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高考歷史 專題十九 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3年高考】高考歷史 專題十九 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專題十九 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1.(2014海南單科,30,12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 民主體制和隨之而來的自由,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演變。根據(jù)近代早期的英國法律,表達對政府的批評言論,無論書面還是口頭,都會受到懲罰。英國殖民者將上述法律帶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紐約報紙發(fā)行人彼得吩?,因發(fā)表批評紐約總督威廉房撲貢鵲難月?,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動誹謗。但是,曾格的律師成功地說服陪審團判曾格無罪,理由是曾格所發(fā)表的情況屬實??扑贡仍V曾格案成為一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案例。
2、1791年,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規(guī)定,國會不得制定限制“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論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之一。由言論和出版自由的權利引申出一個新的權利訴求:“人民知情的權利”,即禁止政府對公眾獲取信息的來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權利與新聞自由密切相關。“如果把民主體制理解為亞伯拉罕妨摯纖檔拿裼?、民治、靡c淼惱?,那么,政府的事務實際就是人民的事務,而這也是自由的新聞機構的角色與公民的民主關注的匯合點?!?
——摘編自梅爾文肺諑薹蛩夠ù
《人民的權利——個人自由與權利法案》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新聞出版自由權利得以確立的歷史條件。
3、(8 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言論和出版自由”是美國民主社會的一個基石的原因。(4分)
2.(2013福建文綜,41B,16分)[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歐洲今日政治之進化,其動力全在十八世紀之末,而以諸大家發(fā)明學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陸克(今譯洛克)、法之孟德斯鳩、盧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謂書中三先生學說重譯、編輯,以成是編,聊為吾中國政治進化之前驅云耳。
——摘自《清議報》(1901年)
材料二 盧梭學說,于百年前政界變動最有力者也。而伯倫知理(歐洲政治思想家)學說,則盧梭學說之反對也。二者孰
4、切真理?曰:盧氏之言,藥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藥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藥證相反,則舊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藥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啟超《新民叢報》(1903年)
(1)材料一中“學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對盧梭等人思想的看法。(6分)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實際,如何理解梁啟超“用藥不可不慎”的觀點?(10分)
3.(2012福建文綜,41B,15分)【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享受英國習慣法的保護,包括由附近地區(qū)陪審團審訊的權利、舉行
5、公開集會以討論群眾疾苦的權利、向英王請愿的權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賦權利。
——第一屆大陸會議《殖民地權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個主權國家既彼此爭斗,又一起同聯(lián)邦首腦斗,必然會很快地同歸于盡。可是,如果我們能制定出一部充滿活力的開明的憲法,實行嚴格的相互鉗制和相互監(jiān)督,我們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復我們的尊嚴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盛頓放肺摹痘⒍俅·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與《獨立宣言》對美洲政治屬性認識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xiàn)上述差異的原因。(7分)
(2)材料二所述獨立后的美國政治局面,是如何通過“充滿活力的開明的憲法”改變的?(8分)
6、
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1.(2014課標Ⅰ,4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準了預備立憲的方案,九年內計劃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設立諮議局、資政院,開辦地方自治,清理財政,推行普及國民教育,修訂法典,厘定官制、官規(guī),宣布憲法,頒布議院法、選舉法,進行上下議院議員選舉等。
1910年(宣統(tǒng)二年)11月,清廷發(fā)布上諭:“今者,人民代表吁懇既出于至誠,內外臣工強半皆主張急進,民氣奮發(fā)……應即俯順臣民之請……著縮改于宣統(tǒng)五年,實行開設議院。先將官制厘訂,提前頒布試辦,預即組織內閣。迅速遵照欽定憲法大綱,編訂憲法條款,并將議院法、上下議院議員選舉法,及有關于
7、憲法范圍以內必須提前趕辦事項,均著同時并舉?!?
1911年5月,責任內閣成立,13名國務大臣中滿人9人,其中皇族7人,漢人僅4人,時人形象地將此稱為“皇族內閣”。
——摘編自金毓黻《宣統(tǒng)政紀》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預備立憲安排上的區(qū)別,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預備立憲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
2.(2013課標Ⅱ,4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 縣設六十議員,是謂縣議員;府設六十議員,是謂府議員;省設六十議員,是謂省議員??h議員于秀才中選擇其人,公舉者平民主之……府
8、議員于舉人中選擇其人,公舉者秀才主之……省議員于進士中選擇其人,公舉者舉人主之……公舉法:凡男子二十歲以上,除喑啞盲聾以及殘疾者外,其人能讀書明理者,則予以公舉之權……興革之事,官有所欲為,則謀之于議員,議員有所欲為,亦謀之于官,皆以敘議之法為之,官與議員意合,然后定其從違也。從違既定,乃由縣詳府;府議員意合,則由府詳省;省議員意合,則詳于君;君意合,則書名頒行;意不合,則令其再議。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則視議員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數(shù)多寡,而以人多者為是,所謂從眾也。推之,凡軍國大政,其權雖出于君上,而度支轉餉,其議先詢諸庶民,是真為政者矣。
——何啟、胡禮垣:《新政論議》(1895年)
(
9、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設計方案的主要原則。(10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該方案在中國近代民主進程中的意義。(5分)
3.(2013山東文綜,36,10分)【歷史—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山東巡撫孫寶琦曾致電清內閣,闡述對時局的看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頃者,憲法信條,業(yè)經(jīng)頒布,君權削盡,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從,反多獨立?!匾酝练朔淦?列強環(huán)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袢崭魇∶袂?如決江河。然察其所為,決非種族相仇,實渴望共和政體。……依臣愚見,莫如毅然改計,俯順輿情,實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孫寶琦致內閣電(1911年11月
10、11日)
(1)概括指出孫寶琦的電文反映了哪些史實。(6分)
(2)結合史實,說明清政府是如何應對“各省民情”的。(4分)
4.(2012課標全國,4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一 第三十條 訓政時期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統(tǒng)治權。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其職權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行使之。
第七十二條 國民政府設主席一人、委員若干人,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選任,委員名額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國國民黨在國民大會未舉行以前,為準備實施憲政起見,修改國民政府組
11、織法……
(二)國民政府委員由國民政府主席就中國國民黨內外人士選任之。
(三)國民政府委員會為政府之最高國務機關。
附注:
(一)國民政府主席提請選任各黨派人士為國府委員時,由各黨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時,由各該黨派另提人選。
(三)國府委員名額之半,由國民黨人員充任,其余半數(shù),由其他各黨派及社會賢達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協(xié)會關于政府組織
問題的協(xié)議》(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關國民政府組織方面規(guī)定的不同之處。(6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二中關于國民政府組織方面規(guī)定的實質變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12、
5.(2012山東文綜,36,10分)【歷史—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以下是選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報》的一段文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救亡之策,惟泯漢滿,和革黨,調新舊,速建聯(lián)邦共和大國。……務乞億兆同胞,軍民一心,速迎天機,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憲國。袁世凱資格,適于總統(tǒng),外論亦協(xié),方不可折入滿洲,存帝自擾。
——《倫敦華僑致全國同胞電》
(1)據(jù)材料,概括指出倫敦華僑支持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理由。(5分)
(2)結合史實,說明倫敦華僑建立“共和立憲國”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實現(xiàn)。(5分)
題組一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1.答案 (1)有追求
13、自由、民主的傳統(tǒng);受啟蒙思想影響;通過典型案例打破“因言獲罪”的法律;言論和出版自由載入憲法。(8分)
(2)實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對政府進行輿論監(jiān)督,促使政府公開和透明。(4分)
解析 第(1)問從傳統(tǒng)、啟蒙思想影響、案例歸納和憲法要求等角度總結得出答案。第(2)問從民主政治實施條件、民主監(jiān)督以及政務公開等角度分析作答。
2.答案 (1)啟蒙思想;指引當時中國政治變革。
(2)梁啟超認為,治病要對癥下藥,一種新思想的引進要切合國情;共和制不適合當時國情;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才是出路。但梁啟超的君主立憲思想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解析 (1)第一小問注意從“政治進化”以及材料列出的
14、主要人物的歷史地位角度進行歸納;第二小問注意從材料體現(xiàn)的編譯目的上進行總結。
(2)要注意結合梁啟超的政治主張和當時中國政治變革的主流思潮談理解,解答時要先點明梁啟超在材料中的觀點,再補充其他內容。
3.答案 (1)差異: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獨立國家。原因:前者對宗主國英國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滅,走上獨立戰(zhàn)爭道路。
(2)改變:改邦聯(lián)制為聯(lián)邦制;確立三權分立體制。
解析 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及對美國民主思想與實踐的理解認識,主要考查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比較、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閱讀題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結合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及1787年憲法的規(guī)定等知識分析。第(1)問
15、據(jù)材料一中“殖民地人民的天賦權利”與《獨立宣言》的主張可以說明對政治屬性認識的差異;出現(xiàn)其差異的原因從當時北美殖民地的思想及其對宗主國的態(tài)度等方面分析。第(2)問結合材料二觀點,遷移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說明即可。
題組二 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1.答案 (1)區(qū)別:預備立憲期限縮短;調整預備立憲內容,增加設立內閣。
原因:革命形勢的發(fā)展;立憲派和部分官員的推動;清政府意圖化解統(tǒng)治危機。
(2)革命成為大勢所趨;清廷借立憲維護統(tǒng)治;立憲派大失所望。
解析 (1)從材料信息可知,1908年預備立憲的期限是九年,1910年“著縮改于宣統(tǒng)五年”;1910年預備立憲的內容與1908
16、年相比有較大變化,增加了“組織內閣”。據(jù)此可回答“區(qū)別”。聯(lián)系此時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清政府希望借立憲維護統(tǒng)治,立憲派、部分官員推動立憲等知識回答“原因”。(2)從清末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預備立憲的主觀目的和立憲派不滿于清廷改革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2.答案 (1)議員選舉與科舉功名相聯(lián)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有一定限制;仿行憲政,議事原則自下而上,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軍國大政仍歸君主。(10分)
(2)進行制度設計;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資源。(5分)
解析 (1)注意歸納材料含義,先提取材料各個分句的主旨,再進行歸類合并,用歷史專業(yè)術語進行陳述。(2)注意強調的是民主進程的意義,從制度變革的角度進
17、行闡釋。
3.答案 (1)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實行預備立憲;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帝國主義伺機擴大對華侵略;實行共和成為大勢所趨。(答出三個要點即可)
(2)起初,清政府拒絕實行共和,派兵鎮(zhèn)壓革命軍;后來,迫于革命形勢發(fā)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解析 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形勢的變化。第(1)問要搜尋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到材料信息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用專業(yè)性的語言概述即可。第(2)問要聯(lián)系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事態(tài)發(fā)展的進程,注意清政府起初鎮(zhèn)壓革命到清帝被迫宣布退位這一過程,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即可。
4.答案 (1)以憲法形式規(guī)定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行國民大會職權,國民政
18、府委員全部以國民黨人充任;以各黨派政治協(xié)商形式確認國民政府委員會為最高國務機關,國民政府委員中國民黨人和黨外人士各占一半。
(2)實質變化:改變國民黨一黨獨裁,建立各黨派聯(lián)合政府。
原因: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國共兩黨力量對比變化;中共爭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與國內民主運動高漲;國際因素制約。
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民主政治建設,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解題時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國民黨政權性質進行解答。
(1)從兩則材料中國家權力機關、政府委員會人員構成方面回答。
(2)政協(xié)會議規(guī)定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改變國民黨一黨專政局面,據(jù)此可以回答“實質變化”;聯(lián)系抗戰(zhàn)勝利后的國內政局、國際環(huán)境等回答“原因”。
5.答案 (1)他們認為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tǒng),有利于調和矛盾,穩(wěn)定局勢,有利于推翻帝制,實現(xiàn)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國干涉。
(2)沒有真正實現(xiàn)。
袁世凱踐踏民主,實行獨裁,中華民國名存實亡;(或答出兩條具體史實也可)袁世凱取消共和,復辟帝制。
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第(1)問,由材料中“救亡之策”的具體措施與袁世凱“適于總統(tǒng)”的表現(xiàn)回答即可。第(2)問,根據(jù)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破壞民主共和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史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