的后面. 7.【答案】D 【解析】 A協(xié)助皇帝管理軍務,排除; B是漢朝時設立的,排除; C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排除; D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符合題意,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協(xié)助皇帝管理軍務) 8.【答案】A 【解析】 題干材料中表明,郡縣制的實施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實。說明對新統(tǒng)一國家的鞏固有利,故A符合;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C項內容與史實不符,在秦朝統(tǒng)一前,諸侯國中郡縣制已有存在,同樣,D項中秦始皇首倡郡、縣與史實不符。故排除CD。 故選:A。 本題考查郡縣制,要求了解秦始皇統(tǒng)一后采取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重點掌握郡縣制的確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本題重點是對題干中郡縣制與統(tǒng)一措施的落實之間的因果關系要理解清楚,其次對郡縣制的設置過程和影響要把握。 9.【答案】D 【解析】 A.選項表述的是編制的基本內容,屬于史實。 B.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是郡縣制的內容,也屬于史實。 C.郡縣制開中國單一制國家組織結構先河,影響深遠這是對郡縣制的影響的評論,屬于史論。 D.郡縣制是中央對地方政權進行有效控制的制度是從中央和地方權力劃分的角度,對郡縣制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以后得出來的科學結論,屬于史識。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郡縣制,要求學生結合郡縣制的具體內容特征來進行分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對郡縣制的基本內容準確,其次要理解材料“史實”“史論”“史識”的基本意思,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文字內容與圖片內容反映的是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度,既繼承了秦的郡縣制度,又實行分封制;結果造成“七國之亂”。據(jù)此可知D正確。 A明顯錯誤,故排除。 B說法與是實不符,故排除。 C說法也與史實不符,故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西漢加強中央集權的相關知識。對郡國并行制相關信息的正確掌握是解題的關鍵。 本題涉及考查西漢初期實行郡國并行制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有一定的難度。 11.【答案】B 【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的運轉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 故選B. 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運行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 本題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為考查背景,考查對三省六部運轉方式及程序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課本知識點的識記能力. 12.【答案】C 【解析】 從題干材料,兩宋時期,在“樞密使”、“樞密副使”中具文官資歷的人數(shù)占91%可以看出宋代的治國方略是重文輕武。ACD都是北宋初期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措施,但不符合題干意思。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宋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宋:以集中軍權入手,把地方的軍權、行政權、財權和司法權都收歸中央,鏟除藩鎮(zhèn)割據(jù)的基礎;重文臣輕武將;重中央輕地方;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現(xiàn)象。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宋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的了解。 13.【答案】C 【解析】 A、科舉制度的重大意義是為國家選撥了優(yōu)秀的人才,故此項錯誤; B、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占一定的比例,而達不到選項說的對官員選撥的壟斷,故此項錯誤; C、材料中表示的含義是雖然科技制度使得優(yōu)秀的人才得到選撥,但是在官員中世家大族仍占一定的比例,可見門閥士族對科舉制度仍有一定的影響,故此項正確; D、世卿世祿制度材料中未涉及,故錯誤; 故選C. 本題以科舉制度宰相的出身為切入點,細致地考查了科舉制度的不足之處,綜合考查了學生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 材料中涉及了科舉制度,在學習科舉制度時,要對科舉制度在隋唐以及明清時期的發(fā)展狀況進行重點把握,同時結合此題要對科舉制度進行綜合評價掌握. 14.【答案】C 【解析】 A.朱元璋的個人出身,不可能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肯定是從國家政治權力角度來考慮. B.官僚體制不健全,更不應該廢除宰相制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制度被廢除以后,皇帝的行政負擔加重. C.之所以出現(xiàn)皇帝行政負擔加重,是因為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直接將六部提升為中央的最高行政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 D.材料反映的是皇帝行政負擔加重,而體現(xiàn)不出政府行政效率低.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明朝中央官制的特點,要求學生結合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影響來分析. 最終廢除了宰相制度,盡管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也造成了皇帝行政負擔的加重,后來不得不設置殿閣大學士幫助他處理全國的政務,后來演變?yōu)閮乳w制度. 15.【答案】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內閣制度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閣加強君主專制的產物,皇帝在法理上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也在強調內閣強化了君主專制,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是現(xiàn)象而非本質,不符合題意,排除;內閣大臣不等同于宰相,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為政府的真正領袖,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 16.【答案】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清代軍機處的特點,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據(jù)題目中的信息“部院稿案不準在軍機處輸,司員不準至軍機處啟事,軍機章京辦事處不許閑人窺視”體現(xiàn)了軍機處的保密制度較為嚴格的特征,體現(xiàn)了政治的紀律性,故B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B。 17.【答案】D 【解析】 從材料和所學的知識可知,希臘有著解獨特的地理自然環(huán)境,導致農業(yè)發(fā)展無法實現(xiàn)自給,但有利于葡萄、橄欖等經濟作物生長,可加工后對外換取糧食,半島內部交通不便,但優(yōu)良的港口和便利的航海條件,促使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因些D項符合;由于半島土地少且貧瘠,農業(yè)生產無法實現(xiàn)生活自給,故A排除;海外殖民和奴隸貿易是發(fā)展的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故排除BC.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古代希臘文明,要求了解獨特的地理自然環(huán)境影響了古希臘的政治經濟及思想文化.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辨別古希臘的經濟活動中主要形式. 18.【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說明公民決定著雅典城邦重大的決策,故B正確,排除D。 依據(jù)材料“臘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達。”可知A錯誤,故排除。 C材料不能體現(xiàn),故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關鍵信息是“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將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處死,婦女兒童罰作奴隸。第二天,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依據(jù)材料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結論,難度適中。 19.【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經歷同一種感受”、“每個人都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說明強調的是個人與城邦的關系,個人屬于城邦的一部分,而不是強調人人平等,體現(xiàn)民主的開放性和體現(xiàn)調動公民參與政治熱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故D正確,排除ABC。 故選:D。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從所學知識中雅典“公民”概念,再聯(lián)系材料內容進行判斷。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注意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歷程,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 20.【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xiàn)相關歷史基礎知識,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jù)題干材料關鍵信息“贊譽梭倫”、“優(yōu)良的改革家”,可知,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項: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表述正確,A符合題意;其余BCD三項表述均不符合史實,故排除BCD。綜上,本題正確答案選A。 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倫改革 21.【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以抽簽的辦法保證各部落各區(qū)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額參與其中?!云潺嫶蟮囊?guī)模避免為某一派別單獨控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是指雅典按10個地區(qū)部落選出的500人會議,C項符合題意;A項不是在克里斯提尼時期創(chuàng)立的,排除;BD同材料無關。故選C。 22.【答案】A 【解析】 A.根據(jù)“貧窮也不再是障礙物”可知要給貧困公民參政創(chuàng)造條件,正確。 B.逐步廢除財產等級制是伯利克里的設想,沒有實現(xiàn),排除。 C.以抽簽方式組成“五百人會議”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內容,排除。 D.“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內容,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古希臘民主的進程。高考一般從以下角度考查:①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②雅典民主政治的機構、特點;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④雅典民主政治與其他國家政治制度的比較。 伯利克里改革措施: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 (2)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進一步擴大;陪審法庭成為最高司法與監(jiān)察機關 (3)向公民發(fā)放“觀劇津貼” 23.【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書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歷程中一些歷史概念的把握程度。根據(jù)所學知識,“在他努力下,債務奴隸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國家得以形成”這不符合雅典民主的史實。所以答案選C。 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 24.【答案】A 【解析】 解讀題干,對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這是觀點認識上的偏差.共同的錯誤在于都是站在當代的角度、按照當代人對民主政治的理解出發(fā)去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視了雅典民主的時代性,即過分美化和過分貶低.材料中的前一種觀點承認了有點民主的階級性,排除D;B、C敘述錯誤. 故選A.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由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準確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特點、實質、評價等考點. 25.【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2分)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2分) (2)秦始皇;(1分)依據(jù):他自稱皇帝;(1分)創(chuàng)建了中央集權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3分) (3)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1分)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2分) 【解析】 (1)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考查學生閱讀理解信息和根據(jù)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侯、伯、子、男都擁有不同數(shù)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是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國家政權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的格局。根據(jù)材料二中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小宗必須服從大宗,以血緣的親疏來劃分政治等級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關系: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緣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體表現(xiàn)。 (2)本題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權制,考查學生準確解讀、獲取材料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材料三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闭f的是滅掉六國,完成天下統(tǒng)一。由此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根據(jù)所學可知他創(chuàng)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等。律令則是秦律。本題需要學生對秦朝政治制度的內容加以了解。 (3)本題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演變,考查學生準確解讀、獲取材料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材料四“趙高(時為丞相)勢傾人主”、“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反映了趙高權勢過大,危及皇帝, 說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的統(tǒng)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根據(jù)所學作答即可,但要做到答出具體的措施:漢:漢武帝建立新的決策機構“中朝”,成為朝廷決策的重要機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 26.【答案】(1)朝代:秦朝 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3分) (2)名稱:三省六部制 作用:相互牽制。分散相權、加強皇權(3分) (3)舉措:設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散相權 表現(xiàn):廢除丞相制度。(3分) (4)趨勢:削弱相權直到廢除,強化皇權(3分) 【解析】 (1)本題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丞相制度設立于秦朝,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tǒng)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以得出其職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2)本題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根據(jù)材料“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作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敚瑒t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結合所學可知其作用是相互牽制,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3)本題考查宋代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根據(jù)材料”樞密使候(等待)對殿廬,次年六月,又命參知政事升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輪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權“可知宋代設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散相權。根據(jù)材料四可知明代廢丞相,權分六部。 (4)本題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變革的主要趨勢。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 27.【答案】(1)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任人唯親,徇私舞弊,選官權為貴族門閥把持,不利于選拔人才.(2分) (2)積極意義: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擴大統(tǒng)治基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與行政效率;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了中央集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每點2分,答三點以上。 (3)趨勢:選拔范圍趨向廣泛(全民);選官原則趨向公平、公正、公開;選拔標準逐漸以學識才能為主;選官權向中央集中.(任意兩點,每點2分)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要求學生結合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內容特征來分析. (2)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只要求學生結合科舉制的內容和意義來分析. (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fā)展的過程和特征來分析. 解答本題要對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具體內容和特征以及影響準確把握,同時要分析材料的內容,有較強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28.【答案】(1)特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維護公民的利益(或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 2分)借鑒: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執(zhí)政為民;應加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監(jiān)督(一點即可)。(2分) (2)主要機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十將軍委員會。(4分) (3)存在問題:民主范圍狹隘;程序和表決方式簡單;參政方式原始(或抽簽參政容易導致公共權力濫用)。(任答2點,4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材料解讀并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第一小問通過材料中信息“凡公民認為”、“人數(shù)超過六千,就意味著多數(shù)通過”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得出;第二小問則根據(jù)第一小問得出的特征,再結合所學知識和我國社會實際歸納得出。 (2)通過材料中的信息“雅典公民大會”、“議事會的議員是用抽簽方法從年滿30歲的公民中選出,10個部落各選出50人組成所謂議員團……”、“從事一般審判工作”、“十人擁有最大的政治權力,戰(zhàn)時他們統(tǒng)帥陸海軍,掌握一切外交事務?!钡?,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得出。 (3)通過圖表中信息歸納、分析得出答案。雅典公民占總人口比重較小,可得出民主范圍狹隘;通過抽簽方式和舉手表決形式,得出程序和表決方式簡單;在綜合整個圖表得出參政方式較原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2分)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2分) (2)秦始皇;(1分)依據(jù):他自稱皇帝;(1分)創(chuàng)建了中央集權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3分) (3)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1分)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2分) 26.【答案】(1)朝代:秦朝 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3分) (2)名稱:三省六部制 作用:相互牽制。分散相權、加強皇權(3分) (3)舉措:設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散相權 表現(xiàn):廢除丞相制度。(3分) (4)趨勢:削弱相權直到廢除,強化皇權(3分) 27.【答案】(1)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任人唯親,徇私舞弊,選官權為貴族門閥把持,不利于選拔人才.(2分) (2)積極意義: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擴大統(tǒng)治基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與行政效率;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了中央集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每點2分,答三點以上。 (3)趨勢:選拔范圍趨向廣泛(全民);選官原則趨向公平、公正、公開;選拔標準逐漸以學識才能為主;選官權向中央集中.(任意兩點,每點2分) 28.【答案】(1)特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維護公民的利益(或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 2分)借鑒: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執(zhí)政為民;應加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監(jiān)督(一點即可)。(2分) (2)主要機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十將軍委員會。(4分) (3)存在問題:民主范圍狹隘;程序和表決方式簡單;參政方式原始(或抽簽參政容易導致公共權力濫用)。(任答2點,4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2分)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2分) (2)秦始皇;(1分)依據(jù):他自稱皇帝;(1分)創(chuàng)建了中央集權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3分) (3)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1分)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2分) 26.【答案】(1)朝代:秦朝 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3分) (2)名稱:三省六部制 作用:相互牽制。分散相權、加強皇權(3分) (3)舉措:設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散相權 表現(xiàn):廢除丞相制度。(3分) (4)趨勢:削弱相權直到廢除,強化皇權(3分) 27.【答案】(1)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任人唯親,徇私舞弊,選官權為貴族門閥把持,不利于選拔人才.(2分) (2)積極意義: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擴大統(tǒng)治基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與行政效率;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了中央集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每點2分,答三點以上。 (3)趨勢:選拔范圍趨向廣泛(全民);選官原則趨向公平、公正、公開;選拔標準逐漸以學識才能為主;選官權向中央集中.(任意兩點,每點2分) 28.【答案】(1)特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維護公民的利益(或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 2分)借鑒: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執(zhí)政為民;應加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監(jiān)督(一點即可)。(2分) (2)主要機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十將軍委員會。(4分) (3)存在問題:民主范圍狹隘;程序和表決方式簡單;參政方式原始(或抽簽參政容易導致公共權力濫用)。(任答2點,4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山西省 呂梁 學院附中 2018 2019 年高 歷史上 學期 第一次 月考 試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29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