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六則》教學設計.doc
《《論語六則》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論語六則》教學設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論語>六則》教學設計 作者:中河口中學 向月明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其人及《論語》的相關情況;明確《論語》在文中的價值。 2、理解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成語的意義;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有層次地感知六則《論語》的含義。 3、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fā)。 4、研讀課文,深入思考有關個人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論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遺產(chǎn)需要我們?nèi)W習、繼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jié)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論語》六則,是從《論語》中節(jié)選的有關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六條,是孔子在不同時間與弟子們的談話記錄,“論(ln)”就是編纂的意思。 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yǎng))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zhí)政者所為,離魯而周游衛(wèi)、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jīng)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tài)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quán)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3、《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政治主張、教育原則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4、學習生字: 不亦說乎(yu) 不慍(yn) 罔(wǎng) 殆(di) 默而識之(zh) 誨(hu) 哉(zāi) 焉(yān) 矣(yǐ) 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六則分為六段,實為六章,分屬于《論語》中的四篇。 第一則,講學習方法,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第二則,講學習方法,指出復習舊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知新、創(chuàng)新。第三則,講學習方法,講明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第四則,講學習態(tài)度,稱贊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第五則,講治學態(tài)度,為人師的條件。第六則,講學習態(tài)度,主張向任何人學習,但不是肓目的學習。 四、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2、古今異義字: 默而識之(“識”,古義是“記”。今義是“知道”、“認得”、“能辨別”。) 3、詞類活用: (1)、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指“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指“新知識”。) (2)、不恥下問(“恥”,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恥”。) 五、教師小結(jié): 本文通過師徒對話或借題發(fā)揮,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勤學好問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六則格言,警策我們要做到“日三省吾身”,不斷加強個人的學習和修養(yǎng),以期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語錄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采,不講篇章結(jié)構(gòu)、不講段、篇及時間或內(nèi)容上的必然聯(lián)系,故稱之為語錄體。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則: (1)、“學”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學了知識,時常去復習它,這是愉快的事。第一句講的是學習既要講方法,也要講態(tài)度。 (2)、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訪可增進友誼,并且可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 (3)、常言說“君子坦蕩蕩”。不被人們了解就憂心煩惱甚至有所恨怨,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第三句是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的。 這一則主要談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涵養(yǎng)。 2、學習第二則: 在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這則講學習方法,強調(diào)“溫故”,不僅要鞏固舊知識,還要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發(fā)現(xiàn)。 3、學習第三則: “學”與“思”的辯證關系是怎樣的? “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這則講學習方法,即要將學、思結(jié)合起來,辯證地看待學、思之間的關系。 4、學習第四則: “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成為學習態(tài)度方面著名的格言,要人們要以學習興趣為主。這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重視興趣的重要性。 5、學習第五則: 重視取長補短,多學習別人好的優(yōu)點,對比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要加以改正。 這則講學習態(tài)度,提出要隨時隨地向別人學習,擇善而從。 6、學習第六則: 這一則講學者一生經(jīng)歷,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個人品德修養(yǎng),要求人們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帶來的好處。 三、合作探究: 1、課文所選的六則孔子的話,看似只言片語,零碎散亂,不成體系,你認為是這樣嗎?為什么? 明確:所選六則的中心內(nèi)容都是談學習。 2、這六則《論語》主要涉及學習哪兩個方面的問題? 明確: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 3、分別說說六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明確:前三則主要涉及學習方法的問題,第四、五、六主要涉及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 “溫故而知新”: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nèi)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是指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4、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成語很多是源于古代作品,請在課文中找出一些,并體會它們的含義。 明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 5、課文中有不少治學的格言警句,請找出來。 明確:(1)、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學而不厭;敏而好學(用于學習態(tài)度); (2)、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用于學習方法); (3)、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ㄓ糜谒枷胄摒B(yǎng))。 四、教師小結(jié): 《論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重讀經(jīng)典,那些閃爍著智慧的話語,依然鮮活如初,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讓我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為我們的成長,為建設祖國服務。 五、布置作業(yè):研討與練習二。 六、板書設計: 21、《論語》六則 1、談修身做人:厚道仁義、熱情大度; 2、談學習態(tài)度:誠實謙虛,取長補短; 3、談學習方法:學思結(jié)合、想做結(jié)合。 ————立身樹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論語六則 論語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891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