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學語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五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小學語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五篇)(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人教版小學語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五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字詞句,熟練朗讀,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知音難得,知音難求。 3、當堂背誦本文。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1、認識列子:列子,名御寇,相傳鄭國人,思想家和語言文學家。是戰(zhàn)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虛無縹緲,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是中國道家和哲學史上的著名人物。 2、了解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他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是一名樵夫。 一 自主預習 1、我須知道 列子,名(?),相傳(?),思想家和語言文學家。是—戰(zhàn)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恫郎乒那佟愤x自( )。 2、我需掌握 給加點的字注音 善哉(?)兮(?)卒(?)援(?)舍琴(?)輒(?)?...... 3、 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要求:用筆劃出文中你認為的重點詞句,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伯牙 善鼓琴》的故事。 二、合學探究 1、同桌相互朗誦并給于評價。 2、小組翻譯課文,疑難的詞句做好標記。 3、組長帶領組員積極討論并做好記錄, (1)、“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6次 。前面的兩個“善”是善于、擅長 后面的四個“善” 表示感嘆:好啊 (2)、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鐘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3)、后人根據(jù)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對知音,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何為 “知音”,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4)、本文所蘊含的道理? 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三、拓展延伸: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會對子期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背誦課文 當堂解決,組長檢查 五、檢測提高: 1、給下列紅色的字解釋。 志在登高山?泰山之陰 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所念 2、翻譯句子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3、你能寫幾句關于知己知音的名言警句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李白 《贈汪倫》 ——魯迅 《伯牙善鼓琴》公開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識記課文相關文學常識。 2、? 背誦《伯牙善鼓琴》(重點)。 3、? 掌握文言詞語,翻譯課文(重點)。 4、? 體會“知己”的內(nèi)涵,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難點)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學道具: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時間:2017年5月5日。 六、教學流程: 一、《列子》及伯牙簡介簡介: 《列子》相傳為戰(zhàn)國時道家學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鄭國人。列子一生,安貧樂道,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四十年,潛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紀昌學射》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伯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春秋時著名的琴師,擅彈古琴(是琴不是箏),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課堂作業(yè))。 峨()峨兮()若泰山。卒()逢暴雨。初為()霖()雨之操。鐘子期轍()窮其趣。伯牙乃舎()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明確:峨(é)峨兮(xī)若泰山。卒(cù)逢暴雨。初為(weì)霖(lín)雨之操。鐘子期轍(zhé)窮其趣。伯牙乃舍(shě)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三、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的注釋,說說本文的內(nèi)容?;蛘页鲎钅荏w現(xiàn)文章內(nèi)容的句子。(提問) 明確: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四、生根據(jù)課文注釋進行翻譯,師點撥。 ?1、?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音樂。伯牙彈琴時,心里想著登高山的情景。 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鐘子期說:“好??!高聳的樣子呀像泰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鐘子期說: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好??!水勢浩蕩的樣子啊像長江黃河!”伯牙所想到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 點撥:善:擅長。鼓:名詞作動詞,彈。志:指用音樂表現(xiàn)的意境。(課文注釋)。(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哉:形聲,土戈”與“口”聯(lián)合起來表示“軍隊陣地上發(fā)出的集體感嘆聲”。本義:軍陣集體感嘆聲。表示感嘆,相當于“啊”。峨峨:高聳的樣子。(課文注釋)。洋洋:盛大的樣子。(課文注釋)。兮:文言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的“啊”或“呀”。念:心中想到的。所: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文中指心中想到……的意境。 得:了解。 ?? 2、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cù)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 突然遇到暴雨,?????? 被困在山巖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 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 彈了起來。起先彈奏大雨連綿的樂曲,再奏出山巖崩塌的音樂。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 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 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地說:“您的聽力好啊,好啊! 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想象的一樣。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 點撥:伯牙游于泰山之陰→伯牙于泰山之陰游。(倒裝句,狀語后置)。陰:山的背面。(課文注釋)。水的“陰”是南面?!澳虾S^音(陰)菩薩”。卒:通“猝”,突然。(課文注釋)。逢:遇到。止:(被暴雨)攔阻。悲:傷感。乃:于是。援:拿,拿過來。(課文注釋)。而:表示目的關系,相當于“來”。初:開始時。霖雨:連綿的大雨。(課文注釋)。之:的。操:琴曲名。(課文注釋)。更:再。輒:就。窮:窮盡。形容詞用作動詞(課文注釋)。趣:旨趣,意旨。(課文注釋)。舍:丟開。善:好。子:你。之:的。志:敘述,講述(課文注釋)。逃:逃避。 五、理清本文的層次,并說說各層的意思?(合作探究) ? 明確: (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中心句) (二)主要寫兩個場景來表現(xiàn)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音情誼。 ? 1、伯牙彈高山流水等情景,鐘子期都能體會到。 2、伯牙彈被暴雨阻于巖下的情景,鐘子期體會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樣。 六、問題探究1 1.“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2.從文中得出一個什么成語? 明確: 1.六次;“善鼓琴”“善聽”中的“善”:擅長; “善哉”中的“善”:好。 2.高山流水(遇知音) 七、問題探究2 1、后人根據(jù)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 2、這篇古文所蘊含的道理是什么? ? 明確: ?1、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2、道理: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知音難得,知己難求,要懂得珍惜。 八、主旨探究 明確: 本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訴我們:知音難覓,要珍惜友情。 九、拓展延伸:1、列子的故事 ?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有人勸鄭國執(zhí)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得好士之名,于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xiàn)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并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后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鄭國發(fā)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御寇得以安然無恙。 十、拓展延伸:2、杞人憂天 從前,杞國有一個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一天,他坐在門前乘涼,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他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勸他說:“老兄??!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怎么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 后來的人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成“杞人憂天”的成語,意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十一、拓展延伸:3、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接濟。后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zhí)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zhí)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jīng)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边@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贝撕螅θ寿F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十二、拓展延伸:4、名言 1.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 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根據(jù)注釋和課文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建立在共同愛好、相互了解基礎上的深厚友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能通過學習感受到伯牙與子期間的真摯情誼,明白“知音”的真正涵義,樹立正確友情觀。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同學們,你能猜出這首詩是關于誰的嗎?(伯牙、鍾子期)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友誼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二人之真摯的情誼。 出示課題:伯牙鼓琴 2、出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jù)注釋和課文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體會建立在共同愛好、相互了解基礎上的深厚友誼。 3、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強調(diào)重點自讀音:少shǎo選之間 湯湯shāng shāng乎若流水 以為世無足復為wèi鼓琴者(要求學生標記在課本上) (2)再讀課文,讀準斷句。 師出示課文斷句,學生朗讀。 (3)三讀課文,讀出韻味。 師指導學生“乎”字讀音延長,學生放聲朗讀。 4、疏通文意。 (1)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自己通譯課文,提出疑難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釋疑。 (2)學生識記重點文言詞解釋:方志 善哉 巍巍 少選 湯湯 絕 無足 (3)請同學復述課文內(nèi)容。 5、難點突破:分析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主旨。 (1)“鍾子期死”伯牙為何“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出示伯牙與鍾子期簡介資料: 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盾髯樱縿駥W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是士大夫,著名琴師,聽著眾多,贊美著眾多,而鍾子期不過是一名樵夫,伯牙為何鐘情與他呢? 懂琴聲:伯牙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辨R子期所贊的僅僅是琴聲嗎? 贊琴技: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兩次贊嘆均以此開頭。 賞析:巍巍乎 湯湯乎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法提示: 1.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練習讀文、嘗試背誦。讀背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誼。 學習準備: 搜集并傾聽《高山流水》樂曲,積累有關友誼的古詩或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 一、課文導讀 1.同學們,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相信大家誦讀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走進有趣的古詩王國,去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讀了之后,你一定會被古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進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鼓琴”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里,然后給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將本課最難寫的生字書寫端正美觀。 2.對照注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 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善哉 4.我能根據(jù)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標注出節(jié)奏來。 5.讀了幾遍課文后,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來盤點一下: (1)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注釋。() C.聯(lián)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2)本課中我認為難寫的字是,我是這樣記住它的 (3)課文我讀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過: A.大聲地朗讀。() B.先讀,讀熟后再看課文注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后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注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聲地朗讀來進一步 理解。() 課中 三、合作探究 1.鏈接資料,邊讀邊思。 俞伯牙鐘子期 衣著衣著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寫“哉、巍、弦”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jù)注釋和“資料袋”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1.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與知音相關的句子。 知音共飲醉當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難尋。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詩句的共同點。(都有“知音”一詞。) 3.教師過渡,板書課題。 過渡:從剛才我們讀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4.學生齊讀課題,弄清題意。 “鼓”是什么意思?(彈。) 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師可出示古琴圖片。)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由讀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1)學生大聲讀課文,讀兩至三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選之間”的“少”讀三聲shǎo,不要讀成shào。 ②“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讀sh?。瞑?,不要讀成tānɡ。 ③“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第一個“為”讀二聲wéi,表示“以為,認為”;第二個“為”讀四聲wèi,表示行為的對象。 ◆朗讀時要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2.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停頓,試著用“/”標記。 (課件出示正確的朗讀停頓。)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辨R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全班根據(jù)朗讀停頓齊讀課文。 預設: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應放在首位。學生只有反復誦讀,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適合反復誦讀,所以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準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們是怎么理解它們的呢?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大家能說說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嗎?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板書:①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相關資料;②聯(lián)系上下文;③反復朗讀,用心思考。) 2.學生再讀課文,讀懂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1)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再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注。 (2)學生嘗試自己復述故事。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辈灰粫?,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3.教師適當補充人物背景知識。 過渡: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伯牙鼓琴》講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們兩個人的身份呢?他們是怎么相識的呢?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并無確切記載。相傳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他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稱為“琴仙”。而鍾子期只是一個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為生。他們倆相識于伯牙探親回家途中。伯牙在漢江邊彈琴,鍾子期正巧遇見,于是就有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個是著名的琴師,一個是普通的樵夫,伯牙為何會為子期之死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彈琴?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品讀一下課文。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學生嘗試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第一層(前三句話):伯牙遇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層(最后一句話):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絕。 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預設:因為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心聲、琴聲,所以伯牙視他為知己。鍾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樵夫,但音樂是不分貴賤的,這份藝術上的共鳴是極其難得的。鍾子期從伯牙的音樂中聽懂了他這個人,而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學生或許能說出其中的原因,但難以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知音難求的深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他與好友心有靈犀的感覺,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說的話,這種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令人非常愉悅的,能讓人體會到友誼的奇妙之處。而作為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自己的事業(yè)和追求,如果有人能聽懂自己的音樂,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懷,這難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嗎?所以伯牙才會這么珍視鍾子期這位朋友。 (3)想象拓展,說話訓練。 過渡: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xiàn)哪些景物。 ①出示詞語,學生齊讀。 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 ②師生合作,完成句式訓練。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皚皚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結(jié):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學生補充“知音啊”)。“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學生補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學生補充“欣喜萬分”)。 (4)學生齊讀前三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悅心情。 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過渡:伯牙與子期因琴相識,相處甚歡,并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見。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趕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卻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對子期冰冷的墳墓,一位老人告訴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囑自己死后要把遺體葬在江邊,等他的知音伯牙來的時候,能再聽到他的琴聲??墒牵羲懒?,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傷心欲絕的伯牙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齊讀最后一句。 (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說說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3)出示補充資料。 過渡:相傳伯牙在破琴絕弦之前,在子期墳前吟誦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4)教師配樂范讀詩歌,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5)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思考: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伯牙怎樣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痛。)用一個詞來形容。(傷心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 4.質(zhì)疑探討,升華情感。 (1)伯牙破琴絕弦,“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破琴絕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預設:引導學生從伯牙的職業(yè)來考慮,破琴絕弦意味著他將不再以琴師為業(yè),也就斷了自己的前程。這更可見伯牙對和子期的這份友誼的珍視。 (2)討論: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絕弦這一舉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預設:學生可自由發(fā)言,對于這一舉動,可能有些學生會不贊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從此以后不再彈琴,對音樂藝術的發(fā)展來說,這是多大的損失啊!而且,鍾子期雖已不在人世,但可能還會有人能聽懂伯牙的音樂,可能他還會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于放棄了這個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可能會有各種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教師不必過多評判。 小結(jié):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來的人把這個故事記載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藝術上的修飾成分。“三尺瑤琴為君死”,正是因為這種可歌可泣的舉動凸顯了伯牙對知音的一片赤誠,這個故事才有著這么動人的力量,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講述、傳頌。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jié)合板書試背全文。 2.播放音樂《高山流水》,齊讀課文,結(jié)束全文。 教師: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經(jīng)失傳,但是后人為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故事,也創(chuàng)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首曲子,再齊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下來。 小結(jié):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生: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懷抱著愿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生:知音?。? 3.延伸拓展,作業(yè)設計。 (1)讀一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記載的有關“伯牙絕弦”的故事。 (2)試著將課文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現(xiàn)代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伯牙鼓琴 人教版 小學 六年級 上冊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79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