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zhì)合金拉刀和拉削機床外文文獻翻譯、中英文翻譯
《硬質(zhì)合金拉刀和拉削機床外文文獻翻譯、中英文翻譯》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硬質(zhì)合金拉刀和拉削機床外文文獻翻譯、中英文翻譯(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計算機輔助拉刀設計 附錄 1 外文譯文 54 摘要: 硬質(zhì)合金拉刀和拉削機床 拉刀具有硬質(zhì)合金材料的主體。在該主體上,前握持部分、在前握持部分之后的 圓柱形部分和在其外周緣設置有多個導向部件,在圓柱形部分的端部之后,具有多個 切削刃的拉刀切削刃部分。并且整體地提供了在拉刀切削刃部分之后的圓柱形延伸部, 并且具有最大的外周尺寸,使得延伸不干擾工件。在圓柱形延伸部的端面上,形成載 荷接收肩部,這導致包括小直徑部分的后夾緊部分,并且相對于拉刀軸線正交或傾斜。載荷接收肩部具有足夠的面積來承受切削載荷。拉削機將后夾緊部分與負載接收表面 緊靠在硬質(zhì)合金拉刀的載荷接收肩部上。拉刀即使當具有小直徑時,也不會受到前握 持部分拉伸強度不足的影響。 關鍵詞:硬質(zhì)合金拉刀;拉床;切削刃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拉削花鍵孔、方孔、鍵槽、圓孔等的推壓式或壓載式硬質(zhì)合金拉刀和拉削機。 硬質(zhì)合金內(nèi)拉刀具有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形成的切削刃,用于硬化加工后具有高硬度 45~65 的 HC(羅克韋爾硬度 C 刻度)的材料。在該硬質(zhì)合金拉刀中,當握持部分和切削刃在一個主體中制造時,握持部分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形成,該硬質(zhì)合金材料對拉伸或拉伸載荷的耐受性低,并且存在握持部分斷裂的問題。 鑒于此,JP—A—2002—137118 在其圖 1 中提出了一種組合拉刀,其中空心圓柱形切削刃部分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形成,而夾緊部分由合金鋼形成。然而,在這種組合結(jié)構中,當具有小孔尺寸的工件的拉刀直徑小時,穿過中空圓柱形構件的軸形部分的直徑變小,這是形成前握持部分的構件中的切削刃。但是有一個問題,抗拉強度將是不夠的。 另一方面,JP—A—10-058226 公開了一種拉削機,其中拉削或壓縮載荷而不是拉或拉伸載荷施加到拉刀上以進行切削。如出版物的圖 5 所示,該拉刀具有后部握持部分(尾端部分 25),其包括在拉刀的切削刃之后的小直徑部分。拉削機的拉刀夾持部 (存儲體 24)夾持該后夾持部(尾端部 25),拉刀夾持部(存儲體 24)和拉刀固定,以使其不動。工作在垂直可移動工作臺上。當工作臺向上移動時,將加工的孔壓在拉刀上進行推拉或壓拉。 然而,即使采用這種結(jié)構,當拉刀具有小直徑時,拉刀遇到類似于上述組合拉刀的問題。更具體地說,在小直徑拉刀中,由拉刀夾持部分(存儲體 24)所保持的包括小直徑部分的后夾緊部分的軸直徑很小,并且有可能在拉削過程中抵抗壓縮載荷的強度為 B。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傳統(tǒng)的問題,并且提供一種足夠強度的硬質(zhì)合金拉刀,即使在具有小直徑的情況下也能在拉削過程中施加的切削載荷。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上述硬質(zhì)合金拉刀的拉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硬質(zhì)合金拉刀包括切削刃部分,該切削刃部分具有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形成并沿拉刀軸向布置的拉刀切削刃,以及固定連接到縱向 OPP 的前后夾緊部分。切削刃部分的奧氏體端部。所述拉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削刃部分和所述后夾緊部分之間設置具有比后夾緊部分更大的外周的部分,并且在所述大外周的后握持部分側(cè)的端面上形成載荷接收肩部。部分。 大的外周部具有最大的外周尺寸,使得拉刀不干擾工件,從而載荷接收肩部具有用于在軸向上作用在拉刀上的切削載荷的區(qū)域。 如上所述的拉刀適于在拉削機中使用,包括與載荷接收肩部相匹配的載荷接收表面,以使工作或拉刀以這樣的方式施加到這些表面上的推壓或壓縮載荷以進行切削。在這種情況下,不同于傳統(tǒng)的拉削,其中前握持部分被拉或后部握持部分被推動,大的載荷不作用在這些抓握部分上。因此,當握持部分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形成或具有小直徑時,它們不會斷裂。此外,拉刀的載荷接收肩部具有與切削刃部分幾乎相等的大面積,因此不受切削載荷的塑性變形。 負載接收肩部形成的部分具有最大外周尺寸,使得該部分不干擾工作。因此,即使拉緊機的受力肩緊靠拉削機的受力面,直到拉刀刀刃部分的最終切削刃通過工作, 工件也不會干擾拉削機的載荷接收部分。 提供載荷接收肩部的部分是從切削刃部分延伸的柱狀延伸部,并且載荷接收肩部相對于拉刀軸線垂直或傾斜。形成圓形的載荷接收肩部可以確保最大面積。相對于拉刀軸線垂直或傾斜的載荷接收肩易于形成并適合于承受載荷。 前握持部分和/或后握持部分優(yōu)選地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或合金鋼與切削刃部分分開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單獨形成的前握持部分固定到切削刃部分的前端,并且單獨形成的后握持部分通過收縮配合、粘合劑和螺釘配合之一被固定到載荷接收肩部。 可選擇的是,只有后握持部分可以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或合金鋼與切削刃部分分開形成,并且大外周邊的部分可以與后握持部分一體形成。 可選擇的是,后握把部分、大外周部分、前握持部分和大外周部分和前握持部分之間的小直徑棒狀軸部分可以由合金鋼一體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切削刃部分最好由空心圓柱體或多個環(huán)體構成,并安裝在小直徑棒狀軸部分上。 因此,從拉刀主體單獨形成前握持部分和/或后握持部分可以使用易于加工的廉價材料如合金鋼顯著降低硬質(zhì)合金拉刀的成本。 大外周邊的部分優(yōu)選地在垂直于拉刀軸線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尺寸,這幾乎等于切削刃部分中相鄰切削刃之間的邊緣溝槽的外徑。通過這種結(jié)構,載荷承受肩可以具有最大的面積,只要肩部能夠通過在加工中要加工的內(nèi)徑部分,并且不會由于切割載荷而發(fā)生塑性變形。 結(jié)論: 1 一種硬質(zhì)合金拉刀,由切削刃部分組成,其上有一段硬質(zhì)合金材料的拉刀切削刃,沿拉刀的軸向方向排列,前爪部分和后握部分別固定連接到切割邊緣部分的縱向兩端,其特征是:在切削刃部分和后握部之間,有一個比后握部更大的外壁。在大型外圍外圍的一端,在末端表面上形成了一個負載接收肩,該部分的外部外圍外圍有一個最大的外圓周尺寸,在這種程度上,拉刀不影響要處理的工作,因此,負載接收肩有一個區(qū)域,用于接收在軸向方向上的拉刀上的切割載荷。 2 根據(jù)要求 1,硬質(zhì)合金拉刀的特征是,大的外邊緣部分包括從切割邊緣部分延伸出來的柱狀延伸,并且負荷接收肩是垂直于或傾斜于拉刀軸。 3 根據(jù)要求 1 所述硬質(zhì)合金拉刀,其特點是前握部分和/或說后握部分是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或合金鋼分別從切削刃部分形成的,并說單獨形成的前握部分固定在切削邊緣部分的前端,并說單獨形成的后握部是固定在承受載荷的肩部,通過固定的方式來進行收縮配合、膠粘劑和螺絲配合。 4 根據(jù)要求 1 所述硬質(zhì)合金拉刀,其特點是后握部分是由硬質(zhì)合金材料或合金鋼制成。與切削刃部分開,并表示大外周部分的部分與后握部分整體形成,并固定在切削刃部分,通過固定方法,使其收縮、粘附和螺釘配合。 5。硬質(zhì)合金拉刀根據(jù)權利要求 1 或 2,特征在后方的控制部分,說的部分大外邊緣, 說前面控制部分,和類似直徑較小的軸部分之間的部分大型外邊緣和前面的控制部分整體形成的合金鋼,并表示前沿部分包括一個中空的圓柱形或身體多個環(huán)形的閥體,并安裝在和固定小直徑的桿狀軸部分。 6 硬質(zhì)合金拉刀根據(jù)要求 1 至 5 的任何一種,其特征為最大尺寸在開口方向垂直于拉刀軸方向的大外圓周上的部分,基本上等于邊緣凹槽的外徑在切割邊緣部分與切割邊緣部分 7 硬質(zhì)合金拉刀根據(jù)要求 1 至 6 的任何一種,其特點是拉刀用于加工具有硬度的工件。45 - 65 HRC(洛氏硬度 C 級)經(jīng)過硬化處理,速度為 40 m/min 至 100 m/min。 8 一種拉削機床,由上、下拉刀接收頭進行拉刀,同時抓拉刀的后端和前握部分, 以及一個工作表,其特點是至少有一個上拉刀接收頭,并表示工作臺是可移動的,可以將工作壓在拉刀的切削刃部分上,并進行拉削,在上拉刀和下拉刀接收頭時,上拉刀接收頭與拉刀的切削刃部分之間的負荷接收面提供了一個載荷接收面,因此,在拉削過程中,在拉刀的載荷作用下,載荷接收面承受軸向載荷作用在拉刀上。 附錄 2 外文原文 54 55 56 5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硬質(zhì)合金 機床 外文 文獻 翻譯 中英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2883467.html