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在我們身邊教案5 青島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在我們身邊教案5 青島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在我們身邊教案5 青島版
一、教材分析: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系,為了讓學生建立起關注科學的態(tài)度,本課從做科學小游戲、科學小實驗以及介紹科技新產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編排的探究內容。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感受科技的進步;強化“我也能做科學”的意識,增強學科學的信心;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明確什么是科學。
二、學情分析: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但大部分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大,所以本課提出了“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起找一找”的活動要求,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科學的存在,讓學生明白“我也能夠做科學”
2、的意識。學生通過體驗游戲中的科學來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2.知識目標:認識到科技是不斷發(fā)展的,喜歡大膽想象與未來科技有關的內容;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
3.情感目標: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蠟燭、火柴、漏斗、瓶子、木塊、乒乓球
學生準備:礦泉水、杯子、吸管(每人兩根)
3、
六、教學過程 :
(一)游戲導課,激發(fā)興趣
1. 教師談話: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兩個同學來完成,看看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大的?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小的?(同學們推選出兩名學生到講臺上做游戲。)
2. 講解規(guī)則:老師這兒有兩個漏斗和兩個乒乓球?,F在請兩位同學每人拿起一個漏斗,力氣大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內,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氣小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誰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誰就獲勝。大家猜一猜,誰能把乒乓球吹走?
3. 學生猜測:
4. 驗證猜測:
5. 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4、現象,提出問題,猜測原因。
6. 教師小結:這個小游戲包含著科學道理,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可見,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體驗到,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探究身邊的科學開始。 (板書科學)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二)實驗探究,深入體驗
活動一:“能否站起來”實驗
1. 熱身活動:聽老師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講解實驗要求:指一名學生端坐在講臺前的椅子上,雙腳往前放。老師把手指放在他的額頭前,不讓他的身子向前傾,試一試,這位同學能站起來嗎?
3. 學生猜測并說出理由。
4. 分組實驗
5、,教師巡視指導 。
5. 交流. 分析實驗結果
6. 教師小結:這個游戲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課下,同學們也可以繼續(xù)研究,看還能發(fā)現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起與坐本來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學道理,這就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學生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二:“吹蠟燭”實驗
1.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在同學們的實驗桌上有蠟燭.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塊,隔著這些形狀不同的物體吹蠟燭,會把蠟燭吹滅嗎?
2. 學生猜想: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滅蠟燭?哪些不能吹滅蠟燭?
3.
6、 分組實驗:這只是你們的猜想,下面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實驗時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課件展示)
(1)瓶子. 木塊. 和漏斗與蠟燭的距離必須相等;
(2)嘴與蠟燭的火焰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3)這個實驗不是比賽吹蠟燭,而是試一試哪種方法能吹滅蠟燭。
(4)用火柴時,要注意安全。
并要填好實驗記錄(課件展示實驗記錄)
實驗材料
瓶子
漏斗
木塊
書本
能否吹滅蠟燭
理由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3. 匯報交流:
4. 學生討論:(1)為什么隔著漏斗. 瓶子能吹滅蠟燭
7、?(2)為什么隔著木塊. 書本等不能吹滅蠟燭?(教師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形狀上尋找答案,并鼓勵學生課下找更多的實驗材料進行研究。)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什么是科學,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探究的快樂。]
活動三:“吸飲料”實驗
1. 教師導入:我們在生活中喝飲料. 喝牛奶時,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飲料牛奶。今天,我們用兩根吸管來試一試。
2. 提出實驗要求:請同學把自備的杯子里倒上礦泉水,再用兩根吸管來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時吸兩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飲料。
3. 學生猜想:猜想的結果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
4.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 交
8、流匯報:在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實驗中的發(fā)現,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的游戲和實驗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而科學就是提出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家為了弄清一個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斷地做實驗,直到弄清為止。比如:科學家根據隔瓶吹蠟燭的實驗制造了流線型的汽車. 飛機. 輪船等,不僅美觀,而且提高了運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喝飲料的經驗,他們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沒有用兩根吸管試著喝過,所以此環(huán)節(jié)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在探索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聯系生活,感悟科學
1
9、. 尋找生活中的科學
(1)教師講述:游戲中有科學,我們的生活中哪里還有科學呢?
(2)學生交流:舉出身邊的有科學的例子 。
(3)教師小結:看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板書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是個有心人,我們身邊的科學就不難發(fā)現。
2. 交流資料,感悟科學
(1)教師談話: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有關科技方面的資料,下面咱們來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資料:
(3)教師總結:同學們帶來的資料很好,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課件出示資料:播放登月圖片. 無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懸浮列車. 海上石油開采. 風力發(fā)電等)讓學生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
10、不開科學。
[設計意圖:科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科學,為科學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四)課外拓展,繼續(xù)探索
一節(jié)課的時間總是這么短暫,但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不會因為下課鈴聲響起而停止。課下,就讓我們以“身邊的科學”為主題進行一次調查活動,繼續(xù)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吧!
附送:
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是…… 3教案 蘇教版
教學章節(jié)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
科學是……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
11、提問。
科學探究: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科學知識: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 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
2 .理解科學是什么。
3. 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課前準備
一張對折的紙條.鉛筆.彩色筆等材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科學”課。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板書課題:科學)
“科學”這個概念意義深刻,遠非
12、三年級學生能夠理解,本課將“科學是什么”定義在讓學生獲得對科學的一種理解層面上。
二、了解科學是什么
1.師問:當你聽到“科學”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開教科書開闊一下視野)
2.師問: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提示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想一想,你為什么會做這些事情?
3.師:好奇心讓我們想弄懂許多事情,想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那樣的。我們的這些經歷其實和科學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1)閱讀故事:學生自學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2)學習匯報:琴納發(fā)現牛痘疫苗的過程經歷了哪些階段?
(3)提出問題:“為什么擠奶的
13、女工不得天花?”
(4)尋找問題可能的原因:到奶牛場考察,發(fā)現牛和女工都得過牛痘。進一步提出問題:“是不是患過牛痘就不再患天花?”
(5)做試驗證明:給一位8歲的小男孩接種牛痘,又種天花,小男孩安危無恙。擴大實驗范圍,接種全村xx多村民,結果無一人再患天花。
(6)試驗成功:直到今天,琴納的發(fā)現仍然在保護著我們的健康。
由自身的經歷再到科學家的經歷,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拉近了科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覺科學其實并不神秘,意識到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想問題.做事情。
三、活動,理解科學是什么
1.師: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活動。
2.講解“動起來小人”的制作
14、方法。(學生制作)
講解如何“玩”。
在學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3.交流“玩”后的發(fā)現。(小人動起來了)
4.原理解釋:1824年,英國醫(yī)生羅吉特通過類似的實驗研究,發(fā)現人眼具有“暫時記憶能力”。電影就是根據這一發(fā)現的原理制作的。
四、總結,課外延伸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能說說科學是什么嗎?
收集你最喜歡的科學家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他有什么成果,他是如何開展研究的。
“讓小人動起來”是一個有趣的活動,目的是借助這個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其意識到好奇心在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一個小發(fā)現可以成就大科學家”。
收集科學家研究活動資料的活動,目的是從眾多的科學家的研究中找出共同地方,即: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分析與解釋.交流與質疑.結論與拓展等。通過這些科學家的經歷,引導學生對“科學是什么”說出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