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復習練案:第2單元 第1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第1課時(魯教版必修一)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練案:第2單元 第1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第1課時(魯教版必修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地理期末復習練案:第2單元 第1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第1課時(魯教版必修一)(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第一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學習目標】 1.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掌握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及變式圖的判讀 3.掌握地質構造的成因、判斷及其應用。 4.理解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貌 【重難點】 1、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及變式圖的判讀 2、地質構造的成因、判斷及其應用。 (第一課時) 預習案 一、地球內部圈層和巖石圈的結構 1.地球內部分層 (1)依據(jù):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地震波分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見規(guī)律總結】 (2)分層 名稱 特征 界面 A層 ③____ 連續(xù)圈層,平均厚度約④____千米 a⑨____________ B層 ⑤____ 厚度約2 800千米,上部存在c⑥________,是巖漿主要發(fā)源地 C+D層 地核 分C⑦____、D⑧____ b古登堡界面 2.地球內部圈層分為: 、 、 。 二、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 1.巖石圈的組成 類型 形成 常見巖石 ?__________ 侵入巖 巖漿侵入地殼上部冷凝形成 花崗巖 噴出巖 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 玄武巖 ?________巖 地表巖石風化產生的碎屑物質經搬運、?________、固結形成 ?__________、砂 巖、頁巖 ?________巖 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原有巖石?________和結構發(fā)生改變而形成 大理巖、板巖、 ?______ 2.地質作用 3.循環(huán)意義 (1)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改變了地表的形態(tài),塑造了千姿百態(tài)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現(xiàn)了地區(qū)之間、圈層之間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從而改變了地表的環(huán)境。 課中案 探究點一 地球內部圈層和巖石圈的結構 【探究材料】 最近,我國在渤海灣發(fā)現(xiàn)儲量逾10億噸的大油田。該油田儲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結果。地震波分為縱波與橫波,根據(jù)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橫波傳播速度會發(fā)生明顯變化。 1.材料中的地震波可分為幾類?它們之間有何區(qū)別? 2.地球物理學家根據(jù)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幾個圈層? 3.我們通常所說的巖石圈是否就是地殼?為什么? 探究點二 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 【探究材料】 晶晶和亮亮是兩滴巖漿,他們生活在地球內部的“巖漿之家”。一天,他們得到批準,與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們飛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覺得累了,于是就與亮亮約好,在地表會合。亮亮沒有停步,與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著山坡往低地流動。忽然,亮亮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再動了,不禁問旁邊的同伴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著說:“別擔心,只不過你已經不再是一滴巖漿罷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亮亮發(fā)現(xiàn)自己個頭變小了,并隨著風和流水往前運動了。亮亮邊走邊欣賞著地表美麗的風光。忽然亮亮發(fā)現(xiàn)一個熟悉的身影,認真一看,原來是晶晶。亮亮驚訝地問:“你是怎樣到地表上來的?” 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過了多久,他們覺得累了,便在一處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來,并且開始重重地壓在自己身上。他們商量了一會,決定回家去,但怎樣才能回到“巖漿之家”呢?這時身邊一位“長者”笑著說:“要回家,你們要經歷兩次大變化,而且還要具備一定條件才可行。” 依照“長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終于回到“巖漿之家”,并向沒有到過地表的巖漿伙伴們講述自己地表之旅的經過。 1. 為什么同伴會說亮亮已經不再是一滴巖漿了? 2.亮亮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再動了后還可以繼續(xù)他的地表旅行嗎?請說明原因。 3.請你簡要說出晶晶到達地面的過程。 4.請簡要說明他們要經歷怎樣的重大變化,才能回到“巖漿之家”? 考查點一 地球內部圈層 【典例1】讀“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圖中A表示______波,B表示______波。 (2)b圖表示地球內部圈層構造,M表示________面,其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上下兩層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在圖中N處,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______,該處稱為________面,其上下物質狀態(tài)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 (4)C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陸地上的__________地區(qū)。 考查點二 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 【典例2】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貯藏有不同的礦產資源。據(jù)此回答(1)~(3)題。 (1)貯煤地層的巖石類型,一般是( ) A.侵入巖 B.噴出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 (2)花崗巖、砂巖和石英巖分別屬于( ) A.變質巖、巖漿巖和沉積巖 B.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C.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D.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3)正確反映三大類巖石互相轉化的模式圖是( ) 一、單項選擇題 1.巖石組成了地球的堅硬外殼——巖石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巖石圈就是指地殼 B.巖石圈主要指土壤層以下的巖石部分 C.巖石圈不包含軟流層 D.巖石圈是地球內部圈層之一 2.有關地震波的正確敘述是( ) A.地震波是一種無線電波 B.縱波傳到古登堡界面時完全消失 C.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顯減小 D.從震源發(fā)生的地震波,縱波比橫波先到達地面 3.一般認為巖漿的發(fā)源地在( ) A.地殼上部的硅鋁層 B.地殼下部的硅鎂層 C.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 D.巖石圈中部 4.下列各地,地殼最厚處在( ) A.華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貴高原 D.塔里木盆地 5.關于沉積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沉積物的來源是火山被風雨侵蝕下來的泥沙 B.只有在沿海低洼的地方才有沉積物 C.沉積巖區(qū)別其他巖石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巖層和化石 D.沉積巖中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jù),但無法作為恢復地質環(huán)境的依據(jù) 6.貯煤地層的巖石類型,一般是 ( ) A.侵人巖 B.噴出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 7.花崗巖、砂巖和石英巖分別屬于 ( ) A.變質巖、巖漿巖和沉積巖 B.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C.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D.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8.下列各組巖石中,都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組是( ) A.花崗石、頁巖 B.石灰?guī)r、板巖 C.砂巖、頁巖 D.片麻巖、石灰?guī)r 9.下列有關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B.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不能改變地表形態(tài) 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只進行物質交換不進行能量傳輸 D.變質巖不能轉化成沉積巖 二、綜合題 10.讀“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有五條邊線沒畫出箭頭,請根據(jù)地殼 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在圖中畫出箭頭。 (2)圖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大類巖石的 名稱分別是A B C (3)圖中序號所表示的地質作用過程分別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4)以上地質作用過程,屬于外力作用的有 ,屬于內力作用的有 。(填序號) 【規(guī)律總結】 1.地震發(fā)生時,處于震中附近城市街道上的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顛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搖晃。因為陸地上縱波、橫波都能通過,且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海洋中行船上的人只感到上下顛簸,因為橫波不能通過液體傳播。 2.地殼、地幔縱波、橫波都能通過,物質狀態(tài)為固態(tài)。而外核橫波不能通過,物質狀態(tài)可能為液態(tài)。 3.地球內部圈層劃分: 4.巖石圈和地殼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巖石圈是指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的總稱。 (2)巖石圈包括地殼,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 5.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多種變式圖 [學后反思] 第一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區(qū) ①橫波(S)?、诳v波(P)?、鄣貧ぁ、?7 ⑤地?!、捃浟鲗印、咄夂恕、鄡群恕、崮艚缑妗? 地殼 地幔 地核 ?巖漿巖?沉積 ?堆積 ?石灰?guī)r ?變質 ?礦物成分 ?片麻巖 ?上升冷卻凝固 ?變質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礦產資源 地貌景觀 物質交換能量傳輸 探究點一 1.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其傳播速度及所能通過的介質不同。如下表所示: 分類 縱波 橫波 別稱 P波 S波 概念 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因而是一種壓縮波 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因而是一種剪切波 傳 播 狀 況 速 度 快;固體中最快,氣體中最慢 慢 原 因 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一致;固體的彈性最大,氣體的彈性最小 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垂直 介 質 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 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共性 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介質的性質而變化;都是彈性波;都是能量的載體和傳遞形式 2.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內核,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3.不是。地殼是位于地球表面和莫霍界面之間的部分,是地球最外的一個圈層,平均厚度約17千米。巖石圈是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的總稱,平均厚度為100~110千米。可見巖石圈包括地殼,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 探究點二 1.巖漿噴出地表后,隨著溫度的降低,會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噴出巖。 2.地表旅行還可以繼續(xù),因為由于風化、侵蝕作用,巖石會破碎,并在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發(fā)生搬運,離開原來的位置。 3.巖漿在上升過程中,侵入至原來的巖石并冷卻,變成了巖漿巖(侵入巖),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巖石也可能出露于地表。 4.他們要回到“巖漿之家”,首先要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再經歷重熔再生,形成新巖漿,回到自己的家。 典例1 (1)橫 縱 (2)莫霍界 橫波、縱波速度明顯加快 地殼 地幔 (3)下降 古登堡界 固態(tài) 液態(tài) (4)高山、高原 解析 第(1)題,縱波傳播速度快于橫波。第(2)、(3)題,從波的傳播特征考慮。第(4)題,大陸地殼中高山、高原地區(qū)最厚,平原地區(qū)較薄,海洋地殼最薄。 典例2 (1)C [煤炭是在沉積環(huán)境下形成的,因此貯煤地層的巖石類型是沉積巖,煤層本身就是沉積巖層。] (2)D [花崗巖屬巖漿侵入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等屬沉積巖;石英巖屬變質巖。] (3)C [可根據(jù)教材中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進行分析。從巖漿開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成為巖漿巖。巖漿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積巖或在變質作用下形成變質巖,沉積巖是巖漿巖、變質巖經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形成的,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巖漿。據(jù)此判斷C項正確。] 【綜合提升】 一、1.C 2.D 3.C 4.B 5.C 6.C 7.D 8.C 9.A 二、10.(1)略 (2)巖漿巖 變質巖 沉積巖 (3)①侵入、噴出 ②風化 ③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 ④重熔再生 ⑤重熔再生 ⑥風化 ⑦變質 ⑧重熔再生 ⑨變質 ⑩風化 (4)②③⑥⑩ ①④⑤⑦⑧⑨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練案:第2單元 第1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第1課時魯教版必修一 地理 期末 復習 單元 巖石圈 地表 形態(tài) 課時 魯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853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