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導學案(教師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青玉案導學案(教師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題
青玉案元夕
學習目標
1. 理解“他”的寓意,領悟作者的愛國情操。
2. 學習、理解并掌握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一一反襯。
學習重、難點
1. 理解“他”的寓意,領悟作者的愛國情操。
2. 學習、理解并掌握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一一反襯。
【活動方案】
活動一:讀懂作品,理解子詞句意
1、 本詞以“元夕”為題目,詞的上片,詞人寫了元宵節(jié)的哪些意象?
(內容:火樹銀花,寶馬雕車,鳳簫,玉壺,玉龍形的燈。
總之,這里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 者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 常,盛況空前。)
2、 寫兀宵
2、燈會,用滿天星雨就已經(jīng)形容了花燈的豐富多樣,但是作者又用玉壺、 魚龍來形容燈火輝煌的景象,這種鋪排的手法給我們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明確:花燈閃亮,煙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魚舞龍,萬人空巷,美女云集,搖曳 多姿,熱鬧非凡。
3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
作用?
提示:這兩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燈火比作千樹花,后句把滿 天的煙花比作似雨點般落下的星星,極為形象的渲染了兀宵之夜張燈結彩,煙花
怒放的喜慶景象。
4 ?“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這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 達作用?
提示:這兩句用了借代的
3、手法,“香” “暗香”均是借體香來指代那些打扮得花
枝招展,爭相去看燈、戲耍的女子,這樣寫含蓄而又生動,這些女子的歡鬧與下
文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貴。
5、 下片寫了哪些形象? “那人”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沒加入狂歡的行列?
明確:盛妝艷服的麗人和孤高脫俗的美人。那人是一個孤高 脫俗、傲然不群
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內心十分孤獨、寂寞。
6、 這兩個形象有什么關系?
明確:用盛妝艷服的麗人來反襯孤高脫俗的美人。
活動二:讀通作品,把握思想情感
1.梁啟超以為最后三句“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衡館詞選》),
這首詞中寄寓了詩人
4、自己什么樣的“懷抱”?
明確:盛妝麗人紛紛走過,卻都不是自己意中關切之人,分明已沒什么希望了,
卻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殘燈下,正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尋找與等待的那
個,原來“他”在這冷落之處,也似有所待?!澳侨恕笔且粋€自甘孤獨寂寞和不
同流俗的人。
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許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這首詞中的“那人” 形象,何嘗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寫照?寫這首詞的時候,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他 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已經(jīng)好幾年了。詞里所謂“燈火闌珊處”,可能也就是作者 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寫照?!澳侨恕笔且粋€象征性的人物,詞人對他的 追求,憐其“幽獨”,其實“別有懷抱”,含
5、蓄的表達了詞人自己不愿隨波逐流 的美好品格。
活動三:讀透作品,賞析藝術手法
1. 詞人塑造了“他”這個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
對“那人”的形象,詞人是把她放在火樹銀花的元宵佳節(jié)極其熱鬧的背景上,連 用兩層比襯的手法來塑造的。詞的開頭寫燈火場景,對那些“笑語盈盈”的觀燈 婦女來說是正襯,而對孤高的“那人”來說則是反襯。越寫燈火熱鬧,越見“那 人”孤高的品格。那“寶馬雕車”中的人兒和戴著“蛾兒” 、“雪柳”的婦女,對
那人也是反襯。詞人運用兩層襯托手法,對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 用。
2. 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作賞析。
本詞藝術特色:
①托寓手法。詞中借對元宵盛況
6、的描寫,表現(xiàn)“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 格,寄托了詞人的理想人格一一不同流俗,志懷高遠,別有所求的志向。
②兼具婉約、豪放兩種風格。從文本的行文方式看,與傳統(tǒng)的婉約詞并無二致。 但從所寄托的內容主題看,這是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深含著 一股陽剛之氣。這是豪放詞的特點。此詞寄勁于婉,寓剛于柔,婉約其表而豪放 其中。
【檢測反饋】
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病!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 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7、?!?
你認為自己處在哪一種境界?這對你的人生有何啟發(fā)?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
理即可)
辛棄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樂》都是寫元夕的,試比較二者在立意和表現(xiàn) 方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
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jié)作為描寫對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xiàn)方法上, 都用了對比手法。
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于燈火
8、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 借以表現(xiàn)自己不同
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
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fā)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
比喻、白描、對比、渲染等
多方面的對比(今昔、他人與我、樂與悲)以樂寫哀等。
這兩首詞的共同之處是:
其不同之處是: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兀宵沒有牽涉, 而李詞對今年的兀宵的用筆
方式與辛詞不冋,并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 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冋。 李詞所抒發(fā)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 而辛詞則
是表現(xiàn)了不冋流俗的理想追求, 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并由此
帶來的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 從而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 在對比手法上,
二者也有所不冋,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 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
本詞表面極寫兀宵節(jié)燈火輝煌、 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只知沈醉
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 美人形象,從中表現(xiàn)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