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教學設(shè)計.docx
《《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教學設(shè)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教學設(shè)計.docx(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別了,“不列顛尼亞” 縣委書記的榜樣一焦裕祿 教學目標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把握消息和通訊兩種 新聞體裁的不同特點。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篩選信息的能力;揣摩文中 重要語句,理解新聞寫作將情感融于場景敘事之中的寫法;學習通 訊選取典型材料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欣賞新聞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體會其中蘊含的 情感美;學習人物通訊多角度、多層次刻畫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 的品質(zhì)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心時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 熱愛祖國、珍惜領(lǐng)土的思想品質(zhì),激發(fā)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 受焦裕祿的偉大人格,學習焦裕祿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
2、 教學重點掌握新聞寫作的特點及其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賞析作 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選取典型材料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新聞中的場景描寫和語言中的情感;依托人物形象,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把握作者的觀點、立場和態(tài) 度。 教學方法 研讀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③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 文章第三段寫“三害”的象征和標志:“黃沙”“青色的冰凌” “白茫茫的鹽堿地”。色調(diào)的變化,展現(xiàn)出蘭考大地遭受災荒的苦 難景象,更顯示出焦裕祿身上的責任之重大。面對這種狀況,焦裕 祿不退縮、不逃避,展現(xiàn)了其不怕困難、勇于擔當?shù)拇鬅o畏精神。 ④有力的側(cè)面烘托
3、。 文中除了對焦裕祿言行舉止的直接描寫外,還通過其他的人物 來表現(xiàn)焦裕祿的崇高品質(zhì)。在引言部分,“大家議論說新來的縣委 書記看問題高人一著棋,他能從困難中看到希望能從不利條件中看 到有利因素”,通過別人的評價,表現(xiàn)了焦裕祿不怕困難、勇于擔 當?shù)木?。在第一?jié)中,通過對金營大隊支部書記李廣志的“吃驚” “非常感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焦裕祿重視調(diào)研、實事求是的精神風 貌。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通過老百姓的憶、評價,表現(xiàn)了焦裕祿鞠 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3.合作探究三:比較《別了,”不列顛尼亞”》與《縣委書記的榜 樣一一焦裕祿》,總結(jié)消息與通訊的文體特征的異同。 相同點:兩者都是新聞體裁,都具有
4、真實性?!秳e了,”不列 顛尼亞”》報道香港回歸事件,而《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 則真實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跡。 不同點: ①從內(nèi)容上看,消息內(nèi)容廣泛,但多是高度概括的報道,較少 作細節(jié)探究。如《別了,”不列顛尼亞”》按照時間順序,集中記 錄了香港回歸的數(shù)個“瞬間”;通訊報道的是有影響、有特點的人 和事,可以選擇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報道事物的來龍去脈。反 映事物的本質(zhì),如《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記錄了焦裕祿自 任蘭考縣委書記直至最終生病去世之間的多個場景,時間跨度長, 通過不同事件細致而充分地展現(xiàn)了焦裕祿的品質(zhì)。 ②從表達上看,消息以簡潔的記敘為主,語言簡潔明快。通訊 雖也以
5、記敘為主,但是可以靈活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以及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犊h 委書的榜樣一一焦裕祿》通過大量細節(jié)描寫、富有個性的人物語言, 塑造了立體鮮活的人物形象。同時、文章除了記敘之外,還通過大 量議論和抒情的句子,表現(xiàn)了人民對焦裕祿的深厚感情。 ③從時效性的角度看,消息對時效性的要求更高,它應(yīng)該比通 訊來得更快?!秳e了,”不列顛尼亞”》發(fā)表于香港回歸當天,而 《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發(fā)表于焦裕祿同志去世兩年后。 學習活動二:談看法.小組討論:短新聞力求簡短,但《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 在有些地方卻用了 “閑筆”,如記敘告別儀式時,作者在第
6、4段介 紹了港督府的歷史變遷。這一段似乎與中心事件關(guān)系不大,你認為 可以刪去嗎?請發(fā)表你的看法。 預設(shè)1:可以。 作為一篇短新聞,應(yīng)集中筆墨描寫重點事件,本文應(yīng)按照時間 順序,重點記敘香港回歸的過程。第4段內(nèi)容寫港督府的歷史變遷, 與“新聞”這種文體的要求不符,與文章的主旨聯(lián)系也不夠緊密, 游離于文章中心之外,且占用篇幅較多,可以筆帶過或刪去。 預設(shè)2:不可以。 這段文字看似“閑筆”,實則不“閑”。第一,在結(jié)構(gòu)上,給 讀者一個緩沖的時間,因為港督告別并離開港督府是4時40分,此 時距告別儀式6時15分尚有一段時間,這樣可以較自然地由一個場 景過渡到另一個場景。第二,港督府是英國管治的象
7、征,港督府的 不斷修葺與不可避免地成為“歷史的陳跡”形成對比,村托出我國 國力的提升,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這段材料是對現(xiàn)實的有效補充, 與現(xiàn)實場景融為一體,共同表達了主題。 教師總結(jié):第4段以及2、3、7、11自然段是這則消息的背景 材料,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天數(shù),英 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 發(fā)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豐富的知 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這樣一來,就像電影中的閃回一樣, 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xiàn),不僅畫面感很強,而且背景材 料的引用也使得現(xiàn)實的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 本身的
8、現(xiàn)實內(nèi)涵一一英國對香港156年統(tǒng)治的終結(jié)。這些背景材料 對事件做了必要的補充,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厚 度,因而雖然作者并不直接發(fā)表評論,說出儀式的歷史意義,但情 感和評價暗含其中。所以這些“閑筆”不“閑”,是不可缺少的。 1 .分組辯論:焦裕祿強忍著病痛堅持工作,以致最終耽誤病情以身 殉職的做法,有人認為這體現(xiàn)了一種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值得大 力弘揚;也有人認為精神固然令人飲佩,但做法不值得效仿。你贊 同哪一種觀點?請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和社會現(xiàn)實,談?wù)勀愕睦碛伞? 觀點一:贊同第一種觀點。 預設(shè)1: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值得大力弘 揚。奉獻精神體現(xiàn)了對事業(yè)、對人民、對
9、祖國的忠誠熱愛,出于這 種愛,焦裕祿不求回報,全身心地付出,無私忘我,以至于獻出自 己的生命。奉獻精神是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xiàn),為了肩上的使 命,為了蘭考人民的幸福,焦裕祿鞠躬盡瘁,忘我工作,表現(xiàn)出他 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信念的執(zhí)著。心懷大愛,為人民謀福利,為國 家謀繁榮,這種奉獻精神是崇高的、值得大力弘揚的。 預設(shè)2:時代需要奉獻精神。20世紀60年代,我們國家面臨復 雜的國際形勢,面臨國內(nèi)請多困難和挑戰(zhàn),干部、群眾中存在畏難 怕苦思想,需要焦裕祿這樣的模范人物,以一種忘我奉獻的精神來 鼓舞民眾,引領(lǐng)民眾,共克時艱,走向幸福、繁榮和富強?,F(xiàn)在, 我們面臨民族復興的艱巨歷史任務(wù),同樣需要克服
10、國際、國內(nèi)的諸 多困難和挑戰(zhàn),因此,我們同樣需要弘揚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用 青春熱血鑄就民族復興的大廈。 觀點二:贊同第二種觀點。 預設(shè)1:無私奉獻并不一定體現(xiàn)在對自我生命的漠視與犧牲上。 奉獻精神值得肯定,值得弘揚,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強忍著病痛堅 持工作,并因此耽誤了治療,最終失去了生命,這種做法是對自我 生命的漠視,不值得效仿。建設(shè)富強的國家,實現(xiàn)人民的幸福,是 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對于一個富有奉獻精神的人來說,生命的存在,意味著可以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奉獻,為什么一定要為 了一時的工作需要,而讓自己的生命在自我漠視中棲牲呢? 預設(shè)2;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時代需要要多健康而富有奉獻
11、精 神的建設(shè)者。中華民族是富有奉獻精神的民族,自古以來,就不缺 乏勇于奉獻的精神。殲T5艦機工程總指揮羅陽日,突發(fā)心臟病, 以身殉職,終年51歲;飽受病痛的折磨,腦溢血中風出院之后更加 努力工作,跟生命賽跑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倒在追 逐夢想的路上,終年53歲……今天,我們民族的復興,偉大中國夢 的實現(xiàn),需要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同樣需 要千千萬萬富有奉獻精神的杰出人才為祖國和人民健康地工作。 二、拓展延伸 閱讀下面四則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 材料一:新華社香港7月1日凌晨電(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 者)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12、 區(qū)旗在香港升起,經(jīng)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 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quán)。 材料二:路透社(英)6月30日午夜時分,當查爾斯王儲將香港 歸還中國時,英國結(jié)束了一度強大的大英帝國歷史。 材料三:美聯(lián)社(美)隨著午夜國旗的交換,焦慮不安和興奮的 香港今天擺脫了 156年的殖民時代,并開始了在歡欣鼓舞的共產(chǎn)黨 中國主權(quán)下捉摸不定的新時代。 材料四:香港《大公報》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在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專為中英政權(quán)交接儀式新建的大會堂里,英國的 米字旗和港英旗于6月30日午夜24時最后時刻落下之后,中國的 五星紅旗和特區(qū)旗升起到桿頂飄揚,壓在中國肩頭156年的奇恥大 辱
13、,此刻,在整個世界的注目之下得以洗雪,香港終于重回祖國的 懷抱。 1 .以上是關(guān)于“香港回歸”的新聞導語,請回答:“導語”的作用 是什么? 答:導語一般情況下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扼要地 揭示新聞的核心內(nèi)容。它以極其簡潔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重要、 最精彩的事實,提綱挈領(lǐng),牽引全文,吸引讀者。 2 .請分析這幾則報道的強調(diào)點和不同傾向。 答:新華社的導語突出強調(diào)了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洋溢著民 族自豪感和由衷的激動之情;路透社的導語強調(diào)的是英國一度強大 的帝國歷史的結(jié)束,透露出英國當局的無奈和不甘,對昔日輝煌歷 史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美聯(lián)社的導語在交代了香港回歸這一事實 之后,就通
14、過“捉摸不定”等字眼表示對香港前景的懷疑和對中國 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不信任;香港《大公報》突出表現(xiàn)了港人對擺脫殖民 統(tǒng)治和重回祖國懷抱的欣喜之情。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析課文標題;梳理新聞事件;品評新聞?wù)Z言。 教學過程一、溫故入新 1 .導入新課 播放“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和電影《焦裕祿》視頻片段。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和開始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時期,呈現(xiàn)過許多 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感人至深的優(yōu)秀人物和事跡,今天 我們一起來走進兩篇新聞作品一一《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 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來重溫歷史、感悟偉大。 2 .溫習常識 消息和通訊的區(qū)別: ⑴內(nèi)容表達不同:消息簡略單純,通
15、訊詳細豐富。 ⑵文體結(jié)構(gòu)不同:消息程式性強,通訊創(chuàng)造性強。 ⑶表現(xiàn)手法不同:消息手法簡單,通訊手法多樣。 ⑷時效性不同:通訊不如消息迅速及時。 二、文本研習學習活動一:賞標題 “石蘊玉而山輝,水含珠而川媚?!毙侣劦臉祟}可謂石中之玉、 水面之珠,被稱作新聞的“眼睛”。一篇新聞報道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是標題。它是新聞內(nèi)容的形象概括,是新聞報道給讀者的“第 一印象”。 好的標題,可以鮮明地表現(xiàn)新聞的主題,增強新聞的可讀性, 強化新聞的表達效果,從而讓人產(chǎn)生“急欲一讀”的強烈愿望。 1 .如何理解“別了,'不列顛尼亞'”這一標題? 明確:字面義: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
16、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 海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 象征義:“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 終結(jié),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2 .《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用了 5個小標題,有何作用?請 簡要分析一下。 明確:全文由5個部分組成,設(shè)置了 5個小標題。其中2個小 標題用了焦裕祿同志的原話,不但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新聞內(nèi)容,而 且更好地凸顯了新聞主人公的精神品質(zhì)。最后一個小標題寫出了人 們對焦裕祿同志的評價,幫助讀者理解新聞內(nèi)容。另外,這5個小 標題把一篇較長的新聞分為5個部分,吸引讀者閱讀。 學習活動二:理事件1 .快速瀏覽《別了
17、,不列顛尼亞》,將文中表示時間的句子畫出來, 將“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以表格形式展現(xiàn)出來。 (男同學完成) 展示學生表格: 時間 地點 主要事件 6月30日下午4時 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降下旗 桿 6月30日下午4時 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車最后一次離開港督 府 6月30日晚6時15 分 添馬艦東面 告別儀式 宣讀女王贈言 6月30日晚7時45 分 親王軍營旁 第二次降旗儀式 6月30日最后一分鐘 交接儀式現(xiàn) 場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7月1日第一分鐘 交接儀式現(xiàn) 場 五星紅旗升起 7月1日0時40分 中
18、國南海 “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2.對照課文小標題,思考《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這篇人物 通訊選取了那些典型事例來刻畫焦裕祿這一人物形象?說說這些事 例表現(xiàn)了焦裕祿怎樣的精神和品格?(女同學完成) 展示學生表格: 典型事例 人物品質(zhì) 危難之際赴蘭考任職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大無畏 深入一線調(diào)研 細致深入、求真務(wù)實的求實作 冒風雪送溫暖 心系群眾、親民愛民的公仆情 帶病痛斗災害 堅韌頑強、公而忘私的“忘 積勞成疾,不幸離世 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的崇高品 蘭考人民深切悼念焦裕祿 一心為民、無私奉獻、深受愛 學習活動三:品語言 語為人鏡,言為心聲。新聞以記敘
19、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也可以 在對人物事件的記述中自然滲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新聞中采用新 聞人物的語言,可以真實地再現(xiàn)新聞人物說話的口吻語氣,表現(xiàn)新 聞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新聞還可以使用數(shù)據(jù)體現(xiàn)新聞的準 確性,有時候幾個準確、重要的關(guān)鍵數(shù)字的作用遠遠勝過上百字的 鋪陳描述。 1 .《別了,”不列顛尼亞”》為什么把時間精確計算到“一共過去 了 156年5個月零4天” ? 明確:香港離開祖國母親的懷抱是一段讓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 漫長的歷史,字里行間回蕩著百年巨變的滄桑感嘆。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英國在香港進行的殖民統(tǒng)治的這段歷史是 刻骨銘心的,是不應(yīng)該被忘記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20、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人民經(jīng)過漫長的期待,終于迎來了香港 回到祖國懷抱的這一天。 一方面突出了殖民統(tǒng)治歷史之長,一方面?zhèn)鬟_了回歸夢圓的歡 欣鼓舞。語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2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言精練、含蓄,簡潔、平實,但也 蘊含了激動、自豪的情感。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請 以“《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 來抒情”為起句,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 預設(shè)1:《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寫景來抒情。原文第 二自然段有“在蒙蒙細雨中,末任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25任港 督的庭院”。第六自然段有“此時,雨越下越大。查爾斯王子在雨 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對環(huán)境和雨的描寫襯托了
21、英國人失落 無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過天晴、香港回歸后會有燦爛的明天的作 用。 預設(shè)2:《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一語雙關(guān)來抒情。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中國有句諺語“從哪里來, 就從哪里去”,表達對來者的不歡迎。此句表達了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 者的痛恨。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文中把降港督旗幟的號角 聲稱為“日落余音”,把在添馬艦東面舉行的告別儀式稱為“日落 儀式”,一語雙關(guān),是最好的諷刺。 預設(shè)3:《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介紹背景來抒情。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海島,至 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 156年5個月零 4天。
22、”這一背景知識,用精確的數(shù)據(jù),交代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時間, 說明那段歷史刻骨銘心,永世難忘。心中無限感慨,溢于言表。 預設(shè)4:《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仿擬標題來抒情。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一標題可以看作是仿擬毛主席的《別了, 司徒雷登》和英國軍歌《統(tǒng)治吧,不列顛尼亞》而成。一個“別了” 貌似有禮有節(jié),輕蔑之情、自豪之感暗寓其中。 3 .《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中,大量引用報道對象的話,請 舉出例子,試結(jié)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示例:寫焦裕祿同志對待自己肝病的態(tài)度時,三次描寫了他的 語言:“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離不開! ”“災區(qū)群
23、眾生活很困難,花 這么多錢買藥,我能吃得下嗎? ”表現(xiàn)了焦裕祿同志同疾病斗爭的 頑強意志和“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崇高品質(zhì)。 4 .找出《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一文中議論性的語言,并舉 例分析其作用。 明確:如全文倒數(shù)第二段中:“焦裕祿雖然去世了,但他在蘭 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種子,正在發(fā)芽成長,他帶給蘭考 人民的毛澤東思想的紅燈,愈來愈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為革命、 一心為群眾的高貴品德,已成為全縣干部和群眾學習的榜樣。這一 切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已化為強大的物質(zhì)力量,推動著蘭考人民 在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的大道上繼續(xù)奮勇前進……”這些語言方式 的運用,通過議論
24、點明了焦裕祿的精神和意義,有力地表達了主題, 使文章氣勢浩大,撼人心魄。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jié)兩則新聞的技法;區(qū)分消息與通訊的異同;學會用 辯證眼光看待新聞事件;提升新聞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一、文本研習 學習活動一:探技法 1 .合作探究一:全球共有數(shù)百家新聞機構(gòu)對香港回歸進行了采訪和 報道,《別了,”不列顛尼亞”》能在眾多的報道中脫穎而出,它 在寫作上有何特色? 以前后四人為單位,彼此之間交流總結(jié),派出代表發(fā)言。(男 同學完成) 明確:《別了,”不列顛尼亞”》獨出機杼,寫法新穎 ①現(xiàn)實場景和背景資料有機融合。 本文作者在新聞事實發(fā)生的現(xiàn)場,將觀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 材料展示
25、給讀者,并適當?shù)丶尤肓艘恍┍尘百Y料。如寫彭定康離開 港督府,就引入一些關(guān)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資料;寫第二次降旗儀 式的時候,加入英國占領(lǐng)了港島,首次升旗的背景資料。這些背景 資料的引入使人在感受到香港回歸歷史內(nèi)涵的同時,增強了民族自 豪感。 ②切入點小,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事件的重要內(nèi)涵。 作者寫香港回歸這一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沒有選擇宏大的場 面作為切入點,寫交接儀式隆重、莊嚴的現(xiàn)場,或者寫人們歡欣鼓 舞歡慶香港回歸的場面,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性分析,而是 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并且把離任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輪撒 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歷史背景中。這樣寫,不僅獨特新穎,而且更 有利于揭示這一
26、事件的歷史意義。 ③語言含蓄,借景寓意。 這篇新聞作為政策性新聞,既要抒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又要 保持外交上的主動,所以在語言上就更要講究用語。作者巧妙地借 助現(xiàn)場景物寓意抒情。如,文章反復敘寫降旗與升旗,描寫“停泊 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 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等,將“新”與“舊”、 “撤離”與“交接”、“終結(jié)”與“新生”這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 .合作探究二:《縣委書記的榜樣一一焦裕祿》運用了哪些手法來 刻畫焦裕祿這一典型形象?請舉例說明。(女同學完成) 明確:①白描化的語言描寫。 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絢麗的語言,卻能從平淡中
27、體現(xiàn)出典型 人物的豐滿、細膩,這離不開白描化的語言描寫。焦裕祿沒有豪言 壯語,沒有深刻的道理說教,每一句話都明白、簡單,能讓百姓聽 懂、感動。如:那句“我是您的兒子”溫暖了那對無依無靠的老人 的心,他成為黨員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著我沒 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 精神實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②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對于焦裕祿身患嚴重肝病仍堅持工作的場景,文中用踩” “頂” “揣” “按” 一系列動詞將焦裕祿忍痛工作的細節(jié)描繪出來,突出 了焦裕祿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祿聽見風雪聲;倚 在門邊望著風雪發(fā)呆。”抓住“發(fā)呆”的神態(tài),揭示了焦裕祿心中 時刻裝著人民的襟懷。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