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學輔導課件:第2單元《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3節(jié) 第3課時(湘教版必修1)ppt課件
《高一地理教學輔導課件:第2單元《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3節(jié) 第3課時(湘教版必修1)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一地理教學輔導課件:第2單元《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3節(jié) 第3課時(湘教版必修1)ppt課件(8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歡迎進入地理課堂,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第二章,第3課時大氣環(huán)流,第二章,課時目標導航,課堂導學探究,基礎(chǔ)訓練達標,能力提升鞏固,1.知道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guī)律及季風環(huán)流的成因、分布。2.理解三圈環(huán)流與全球氣壓帶、風帶形成的關(guān)系及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3.學會等壓線分布圖的判讀,會分析氣壓帶和風帶對世界氣候的影響。,一、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基礎(chǔ)梳理1.主要形成因素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2.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以北半球為例),熱力,動力,低緯環(huán)流,西風,高緯環(huán)流,A,極地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動力,信風帶,東南,D,西南,西北,東風,東南,3.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1)原因:_______________有規(guī)律地南北移動(2)移動規(guī)律: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_____移,冬季_____移。,太陽直射點,北,南,●合作探究1.讀教材P50圖2-32“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和風帶示意圖”,探究以下問題:(1)圖中高、低氣壓帶分布有什么特點?(2)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形成原因相同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氣壓帶與低氣壓帶在垂直方向上的氣流運行有何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2)不相同,赤道低氣壓是因為赤道附近受熱較多,即熱力因素形成,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由從高緯帶來的較冷空氣和從低緯帶來的較暖空氣相遇形成,即動力因素而形成。(3)高氣壓帶上的垂直氣流是下沉為主,而低氣壓帶上的垂直氣流則是以上升為主。,2.讀教材P51圖2—33“風帶和氣壓帶移動示意圖”探究以下問題:(1)風帶和氣壓帶的相對位置在其移動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根據(jù)赤道低氣壓帶的位置判斷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哪些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不同氣壓帶或風帶的交替控制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風帶和氣壓帶整體南北移動,但其相對位置不變。(2)當赤道低氣壓帶正好位于赤道位置時,應為春秋分日;當赤道低氣壓帶完全位于赤道以北時,應為夏至日;完全位于赤道以南時,應為冬至日。(3)在氣壓帶和風帶的交界處,隨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會出現(xiàn)不同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的現(xiàn)象。,●歸納提升1.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1)形成的主要因素①熱力因素: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②動力因素: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2)三圈環(huán)流及形成,,(3)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成因及特征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基本情況見下表所示:①全球氣壓帶,②全球風帶,特別提醒:(1)三圈環(huán)流是假設(shè)地球表面是均勻的,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zhuǎn)偏向力。(2)氣壓帶的不同成因熱力原因是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升或收縮下沉運動,使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qū)或高氣壓區(qū)。動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氣流運動造成空氣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輻合或輻散,導致近地面氣壓發(fā)生變化。,(3)全球氣壓帶、風帶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4)信風帶與西風帶風向相反,與極地東風帶風向相同。(5)低壓帶和西風帶影響的地區(qū)多陰雨天氣。(6)高壓帶控制的地區(qū)多晴朗天氣;信風帶控制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大陸東部因溫暖海洋上的信風帶來水汽,降水較多。,(7)數(shù)字法巧記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七壓六風(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三低四高(三個低氣壓帶和四個高氣壓帶),零三六九[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0,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在30N(S),副極地低氣壓帶分布在60N(S),極地高氣壓帶分布在90N(S)],風壓相間(氣壓帶與風帶相間分布,高氣壓帶與低氣壓帶相間分布)。,2.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1)原因: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圖注:圖A中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動,移動幅度5~10個緯度;圖B中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全球氣壓帶、風帶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圖C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移動幅度5~10個緯度。(2)移動規(guī)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與之相反。,特別提醒:(1)口訣法識記風帶、氣壓帶移動規(guī)律“點北帶北,點南帶南”(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風帶、氣壓帶北移;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風帶、氣壓帶南移。)(2)位置對應法判斷風帶、氣壓帶的移動一般情況下,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上,赤道低氣壓帶對應赤道,副熱帶高氣壓對應緯度30,副極地低氣壓帶對應緯度60,在北半球范圍內(nèi),如果其位置都相對偏北了,則說明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了,說明是北半球夏半年。,下圖中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完成(1)~(3)題。,●典例剖析,,(1)圖中字母C所表示的氣壓帶是()A.赤道低氣壓帶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D.極地高氣壓帶(2)圖中E氣壓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該緯度地區(qū)氣溫高B.該緯度地區(qū)氣溫低C.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D.高空空氣堆積,在重力作用下被迫下沉,(3)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題,根據(jù)自轉(zhuǎn)方向可知,此圖為南半球,字母C位于60S附近應為副極地低氣壓帶。第(2)題,圖中E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因為赤道的氣流源源不斷上升,在高空向南運動到30S附近堆積,在重力作用下被迫下沉形成的。第(3)題,D處為南半球的西風帶,為西北風。答案:(1)C(2)D(3)B,下圖所示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半球示意網(wǎng),箭頭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讀圖回答(1)~(2)題。,,,,(1)圖例所示的氣壓帶名稱是()A.赤道低氣壓帶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D.極地高氣壓帶(2)下圖中能正確表示P風帶風向的是(),,解析:第(1)題,圖中氣壓帶位于30附近,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第(2)題,根據(jù)地球自轉(zhuǎn)方向可知該半球為北半球,P風帶為北半球的西風帶。答案:(1)B(2)B,二、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基礎(chǔ)梳理1.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1)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分布的影響:,熱低,冷高,海陸熱力,緯向,高、低,氣壓中心,帶狀,(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對氣壓中心的影響:隨著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高、低氣壓中心的實際分布也在變化。,北,亞洲,副極地低,蒙古—西伯利亞,海洋,(3)大氣活動中心的影響:①大氣活動中心及其隨季節(jié)移動:對世界各地的______和氣候有著重大影響。②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和強度異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氣和氣候的_______。,天氣,異常,2.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季風環(huán)流(1)季風環(huán)流形成的重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2)季風:大范圍地區(qū)盛行風隨_____有顯著改變的現(xiàn)象。(3)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東南,西北,西南,東北,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季節(jié),●合作探究讀教材P53圖2—34“亞洲冬、夏季季風示意”,據(jù)圖探究以下問題:(1)甲圖表示的是________月的季風圖,乙圖表示________月的季風圖。(2)中國東部地區(qū)夏季盛行________季風,冬季盛行________季風,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一帶的西南季風是怎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當印度半島一帶盛行東北季風時,我國華北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各怎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17(2)東南西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3)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印度低壓的吸引,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zhuǎn)形成的。(4)華北地區(qū)寒冷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低溫少雨。,●歸納提升1.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1)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對氣壓帶分布的影響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相比,陸地熱容量小,海洋熱容量大,相同的太陽輻射使陸地氣溫變化大,海洋氣溫變化小。并由此引起氣壓中心的變化,具體變化如下: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熱低壓。冬季,大陸降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冷高壓。如圖所示(以北半球為例):,,(2)全球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影響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對氣壓帶有重大影響,會影響到海陸氣壓的分布,從而破壞氣壓帶的帶狀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陸地比重相對較大,對氣壓帶的影響更為明顯。,圖注:北半球,7月份副熱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熱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亞速爾高壓。,圖注:北半球,1月份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叫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亞歐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特別提醒:(1)冬、夏季海陸上的這些高、低氣壓中心,勢力強,范圍廣,稱為大氣活動中心。它們隨季節(jié)而南北移動,對世界各地天氣、氣候有著重大影響。這些大氣活動中心位置和強度一旦異常,就會造成世界各地天氣和氣候的異常。(2)北半球大陸面積廣大,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故氣壓呈塊狀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積廣大,特別是中高緯度陸地面積很少,物理性質(zhì)均一,故氣壓基本呈帶狀分布。,(3)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分布,(4)判斷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方法①看等壓線的閉合情況: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偏低,為低壓中心;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偏高,為高壓中心。②根據(jù)季節(jié)判斷:夏季,陸地上形成低壓,海洋上形成高壓;冬季,陸地上形成高壓,海洋上形成低壓。③根據(jù)風向判斷: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陸地上是高壓,海洋上是低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海洋上是高壓,陸地上是低壓。,(5)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在正常年份,雨帶的推移是有規(guī)律的,具體如圖所示:5月,雨帶在南嶺一帶徘徊;6月,雨帶推移至長江流域,并在此擺動約1個月左右,稱之為“梅雨”;,,7、8月,雨帶推移至華北、東北地區(qū);9月,雨帶迅速往南撤至長江以南;10月,雨帶從大陸退出。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弱出現(xiàn)異常時,會引起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水旱災害。若副高勢力強,季節(jié)性北躍時間提前,北方出現(xiàn)洪澇災害,南方易出現(xiàn)旱災,即北澇南旱;若副高勢力弱,長期停留在南方,則南方出現(xiàn)洪澇災害,北方出現(xiàn)旱災,即南澇北旱。,2.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季風環(huán)流(1)概念:大范圍地區(qū)盛行風隨季節(jié)有顯著改變的現(xiàn)象稱為季風。季風環(huán)流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2)季風環(huán)流的成因①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海陸分布導致的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是季風環(huán)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形成過程如下:,②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我國西南地區(qū)及印度一帶夏季的西南季風,就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zhuǎn)而形成的。(3)季風環(huán)流的分布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具體見下圖所示:,圖注:①東亞季風: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冬季,東亞大陸位于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壓,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氣流由陸地指向海洋。在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在東亞地區(qū)冬季形成西北季風。同樣道理,夏季,東亞大陸受印度低壓控制,海洋上則是高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東亞夏季盛行東南風。②南亞季風:冬季,南亞地區(qū)受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在海陸間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形成東北季風;夏季,由于太陽直射點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也隨著北移,這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zhuǎn)形成西南季風。,東亞和南亞季風的比較如下表:,西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特別提醒:(1)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等也是形成季風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判斷季風的風向和分析季風的形成原因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其影響因素。(2)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冬、夏季風的強弱差異①東亞季風:冬季風勢力強于夏季風。這是因為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于海陸之間的氣壓梯度,即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東亞季風區(qū)冬季時由亞洲高壓和阿留申低壓形成的氣壓梯度力極大,遠大于夏季由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和亞洲低壓形成的氣壓梯度力。,②南亞季風:夏季風強于冬季風。原因是冬季南亞季風區(qū)遠離冬季風的源地—亞洲高壓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的阻擋,冬季風到達南亞已是強弩之末。夏季,亞洲低壓中心位于印度北部,它與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形成明顯的氣壓梯度,氣流又來自于廣大的熱帶洋面,高溫潮濕,很不穩(wěn)定,形成強盛的夏季風。,(3)繪制簡單地理示意圖理解典型季風環(huán)流在地理學習中,通過手繪簡單地理示意圖,非常便于學習和理解地理原理。大家通過繪制下面兩個示意圖,就能比較輕松地掌握東亞和南亞季風的成因和風向。①冬季風,,②夏季風,,(4)澳大利亞西北部的盛行風向有何季節(jié)差異?其成因分別是什么?南半球夏季時,澳大利亞西北部盛行來自海洋的西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這是由來自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后左偏形成的;冬季時,由于海陸的熱力性質(zhì)差異,澳大利亞西北部盛行東南季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較少。,下圖為“北半球某時刻海洋、陸地海平面氣壓分布示意圖(單位:百帕)”,分析圖中信息,回答(1)~(2)題。,●典例剖析,,(1)此時北半球最有可能處于一年中的()A.6月B.10月C.1月D.5月(2)A、B兩地的氣壓名稱分別是()A.夏威夷高壓、亞洲低壓B.亞洲高壓、阿留申低壓C.亞速爾高壓、冰島低壓D.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低壓,解析:根據(jù)圖中所示經(jīng)緯度及等壓線分布狀況,可判斷亞歐大陸為高壓中心即亞洲高壓,太平洋為低壓中心即阿留申低壓,此時為北半球冬季。答案:(1)C(2)B,下圖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風影響,M地季節(jié)性受到盛行西風影響,M、N兩地西側(cè)均為海洋。讀圖回答(1)~(2)題。,,(1)N地最可能是()A.惠靈頓B.倫敦C.開普敦D.雅典(2)M地近地面的盛行風向和氣候分別是()A.東北風、溫帶海洋性氣候B.東南風、亞熱帶季風氣候C.西北風、地中海氣候D.西南風、溫帶季風氣候,解析:若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風影響,則N為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M地季節(jié)性受到盛行西風影響,則M為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的地中海氣候區(qū)。因此N位于北半球,M位于南半球。M地受西風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為地中海氣候,近地面的盛行風向為西北風。答案:(1)B(2)C,一、單項選擇題讀世界部分地區(qū)圖,圖中陰影為地面季風的地理分布區(qū),完成1~2題。,,1.關(guān)于圖中①、②兩地季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①地1月盛行西北季風,7月盛行東南季風B.②地夏季風成因與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有關(guān)C.②地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chǎn)生洪澇災害D.①地冬季風勢力強于夏季風,②地夏季風強于冬季風2.當③地盛行西北季風時()A.①地高溫多雨B.②地寒冷干燥C.③地形成高壓中心D.為1月份左右,解析:第(1)題,①地為東亞季風,②地為南亞季風,②地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chǎn)生干旱災害。第(2)題,③地盛行西北季風時,說明此時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偏轉(zhuǎn)成西北風,應為1月份左右,此時北半球為冬季,但②地位于熱帶,不會寒冷。答案:1.C2.D,讀“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模式示意圖”,回答3~4題。,,3.甲圖所示季節(jié)各緯度帶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氣流B.10~20盛行東南風C.20~30盛行西北風D.30~40盛行西南風解析:甲圖所示M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移動,北半球為冬季,此季節(jié)30~40N盛行西南風。答案:D,4.甲、乙兩圖反映的時間與季節(jié)正確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由上題知甲圖反映北半球的冬季,乙圖反映M、N兩氣壓帶均向北移,為北半球的夏季(7月份)。答案:B,讀“某半球大氣環(huán)流圖”,分析完成5~6題。,,5.此時,圖示半球所處的季節(jié)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受海陸分布的影響,可能在其周圍出現(xiàn)強低氣壓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題,據(jù)圖中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中緯西風向右偏轉(zhuǎn),可以推斷出該半球為北半球,又由各個氣壓帶位置比平均位置偏北,說明氣壓帶位置北移,可知圖示季節(jié)應為北半球的夏季。第6題,分析圖并結(jié)合相關(guān)知識,北半球夏季亞歐大陸上為亞洲低壓(或印度低壓),該強低壓中心大致位于30N與80E交會處附近的印度半島,③比較符合,故選C項。答案:5.B6.C,二、綜合題7.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1)此圖為________(1或7)月氣壓分布狀況。(2)A氣壓中心的名稱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斷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A氣壓中心的影響,圖中C處盛行________________風,D處盛行________________風。(4)夏季,D處盛行________風,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__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據(jù)上圖等壓線可知A是位于亞歐大陸上的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它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成因主要是1月亞歐大陸降溫快,形成冷高壓:受A的影響,C處吹西北風,D處吹東北風;D處位于南亞季風區(qū),夏季吹西南風,成因主要是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進入北半球向右偏轉(zhuǎn)為西南季風。,答案:(1)1(2)亞洲高壓冬季大陸降溫比海洋快副極地低氣壓帶(3)西北東北(4)西南夏季,隨著氣壓帶、風帶的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zhuǎn)為西南季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同學們,來學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學們,來學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高一地理教學輔導課件:第2單元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3節(jié) 第3課時湘教版必修1ppt課件 地理 教學輔導 課件 單元 自然環(huán)境 中的 物質(zhì) 運動 能量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151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