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地球的形狀》.doc
《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地球的形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地球的形狀》.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 第1課《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2、能夠通過計算對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 2、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科學結論的得出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現(xiàn)象。 難點:知道合理質疑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動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一、 課時目標:同上 教學準備:地球儀、小船、相關圖片、筆、紙、多媒體資源 二、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 目標 教學過程(教與學) 二備與反思 一、導入 二、帶領學生經(jīng)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三、認識地球的大小 四、拓展活動: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地球) 2.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2.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3.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jīng)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分類記錄) 5.小組匯報。 1.談話:同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達了,人們對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人對地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已經(jīng)飛出地球通過衛(wèi)星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還有哪些現(xiàn)象能夠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交流。 4、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介紹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既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我國古代的張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人們?yōu)槭裁床幌嘈拍兀? 學生討論交流。 談話: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fā)現(xiàn)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據(jù)此,人們猜測------ 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提示: 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7、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lián)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 神州五號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地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shù)據(j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這些數(shù)據(jù)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 5、提問: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少中國面積嗎? 6、學生猜想 7、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的大小。 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的形狀 六年級 上冊 科學教案 地球 形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55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