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 二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1.docx
《2018-2019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 二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1.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 二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1.docx(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二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2.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論. 3.能應用定理及推論解決相關的幾何計算問題和證明問題. [知識鏈接] 1.對于成比例線段有下面的結論: (1)如果=,那么ad=____. (2)如果=,那么=____. (3)如果=(a≠b,c≠d),那么=____. 提示 bc 2.如圖所示,l1∥l2∥l3,AB∶BC=2∶3,DF=15,求DE,EF的長度. 提示 由已知可設DE=2x,EF=3x,則2x+3x=15,∴x=3,∴DE=6,EF=9. [預習導引] 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文字語言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符號語言 a∥b∥c,直線m分別與a,b,c相交于點A,B,C,直線n分別與a,b,c相交于點D,E,F(xiàn),則= 圖形語言 作用 證明分別在兩條直線上的線段成比例 2.推論 文字語言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符號語言 直線DE分別與△ABC的兩邊AB,AC所在直線交于D,E,且DE∥BC,則= 圖形語言 作用 證明三角形中的線段成比例 要點一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 例1 如圖,已知線段AB,在線段AB上找一點C,使AC=CB. 解 作法:(1)過點A作適當射線AK; (2)在射線AK上依次截取點B1,B2,B3,使AB1=B1B2=B2B3; (3)連接BB3; (4)過B1作B1C∥BB3交AB于點C,則點C即為所求. 證明如下: ∵B1C∥BB3,∴=. 又∵AB3=3AB1,∴=,∴=. 即AC=CB. 規(guī)律方法 可應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來作圖,由于AC=CB,所以C為線段AB的三等分點,于是作射線AK,然后在AK上依次截取AB1=B1B2=B2B3,連接B3B.過B1作B1C∥B3B,即得到點C. 跟蹤演練1 如圖,D,E,F(xiàn)分別在AB,AC,BC上,且DE∥BC,DF∥AC,則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解析 ∵DE∥BC,∴=,∴=.① 又∵DF∥AC,∴=.② 由①②知=,即=,∴=. 答案 D 要點二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論的簡單應用 例2 如圖所示,已知直線FD和△ABC的BC邊交于D,與AC邊交于E,與BA的延長線交于F,且BD=DC. 求證:AEFB=ECFA. 證明 法一 如圖①所示,過A作AG∥BC,交DF于點G. ∵AG∥BC,∴=.又BD=DC,∴=. 又由AG∥BC,得=.∴=, 即AEFB=ECFA. 法二 如圖②所示,過點B作BM∥AC交FD的延長線于M.∵AE∥BM, ∴=. 又由BM∥EC,知∠3=∠4, 又∠1=∠2且BD=DC,∴△EDC≌△MDB, ∴BM=EC.∴=, 即AEFB=ECFA. 規(guī)律方法 在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論解決問題時,常常在復雜的圖形中找出基本圖形(有時需添加輔助線,構成基本圖形),借圖解題.本題證AEFB=ECFA.可先證比例式=,構造含平行線的基本圖形,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論進行證明. 跟蹤演練2 如圖所示,l1∥l2∥l3. 求證:==. 證明 ∵l1∥l2∥l3, ∴=,∴=, ∵=,∴=.∴==. 要點三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論的綜合應用 例3 如圖所示,在△ABC中,CD⊥AB于D,E為BC邊中點,延長AC,DE相交于點F. 求證:=. 證明 作EH∥AB交AC于點H, ∴=,∴=, 同理可證:=, ∴=. ∵△BDC為直角三角形且E為BC邊中點, ∴BE=CE=DE, ∴=,∴=. 規(guī)律方法 通過添加輔助線,構造基本圖形,借圖尋找合適的等量關系,再結合其他知識綜合利用,以解決問題. 跟蹤演練3 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過B的直線分別交AC,AD,CD的延長線于O,F(xiàn),E. 求證:OB2=OFOE. 證明 ∵AB∥CE,∴=.① 又∵AF∥BC,∴==.② ∵AB∥DE,∴=.③ 由③得==, 即=.④ 由②④得=, 又由①得=. 即OB2=OEOF. 1.比例的性質 這是學好本節(jié)的前提. (1)基本性質a∶b=c∶d?ad=bc. (2)合比性質:如果=,那么=. (3)等比性質:如果==…=(b+d+…+n≠0),那么=. 2.利用平行線轉移比例式是常用的證題技巧,當題目中沒有平行條件而有必要轉移比例式時,常添加輔助平行線.添加的輔助線不同,解題方法也不相同. 3.推論的圖形變化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AB∥CD,AC,BD交于O,BO=7,DO=3,AC=25,則AO的長為( ) A.10 B.7.5 C.15 D.17.5 解析 ∵AB∥CD,∴==,∴==.∴=,即=,∴AO=17.5. 答案 D 2.如圖,l1∥l2∥l3,已知AB=6 cm,BC=3 cm,A1B1=4 cm,則B1C1的長為( ) A.6 cm B.4 cm C.3cm D.2 cm 解析 ∵l1∥l2∥l3,∴=, ∴B1C1==2. 答案 D 3.如圖,E是?ABCD的邊AB延長線上的一點,且=,則=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BF∥AD, ∴===+1, 又∵AB=DC,=, ∴=,∴=. 答案 4.如圖所示,DE∥BC,EF∥DC. 求證:AD2=AFAB. 證明 在△ABC中,DE∥BC, ∴=.在△ADC中,EF∥DC, ∴=,∴=,即AD2=AFAB. 一、基礎達標 1.如圖所示,△ACE的中點B,D分別在AC,AE上,下列推理不正確的是( ) A.BD∥CE?= B.BD∥CE?= C.BD∥CE?= D.BD∥CE?= 解析 由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推論,易知A,B,C都正確,D錯. 答案 D 2.如圖所示,AD是△ABC的中線,點E是CA邊的三等分點,BE交AD于點F,則AF∶FD為( ) A.2∶1 B.3∶1 C.4∶1 D.5∶1 解析 過D作DG∥AC交BE于G, 則DG=EC,又∵AE=2EC, ∴AF∶FD=AE∶DG=2EC∶EC=4∶1. 答案 C 3.如圖所示,在梯形ABCD中,BC∥AD,E是DC延長線上一點,AE交BD于點G,交BC于點F,下列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解析 ∵BC∥AD,∴①=對, ②=對, ④∵=,∴=, 故④也對.③錯. 答案 C 4.如圖所示,在△ABC中,DE∥BC,EF∥CD,若BC=3,DE=2,DF=1,則AB的長為________. 解析 ∵DE∥BC,EF∥CD,BC=3,DE=2,∴===,又DF=1,故可解得AF=2,∴AD=3,又=,∴AB=. 答案 5.如圖,在△ABC中,DE∥BC,DF∥AC,AE=2,EC=1,BC=4,則BF=________. 解析 ∵DF∥AC,∴==. ∴BF=4=. 答案 6.如圖所示,在?ABCD中,H,E分別是AD,AB延長線上一點,HE交DC于K,交AC于G,交BC于F. 求證:GHGK=GEGF. 證明 要證GHGK=GEGF,即證=. 由AD∥BC得=, 由AB∥CD得=, ∴=,即GHGK=GEGF. 7.如圖所示,已知有?ABCD,點N是AB延長線上一點,DN交BC于點M,則-為( ) A. B.1 C. D. 解析 由CD∥BN得=,又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故AB=CD,∴=,∴-=-===1. 答案 B 二、能力提升 8.如圖所示,AB∥GH∥CD,AB=2,CD=3,則GH的長是________. 解析 ∵AB∥GH,∴=,∵GH∥CD,∴=,∴+=+=1,∴GH=. 答案 9.如圖,在梯形ABCD中,AB∥CD,AB=4,CD=2,E,F(xiàn)分別為AD,BC上的點,且EF=3,EF∥AB,則梯形ABFE與梯形EFCD的面積比為________. 解析 ∵EF∥AB,且EF=3=(AB+CD), ∴EF是梯形中位線,設梯形ABFE的高為h, ∴S梯形ABFE=(4+3)h=h,S梯形EFCD=(2+3)h=h, ∴S梯形ABFE∶S梯形EFCD=h∶h=. 答案 10.已知AD∥EF∥BC,點E,F(xiàn)分別在AB,CD上,AE∶BE=2∶3,AD=10 cm,BC=15 cm,求EF的長. 解 如圖,連接BD交EF于點G. ∵=, ∴=,=. ∵AD∥EF∥BC,∴===. ∵BC=15 cm,∴GF=6 cm. 同理可得EG=6 cm.∴EF=EG+GF=12 cm. 11.如圖所示,BD∶DC=5∶3,E為AD的中點,求BE∶EF的值. 解 過D作DG∥CA交BF于G,則==. ∵E為AD的中點,DG∥AF, ∴△DGE≌△AFE,EG=EF. ∴===2=. 故==+1=+1=. 三、探究與創(chuàng)新 12.在△ABC中,點D在BC邊上,過點C任作一直線與邊AB及AD分別交于點F,E. (1)如圖(1)所示,DG∥CF交AB于點G,當D是BC邊的中點時,求證:=; (2)如圖(2)所示,當=時,求證:=; (3)如圖(3)所示,當=時,猜想:與之間是否存在著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若存在,請寫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并給出證明過程;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證明 ∵DG∥CF,BD=DC, ∴BG=FG=BF.∵EF∥DG,∴=. ∴==. (2)證明 過點D作DG∥CF交AB于點G,如題圖(2)所示, ∴=.又=,∴DC=2BD=BC. ∵DG∥FC,∴==. ∴FG=BF.∴==. (3)解 當=時,有關系式:=. 證明如下:如題圖(3)所示,過點D作DG∥CF交AB于點G, ∴=.又∵=,∴=,∵DG∥FC, ∴==, ∴FG=BF,∴==.-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數(shù)學 第一 相似 三角形 判定 有關 性質 平行線 線段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39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