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名師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名師導學案(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名師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落實文言基礎(chǔ)知識,疏通文意。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
3、文化傳承與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學目標和人生目標上的啟示意義。
【課前預(yù)習】
作品簡介:《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
2、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zhuǎn),前后呼應(yīng),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居“三禮”之首?!抖Y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有重要影響。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jīng)孔子的弟子曾參整理成文?!吨杏埂肥恰翱组T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
3、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jù)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四書章句集注》,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
一、導入
河南大學的校訓: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東南大學的校訓:止于至善。廈門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大家知道名校校訓都出自哪里嗎?
二、閱讀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請思考:“三綱”“八目”
4、具體指的是什么?
三、反饋
“三綱”: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討論
1、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注意:明、止、治、齊、致、格物、壹是、而。
2、小組合作,思考“三綱”“八目”的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并談?wù)劚疚膶δ愕膯⑹尽?
五、展示
分組、分段疏通文意;思考“三綱”“八目”的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并談?wù)剢⑹尽?
六、點評
5、
(1)致:①招致、引來②送出③表達④獻出⑤得到⑥情趣⑦集中
(2)倫理道德教育的精神貫串在《大學》教育綱領(lǐng)的始終。在《大學》的體系里,道德對人的生活及價值具有本源的意義。倫理道德既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根本。從教育過程來說,倫理道德教育既是教育的起點,又是教育的歸宿;既是教育的依據(jù),又是教育的內(nèi)容和途徑;既是教育的過程,又是教育的目的。《大學》以倫理道德教育為核心,構(gòu)成了一個自生自成、自我說明的封閉體系:
“三綱領(lǐng)”的起點是“明明德”,這“明德”是先天完善和自足的。它的實質(zhì)是儒家思想的性善論的推衍,是農(nóng)業(yè)文化的重人本色的
6、歸納,既是內(nèi)在的,又是超越的,它是自然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總合,但它又能依靠人的本能、依靠天賦之德本身的力量加以發(fā)揚光大,從而實現(xiàn)人的完善和價值。因此,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目的等,都能在那本來的“德”中找到根據(jù)?!坝H民”則是“明明德”的自然外化,是使人明“明德”的過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止于至善”,而所謂“至善”的社會也是一個和美的理想的人倫社會,教育的起點和終點、過程和內(nèi)容、目的和方法都統(tǒng)一到了倫理道德上?!鞍藯l目”的起點是“格物”,而所格之“物”,但其主要內(nèi)容并不是生產(chǎn)、生活實踐,而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即倫常道德。
七、檢測
7、
1.下列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知止而后有定/止:終止。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此謂誠于中,形于外/形:表現(xiàn)。D.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慎:謹慎。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D?。?
A.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B.①知所先后,則近道矣②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C.①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D.①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8、②桀、紂帥天下以暴
3.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直接闡述“大學之道”的一項是( B?。?
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②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
4.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9、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C.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否則,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這說明他們也要“慎獨”。
八、應(yīng)用
【拓展閱讀】
1、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10、
4、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5、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其德薄者其志輕。
8、至誠無息。
9、臨財勿茍得,臨難勿茍免。
10、仁者莫大于愛人。
11、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12、舉大事必慎其終始。
13、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14
11、、古之建國,教學為先。
15、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16、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17、誠者,物之終紿,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18、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
19、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20、古者為政,愛人為大。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比怏w的生命是短暫的,仕宦的顯達也無法長久。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去追求“死而不
12、朽”的精神永恒,于是便有了“立德、立功、立言”之說。從古至今,“三立”一直在激勵著知識分子兀兀窮年,上下求索,也因此成就了中華民族無數(shù)圣哲先賢。歷史的腳步不斷前行,但“立德、立功、立言”對于今天的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依然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標題直接使用名言,凸顯中心。)
①2019年3月4日,新時代領(lǐng)路人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shù)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lián)組會時說:“希望大家堅持用明德引領(lǐng)風尚?!蹲髠鳌分v‘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13、。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會影響力大,理應(yīng)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保ㄩ_篇點題,由新時代領(lǐng)路人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shù)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lián)組會時的講話引出“三立”話題。)
②“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蹲髠鳌肥鞘饭僮笄鹈鳛榻忉尶鬃拥摹洞呵铩匪Q《春秋左氏傳》,被奉為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引言相關(guān)內(nèi)容是:公元前549年,晉國執(zhí)政范宣子向魯國大夫叔孫豹請教何為“死而不朽”時說:“我先祖從舜、夏、
14、商、周以來,世襲貴族不輟,這就是不朽吧?”叔孫豹回答:“這只不過是世代為官受祿,并非不朽。魯國賢臣臧文仲去世已久,但他的話還在流傳,所謂不朽,當如是!我聽說‘人生最高目標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yè),再次是著書立說’,如果能在其中一點有所建樹,流芳百世,雖逝猶生?!保ń淮叭ⅰ钡挠蓙?。)
③叔孫豹把這種不朽觀用立德、立功、立言加以界定(即“三立”或“三不朽”),并對世俗觀念予以清晰的價值導向,體現(xiàn)出可貴的文化自覺。唐代孔穎達《左傳正義》對“三立”闡釋為:“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薄叭ⅰ卑讶松鷥r值標準精確定
15、位,使古圣先賢超越個體生命融入無限的“大我”而獲得精神永生,并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所在,對后世影響深遠。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為名,即取此意。歷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響人生成功的這“三部曲”,共同譜寫出華夏文明史,如周公、管子、孔子、孟子、張良、諸葛亮、唐太宗、范仲淹、王陽明等等。(重要性分析?!叭ⅰ斌w現(xiàn)出了可貴的文化自覺。)
④成就冠絕明代的王陽明是其中杰出代表,他融道德、事功和治學為一體,光大儒家內(nèi)圣外王之道。作為軍事家,他出奇制勝,屢平叛亂,成為有氣節(jié)、有擔當?shù)谋Τ级Φ聢A滿。作為思想家,他集“心學”之大成,立論認為:“致良知”就是“明明德”,從“格物致
16、知”到“修齊治平”,都是“明明德”的過程。知行合一既是“明德”之本體,又是“明德”之功用?!懊鞯隆笔潜拘牡牡滦裕@意味著“明明德”需向內(nèi)求,發(fā)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體建立起來,就會自覺自發(fā)地“仁民愛物”。他開宗立派,桃李遍天下,其《傳習錄》《大學問》等書皆為傳世經(jīng)典。他開創(chuàng)一代學術(shù)新風,并引領(lǐng)明清到近現(xiàn)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曾國藩、康有為、孫中山、毛澤東、梁漱溟等都頗為受益。誠如后人在王陽明故居用楹聯(lián)對他一生的總結(jié):“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彼K身力行“三立”,實現(xiàn)人生最高價值,其思想遠播日、韓、東南亞和歐美等地,至今為人樂道。(論述在王陽明身上體現(xiàn)的“三立”及其影響。)
17、
⑤德、功、言三者關(guān)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結(jié)果。儒道釋雖然各自要旨表述有異,但都以立德作為根本?!暗隆笔侵腥A文化的核心理念,本義是遵循自性本心,順應(yīng)自然之道,彰顯人倫價值。具體而言,“德”涵括仁義、誠信、溫良、恭敬、禮讓、謙和等美好品行。周公制禮作樂,確立起以“德”為本的價值觀,后被孔孟發(fā)展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王道仁政,被《禮記大學》發(fā)展為“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學之道”。(重要性分析。論述“三立”之間的關(guān)系。)
⑥“三立”是實現(xiàn)人類終極關(guān)懷的三種根本途徑,體現(xiàn)出一種崇高的價值觀,即人生
18、意義在于奉獻而非索取,個人不應(yīng)只為自己活著,而應(yīng)為群體著想,承擔起應(yīng)盡的責任,為社會作出有益貢獻。前人給我們留下豐厚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我們應(yīng)該給后人留下些什么?人要活得有意義,離不開立德、立功、立言的實踐?!叭ⅰ彪m非易事,卻是人人宜做之事。能否做到“三立”,并不完全取決于職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平凡人也可以做到?!叭ⅰ痹诋敶唵蔚卣f,即做人、做事、做學問。(現(xiàn)實性分析。論述“三立”的重要價值。)
⑦“立德”就是樹立德行的榜樣。這就要求修養(yǎng)身心,尊道貴德,勸善行善,俯仰無愧。作為員工,忠于職守。作為晚輩,孝敬長輩。我們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積極踐行社會主
19、義核心價值觀,凝心鑄魂,以德育人,以道化人,以愛成人?!傲⒐Α本褪墙⒊晒Φ氖聵I(yè)。這不局限于宏圖大業(yè),只要用心做事、造福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崗位都可以建功立業(yè)?!傲⒀浴本褪莿?chuàng)立切實的言論。這要把立德立功的實踐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提煉升華,給人啟迪和激勵。我們當立世界潮頭,通古今之變,發(fā)時代先聲,多出精品力作,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聯(lián)系生活,勉勵號召。)
來源:2019年08月27日《光明日報》02版
作者:趙建永
1.下列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知止而后有定/止:終止。B.致知
20、在格物/格:推究。
C.此謂誠于中,形于外/形:表現(xiàn)。D.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慎:謹慎。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D?。?
A.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B.①知所先后,則近道矣②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C.①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D.①壹是皆以修身為本②桀、紂帥天下以暴
3.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直接闡述“大學之道”的一項是( B )
21、
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②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
4.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C.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否則,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這說明他們也要“慎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