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多寫-英語學習談參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多讀多寫-英語學習談參考(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多 讀 多 寫
——英語學習談
黃源深
(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 英語系,上海 200336)
黃源深,1940 年生,現(xiàn)為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副會長。
著有《澳大利亞文學史》(1997)、《澳大利亞文學論》(1995)、《澳大利亞文化簡論》(1993)、《當代澳大利亞社會》(1991);編著《高校英語教材1-8 冊》(1995 和1996)、“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總主編)《綜合英語教程》(1999)和《英語泛讀教程》(2000)、《英國散文選讀》(1996)、《澳大利亞文學選讀》(1997);譯著《簡·愛》(1993)、《
2、道連·格雷的畫像》(2000)、《隱身人》(1998)、《我的光輝生涯》(1989)、《露辛達·布雷福特》(2002)等。已出版著譯計三十余部,發(fā)表關于文學、語言和翻譯的論文六十余篇。
閱讀和寫作,恐怕對學習任何語言都是重要的。就拿中文來說吧,要學好它,大多離不開閱讀和寫作。讀多了,寫多了,水平也就提高了。文革結(jié)束后,文學界出了一批年輕作家,寫得很不錯。撇開他們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不談,他們的語言功力多少應當歸功于“繡地球”間隙,那些寂寞夜晚的貪婪閱讀,以及不計功利的大量寫作練習。他們的經(jīng)驗,對我們的外語學習是不無啟發(fā)的。
作為一名多年的外語學習者,我似乎也有類似的體驗。在漫長的外語學習歲月中
3、,我覺得進步最大的是兩個階段。一是文革后期的若干年,那時晚間閑來無事,出于興趣,便讀起幾年前從舊書店淘得的英國小說來。當時這些書只能在夜里偷偷地讀。三十才出頭的年紀,不知道疲倦,所以常常通宵達旦,幾年下來,竟把這些書都讀完了,有的還讀了好幾遍。讀過以后,有些感想,便用英文寫下來,沒有什么目的,只是自我欣賞而已。不料卻感到,自己的英文水平還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第二次有這樣的感覺,是二十多年前國門剛開的時候。當時,我有幸成了首批赴澳大利亞進修的學人。在國外攻讀學位都要看大量的書,寫很多論文。我選的是文學專業(yè),讀的基本上都是小說、詩歌和文學評論一類書籍。就閱讀而言,可以說是文革那段讀書經(jīng)歷的繼續(xù)
4、。寫卻大不一樣了,一是目的性很明確,是學期或?qū)W年論文,或是碩士論文,必須力求內(nèi)容和表達俱佳;二是頻度很大,常常一門課的論文才寫完,另一門的又開始了,所耗的精力和達到的強度,是空前的。整整兩年的學習,差不多是在不斷地“讀”和“寫”中度過的,讀過和寫過的文字,多于一生中任何同樣長的時期。自然,進步也就特別大,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根據(jù)我自己的體會,閱讀和寫作在外語學習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多讀多寫,是外語學習不可或缺的手段。惜乎在當今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兩者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閱讀而言,常常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細作”,閱讀量太??;而“泛讀”又不泛,量也很有限。因為讀得太少,產(chǎn)生不了語感,
5、便只能依賴語法,生搬硬套,或是死記硬背,自然效果不會太好。寫作就更糟糕,很多學生因其枯燥費時而討厭不已,教師則因改本子耗精力而望塵卻步。結(jié)果學生寫得不多,也寫得不好??梢哉f,“寫”是目前學生讀、講、聽、寫“四會”能力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教學上,力氣花錯了地方,不大量閱讀原著,卻離開豐富的語境,孤立地、就事論事地、無休無止地做練習,或是一味在應試技巧上動腦筋。表面看來,分數(shù)提高了,實際上,外語水平?jīng)]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或是提高得不快。更可怕的是,把原本應該生動有趣的外語學習,變成了機械的、枯燥乏味的苦役,靠學習者自身的意志勉強支撐著,有些人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于是出現(xiàn)了這種并不鮮見的現(xiàn)象:“本國師資大都
6、經(jīng)過留洋深造,洋師資也不算少,多媒體一整套,教學改革很熱鬧,就是教學質(zhì)量難提高?!蔽覀兊耐庹Z教學,多少陷入了這樣的尷尬。
我認為要真正學好外語,就要大量地讀,大量地寫,大量地聽,大量地講。而前兩者尤為重要。
閱讀的好處何在呢?閱讀是在語境中學習外語,所學得的語言是地道的、自然的、活生生的,學起來也快。大量閱讀又能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感,而語感對外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閱讀還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重要手段,讀得越多,詞匯量就越大。當然,如培根所說,“閱讀使人充實”,閱讀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人的人文素質(zhì),那更是不爭的事實。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閱讀又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手段。如今,書籍汗牛充棟,報刊難以計數(shù),
7、網(wǎng)上的世界無邊無涯,沒有
快速閱讀的能力是斷然難以生存的。
讀什么?如果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外語水平,我相信古人“開卷有益”的說法。無論讀什么,只要是外文,對提高外語水平總會是有幫助的,所以不妨拿來就讀。但對大學生,或是還沒有養(yǎng)成外語閱讀習慣的人來說,我認為先讀小說比較好。外語課的課堂教學,一般說來比較緊張,有的甚至還有些單調(diào),而小說大多較為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如不生動可隨時調(diào)換),閱讀小說不啻是緊張的課堂學習的一種調(diào)劑。就像兒童吃的糖丸,比一般的藥丸要好吃得多。讀小說容易讀下去,也就是說容易堅持,久而久之,便能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外語學習不再是苦事,卻成了輕松活潑的享受。有了濃
8、厚的興趣,少了以往的功利,是不愁學不好的。此外,文學語言通常是最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包括我們的祖國語言在內(nèi),一般是從文學作品入手的。外語學習也不例外,讀過相當數(shù)量文學作品的人,使用的語言,跟沒有讀或很少讀的人硬是不一樣。在閱讀小說的基礎上,應當向其他類書籍拓展,如傳記、時評、報道、歷史、科普等涉及多個領域的書籍,在提高外語水平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閱讀,即令是對付時下的某些英語考試,也是管用的,因為閱讀有助于在根本上提高英語水平。幾年前,有一位想考TOEFL 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來找我?guī)兔?,他當時的TOEFL 成績是514 分,離最低要求還遠。我說,我的應考方法跟別人的不一樣
9、,你如要我指導,就得完全聽我的。他同意了。我沒有采用通常的題海戰(zhàn)術(shù),而是讓他大量閱讀,先是讀深一點的簡易讀物,慢慢地轉(zhuǎn)為原著,每周兩本,規(guī)定必須看完,然后少量做一點練習。這個學生很老實,我的布置他一絲不茍地照辦了。一年后,他再次參加TOEFL 考試。考完后,心情非常愉快,說是那些題目比以前容易多了,不但閱讀部分是這樣,連聽力語法都如此,估計分數(shù)不會差。我聽了將信將疑,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向來是差生考試后的第一感覺。幾個月后,分數(shù)下來了,他考了616 分,一年里竟提高了一百多分。這不能不歸功于閱讀的力量。
怎樣讀?對大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妨從簡易讀物入手,由淺入深,逐漸轉(zhuǎn)為原著。閱讀材料究竟是
10、否合適,衡量的標準一般有三個:一是詞匯;二是句型;三是內(nèi)容。每頁的生詞如果超過五個,可能就嫌過深;句型復雜而難懂,也不適宜;如果詞匯和句型都沒有問題,而仍覺得不知所云,那就是說,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遇到上述情況,就可以考慮更換書籍,直至找到適合的。一般說來,開頭幾頁的生詞多一些,但越往下讀會越少,因此不要一見生詞就止步,往下讀試試。讀的時候,我不主張遇見生詞就查詞典,閱讀時老是出現(xiàn)停頓,會影響閱讀速度、閱讀興趣、閱讀效果,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還對培養(yǎng)語感有妨害。生詞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根據(jù)語境,其意義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就是一時猜不出,也不必著急,讀多了總會的。當然,那些常用詞,如反復出現(xiàn)仍不知其意,偶
11、爾也可查一查。不要老是停下來摘抄佳句,道理跟上面說的是一樣的。不要以為看了一本書之后,沒有記住幾個單詞或句子就是一無所獲,閱讀的效果在于對語言的總體感悟上。當然偶爾抄一點也未嘗不可。
閱讀要有量才能見效果。光讀豆腐干一樣的短文,產(chǎn)生不了對語言的總體感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要經(jīng)常讀,大量地讀。在讀懂的前提下,要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否則難以做到大量閱讀。
詞匯量太小常常是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大障礙。要讀得快,必須有較大的詞匯量作支撐,而短時期內(nèi)又不可能掌握閱讀所必需的詞匯,因此我主張用背詞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困難。英美人都反對背詞典,國人常常以此為據(jù)來駁斥背詞典的做法。實際上,如果有人主張中學生
12、學語文要背詞典,我也會反對,因為對說本族語的人來說,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大量的閱讀,足以使詞匯得到多次重復,直至被掌握。而我國的英語學習者情況就不同了,生活在漢語言環(huán)境里,英語的閱讀量往往不足,難以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重復掌握該掌握的全部詞匯。因此中國學生的詞匯量往往偏小,對聽、說、讀、寫造成很大障礙。我主張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如大三學生)不妨背一背詞典,對一般的學習者來說,最好是在三十歲之前背,因為年紀輕,記憶力強,也不大會因雜事分心,效果較好。最好從小詞典背起,先背最常用的詞,放過冷僻的詞,細水長流,不要貪多,貴在堅持。背的同時要不忘閱讀,在語境中更好地理解背過的詞匯,使這些詞匯在閱讀中得以鞏固。
13、掌握的詞匯一多,學習者便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詞匯向來是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咬咬牙,沖過這一瓶頸,一切就都好辦了,聽、說、讀、寫,都會隨之有所提高。背詞典的最大難處是不易堅持,我所碰到的人,凡是能堅持到底的,效果都很顯著。
閱讀要與寫作同步,讀完一部分就寫一點感想之類的文字,盡量使用剛學到的句法和詞匯,使自己的表達方式常寫常新。
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有前面提到的個別例子,而且也有大面積提高的實例。幾年前,某師范大學在四、八級考試中成績有顯著提高,由原先的中上水平,一躍而雄居榜首,不意引起了懷疑,認為可能其中有詐。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令我了解一下實情。了解的結(jié)果
14、是,這一學校的考試都是按章辦事的,絲毫沒有越軌。他們認為,四、八級考試成績的進步,是因為這兩個年級,一開始就抓了大量閱讀,規(guī)定每學期必須讀完相當數(shù)量的書,并要求寫讀書報告,作為檢查的手段,成績記入總分。由于措施得力,學生堅持大量閱讀,并輔之以寫作,學習進步顯著,于是四、八級考試的成績也大大提高了。
寫作也是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大手段。多年前,李賦寧先生在強調(diào)寫作的重要性時,曾引用了一個外國學者說過的一句話:Every course is a writing course. 我認為這話很有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每門課都應落實到寫作上,因為寫作是對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檢驗,也是英語表達能力的最好體現(xiàn)
15、。
寫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語學習上的不足,英語學習者常常是在寫的時候感到自己使用英語沒有把握,需要翻詞典和參考書,所以“寫作使人精確”并非虛言。此外,寫作使人對語言更加敏感,只有自己堅持寫作才能對別人所寫的特別注意,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吸收能力。光讀不寫,常常會使人對讀的東西熟視無睹,無法把別人的東西化成自己的?!白x”和“寫”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矛盾的。讀得越多,一般說來,寫得越好,但前提是,讀的同時必須堅持寫。如果只讀不寫,讀得多的人未必就能寫得好。
目前,寫作課的現(xiàn)狀是,學生怕寫作,教師怕教寫作,領導不重視寫作。學生之所以怕,是因為寫作課多半很枯燥,而常常又是絞盡腦汁卻寫不好;教師怕教寫作是因為
16、改作文不堪負擔;領導不重視是因為寫作課開了多年,效果卻并不好,對寫作課缺乏信心。沒有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寫作課是絕對上不好的。這種現(xiàn)象能不能改變一下呢?
寫作的關鍵在于寫。好的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而不是(教師)改出來的。記得有一年,學生的寫作進步非常顯著,經(jīng)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原來,幾門課的外籍教師,都要求學生寫paper,因為寫得多,所以進步也就大了。我認為,寫作課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督促學生不斷地寫,保持寫作的頻度、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不在于埋頭批改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我們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是恰恰相反,教師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批改作文上,而批改作文又很費事,所以學生不可能經(jīng)常寫、寫得多。于是寫得少、改得精成了
17、普遍現(xiàn)象,有的甚至更糟,寫得既少改得又馬虎,甚至不批改。
要讓學生經(jīng)常寫,就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調(diào)動呢?首要的是要讓他們覺得有東西可寫,而不是頭腦中一片空白,靠冥思苦想地硬擠硬榨。為此可以讓學生先讀些篇章,然后圍繞讀過的東西來寫。把讀和寫緊密結(jié)合起來。我曾教過多年精讀課,每教一課,我就讓學生寫一篇類似題材的文章,并要求盡量使用課文中剛學到的詞匯,鼓勵他們用得越多越好。因為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記憶猶新,落筆時又不缺同類題材寫作的詞匯和句型,學生覺得有東西可寫,也容易寫,所以十分樂意寫。
其次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一般說來,對寫作課特別感興趣的是極少數(shù)寫得比較好的學生,他們的作文常常被老師作為范
18、例當堂宣讀,被讀的次數(shù)越多,這些人的自信心也越強。而作為聽眾的大部分人,則態(tài)度漠然,認為這與己無關;一部分寫得不大好的學生,甚至會喪失信心,認為在老師眼中,自己總歸是不行了。這實際上是一種elitism 教學,適宜于培養(yǎng)一兩個精英。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只會造成一種促人麻木、傷人自尊的惡性循環(huán)。
我嘗試了另一種方法,即對好的學生特別嚴,在表揚他們的同時,更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有時甚至批評多于表揚;而對一般的、甚至較差的學生,則努力找出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多于批評。我認為再好的學生也有缺點,再差的學生也有閃光點。教師的任務是,使優(yōu)秀學生感到不足而永不停步,使困難的學生看到自己的潛力而信心十足。具體做法
19、是,在批改好學生的作文時多找問題,并用紅筆劃出來以引起其注意;對那些寫得不大理想的作文,則特別細心地尋找佳句、佳段以及某個富有個性的想法,用紅筆打上一個勾,甚至兩個勾,以示鼓勵。這樣,學生的作文,不論好壞,都有紅的勾勾。久而久之,那些原先一拿到本子就往書包里一塞,連看都不敢讓人看的學生,膽子漸漸地大起來了,會主動與人交換本子看。這表明有了自信,而好的學生更是受到激勵,奮發(fā)不已。更可喜的是,學生普遍對寫作文感興趣了。記得有一次,我根據(jù)課文布置學生寫一篇描寫性的文章,批改時卻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寫了兩篇,有一位竟寫了三篇,另一位雖然只寫一篇,卻寫了整整一個練習本子,寫作積極性達到了空前高的地步。這樣,態(tài)
20、度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寫作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寫的東西多了,進步也顯著了。
對于改本子,我的看法可能與很多作文老師的不一樣。我認為作文不必每次都改,也不必每篇都改,可以抽著改。與其因為沒有時間改本子而讓學生少寫,還不如讓學生寫得多些,每次抽部分有代表性的本子改一改。當然抽改不是改得馬虎,而是認真對待,改在點子上。一個認真的教師不會把這當作偷懶的借口。有人會想,不改本子,寫錯了也不知道,時間久了,可能錯誤會成習慣,永遠改不掉。其實,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寫作中的錯誤可以通過閱讀來自我糾正,更何況每個外語學習者的語言錯誤,不是靠幾次作文的批改就更正得了的。對錯誤的覺醒,來自于對所學語言的大量接觸和大量
21、實踐。試想我們在學本族語時,語文老師盡管在每篇作文之后寫上一個“閱”字,其實有時并沒有閱,我們的寫作不是照樣進步了嗎?
改本子要改得恰到好處,把關鍵的地方改出來,將有代表性的錯誤,在黑板上演示,讓大家都得到啟發(fā)。那些無錯不改,把學生的本子改得密密麻麻,甚至紅筆多于藍筆的教師,可能是最糟糕的教師,因為他在改錯的同時,把學生的信心也改掉了,使他們覺得自己一寫就錯,簡直不知道如何落筆。其結(jié)果,那些本來就不太喜歡寫作的學生,更視寫作為畏途,甚至產(chǎn)生了厭惡心理。說實在的,如果一見不妥之處就改的話,那幾乎句句都可以改,因為教師跟學生的外語,本來就不在一個水平上,以教師的眼光看,豈不是每句話都可以改得更好
22、些?這樣的教師,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在好心辦壞事。而這樣做的,在我們的寫作課教師中,絕不是個別的例子。
我認為現(xiàn)在的寫作課實在太枯燥,要想法增加些趣味,使其多少有點吸引力。寫作本來就是動腦費心的苦事,要使學生從中得到樂趣,就必須讓他們嘗到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產(chǎn)生自覺寫作的欲望。這離不開教師耐心的誘導,毫不吝嗇的鼓勵和有利于調(diào)動積極性的操作方法。
英語學習需要有耐心,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而現(xiàn)在的人似乎太浮躁,往往急功近利,希望一種方法晝夜之間產(chǎn)生效果。如短期內(nèi)未能受益,就輕易放棄了。其實,有時不一定是方法不對,而是缺乏耐心,沒有堅持的緣故。閱讀和寫作在短期內(nèi)是無法見效的,需要相當長時
23、間的積累,我們千萬要有耐心。
需要說明的是,我在強調(diào)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時,絕沒有輕視“聽”和“說”?!奥牎焙汀罢f”是外語學習的“四會”(或“五會”)中不可或缺的兩大能力,也需要花精力去提高。在學習的一定階段,尤其是初級階段,“聽”和“說”方面花的時間應當比“讀”和“寫”更多些,多聽、多說對提高外語是很有幫助的。臺灣的一位名叫成寒的作者,寫了一本題為“躺著學英語”的書,強調(diào)先從“聽”入手,輕輕松松地學英語,認為效果很好。她的看法,我很同意,一是因為她注重學習英語的趣味性,二是因為她談的適用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以這個方法特別見效。本文所討論的情況,與成寒說的不盡相同,我想同行們是看得清楚的,這里沒有必要再作解釋了。
收稿日期:2002-03-17
[文檔可能無法思考全面,請瀏覽后下載,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