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四篇)
《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四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四篇)(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四篇) 《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運用咬文嚼字和展開想象的方法,揣摩理解詩句含義。 3.感受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標1、標2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詩題 1.說起戰(zhàn)爭,你會想到什么?生1到生3。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跟戰(zhàn)爭有關的詩。 2.齊讀課題。你從標題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抓重點、用自己的話說說) 過渡:十五歲的小小年紀就隨著軍隊出征,后來又有怎樣的故事?一起來走進課文。?二、明詩意 1.師:請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就更好了。 2.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 學生互評。 3.男女生合作讀一讀,女生讀前半句,男生讀后半句。我發(fā)現還有一些同學字音沒有讀準。 出示PPT 我們一起把詩句中的生字讀一讀。 4.結合注釋,自己說說各詩句的意思。 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解。 5.(回顧板書)這是一首敘事詩,剛才那位同學也談到了他的意思。其實,它向我們傳遞了五個一。一個征戰(zhàn)多年回家的老翁、歸家途中的一次談話、回家看到的景象、做出飯菜無人品嘗,出門遠望流下了眼淚。(補充板書:一翁、一言、一景、一行、一淚), 三、入詩境 1.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翁,了解他的故事。 (一)一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師:古詩語言簡練,一個詞語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含義。 1. 這兩句中的哪些字詞觸動了你,你從中讀懂了什么?生1、生2 (你了解了字詞的意思。)(透過這些詞語,我們還可以品味主人公的情感) 我們把這種抓關鍵詞理解詩句的方法稱為:咬文嚼字。板書:咬文嚼字 2.“征”是什么意思?透過這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生2、生3。(想象時你抓住了細節(jié),更生動了)(你把我們帶到了主人公身邊) 這首詩歌寫于1900年前,通過你們的描述,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老師也明白了:要想讀懂古 詩,就要展開想象。板書:展開想象。?3. 在大家的描述中,老師也仿佛看到了?? A:三十歲的他,本有著溫柔的妻子和淘氣的孩子,如今卻傷痕累累地躺在帳篷外,鮮血浸透了他的衣裳:思念著家鄉(xiāng)的他,能回去嗎?十五從軍征,三十??。 B:又過了三十年,六十歲的他頭發(fā)花白,背也駝了,他多想回家呀,但,他能回去嗎?(不能):十五從軍征,六十??。 C:又過了二十年,他已經八十歲了,你看,他,步履蹣跚,拄著拐杖,實在不能再征戰(zhàn)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六十五年的征戰(zhàn)中,唯一不變的是老兵對家的思念。(板書:盼歸家) (二)自主學習、交流匯報 1.(PPT出示)小組長帶領大家,選擇你們印象比較深的1-2個部分,運用咬文嚼字和展開想象的辦法,自主合作學習。 2. 全班匯報。 學習內容?一言?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一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一行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一言 3.抽生交流,指導學生朗讀展示。 4.你看,老兵站在那里,滿懷期盼地問——, 你聽,老兵急切地問——, 可鄉(xiāng)里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6.老兵問的是家,鄉(xiāng)里人回答的是冢。從鄉(xiāng)里人的回答中,老兵知道了什么?(家里人都變成了墳墓)板書:知親訊 一景 7.學生匯報交流。生1生2 。 學習建議?1.自主學習,批注感受; 2.小組交流,補充質疑; 3.帶著體會朗讀。 8.詩中寫了哪幾樣事物?(兔子、野雞、野谷、野葵)在這荒涼破敗的院子里,老兵還會看到些什么呢?生、生2 ,生3、生4。仿照詩歌的樣子說上兩句嗎? 生1、生2 。 9.對于我們來講,那可能只是一個破敗的庭院,但對于老兵來講。那是……(家) 10.那曾經是一個怎樣的家?(溫馨、幸福) 教師引讀:曾經溫馨的家園,如今卻成了…… 曾經幸福的家園,如今卻成了……… 看到此情此景,滿懷期盼的老兵,他的內心感受又如何呢?(板書:滿悲情)?一行(你從哪些字詞讀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1.抽生交流。 12.忙忙碌碌的老兵終于停下來了,他的面前是熱氣騰騰的飯和湯。孩子,請你嘗一口,這口湯是什么味道的?是呀,老兵的內心比這湯更苦。 創(chuàng)設情境讀: 羹飯一時熟,我欲貽阿媽。可是慈祥的阿媽來了嗎?不,沒有。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齊讀) 羹飯一時熟,我欲貽阿爸??墒菄绤柕陌謥砹藛幔坎?,沒有。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齊讀) 羹飯一時熟,我欲貽阿姐。可是溫柔的阿姐來了嗎?不,沒有。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齊讀) 羹飯一時熟,我欲貽阿弟??墒翘詺獾陌⒌軄砹藛幔坎?,沒有。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齊讀) 這是家的象形字:房子下面一頭生機勃勃的豬,充滿了富足與希望;這是冢字,上面的禿寶蓋表示覆蓋,將死者覆蓋于墓中。家上的一點仿佛太陽,給老兵以溫暖與希望;當太陽隕落,家,就成了冢。冢是什么呀?(墳墓)這個墳墓埋葬了老兵的親人,埋葬了老兵的希望。他的心里只剩下??(悲痛、孤獨、)教師相機板書:余悲痛 一情: 滿懷悲痛的他只能: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3.還記得詩歌的第一句嗎?(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此刻,我想問問大家,老兵回到他期盼的家了嗎?(生2) 14.如你們所言,這個沒有家人、沒有幸福的小院子,不是老兵的家。盼歸家,盼歸家,然而真正回家后,他卻只能: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5.孩子,讓我們走近老兵,走到他的身邊去,和他一起看一看。當他佝僂的背影立在門口, 當心酸的淚水劃過他布滿皺紋的臉頰。他會看到什么呢?用你手中的筆告訴我們吧!?17.誰愿意分享你的感受。讀的時候加入情感就更好了。學生交流匯報。生1、生2.生3 教師相機歸納板書:這是一滴怎樣的淚呢?(心茫然、滿辛酸、訴絕望??) 四、總結升華 1.回顧板書:今天我們學習了《十五從軍征》,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師:這是一位征戰(zhàn)了多年、渴望歸家的老人,生:一翁思歸家; 師:與鄉(xiāng)里人的談話讓他心生不安,生:一言知親訊; 師:過去溫馨的家園如今卻變得荒涼破敗,生:一景滿悲情; 師:他做好了飯和湯卻無人分享,生:一行余悲痛; 師:淚水打濕了他破舊的衣衫,生:一淚心茫然 2.我們學習的《十五從軍征》出自于《樂府詩集》。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不知其作者。猜猜是誰寫的,他為什么寫這首詩呢(老兵、老兵的親人、鄉(xiāng)里人) 3.教師小結:同學們,是誰寫的詩,我們現在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寫這首詩的人,對老兵懷著深深地同情。就好像歷經千百年,戰(zhàn)爭依然存在一樣,這種對人的理解與關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也與之相伴,生生不息。 4.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配樂齊誦) 5.學了這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說的和什么疑問嗎?(生1、生2、生3) 6.帶著我們的思考,再讀課題。 戰(zhàn)爭?十五從軍征?一翁?思歸家 一言?知親訊?一景?滿悲情?一行?余悲痛?一淚?心茫然 咬文嚼字?展開想象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一.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1.標注拼音,朗讀詩歌。 注意以下生字:竇——竇 竇,空也。——《說文》 雉——雉 形聲。從隹,矢聲。隹,短尾鳥的總稱。本義:野雞 雉有十四種。――《說文》 2.講述故事: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 3.讀出情感。 二.賞析詩歌 1.出示樂府民歌《戰(zhàn)城南》: 去年戰(zhàn),桑干原. 今年戰(zhàn),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 兇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為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處,汗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戰(zhàn)無以時. 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誶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器是兇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2.出示高適的《燕歌行》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3.出示曹松的兩首詩歌。 己亥歲二首 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二 傳聞一戰(zhàn)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4.你覺得詩中哪一句最催人淚下?試著寫一段賞析。 示例:“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么也沒有看到。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低聲哭了起來 “淚落沾我衣”五個字,飽和了多么豐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內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襯的敘寫,把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還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沒有服兵役的親人們,墳上松柏都已蔥蔥郁郁,可以想見他們生前貧寒凄苦的生活還不如每時每刻都可能犧牲的士卒;作品具體寫的是主人公為國征戰(zhàn)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而他的不幸與那些茍生且不能只有走進靜默、暗濕、冰冷的墳墓的親人們相比,他又是“幸運者”了。 三.漢樂府詩歌補充朗讀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你發(fā)現漢樂府詩歌的特點是什么了嗎? 四.課堂背誦 選擇兩首漢樂府詩歌背誦下來。 教學反思:這一課,比較有特色的幾個點是利用《說文解字》和繁體字的字形來識記生字,以及與戰(zhàn)爭詩的比較賞析。學生在朗讀了幾首戰(zhàn)爭詩歌的基礎上,對文中的句子賞析得很好。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第一遍讀完之后,我要求學生講述這首詩所寫的故事,然后是小組合作朗讀,我以為在學生疏通了詩歌大意的基礎上,他們一定會像我一樣被這首詩簡練的手法、深沉的情感所打動,一定會讀得很好。沒想到小組在合作之后的朗讀中,讀著讀著,竟然有學生笑了。我這才發(fā)現,時代不同了,學生很難理解戰(zhàn)爭詩中的悲痛。僅僅靠這樣的引導,是不足以讓他們體會到詩歌的意境的。 在無奈之中,我說了一段話:你們知道安康這個地方名字的緣由嗎? 學生說:不知道。 我說:安康歷史上發(fā)生了很多戰(zhàn)爭,元朝的大肆屠殺,使全地區(qū)只剩下兩千多人。明清時期,很多人從其他省份被迫到安康定居,我們的祖先都是戰(zhàn)亂中過來的流民、難民,回望一百多年前,這里還是狼煙四起的土地。很多同學的爺爺奶奶那時候為什么要去山里住,甚至前幾輩還有人在山洞里住,就是為了躲避戰(zhàn)亂?。? 學生聽了這段話后,沉默了,再也沒有人笑了,朗讀得很有感情,寫的詩歌賞析也非常好。 這說明了什么?在理解詩歌的時候,如果沒有地方文化的補充,現在的孩子們很難對戰(zhàn)爭詩發(fā)生興趣,也很難和詩人產生共鳴。 這節(jié)課給我的最大啟發(fā)是,越是短小的詩,越是不好講,課堂的積淀一定要深厚,容量要大,要把詩講透講深,需要整合更多的資源。講不好詩歌,主要是因為我們讀書太少啊!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 激情導入:???? ?同學們,全球關注的伊拉克戰(zhàn)爭已告一段落,但戰(zhàn)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從古到今,在人類歷史上可以說戰(zhàn)爭不計其數,有人曾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在人類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個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話,一天中有23個小時在打仗。我國古代戰(zhàn)爭的頻繁,同樣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十五歲從軍到頭發(fā)蒼白才拖著傷殘的身軀回到故鄉(xiāng),這又是怎樣的悲劇,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戰(zhàn)爭題材的古詩《十五從軍征》。 ? 一、誦讀體味:??? ?1、師范讀:正音 ??? 2、生讀(反復) ??? 3、片斷朗讀。指導朗讀,重讀、停頓指導 ??? 4、繼續(xù)朗讀 ?? 三、探究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探究。????? 思考題:????? 1、《十五從軍征》是一首什么詩? ????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用自己的話講成故事。 ???? 3、“松柏冢壘壘”說明了什么?“兔從狗竇入------井上生旅葵”幾句詩,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4、為什么老翁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 5、說一說讀了這首詩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 四、明析深化:???? 1、《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樂府詩。(小資料) ??? 2、指導學生把詩的內容講成故事。(用自己的話) ??? 3、從“松柏冢壘壘,兔從狗竇入------井上生旅葵”說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溫馨的家已成為荒涼之地,這一切是殘酷的戰(zhàn)爭造成的。 ?? ?4、最深的感受:詩中的老翁實在太可憐了,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悲慘,由此引導學生領悟出此詩主題,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殘酷,戰(zhàn)爭的殘酷。 ?? 五、拓展引申:???? 1、播放美伊戰(zhàn)爭后,伊拉克人民生活鏡頭。 ??? 2、讓學生談一談對伊拉克戰(zhàn)爭的看法。 ??? 3、教師小結: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對戰(zhàn)爭。 ?? 六、課堂練筆:????? 充分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寫一段話描寫老翁回家后的心理活動(字數不限)。?????教師適時點評。?? ?七、歸納總結:????? 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對人類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要反對戰(zhàn)爭,呼吁和平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人類共同的進步。??? 八、作業(yè):?????俗話說詩畫不分家,拿起手中的筆,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幅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紀海春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十五從軍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學生:讀通詩句,對難字注音,標注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昨天通過預習,我們知道7單元的主題是“戰(zhàn)爭”,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過哪些有關戰(zhàn)爭的課文? 2、這僅僅是我們在課本上學的有關戰(zhàn)爭的課文。其實,描寫戰(zhàn)爭的文章遠不止這些。因為從古至今,戰(zhàn)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也是與戰(zhàn)爭有關,題目是:(齊讀詩名)《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在詩的題目中,從哪兒可以看出是與戰(zhàn)爭有關的?(從軍征,被征到軍隊里打仗)。這首詩是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選自《樂府詩集》(生齊讀),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第一首樂府詩嗎?生齊背:《江南》。樂府詩有的來自民間,有的是文人模仿樂府古題所作.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它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我們再讀課題:《十五從軍征》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1\當你在預習時第一次讀到詩的題目時,有沒有問題想問?(師做副板書。)通過昨天預習,你在文中讀懂了黑板上哪些問題?(誰?一位現年80歲的老兵,從哪里知道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對于其他問題,詩中有沒有告訴我們呢?(沒有)那主要寫的是這位80歲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過寫老兵回鄉(xiāng)的經歷是想告訴我們有關戰(zhàn)爭的哪一方面呢? 2、要解決這個問題,讀通這首詩是基礎。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首詩,看看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請一生讀)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出示課件),正音,跟讀:冢,竇,雉,舂,羹,貽. 3、在預習中,除了字音,還有哪些詞不太理解呢?始,累累,竇;旅葵;旅谷;貽;舂; 4、了解了詞語的意思,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生自己說一說) 5、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1、這是一位15歲參軍,80歲才得以回鄉(xiāng)的老兵。這首詩開篇第一句就給我們介紹了老兵一生的經歷。(生接讀: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這是人生絕大部分的歲月。在漢朝,男子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歲止。如遇戰(zhàn)爭,還要做好隨時從軍的準備,兵役時間可能會更長,這位老兵十五歲參軍,80歲才離開戰(zhàn)場踏上回鄉(xiāng)的路程,體會一下:此時的他心情怎么樣?生個性化地朗讀。 ??2、是啊,雖然歷經了艱辛,但終歸活著回來了,這畢竟是件可喜的事。(板書:喜)他欣喜地歸來,道逢鄉(xiāng)里人,便向鄉(xiāng)里人打聽“家中有阿誰?”鄉(xiāng)里人是怎么告訴他的?一小組讀鄉(xiāng)里人說的話:“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鄉(xiāng)里人,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老兵這個消息呢?不僅是鄉(xiāng)里人,連我們每一個人心里也是充滿悲傷,(生齊讀)假如你就是老人,聽到鄉(xiāng)里人的話,這時候的你會是什么反應,什么心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十五從軍征 初中 九年級 下冊 語文 十五 從軍 教案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88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