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四節(jié)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四節(jié)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四節(jié)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基礎夯實] 一、識記字音 1.管籥(yu) 2.疾首蹙(c) 3.靈囿(yu) 4.濯濯(zhu) 5.省斂(liǎn) 6.睊睊(jun) 7.作慝(t) 8.徵招(zhǐ sho) 9.瑯邪(y) 二、通假字 1.可得聞與 通歟,語氣詞,嗎 2.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通猶,如同、好像 3.今王田獵于此 通畋,打獵 4.時日害喪 通曷,何日、何時 5.予及女偕亡 通汝,你 6.方命虐民 通放,放棄 7.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通返,返回 8.從獸無厭謂之荒 通饜,滿足 9.景公說 通悅,高興 10.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 通悅,娛樂、歡樂 11.蓋《徵招》《角招》是也 同韶 12.畜君何尤 通慉,喜歡、喜愛 三、古今異義 1.兄弟妻子離散 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 2.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 古義:在那里 今義:順承連詞 3.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古義:到了 今義:介詞,表示另提一事 4.秋省斂而助不給 古義:不足 今義:不給予 四、一詞多義 1.修 2.鼓 3.疾 4.適 5.乎 6.樂 五、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庶民子來 子:像兒子一樣 2.名詞作動詞 (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樂:娛樂 (2)今王鼓樂于此 鼓:演奏 (3)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疾?。夯疾? (4)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王:稱王 (5)出舍于郊 舍:居住 (6)師行而糧食 糧食:征集、運轉糧食 (7)遵海而南 南:南行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成:使……建成 (三)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與眾樂樂 眾:多數(shù)人 2.形容詞作動詞 不得而非其上者 非:責怪、非難 3.形容詞意動用法 (1)賢者亦樂此乎 樂:以……為樂 (2)而民歡樂之 歡樂:以……為歡樂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樂:以……為樂 (4)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憂:以……為憂愁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也”表判斷) 2.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者,……也”表判斷) (二)被動句 暴見于王 (“于”表被動) (三)省略句 不若與人(樂) (省略動詞“樂”) (四)狀語后置 1.王語暴以好樂 (“以好樂”作狀語,后置) 2.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于雪宮”作狀語,后置) 3.今王鼓樂于此 (“于此”作狀語,后置) (五)賓語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有”的賓語,前置) 2.吾何以休 (“何”作“以”的賓語,前置) (六)定語后置 見羽旄之美(“美”作“羽旄”的定語,后置) (七)主謂倒裝 善哉問也 (“問”作主語,“善”為謂語) [課文譯注] (1) (2) (3) 1.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評析] 以天下人之樂為樂,以天下人之憂為憂。 這句話強調(diào)國君與民同憂同樂是統(tǒng)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礎。孟子強調(diào)的國君與民同憂同樂的主張,表現(xiàn)出他反對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孟子的這句名言,深深地扎根在中華民族的內(nèi)心之中,成為后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 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評析] 我們的王不巡游,我們?nèi)绾文軌蛐菹??我們的王不游樂,我們?nèi)绾文軌虻玫骄戎恳谎灿我挥螛罚伎梢宰鲋T侯的榜樣。 晏子引用夏諺說明古代君王巡游給人民帶來的好處,委婉地告訴齊景公巡游應該關心百姓疾苦,希望他能與民同樂,心憂天下,只有這樣,百姓才能樂國君之樂,憂國君之憂。 [問題1] 選文1,孟子為什么說“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明確] 孟子認為只有高興的時候才有心情奏樂,國家治理好了,君王才有好心情。 [問題2] 選文1中的“舉疾首蹙”說明了什么? [明確] “舉疾首蹙”意為“全部頭痛皺眉”,表明了百姓對“君王不與民同樂”的怨恨與無奈。 [問題3] 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為什么會“變乎色”? [明確] 古時歷來重視禮樂,儒家認為禮樂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從音樂可以考察一個國家的興亡盛衰,反對把音樂當作單純的娛樂活動?!跋韧踔畼贰笔怯脕斫袒傩?,安定民心,治理國家,鞏固統(tǒng)治的,與“世俗之樂”截然不同。齊宣王愛好的不是“先王之樂”而是“世俗之樂”,這就與儒家的音樂主張不吻合了。齊王怕受到孟子的批評,因而臉上有點慚愧。 [問題4] 選文2舉周文王與夏桀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明確] 運用正反對比,揭示了君主賢明,深得民心,才能擁有池沼苑囿之樂的主旨。 [問題5] 選文3,孟子在敘述故事的時候,通過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啟發(fā)齊宣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 運用古今對比來啟發(fā)齊宣王,這樣使主旨更加鮮明有力。 [問題6] 體會選文1中孟子與齊王談話中的兩層鋪墊的作用。 [明確] 兩層鋪墊就是孟子的兩次提問和兩次回答,孟子的兩問是“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和“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齊王的兩次回答是“不若與人”和“不若與眾”。說這話的前提是齊王忍不住主動地說:“可得聞與?”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闡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確,一是蓄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重談話氣氛,誘導齊王在思想上趨向自己與民同樂的觀點。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猶豫) B.大戒于國,出舍于郊 (房屋) C.巡狩者,巡所守也 (打獵) D.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建造) 解析:A項,“豫”,游樂;B項,“舍”,居?。籆項,“狩”,巡視。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項是( ) A.謂其臺曰靈臺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 C.舉疾首蹙而相告曰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D.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 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 解析:A.均為代詞,他的。B.介詞,在;介詞,向。C.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D.介詞,用;連詞,表順承。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①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诮裢跆铽C于此?、郾┮娪谕酢、芙裰畼酚晒胖畼芬病、輳墨F無厭謂之荒?、尢熳舆m諸侯曰巡狩?、哂杓芭赏?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⑦ D.①②④⑤⑦ 解析:①說—悅;②田—畋;④由—猶;⑤厭—饜;⑦女—汝。 答案:D 4.下列各項不含有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B.而此獨以鐘名 C.外連衡而斗諸侯 D.賢者亦有此樂乎 解析:A.“王”名詞作動詞,“做王,稱王”;B.“名”名詞作動詞,“命名”;C.“斗”使動用法,“使……斗”。 答案:D 5.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今王鼓樂于此。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民欲與之偕亡。 C.王語暴以好樂。 D.何以能田獵也? 解析:A、D均為賓語前置句。B為正常句式。C與例句均為狀語后置句。 答案:C 二、閱讀理解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9題。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痹唬骸昂脴泛稳纾俊?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裢跆铽C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藷o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則齊國其庶幾乎 (表揣測) B.今王田獵于此 (假如) C.暴未有以對也 (正確) D.獨樂樂 (娛樂) 解析:C項中“對”,回答。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解析:A.語氣詞,表揣測語氣;介詞,引出對象,不譯。B.均為語氣詞。C.最痛苦的地步;極盡。D.表反問;表推測。 答案:B 8.下列關于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以欣賞音樂和田獵為例,先說不與民同樂會遭百姓厭棄,再談與民同樂就會得百姓愛戴,形象表達了他與民同樂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對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淺出地闡發(fā)出來,達到了很好的說理效果。 C.孟子以對話的形式切入論題,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增強了文章的故事性與感染力。 D.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完全符合當今構造和諧社會的社會理想,我們要徹底繼承下來。 解析:孟子的這種思想在當今社會的確有其積極意義,但也有局限性,其“與民同樂”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他心中理想的封建秩序。 答案:D 9.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描繪了由于國君追求享樂不惜勞民傷財,致使百姓生活艱難、妻離子散而引起百姓怨聲載道的畫面。指出原因在于國君只追求自己的享樂,致使民生凋敝,希望國君能關心百姓疾苦,與民同樂。 (二)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孟子梁惠王上》)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說,談論) B.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吝嗇) C.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對……感到奇怪) D.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掩飾) 解析:D項中“隱”意為“痛惜,哀憐”。 答案:D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B.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C.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D.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解析:“之”后省略了介詞“于”,不能斷開,排除A、D;“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句意不通,排除C。 答案:B 12.下列對本文文意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會不知道他們的事跡,但孟子意在勸說齊宣王行仁義稱“王”,而不是靠武力稱“霸”,所以推說不知而轉換了話題。 B.當齊宣王問“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時,孟子回答得簡短肯定,不容置疑,這樣就一下子激起了齊宣王探究的興趣,為下面的進一步勸說打開了局面。 C.孟子引用齊宣王“以羊易?!钡墓适拢菫榱苏f明齊宣王不忍殺生,有惻隱之心,而這正是“仁”的開端。但這個故事是孟子虛構的,所以他委婉地說“聞之胡龁曰”。 D.孟子在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實質(zhì)上就是他一貫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用“不忍”的說法對此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 解析:C項“這個故事是孟子虛構的”錯,是確有其事。 答案:C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則廢釁鐘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嗎? (2)老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臣確實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 參考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中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說:“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 (齊宣王)說:“根據(jù)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說:“我聽胡龁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備用它來祭鐘。’大王您說:‘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問)道:‘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嗎?’您說:‘哪能廢棄呢?用羊來替換它吧?!恢烙袥]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臣確實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 ?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頭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換它。” (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三、語言表達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今天為什么還要讀中國古代經(jīng)典,我想主要是為了文化傳承的需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閱讀代表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繼傳統(tǒng)的一種必要的方式。然而其意義又不止于此。就個人的修養(yǎng)而言,閱讀文本經(jīng)典是使閱讀者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化的過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得比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較少的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就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zhì)。很多人都發(fā)生氣質(zhì)的變化,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就會隨之發(fā)生變化。 答案:①如果你不想完全拋棄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 ②它可以不知不覺地改變?nèi)说臍赓|(zhì)?、燮錃赓|(zhì)風度是截然不同的 15.歸謬法是指為了反對某個錯誤觀點,先假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然后用類推方式得出荒謬的結論,使該觀點不攻自破的論證方法。請仿照下面例句,另寫兩句話,來反映某個錯誤的看法或觀點。要求:符合歸謬邏輯方法,句式基本一致,語言簡潔。 例句:如果說流行的就意味著是受大眾歡迎的,那么流行感冒就是受大眾歡迎的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語言是生產(chǎn)資料并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那么夸夸其談的人就是百萬富翁了。 (2)如果知音越少代表著作品的水平越高,那么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世佳作了。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熊 逸 孟子的人生很像他的祖師爺孔子,一樣地廣教弟子,一樣地周游列國,向各個諸侯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就連屢屢碰壁、積了一鼻子的灰都和孔子一模一樣。但好在當時社會里的所謂“碰壁”并不就意味著斷頭臺和監(jiān)獄,通常,孟子都會受到很好的招待,好吃好住,還有錢給他花,他對國君提的意見哪怕再尖刻也不會給自己招來任何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至多人家國君“顧左右而言他”也就是了。如果意見始終不被采納,那就拍屁股走人,再到另外一個諸侯國去碰碰運氣,雖然各個諸侯國之間征戰(zhàn)連綿,互相敵對,但只有在極特別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諸侯國國君派人限制知識分子行動自由的情況——比如孔子被困于陳蔡之間的那個非常著名的事例。這真是個知識分子和投機家的黃金時代呀! 孟子帶著一班弟子,懷著滿腔的熱忱,在車輪滾滾之中周游于國際社會,以超人的耐心向一位位國君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力圖改變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孟子雖然總能受到禮遇,受到尊重,可理想和主張卻總是無法實現(xiàn)。堅忍不拔的孟子屢戰(zhàn)屢敗,然后又屢敗屢戰(zhàn),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里,挨個諸侯國地上門去推銷他那套理想的政治主張,其中難度可比現(xiàn)代社會里挨家挨戶上門推銷劣質(zhì)化妝品要大得太多了。和后輩同鄉(xiāng)秦叔寶比起來,孟子在這些年的推銷生涯里雖然沒能夠“锏打山東六府”,卻當真做到了“馬踏黃河兩岸”。最后,孟子這位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終于放棄了,退而和若干弟子一起整理文獻、著書立說,這才有了這部《孟子》。書中記錄了孟子多年來漫長的旅程,走過了多少名勝古跡啊——孟子時代太早,那時候的名勝古跡并不太多,不過他走過的很多地方后來卻都成為別人眼中的名勝古跡了,比如這里提到的古都開封——有弟子對孟子說:“老師呀,您這位當代大儒都走了這么多名勝古跡了,這真是一次全面的文化之旅啊!您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旅途當中便充滿了苦澀之感,使旅程變得更有味道,所以呢,學生建議,您這部書干脆就叫作《文化苦旅》好了。” 孟子搖了搖頭,說道:“做人要厚道。這么酷的書名,雖然很貼切,可還是留給后人來用吧,我這書呢,咱就起個俗書名算了,就叫《孟子》吧,雖然不太吸引讀者,不過,反正又不指望它賣錢?!? 另一位弟子點頭贊許:“對呀,老師說得對,咱們這個時代的書不是拿到市場去賣錢的,這我方才倒忘記了,方才我還想著從您的籍貫考慮來給書名想點子,叫《山東寶貝》呢?!? 就這樣,這本險些叫作《文化苦旅》或者《山東寶貝》的書記錄了孟子一輩子艱苦卓絕的推銷生涯。你有沒有過拒絕別人推銷的經(jīng)歷呢?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過吧。唉,孟老夫子呀,被人家拒絕了一輩子,直到尸骨全爛了,生前那點存貨才賣出去,并且賣了個大價錢——這是不是很像梵高? ——節(jié)選自熊逸《孟子趣說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緊張》 知識鏈接: 熊逸:天涯“煮酒論史”版塊名人,青年學者,知識面極廣,學貫中西,在國學愛好者中有很固定的粉絲群,有個人豆瓣小組和百度貼吧。被讀者戲稱為最假不正經(jīng)國學天才。熊逸自稱“好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先秦諸子選讀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四節(jié)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 2019 高中語文 第二 單元 第四 講義 新人 選修 先秦 諸子 選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33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